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小班保教隨筆
經常閱讀隨筆文章,會使你察覺世俗風情、感悟人生道理,接下來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幼師小班保教隨筆,歡迎大家欣賞!
幼師小班保教隨筆(一)
幼兒在幼兒園內除了學習課程知識外,最重要的也就是養成教育了,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比較重視孩子平時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同時,也注重培養孩子在參加群眾教學活動時的用心參與,與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的好習慣。
日常在組織教學活動時,經常會碰到這樣的狀況:當老師有問題要問孩子的時候,能夠用心舉手發言并且思維活躍的就那么幾個孩子,像張子健,李佳琪,季宇強,等。然而,另外一些孩子卻很少發言,常常是一副“跟我沒關系”的樣貌。為什么這些孩子不愛舉手發言呢?是因為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不會回答,還是本身上課不夠專注,思想不明白跑到哪去了呢?或者是即使明白答案,卻因生性膽小而不敢回答。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逐漸發現了這些孩子不愛舉手發言的原因所在,并隨后采取了相應的教育措施。像楊歆鈺、鄭慧寶,等孩子是因為膽小而不敢回答問題,我就鼓勵他們大膽舉手,并及時對孩子的回答予以肯定和表揚,使他們能夠逐步養成大膽發言的好習慣。對展軒、張雅琪等,這些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孩子,我就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提醒、引導,幫忙他們將注意力及時引回來。對于年齡偏小的孩子,我提問題時盡可能提得簡單些,從而幫忙他們獲得更多自信。與此同時,我還對用心舉手發言的孩子給于物質獎勵,如卡片、貼畫,小糖果等,以激發孩子們透過舉手回答問題來獲得禮物的愿望,從而到達幼兒用心回答問題的目的。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培養,孩子們在大膽回答問題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班級里用心舉手發言的孩子越來越多,孩子回答問題時的聲音也日益響亮起來。看到那一個個高高舉起的小手,我的心中充滿了期望和感動。
幼師小班保教隨筆(二)
我國著名學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孩子們就是在游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如何使游戲真正成為孩子們自己的游戲,如何在游戲中最大限度的發揮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他們玩什么,怎樣玩,玩多久等等,這就需要我們放開手,給予他們自由發揮潛能的機會。
游戲都有規則,有的是明顯的規則,有的是隱藏的規則。游戲的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也能夠在孩子選取了“這天玩什么”后,再來問問:“你們想怎樣來玩這個游戲呢?”此時,他們會提出各種各樣的規則要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則是不合理的。當一個游戲提出多種玩法時,我們能夠讓他們去試一試,在試過之后他們就會自己得出一個結論——“這樣玩是最好的”。
例如:玩“瓶瓶罐罐總動員”時,幼兒提出了很多種玩的方法,有的能夠一個一個套在一齊,幼兒能夠把它們一個搭起來等不同玩法。”透過實踐,孩子們提出的規則要求沒辦法完成或是很難完成時,我們也要讓他們去試一試,在試過之后他們自然而然又會得出另一個結論——“這樣玩是不行的!”。實例證明游戲活動的過程中,讓孩子們自由地選取了行為方式,才能真實的表現他們的心理狀態,反映他們的發展水平,毫無拘束的表露他們的思想感情,表現出他們頭腦中所想到的一切。
總之,撒開手讓幼兒按自己的意愿,獨立自主的去選取游戲的方式方法、規則要求、主角材料,能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性、主動性和用心性。開展游戲過程中,教師做到“放”、“導”結合,會讓幼兒更深地體會“玩中學”、“學中玩”的快樂,從而也會體現出游戲是幼兒基本活動的真諦。
幼師小班保教隨筆(三)
幼兒園教學與中小學教學不同,幼兒年齡小,注意力時間比較短,幼兒又個性好動,坐不住,如果單純的言語說教,幼兒很容易就失去興趣,注意力轉移,教學很難收到預期的效果,針對這一特點,我們便把幼兒的好動與教師的教學相結合,使原本相矛盾的兩件事相輔相成,有機結合。
無論是常識教學、故事教學、還是兒歌以及歌曲教學,我們都根據教學資料編排相應的動作,一句一個動作,邊做動作邊進行教學,老師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都代表了一個資料,幼兒學習用心性空前高漲,在手舞足蹈當中不知不覺的掌握學習資料。
幼兒園教學不拘模式,很多事情只要找準了切入點,就能化難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師小班保教隨筆】相關文章:
1.有關小班保教隨筆
2.小班教師保教隨筆
3.小班幼兒保教隨筆
4.幼兒小班保教隨筆
8.幼兒保教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