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科技的知識手抄報資料
電腦科技手抄報圖片
電腦科技手抄報內容:電腦的由來
用電子等部件模擬的具有運算能力的物體,學名計算機。
最初由約翰·馮·諾依曼發明(那時電腦的計算能力相當于現在的計算器),有三間庫房那么大,后逐步發展而成。
是一種能夠按照指令對各種數據和信息進行自動加工和處理的電子設備
一般來說電腦由二部分組成,即硬件和軟件。硬件包括:顯示器、鼠標、鍵盤、機箱、電源、主板,CPU、聲卡、顯卡、光驅(軟驅已淘汰)、內存、硬盤,有些還包含網卡、音箱、耳機、打印機、掃描儀、攝像頭、手寫板等外部設備。軟件又分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
電腦學名計算機,是由早期的電動計算器發展而來的。1945年,世界上出現了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用于計算彈道。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工學院制造的,但它的體積龐大,占地面積500多平方米,重量約30噸,消耗近100千瓦的電力。顯然,這樣的計算機成本很高,使用不便。1956年,晶體管電子計算機誕生了,這是第二代電子計算機。只要幾個大一點的柜子就可將它容下,運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現的是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這是電腦發展的最新階段。到1976年,由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制成的“克雷一號”,使電腦進入了第四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明,使電子計算機不斷向著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統化的方向更新換代。
20世紀90年代,電腦向“智能”方向發展,制造出與人腦相似的電腦,可以進行思維、學習、記憶、網絡通信等工作。
進入21世紀,電腦更是筆記本化、微型化和專業化,每秒運算速度超過100萬次,不但操作簡易、價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們的部分腦力勞動,甚至在某些方面擴展了人的智能。于是,今天的微型電子計算機就被形象地稱做電腦了。
世界上第一臺個人電腦由IBM于1981年推出。
科技之光手抄報圖片
科技之光手抄報內容:關于科技的常識
1、造成我國江河湖泊水質惡化和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
2、用廢紙生產再生紙,有什么好處?(1、不砍伐森林,節約木材;2、省去原木加工處理程序,節約投資和減少廢水排放;3、減少水、電、煤的消耗,節約能源;4、減少垃圾、節省土地使用。)
3、發生赤潮為什么會有大量的魚蝦死亡?(因為海水中大量的浮游生物飄浮在海面上,不僅會消耗完水里的氧氣,而且還阻止空氣中的氧氣進入水體,再加上赤潮生物會分泌出粘液,粘在魚、蝦、貝等生物的'鰓上,妨礙呼吸,導致窒息死亡)
4、赤潮如何對人產生傷害?(人類食用被赤潮污染過的魚和貝類會導致中毒,嚴重者甚至死亡)
5、每年長江給東海帶來的污水有多少?(166億噸)
6、如果漱口時一直讓水流不停,每刷一次牙就浪費多少水?(3升以上的水,3千克)
7、貓頭鷹是什么動物的天敵?(老鼠)
8、如何有效減少塑料垃圾?(一是盡量不購買、不使用;二是重復使用、避免一次性。)
9、土壤變成沙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類的活動和氣候的變化)
10、肉、蛋、魚的藥物殘留是通過什么途徑來的?(用被污染的飼料喂養畜、禽和魚,防病治病時使用抗生素等藥物。)
【關于科技的知識手抄報資料】相關文章:
6.科技知識的手抄報
8.科技小知識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