故鄉記憶的隨筆散文
一、冬天
故鄉甘肅天水的冬天,和南疆比起來,似乎來的特別早,九月初,樹葉已經落光了,天空時常會飄起雪花,成群的黑烏鴉棲息在樹枝上,呱呱的叫聲響徹鄉村,這也許是我冬天聽到最優美的聲音了。
我和我的小伙伴最喜歡冬季,外面呼嘯的北風,飄揚的雪花,對我們來說,是一種美的享受,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慰藉。下雪天,不管外面有多冷,我們都會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在雪地里玩耍嬉戲,堆雪人,打雪仗,開心極了。
在雪花的世界里,我們無憂無慮地玩,天真爛漫,充滿幻想,享受著年少時的美麗時光。雪花悠閑的飄著,不用像在秋季和夏季時節,急匆匆找地方躲雨。如果是找不著躲雨的地方,一分鐘不到的功夫,人就變成了“落湯雞”。
故鄉的冬天天氣格外冷,為了御寒,在每年的九月份前,每家每戶都得及早準備取暖用的物品。每天放學后,我和小伙伴約在一起,背著背篼,帶上掃把,鉆進樹林去掃落葉。一邊掃著落葉,哼著《黃土高坡》,一邊欣賞鳥兒的鳴叫聲,感覺很愜意。
在我幼小的記憶中,故鄉的人都有每年掃落葉的習慣,樹葉燒炕取暖比柴禾好,不僅燒的時間長,而且溫度也比較適中。因為有了落葉,故鄉的人們才能舒適地躺在土炕上,舒舒服服地過一個悠閑暖和的冬天。
聽媽媽講,就在我6歲那年,因家里用玉米桿燒炕取暖,半夜時分,我突然哇哇大哭,當奶奶把我從土炕上抱起時,我家土炕上用竹子編的席子已燒著了,我的屁股上從此便留下了一個永恒的印記。
每年的九月中旬左右,隨著天氣變冷,故鄉的天空便飄起潔白的雪花,雪花一片一片飛舞,我們在雪地里飛蹦,我仿佛進入一個雪花的童話世界,那里有溫柔漂亮的白雪公主,她住在用白雪建造的房子里,就連照明用的燈都是用雪花制作的,當刺骨的寒風吹過,我聽到風鈴清脆的聲音。那潔白的雪花,曾帶走過我多少的夢想啊。
伴著雪花的腳步和烏鴉的鳴叫,我們逐漸長大了,生活的重擔慢慢地壓在我們肩上,我小時候的伙伴們也一個個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故鄉,有的到外地求學,有的在外地打工。他們中的好多人只能在冬季回故鄉,過完年后仍去異地他鄉發展,去追尋年少輕狂的夢想。慢慢的,我開始變的沉默了許多,像故鄉大雪后的曠野,寧靜而深沉。是啊,我們誰都留不住季節的腳步,也無法留住逝去的關于冬天的記憶。
在每一個下雪的冬天,我喜歡站在家鄉那個高高的山岡上,去欣賞大雪過后松樹的風姿,潔白的雪壓在綠綠的松樹上,像是披上了一層潔白的輕紗,在雪花的愛撫和滋潤下,松樹積蓄了充足的水分,長的更加茁壯,孕育著冬天綠的希望。在飛舞的雪花中,我逐漸學會了珍惜,學會了感恩!珍惜生命的脆弱,沒有理由游戲人生,沒有理由不努力奮斗!
在平淡的日子里,我對雪花產生了一種迷戀,迷戀她潔白的身軀,迷戀她美麗的容顏,迷戀她灑脫的情懷。有時,也難免為雪花短暫的生命嘆息!我們人類的生命,何嘗不像雪花,一片一片飄零,一片一片消失,最終化為烏有。世間萬物,每個活著的生命,竟然都是如此的短暫,如此的脆弱。因為美麗有時讓人心碎,因為短暫,因為易逝。
冬天是寒冷的,但也是溫暖的,一如一個善意的眼神,一句親切的問候,一個久違的微笑,一份真摯的情誼,一張祝福的名片……每一個冬天,希望天下所有人的心是溫暖的!
二、明月
我的故鄉坐落在“曦皇故里”—甘肅天水,是伏羲文化的發祥地,那里山川秀美,四季分明,物產豐饒,人杰地靈。各民族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享受著同一輪明月帶給人們的恩澤和祥和!
小時候,我喜歡靜靜地凝視天上的明月,在閃閃爍爍的星光下,追尋嫦娥和玉兔的蹤跡,幻想著在高大的天樹下,一只可愛的小白兔,蹲在衣袖翩翩的嫦娥身邊,周圍有潺潺的.流水、綠綠的青草、嬌艷的牡丹……
漸漸的我長大了,也時常凝視明月,知道了嫦娥奔月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但心底的好奇始終沒有消減!在我的印象中,故鄉天水的月光皎潔明亮,每月的十五,如果天氣晴朗,柔柔的月光灑向大地,可以清晰地照出人的影子。那時,故鄉經常放免費影片。電影結束后,我一個人回家時,看著自己的影子印在地上,心里總是擔心,總感覺有什么東西跟著自己,走在看不到月光的地方時,頭皮發麻、心跳加速,真的好擔心碰到“鬼”。
故鄉的人很是迷信,打我來到這個世界上,故鄉的老人都給我灌輸這樣一種思想,凡是人死后,都會變成“鬼”,如果晚上你聽到拖著長長回音的“吽吽吽”聲,起初聲音在很遠的地方,瞬間這種可怕的聲音就傳到了你的跟前。聽村里的老人講,眼睛明亮的人晚上能看見“鬼”,它沒有頭,碰見時,千萬不能出聲。身體虛弱的人,碰到過“鬼”的會生病,那時我半信半疑。
所以,晚上天黑,我一個人不敢出門。如果要出去,也是哥哥帶著我去,那時我緊緊地抓著哥哥的手,還不時地回頭看,生怕有什么東西跟上自己。但如果晚上有月亮,我就不怕了。我一直相信自己運氣好,不會碰見“鬼”,更何況,我相信有嫦娥姐姐在月亮上看著我,“鬼”是不會輕易碰我的。
轉眼離開故鄉多年,但始終忘不了故鄉的那輪明月,忘不了故鄉那彎彎曲曲的山路,忘不了故鄉那甘甜的井水,忘不了月光下我自己的影子。因為是故鄉的月亮給了我堅強,給了我前行的方向。離開了故鄉,離開了生我養我的這塊土地,離開了父老鄉親,一個人在新疆闖蕩,不再害怕,不再彷徨!
好想回故鄉再看看那輪明月,看看村頭那片郁郁蔥蔥的松樹林,拜訪拜訪當年兒時的小伙伴,到墓前祭拜長眠在那里的父親、奶奶、叔叔。我相信,這一天不會太遙遠,有月光陪伴,總有前行的力量。
淡淡的月光照在我身上,我不再害怕孤獨。微風輕梳我零亂的發梢,舒展我激情滿懷的翅膀,明天的明天,月光陪我去闖蕩,向著夢開始的地方!
三、割麥子
每到小麥收割的季節了,看到一臺臺收割機在麥田里忙碌的身影,看著一張張充滿豐收喜悅的笑臉,不由使我想起了小時候在家鄉甘肅天水割麥子的往事,那年我僅15歲。
“右手拿好鐮刀,左手反手腕抓住小麥,一刀一刀地割。”母親一邊示范,一邊講解動作要領。起初,我的雙手和腳步配合不協調,顯得有點手忙腳亂,不僅速度慢,麥子也撒了一大半。母親站在旁邊,表情顯得很緊張,再三提醒,別讓鐮刀割到小腿。最難的是割完的小麥捆綁好后,立在地上便散開了,我試了好多次,才勉強把小麥捆綁好。
當看到我基本掌握了動作要領時,母親微笑著鼓勵我說:“萬事開頭難,只要用心學,天下沒有學不會的事情。”剛開始學時,我還自我感覺良好,但沒割多久,就開始腰酸背疼,汗流滿面,上氣不接下氣,手上也磨出了血泡。但心里挺不服氣,嘴里還在嘀咕:“都是大男孩了,怎能在割麥子上丟人呢?”一天下來,回頭看到父母已收割了不少,我只收割了一小塊麥子,慚愧的不知如何是好。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如今,我到了新疆阿克蘇,雖然很少收割麥子了,但每當看到大片的麥田,我總會想起那些和父母一樣含辛茹苦的父老鄉親,想起故鄉村頭那棵老槐樹,還有那條時常干涸的小溪……
前天,小姨從甘肅天水打來電話,說今年故鄉的小麥長勢很好,農民增收了。當我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在伊寧市的母親時,電話那頭,傳來母親高興的笑聲。
我想,母親一定還記得教我學割麥子的情景吧!
四、阿妹
阿妹17歲那年,在一個寒冷漆黑的冬夜,她趁家人熟睡的時候,一個人悄悄離家出走。
阿妹愛上了一個人,決心嫁給他,姨夫姨媽堅決反對,苦苦勸說無濟于事,她只是低頭不語,一個人默默流眼淚。
“死也要跟他走!”阿妹從牙縫中擠出這幾個字。
80多歲的爺爺,用顫悠悠的雙手捋了捋花白的胡須,滿臉的皺紋擰成了一個個疙瘩,一個勁地抽著旱煙,房間彌漫著濃濃煙草的味道。
“哎,多好的一個娃啊,咋啦,怎么說走就走……”,同村的老人直搖頭嘆氣。
姨媽終日已淚洗面,曾當過兵的姨夫變得比以前更沉默寡言了許多,眼神暗淡,毫無表情。
阿妹死也要跟著走的,是個小男人,比阿妹長3歲,瘦高個,背有點駝,小長臉,風頭整齊地梳為兩半,一雙小眼睛,看起人來直勾勾的,冒著幾分傲氣。
阿妹是在一家磚瓦場打工時認識他的,為了討好阿妹,讓阿妹做他女朋友,他被幾個工友圍攻,致傷住院一周,也就是在那個時候,阿妹發誓一生一世跟他走。
阿妹出走那年,小妹愛琴才9歲,走起路來,她那雙小辮子一晃一晃的,紅撲撲的臉蛋上總是掛滿笑容。
“姐姐走了,再也不能給我扎小辮子了”。小妹愛琴對我說。我看到,她的眼中噙滿了淚水。
轉眼三年過去了,我從新疆回甘肅天水故鄉探家,母親告訴我說,阿妹回來了,不是一個人,是三個人。
“啊,三個人?”我心理嘀咕,她會不會是有小孩子了。
事實證明,我的推測是正確的,有一次上街,我恰巧碰見阿妹,看到身著軍裝的我,她先是一驚,然后沖我笑笑,表情沒有了以往的羞澀,倒是多了幾分成熟女人的味道。
她懷里抱著一個小孩。“表哥,這是我女兒,都2歲了。”
她說話時,聲音甜甜的,顯得很溫柔。
一晃又過了7年,有一天,母親從伊寧市打來長途電話,說前幾天,在唐山打工時,阿妹的老公在玩單杠時,從上面重重地摔了下來,都成植物人了,正躺在河北省唐山市的一家醫院里治療。
噩耗傳來,令我震驚。
姨父姨媽簡直無法接受這個事實,親人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我按阿妹告訴我的電話,撥過去,電話那頭傳來阿妹熟悉的聲音,她正在唐山市的一家醫院陪護他老公。
一天晚上11點左右,我正準備休息,突然接到阿妹從河北打來的電話,電話那頭,我聽到她的哭聲,她用顫抖的聲音告訴我說,他老公的哥哥打他,怨她沒有看管好自己的老公,她帶著6歲的小兒子,不敢回家,現在在街上的公用電話亭。
一時,我真不知該如何安慰阿妹,我對她說:“那你帶你兒子去住賓館。如果你回家,他們再打你,你就撥110報警……”
我不知道,到底怎樣才算幫阿妹,讓她在這樣一個無助的異鄉夜晚不再擔驚受怕。
又過了2天,阿妹打電話來,說她還在河北,現在和兒子住在一家賓館……此后,便再也沒有了她的消息。
天涯路遠,人隔千里。如今,許多年過去了。阿妹啊!你現在身在何方?可曾感受到親人萬般愛憐的擔憂?還有月圓月缺后空留的幾多恩恩怨怨。
【故鄉記憶的隨筆散文】相關文章:
1.散文隨筆:故鄉
2.故鄉散文隨筆
3.記憶長河隨筆散文
6.散文隨筆故鄉的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