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絕句杜甫古詩詞鑒賞

時間:2024-10-23 17:48:45 詩詞鑒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絕句杜甫古詩詞鑒賞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絕句杜甫古詩詞鑒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絕句杜甫古詩詞鑒賞

絕句杜甫古詩詞鑒賞1

  原文: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

  兩只黃鸝在柳枝上鳴叫,

  一行白鷺在天空中飛翔。

  窗口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

  門口停泊著從東吳萬里迢迢開來的船只。

  注釋

  西嶺:西嶺雪山。

  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泊。

  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地。

  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只。

  “絕句”是詩的名稱,并不直接表示詩的內容。這種形式便于用來寫一景一物,抒發作者一瞬間的感受。詩人偶有所見,觸發了內心的'激情,信手把詩人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一時不去擬題,便用詩的格律“絕句”作為題目。杜甫用這一形式寫了一組詩,共四首,用“絕句”為總題。《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詩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氛圍。前兩句,以“黃”襯“翠”,以“白”襯“青”,色彩鮮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機初發的氣息。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窗含西嶺千秋雪”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濕潤的感受。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雜心情——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

絕句杜甫古詩詞鑒賞2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句出自杜甫《絕句》四首之三,描寫大地復蘇,欣欣向榮的春天景象,生動活潑,動感十足。這兩句的'意思是:春回大地,柳枝吐綠,兩個黃鸝在柳枝上歡快地鳴囀;晴空如洗,一碧萬頃,一行白鷺凌空向藍天深處飛去。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生動亂,杜甫曾一度離開成都到梓州(今四川省三臺縣)避亂。次年(公元763年)嚴武重回成都任職,寫信邀請杜甫,于是杜甫又回到成都的草堂居住。面對明媚的春光,詩人心情十分舒暢,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小詩。

  詩人在明麗開闊的背景之中,工筆刻畫了鳥類怡然自得的歡快之態,既展示了春天景物的美好,也傳達出了詩人安居草堂后的喜悅心情。同時,這兩句詩十分講究對仗,如“兩個”對“一行”,“黃鸝”對“白鷺”,“鳴翠柳”對“上青天”,都非常工穩巧妙。而且色彩明亮,對比鮮明:如“黃”對“翠”,“白”對“青”,不僅顏色鮮艷,屬對精工,而且像繪畫一樣,色調協調和諧,勾畫出了一個色彩絢麗、美妙動人的境界。

  宋代魏慶之在《詩人玉屑》里對這兩句詩也給予了高度評價:“杜少陵(杜甫)詩云:“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王維詩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極盡寫物之工。”

絕句杜甫古詩詞鑒賞3

  絕句

  唐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譯文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注釋

  西嶺:西嶺雪山。

  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泊。

  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地,江蘇省一帶。

  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只。

  賞析

  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

  詩歌以一幅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氛圍。前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萬物復蘇,萌發生機時的顏色。“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鳥兒成雙成對,構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白鷺在這個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再者,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寫詩人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新,晴天麗日,所以能看見西嶺雪山。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濕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著一“含” 字,表現出積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這更能寫出詩人對那種帶著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而“西嶺”,正是詩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以西嶺上的千秋積雪代替窗上的殘雪,這就使所表達的意境更為廣遠。另外,詩人從少年時就懷有報國的志向,在歷經數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終于有重展的機會,多年戰亂得以平定,這與詩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嶺,并以嶺上千年雪代窗上殘雪,進而給詩人以頑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聯系。

  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雜心情。一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用一個“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來飄泊不定,沒有著落,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么一點希冀,但那種希冀,已經大大消減了。“泊”字,正好寫出了詩人這種處于希望與失望之間的復雜心情。而“萬里”則暗示了目的達到的遠難,這與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從時間上,一從空間上,同寫出那種達到目的之難。三國孫權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譽為明主,作者借東吳代指孫權,暗示了杜甫對當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萬里”、“東吳船”合而為一句,正是為了寫出那個“難”字。

  全詩看起來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但詩人的內在情感使其內容一以貫之,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托詩人內心復雜的情緒,構成一個統一的意境。一開始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表面上表現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卻寄托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

【絕句杜甫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杜甫《春望》古詩詞鑒賞答案06-28

杜甫詩詞鑒賞:《夔州歌十絕句》其一12-04

《絕句》詩詞鑒賞12-08

杜甫經典詩詞鑒賞12-09

杜甫《佳人》詩詞鑒賞03-09

杜甫作品詩詞鑒賞12-09

關于的杜甫經典詩詞鑒賞12-06

《佳人》杜甫詩詞鑒賞08-13

古詩詞賞析:絕句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