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典詩詞教學的幾點做法教育論文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是人類藝術寶庫中的瑰麗遺產。在這些作品中隱含了許多精深含義,給后人以啟迪,給后人以廣闊的思維空間,讓我們去思考、去發揮、去開拓。特別是我們中小學課本中所選的那些作品,都是古典詩詞作品中的精華,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上好古典詩詞教學課,也是每一位中學語文老師的職責。我在自身的詩詞教學中也下了一番功夫,總結了幾點自己認為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誦讀
古典詩詞的教學要注意誦讀。讀要體現出訓練層次,誦要水到渠成。 讀如何體現出訓練層次呢?一般來說,一讀,要讀準字音;二讀,要讀準節奏;三讀,要讀出感情。“讀出感情”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隨著對課文理解的逐步深入而逐步提升其層次的,這就要求在理解的過程中穿插朗讀,在理解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對朗讀的要求。反過來朗讀也能提升對詩歌的理解。如分析完杜牧的《赤壁》后,可將學生分成兩個大組,一組讀敘事部分“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另一組讀議論部分“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以此再次明確此詩的表達方式及層次結構。又如分析完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后,可由一位學生領讀總起句“老夫聊發少年狂”,然后全班學生讀出具體寫其“狂”的詩句,以此再次加強對本詩總分結構及詩人感情的理解。又如學習了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后,可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讀出有關語句,“本詩的線索是‘春行’二字,春行之起點是……春行所見之動物是……春行所見之植物是……春行之結點是……”借此對詩歌再作一次梳理。這樣梳理之后背誦就顯得輕而易舉,順理成章了理之后。
二、理解詩意,詩歌意境的完整性
古典文學作品都非常善于創設意境。而要想理解其中的意境,就必須準確的理解詩意。
理解詩意的方法有很多:
1.想像風景,再現圖景,品意境
所謂想像風景再現圖景,即學生根據作者的描述,動用自己已有的經驗積累,啟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種方式展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寫景抒情類的詩歌,可將其改成一則優美的寫景小散文,如李清照的《如夢令》,辛棄疾的《清平樂.茅檐低小》等;情節性強的詩歌可改成一出小短劇,如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觀刈麥》,從而體會詩中的意境和情感。 2.抓住詩眼巧引導
文有文眼,詩有詩眼。詩眼,是詩歌的提綱挈領,也可以成為詩歌教學的提綱掣領,抓住了詩眼,也就抓住了關鍵,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妙。抓詩眼有很多技巧,如教學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時,一個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作者說自己是‘聊發少年狂’呢?”這問題提得好呵,它是學生拋給教師的一把鑰匙,抓住它,教師就可以順勢引導學生理解作者“聊發少年狂,狂在哪里?為何要聊發少年狂?”從而明確,狂在上闋的出獵和下闋的殺敵報國。出獵之狂,狂在想法,狂在場面,狂在百姓,狂在太守。而殺敵報國之狂,則由獵手之狂過渡到英雄之狂。總之,全詩無一詞不狂,“狂”,顯示了作者報效祖國、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 有些詩歌沒有很明顯的詩眼,但大多名詩有名句,這名句就可以成為我們教學的亮點,因此我們可以稱之為“類詩眼”。人類對美的事物的欣賞具有共性,若問學生最欣賞哪句詩,他們往往能答出名句來,于是師生共品名句,從而牽動對全詩的欣賞。
三、授之以漁,自己品詩境
授之以漁,就是把讀詩的方法教給學生,讓他充分開動感官自己去品味古典詩詞中的意境和韻味。當然這只是針對那些稍微淺顯的一些的詩詞作品。具體步驟:一讀詩韻,主要指導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和重讀,讀出詩歌韻律美;二感詩意,主要利用注解或工具書,疏通文意,質疑問難;三品詩境,總體把握作者創造的意境,以及在詩中表達的情懷;四仿詩言,對一些可模仿的詩句,可指導模仿,這一步可視具體情況確定用否。
古典詩詞的教學各有千秋,但是都是為了一個最終目的,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提升學生的古詩文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服務。也希望我的幾點做法能給你帶來一點益處。
【古典詩詞教學的幾點做法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解析語境理論下的古典詩詞教學論文12-09
古典詩詞賞析技法舉要的論文12-07
古典詩詞賞析教學12-07
古典詩詞12-09
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審美回憶論文04-01
古典詩詞賞析11-02
古典詩詞座右銘12-07
古典詩詞欣賞12-09
古典詩詞及解釋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