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德國的打工歷史二生活隨筆
終于我當上了Kellner,在柏林我曾經找過,可是由于沒經驗,不敢。這下真是趕鴨子上架了。我被給了個圍裙,和一個有50Euro的黑色錢包,和一個用來放錢包的小黑圍袋。剛開始,我真不知道干什么。
我工作的地方面向大海,老板叫貝可爾,海邊的旅館是他的,旅館旁是所謂的Kneipe,真是天時地利啊。每天游人很多,在這里歇息一下,來杯咖啡,或喝杯啤酒,很符合歐洲的浪漫。還有許多所謂的老顧客(Stammtisch).
我茫然中,貝可兒就叫一個德國女孩下課,我開始上班了。他把我甩給Zapferin,即中國話所謂吧姐,她有一個美的名字,人特別友善。她給我一個托盤,紙和筆,然后又給我一份菜單,告訴我先把他們背熟。這下苦了我了,我在國外受了兩年教育,從來只理解東西,沒有背東西的時候(假如告訴中國學生,德國考試可以帶公式表的話,也許會給他們一個驚喜)。對普通食物的名稱當然是很熟悉,但是對餐館物品的東西,恐怕就一個Doener Kepab。
我一邊念念有詞的背著,還要記價格,我現在還記得Cola是1。5歐元,匝啤是2歐元等等。那位友善的吧姐告訴我,只要記住Getraenke就可以了,客人吃飯的很少,大都喝杯飲料就走,就圖個位置,看個風景。我大悟。
說著我就干上了,學著別人的樣子,開始出去擦擦桌子,換換煙灰缸。很快就有一兩個客人叫我,我滿臉笑容的迎上去。我用當地的問候語,對客人說:"貓瑛",意思就是中國人說:吃過了嗎。客人看我是外國人,有些很驚奇,有些很仇視,我微笑的招待他們。
原來以為當吧弟很容易,可是作起來,還是挺復雜的。當我面帶微笑的來到客人面前時,德語考試就開始了,聽力,DSH念兩遍,客人只說一遍。啊呀那個復雜啊,德國說東西可不時規規矩矩按菜單的名稱說。說的東西一輩子沒聽過。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不管懂不懂就說Ja,德語是門拼讀語言。我大概記得,到里面一問就出來了。當然有時也有不懂的,或者忘記了,就紅著臉和客人說,我是新手,還不熟,你再說一遍好嗎。
收到單了,就必須去一臺屬于我的收銀機上,將各個款項打入機器,然后在單子上寫上要的'東西,遞給吧姐,等吧姐發貨。如果客人少,幾分鐘就可以端給顧客他們所要的東西了。遇到有咖啡或茶就麻煩了,還必須去廚房親自做。有是一下接幾批客人,真是有點手忙腳亂。
端到客人面前的我照樣眉開眼笑,因為我們要馬上收錢,所以這個時候笑,比較聰明。客人有時會給點小費給你的。說到小費,我要說幾句,德國民族真是個小氣的民族,給小費給的太少了,而且一個比一個精巴。一般我收一票,能得20Cent就謝天謝地了。有些顧客根本不給你。他們哪里知道,我一小時才5。5歐元,如果沒有小費,哪豈不是要喝西北風。比較奇怪的是,德國男人比女人還要小器,我看著德國男人一個Cent一個Cent數給我錢的時候,我心想,乖乖,真不容易。我一把抓過來,說了句:Es ist egal.有時碰上了戀人一對,還真有Getrennt.一個字:牛。
收完錢,別以為大功告成,還必須及時幫客人收杯子,起初我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客人的東西最后一起收,貝可兒馬上就找我了。磕磕碰碰總算三小時過去了,貝老板過來叫我收工算帳,還好貨款都對。那天真學東西。
回來后,和妞兒交代的我的經歷,覺的挺有意思的。
我后來又去海邊做了幾回就不愿意去了。因為貝老板沒有固定時間給我,他采用電話要人的方式,有時妞兒白天補睡覺(夜班),他突然電話給我,說叫我去上班,我剛開始還去,幾次下來,妞兒總被貝老板的電話吵醒,醒來后,她起床給我塞點吃的,接著睡。看她疲勞的樣子我,真心疼。
想想我在干什么,于是我又失業了。(待續)
【我在德國的打工歷史二生活隨筆】相關文章:
2.打工感想隨筆
3.我的春運生活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