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譜修編的倡議書范文
尋根問祖,追宗溯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譜修編倡議書。不管我們扎根在什么地方和漂泊天南海北,我們總不會忘記我們的列祖列宗。我們崔姓是中華姓氏之一。太始祖是被稱為周師齊祖的姜太公。太公輔周文武二王滅商興周,以首功封于齊國(今山東臨淄)。得姓始祖是姜太公的嫡孫季子,以食邑崔邑為姓。崔氏得姓,根在臨淄。崔姓家族,歷經三千年歲月滄桑,風云變幻,生生息息,繁衍遷徒,足跡遍布中華大地及海外多個地域。崔姓的祖先前輩在悠久歲月中譜寫了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篇章。為達到“尊祖、敬宗、睦族、聯情、互助、競存”的目的,繼承和發揚崔氏祖先的功德,便于后人了解崔氏祖先的始源、故址、遷居、分居及興衰情況,了解崔氏祖先中的名人志士,緬懷祖先的豐功偉績,發揚光大,促進宗族團結,族群和—諧,特倡議編修《中華崔氏統譜》。
一、編修崔氏統譜的意義
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史以載一國之治亂而知興衰;譜以志先世之源流,記先人之行己,便世代子孫覽之;知先人之偉績,便后人之效法;曉世代之支派,便后人關系之理順。簡而言之,家譜是正本清源的紀念冊,是記載同宗共祖的血緣集團世系人物和事跡等方面情況的歷史圖籍,它與方志、正史構成了民族歷史大廈的三大支柱,是我國珍貴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家譜蘊藏著大量有關人口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學、民族學、教育學、人物傳記以及地方史的資料,對開展學術研究有重要價值,同時對海內外華人尋根認祖,增強民族凝聚力也有著重要意義。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重本溯源,修編統譜,不僅為海外赤子尋根問祖提供最有價值的依據,而且對于啟迪后代愛國愛鄉,敬祖尊賢,敦宗睦族,不斷發揚光大先輩之傳統美德,弘揚崔家精神和中華文化,大有裨益。
二、編修崔氏統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崔姓氏族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歷經了世事滄桑,飽受了戰亂和自然災害之苦,歷代先祖們為避戰亂和災荒,為生存和生計,紛紛攜家帶眷,不避艱辛,從祖居地遷走四方,開基創業,繁衍后代,蹤跡遍及全國和海外。
三千年來,崔氏先后有四十四人任宰相,政聲遠播。其他為官者,科甲蟬聯,仕宦繹絡,或文或武,皆功著當時,聲顯后代。文人墨客,美文佳作層出不窮。各行各業精英輩出。先賢世澤綿延,光前裕后,對中國和世界的文明與進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被譽為“中華民族的精英”。
崔姓氏族發展歷經三千余年,形成清河、博陵兩大望郡,后分十房,傳裔一百余代,人口已達450多萬,在百家姓中排列第五十四位。居住地以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河北、為中心,散居全國各地和海外,形成千支萬派。大多數崔氏支族克服了諸多困難,進行了宗譜的建立和多次續修。但由于歷史因素,還沒有全國性的崔氏總族譜。雖然我們的祖先前輩,也曾進行過跨省地的合族修譜的動議,但由于當時的社會狀況、經濟、交通、信息交流等原因,使統譜工作難以啟動。致使有的崔氏宗、支譜雜亂無章,崔氏淵源及世系不清;有的更是牽強附會,錯謬甚多,許多支族譜更連接不上前世代,由于歷朝續修之誤,各呈一詞;有的舊時家譜資料遺失于戰亂中;有的原譜在文—革中幾被毀盡;有許多崔氏前輩為保存崔氏族譜付出了巨大代價,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因此,挖掘和收集、保存、研究、整理現有的各支派崔氏宗譜,撰修崔氏統譜是當今之所急。
近年來,以河南、江蘇、山東、安徽、河北等地崔氏歷史文化研究會為代表的崔氏歷史文化研究活動逐步展開,各地不同形式研究、聯誼組織的成立自發有序的開展活動,都做了大量有開創意義的工作,為崔氏統譜的編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隨著電腦網絡的普及,崔氏宗親《中華崔氏》、《崔氏家園》、《中華崔氏統宗》三個網站先后開通運行,《崔氏歷史文化》《崔氏家園》《齊魯崔氏》相繼創刊,倡議書《家譜修編倡議書》。中華崔氏歷史文化研究會的成立,標志著崔氏歷史文化研究步入新階段。各地的崔氏宗親在加入參與和交流中都有一種感覺,在工作和社會日常事務中,碰到本家人也較少,看到有關崔氏人物等方面的新聞報道更少。大部分的崔氏宗親都不知道崔氏的淵源、在國內的分布及數量情況,也不知道本家有族譜否。但在交流中,大家都對這些問題有濃厚興趣,都有一顆滾燙的心,都愿意為家族事業出一份力。
綜上所敘,從多方面搜集各地有關崔氏資料和族譜文獻,一統崔氏宗族,編修《中華崔氏統譜》,對崔氏家族事業有極其的重要意義,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廣大宗親的迫切要求。因此,崔氏族人應以對歷史典籍的重視和對子孫后代負責的高度,看待此次編修的歷史地位和重要意義以及自己所應負的歷史責任。
三、編修修統譜所存在的問題
編修《中華崔氏統譜》是一項浩繁的工程,耗資費時之巨大,皆出預料。存在的問題:許多族人怕上當受騙;許多族人擔心能否有足夠的人力財力支持,會不會半途而廢;更有的族人,對文—革心有余悸,怕續修家譜是封建殘余,犯政治錯誤。因此對修譜不是十分熱心;有的族人,由于有封建迷信思想,不愿意提供自己所保存下來的族譜資料。修譜中最大的難題是有的分支族由于各種原因,從來都沒有進行修譜,因而沒有歷史資料而無法接續。歷史是無情的,一旦失續,便成永久之謎,千古遺憾。因此,請各位宗親深思!
四、修建統譜的措施
根據我崔氏的具體情況,借鑒著名姓氏孔氏和丘(邱)氏、高氏等姜氏后裔編修統譜的成功經驗,我們編修崔氏統譜條件已趨成熟,建議我崔氏統譜實行”五統一”即世序、字輩、體例、印刷、裝幀五統一可分為總譜、宗譜兩部分(以1369年為界)進行編修,措施如下:
1、廣泛征求各地宗親的意見,征集現存族譜資料(明前為主),查閱正史、方志、墓志等有關資料,召開統譜續修專題研討會,求大同,存小異,形成意見進本一致的崔氏統譜編修大綱,提交崔氏宗親聯誼大會討論通過。
2、加大宣傳力度,通過三網、兩報一刊平臺以及各種措施,宣傳編修統譜的重要意義和必要性,使所有崔氏族人家喻戶曉,大家都來關心和支持、參與該項工作。
3、建立健全編修統譜的組織機構,成立編修統譜理事會、編修委員會和在族內推薦編修工作人員,選舉負責人,以加強統譜編修工作的領導和監,并負責統譜(總譜部分)的編修工作。
4、各支系(堂)要按照統一的體例和要求負責統譜(總譜部分)編寫,利用崔氏宗親,盡力收集各地各支派現有的族譜和家譜資料及信息,降低該項工作的成本,進行完善、整理、編修,提高編修統譜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5、建立編修統譜基金會,積極籌措修譜經費,在全體崔氏宗親中發動捐助,動員族內在經濟屆成功的宗賢進行重點支持,以保證統譜(總譜部分)編修工作所需資金。
編修《中華崔氏統譜》勢在必行,為此,呼吁全體崔氏族人,主動向更多的族人傳達編修統譜的信息,積極提供本家的支族譜碟和所知的其它分支家譜信息,以期使更多的崔氏支系、崔氏族人能錄入統譜,理解、參與到這項工作,我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精誠團結,踴躍參與,密切配合,這一目標一定能早日實現!!
【家譜修編的倡議書】相關文章:
修家譜倡議書范文05-10
關于續修家譜倡議書范文05-11
家族與家譜的作文05-10
把我的名字寫進紅軍的家譜里05-12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方案設計05-10
幫困助學倡議書-倡議書06-08
企業節水節電倡議書范文精選-倡議書06-09
倡議書 關于禁煙倡議書范文06-12
鄉村的倡議書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