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詩詞15篇
古代的詩詞1
1、蓮花
愛蓮說——周敦頤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灈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桂花
鳥鳴澗——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3、水仙花
水仙花——劉邦直
得水能仙天與奇,寒香寂寞動冰肌。仙風道骨今誰有,淡掃蛾眉篸一枝。
4、梅花
山園小梅——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擅板共金樽。
5、牡丹花
賞牡丹——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6、菊花
菊花——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7、蘭花
蘭花——劉伯溫
幽蘭花,在空山,美人愛之不可見,裂素寫之明窗間。
幽蘭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資簏施,我欲紉之充佩韋,裊裊獨立眾所非。幽蘭花,為誰好,露冷風清香自老。
8、月季花
臘前月季——楊萬里
只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一尖已剝胭脂筆,四破猶包翡翠茸。
別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折來喜作新年看,忘卻今晨是季冬。
9、杜鵑花
唐宣城見杜鵑花——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10、山茶花
山茶——陸游
東園三月雨兼風,桃李飄零掃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綠叢又放數枝紅。
古代的詩詞2
篇一:《夜夜曲》
沈約(南北朝)
河漢縱且橫,北斗橫復直。
星漢空如此,寧知心有憶?
孤燈曖不明,寒機曉猶織。
零淚向誰道,雞鳴徒嘆息。
篇二:《宿甘露寺僧舍》
曾公亮(宋)
枕中云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篇三:《關山月》
徐陵(南北朝)
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
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陳上祈連。
戰氣今如此,從軍復幾年。
篇四:《詠傀儡》
楊億(宋)
鮑老當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當。
若教鮑老當筵舞,轉更郎當舞袖長。
篇五:《塞上》
柳開(宋)
鳴骹直上一千尺,天靜無風聲更干。
碧眼胡兒三百騎,盡提金勒向云看。
篇六:《夏意》
蘇舜欽(宋)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古代的詩詞3
春秋時期流行“當筵歌詩”“投壺賦詩”
《尚書·堯典》:“詩言志,歌永言!
中國人喜歡詩歌,先秦時已有雛形,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出現就是一個標志。而追溯起來,早在甲骨文時代,古人就開始寫詩了。在《甲骨文合集》中,很多卜辭已具有詩詞韻味。如21021卜辭:“辛未大采,各云自北;雷延大風自西,刜云率雨!边@段記載應該是當年巫師假以舞蹈動作、吟唱出來告示商王的,這不正是一種詩的表達嗎?
與“詩詞”一樣,“詩歌”也被認為是“詩”與“歌”的組合體,但最早時詩和歌并不是一回事。據《尚書·堯典》,堯帝當年任命夔為樂官時說:“詩言志,歌永言!憋@然,堯帝也是詩人或是歌者,對詩與歌頗有研究。而“詩言志,歌永言!闭侵袊讼矚g作詩、癡迷詩歌的根本原因。
先秦人喜歡詩歌,是通過“當筵歌詩”、“投壺賦詩”等形式表現出來的。這種“當筵歌詩”是中國最原始、也最流行的一種“斗詩”形式。據《春秋左傳·昭公十二年》,當年齊侯、衛侯和鄭伯到晉國,拜賀新君即位。席間行投壺之禮,賦詩助興。中行穆子舉箭而歌:“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為諸侯師。”投中了,輪到齊侯。齊侯舉矢接其茬而歌:“有酒如澠,有肉如陵。寡人中此,與君代興!
中行穆子和齊侯如此“斗詩”,不僅是中國“斗詩”最早的`古籍記載,也開了宴席酒令令辭先河。
魏晉時期熱衷“金谷酒數”“曲水流觴”
《金谷詩序》:“遂各賦詩,以敘中懷!
從春秋時期開始,詩歌開始發展,楚辭、漢賦相繼出現,魏晉南北朝時又出現了五言詩,涌現出一批文化名人和詩賦大家,如曹魏建安文學中的“三曹”、“七子”,兩晉文壇則有左思、陶淵明、謝靈運等。魏晉南北朝不只為唐詩的繁榮奠定了基礎,還為后世詩文創作、交流探索出了一條可行之路,這就是“詩詞大會”式“大家一起玩”的集體創作模式。
秦漢時斗詩形式已有發展,表現為席間聯句吟詩,名之曰“即席唱和”。到魏晉時,當筵賦詩在文人間開始流行,最熱衷此事的文人之一是西晉的石崇。
石崇擅長詩文,又是大富豪,他在洛陽郊外、河南縣界金谷澗中,建造了豪華的“金谷園”,方便文人詩友聚會賽詩。宴席上,石崇與賓客常常當筵賦詩,創作出了不少佳篇,統稱“金谷詩”。石崇為“金谷詩集”親自作序稱:“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斗!爆F在仍流行的“罰酒三杯”之俗即由此而來。
石崇的金谷宴席往往有幾十人參與,其斗詩規則被稱為“金谷酒數”。這種飲酒、賦詩的玩法,在詩詞高度繁榮的唐朝更是大行其道。詩人李白在《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稱:“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古代的詩詞4
1、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辛棄疾《摸魚兒》
2、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畎住度迤哐浴
3、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處椎馈耳p鴣天三首其二》
4、凄涼別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蘭性德《虞美人》
5、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柳永《雨霖鈴》
6、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陳叔達《自君之出矣》
7、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歐陽修《蝶戀花二首其一》
8、終日兩相思,為君憔悴盡,百花時!獪赝ン蕖赌细枳铀氖灼涠
9、魚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魇鍌悺断嗨记
10、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溫廷筠《楊柳枝》
11、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K武《結發為夫妻》
12、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淌狻儿o踏枝》
13、若有知音見采,不辭遍唱陽春!淌狻渡酵ち浉枵摺
14、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煸偎肌墩酃鹆睢
15、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16、人如風後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馨顝队駱谴骸
17、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徸哉洹都汉ルs詩》
18、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淌狻队駱谴骸
19、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f莊《應天長》
20、尋好夢,夢難成。況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檮侪偂耳p鴣天》
21、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翖壖病耳p鴣天》
22、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玄機《江陵愁望有寄》
23、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話?——曹雪芹《枉凝眉》
24、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悔多情。——納蘭性德《攤破浣溪沙》
25、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馈而P棲梧》
26、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畎住堕L相思二首其一》
27、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獜埾取肚餁q》
28、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知不知!惹亍对饺烁琛
29、獸爐沈水煙,翠沼殘花片,一行行寫入相思傳!獜埧删谩度櫱铩
30、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钌屉[《暮秋獨游曲江》
31、休言半紙無多重,萬斛離愁盡耐擔。——陳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32、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畎住度迤哐浴
33、瘦影自憐秋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T小青《怨》
34、開辟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苎┣邸都t樓夢引子》
35、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罟凇兜麘倩ā
36、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獜埫凇都娜恕
37、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K軾《江城子》
38、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李之儀《卜算子》
39、一場寂寞憑誰訴。算前言,總輕負!馈稌円箻贰
40、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黃景仁《綺懷詩二首其一》
4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娊浿苣详P雎》
42、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淌狻队駱谴骸
43、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R仝《有所思》
44、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隱《無題六首其六》
45、鐘情怕到相思路。盼長堤,草盡紅心。動愁吟,碧落黃泉,兩處難尋!煲妥稹陡哧柵_》
46、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而P求凰琴歌》
47、妾似胥山長在眼,郎如石佛本無心。——朱彝尊《鴛鴦湖棹歌》
48、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鵲踏枝》
49、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橫塘路》
50、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51、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渡娼绍饺亍
52、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歐陽修《玉樓春》
53、直緣感君恩愛一回顧,使我雙淚長珊珊!R仝《樓上女兒曲》
54、山長水遠嫦娥怨,鴻雁相煩,鴻雁相煩,眉間心上玉簟寒。——納蘭性德《采桑子——春葉》
55、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踏莎行》
56、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肚脖瘧讶灼涠
57、重疊淚痕緘錦字,人生只有情難死!耐⑹健兜麘倩ā
58、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獪赝ン蕖陡┳尤灼淙
59、離恨卻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铎稀肚迤綐贰
60、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
61、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張仲素《燕子樓》
62、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愄铡峨]西行》
63、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钌屉[《無題六首其三》
64、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獦吠瘛恫匪阕印
65、淚縱能乾終有跡,語多難寄反無詞。——陳端生《寄外》
66、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峨x思五首其四》
67、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徐干《室思》
68、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二首其二》
69、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赜^《鵲橋仙》
70、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馈队炅剽彙
71、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處椎馈耳p鴣天三首其一》
72、他生莫作有情癡,人間無地著相思!獩r周頤《減字浣溪沙》
73、相思樹底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簡⒊杜_灣竹枝詞》
74、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吹畫扇!{蘭性德《玉樓春》
75、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对娊浱骑L綢繆》()
76、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苎┣邸都t豆詞》
77、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脝枴睹~兒二首其一》
78、君若揚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沈各異勢,會合何時諧?——曹植《明月上高樓》
79、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三》
80、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拙右住堕L恨歌》
81、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拙右住堕L恨歌》
82、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劉禹錫《竹枝詞四首其二》
83、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獜埣豆潒D吟》
84、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冻纱蟆盾囘b遙篇》
85、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諏χ街懈呤烤К撗;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終身誤》
86、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K武《結發為夫妻》
87、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顧敻《訴衷情》
88、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赜^《八六子》
89、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f莊《女冠子二首其一》
90、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拙右住堕L恨歌》
91、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钌屉[《無題》
92、嗟余只影系人間,如何同生不同死?——陳衡恪《題春綺遺像》
93、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抉R光《西江月》
94、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晏殊《清平樂二首其二》
95、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馈队炅剽彙
96、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K曼殊《本事詩》
97、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錦瑟》
98、忍把千金酬一笑?畢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戀花》
99、死生契闊,與子成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佚名《詩經邶風擊鼓》
100、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拙右住独颂陨场
古代的詩詞5
【例題精選】:
例1判斷下列修辭方法依次正確的一項是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魯迅先生是人民的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
A.對偶排比對比比喻
B.對偶對偶對比比喻
C.對比對偶排比比喻
D.對偶對偶排比擬人
答案:B
分析:這道題是求正選擇,考查有關修辭方法的知識。解題時可采用縱項比較的方法,先看第一組,可排除C項,再看第二組,可排除A項,再看第三組,可排除D項,這道題答案是B。
【專項訓練】:
一、選擇題:
1、判斷下列注音正確的一項:
A.蛙聲wā白鷺lù
B.潛入qiǎn喜鵲qüè
C.藕花ǒu日暮mè
D.稻花dào茅店mào
2、下列短語結構方式相同的一項是
A.春夜喜雨蛙聲一片樹木叢生
B.觀滄海說豐年知時節
C.星漢燦爛江火獨明驚起鷗鷺
D.舊時茅店坦露胸懷蕭瑟秋風
3、與課文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野徑云具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B.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織蛙聲一片。
C.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盡興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
D.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4、選出理解有誤的一項
A.《春夜喜雨》《如夢令》《西江月》都是寫景抒情詩,都屬近體詩。
B."興盡晚回舟"在《如夢令》整首詞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C.《春夜喜雨》反映了杜甫退居成都草堂后閑適的田園情趣。
D.《西江月》這首詞用了側面描寫,動靜相映的表現手法。
5、《春夜喜雨》一詩描寫春雨特征的詩句是
A.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B.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C.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D.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6、選出字句、出處無誤的詩句
A.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底見牛羊。(《敕勒歌》)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C.幾家早鶯爭暖樹,誰家春燕啄新泥。(《錢塘湖春行》)
D.爭度,爭度,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
E.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西江月》)
二、判斷題:
1、詩歌就體裁說,有新體詩和舊體詩之分。《春夜喜雨》是舊體詩中的五言律詩。
。ǎ
2、詩歌之所以有感染力,是因為詩歌能表達作者熾熱的感情,形象鮮明,語言精煉,押韻并有節奏。()
3、《春夜喜雨》全詩的關鍵二字是"好雨",全詩表達詩人對它的喜悅之情,其中最能表現它的`特征的詞有"潛、細、濕、重"。()
4、"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選自《稼軒長短句》,詞牌名為《西江月》,作者為宋代愛國詞人辛棄疾。按上邊節奏朗讀是正確的。()
5、《如夢令》是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所作,詩中構成了一個情趣橫生的意境。()
三、填空題:
1、《春夜喜雨》作者,是的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這首詩抓住的特點進行描寫。從聽覺角度寫的詩句是。從視覺角度寫的詩句是。從想象角度寫的詩句是。
2、《春夜喜雨》緊緊扣住一個"喜"字,第1、2兩句喜,第3、4兩句喜,第5、6兩句喜,第7、8兩句喜。
四、簡答題:
1、《西江月》、《如夢令》各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從哪些詞語中表現出來?
2、《如夢令》是李清照青年時期的作品,全詞回憶了一段郊游的經過,描繪了三幅畫面,請給畫面擬定題目。
【答案】:
一、
1、A2、B3、D4、C5、B6、B、C、E
二、
1、"2、"3、"4、×5、×
三、
1、杜甫唐代春夜蒙蒙細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2、春雨及時而降蒙蒙細雨,滋潤萬物黑云密布,雨意正濃,欣喜這場雨下得透想象明朝(zhāo),萬花齊放,欣欣向榮
四、
1、《西江月》寫夏季農村月夜景色。從稻花香、明月、半夜、鵲、蟬、蛙、社林等詞語表現出來!度鐗袅睢穼懯⑾陌斫家熬吧。從溪亭、藕花、鷗鷺、日暮、舟表現出來。
2、沉醉歸途誤入荷塘驚起水鳥。
古代的詩詞6
閱讀一則材料,聯系現實生活,議論爺爺剪枝條給我們的啟示。
學生討論,歸納:1、削枝以強干。爺爺剪掉一些枝干,會使果樹長得更好。舍棄次要的,是為了保留主要的,有所不為方能有所為。
2、看眼前,果樹枝條茂盛,長勢很好,看發展,剪掉枝條會使果實豐碩,所以爺爺毫不吝惜。行動服于目的,措施受制于宗旨。這是有遠見、有膽識之舉。
3、小孩拿起一根枝條,也許長得很好,但從整棵果樹權衡,它成了分散營養,影響結果數量與質量的冗枝,必須剪掉。正確處理部分與整體的關系,讓部分服務于整體,局部服務于大局。
4、“傻孩子”,傻在何處?傻在只看到一根一根的枝條,忘了它們與整體的聯系;只看到它們眼前的長勢,忘了它們最終影響的結果。我們切不可一葉障目,而不見全樹。
第三題
入選“集錦”的材料,要注意“典型”“精辟”“可靠”;分類制作卡片可以從內容、形式或作者等多角度分類,原則上便于查找。
[例文]
《削枝為了強干》(見參考書)
簡評:
這篇簡單的議論文,闡明的'觀點就是題目:削枝為了強干。聯系實際,必須減輕作業負擔,以保證同學們學得更輕松,更有效。
闡明觀點的事實,一是所提供的材料爺爺給果樹剪枝的故事,一是生活中加重作業負擔的事實。所舉事例有代表性,能充分證明論點。作者對所舉的事實作分析,一是分析爺爺給果樹剪枝條的原因,二是分析沉重的作業負擔所造成的危害。議論文中的分析,就是講道理。
引用了前人智慧的論述,使中心論點“削枝為了強干”,得到了更充分、更深刻的闡述。
古代的詩詞7
浣溪沙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
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念奴嬌 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西江月 重九
點點樓頭細雨,重重江外平湖。
當年戲馬會東徐,今日凄涼南浦。
莫恨黃花未吐,且教紅粉相扶。
酒闌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間今古。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
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少年游
潤州作,代人寄遠。
去年相送,馀杭門外,飛雪似楊花。
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
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蝶戀花
記得畫屏初會遇。
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
燕子雙飛來又去,紗窗幾度春光暮。
那日繡簾相見處,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縷。
斂盡春山羞不語,人前深意難輕訴。
漁家傲
送張元唐省親秦州 一曲陽關情幾許,知君欲向秦川去。
白馬皂貂留不住。
回首處,孤城不見天霖霧。
到日長安花似雨,故關楊柳初飛絮。
漸見靴刀迎夾路。
誰得似,風流膝上王文度。
江城子 別徐州
天涯流落思無窮。
既相逢,卻匆匆。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
為問東風余如許?春縱在,與誰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歸鴻,去吳中。
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
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滿江紅 懷子由作
清潁東流,愁目斷、孤帆明滅。
宦游處、青山白浪,萬重千疊。
孤負當年林下意,對床夜雨聽蕭瑟。
恨此生、長向別離中,添華發。
一尊酒,黃河側。
無限事,從頭說。
相看恍如昨,許多年月。
衣上舊痕馀苦淚,眉間喜氣添黃色。
便與君、池上覓殘春,花如雪。
古代的詩詞8
教學目的:
。1)古代詩詞表達的情感。
(2)品味字句,培養學生鑒賞古詩詞的能力。
教學重點:詩中流露的情感
教學難點:詩的鑒賞
教具:幻燈片、投影儀
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
(1)“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作為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遺產,受到人們深深的喜愛。
。2)我國古代詩、詞、曲三種體裁,習慣統稱為古代詩歌。古詩從形式來分為:古體詩、近體詩。
(3)學生朗讀以前學過的絕句、律詩、如:李白《秋
蒲歌》、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二、賞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作者簡介:王勃,初唐四杰(揚炯、盧照鄰、駱賓王)。
2、對比閱讀:用《謂城曲》與本詩比較,試看感情有何不同?為什么不同?
3、內容分析:
首聯:點明送別之地和朋友上任之地,暗示雖遠猶近。
頷聯:用兩人相同的處境來寬慰朋友。
頸聯:跳過眼前的離別而敘述別后的思緒。
尾聯:又回到送別,詩人豁達地寬解友人,大丈夫
應志在四方,注重功名,不要象多情的男女那
樣在分路口哭哭啼啼。
4、討論:“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這句詩好在哪里?為何成為千古名句?
明確:好就好在它一洗過去送別詩中那種黯然消魂的情調而代之以積極、健康的感情,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這正是成為千古名句的原因。
三、賞析《望天門山》
(一)作者簡介
(二)⒈朗讀、讓學生畫詩的內容。
、蔡釂枺骸锻扉T山》的望字是站在什么地方望的呢?為什么?
明確:在行船上較為適當,因為“出”字寫出了山行的動感。山不可以動、那么只有船在動,船向山駛去,山的輪廓越來越清晰,仿佛是天門山迎面而來。化山靜為動。
(三)詩歌的語言是高度凝練的,往往是最少的字來表達豐富的'意境。如: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描繪了江南綠草如茵、一片蔥蘢的勃勃生機。請同學們舉例本詩除了出字之外還有哪些字用得好?
(1)斷字:詩人想象天門山原來為一體,后來被江水沖斷了,想象中寫出了長江水勢的浩大。
(2)回字:碧綠的江水向東奔騰而來,突然遇到天門山的阻遇,于是浪花飛濺,江水回旋,波濤洶涌澎湃,既寫出了天門山的雄壯,又寫出了江水回旋激蕩的壯麗風光。
三、賞析最后一句:寫遠景還是近景?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明確:寫遠景。因為孤帆寫只見帆影不見船身,可見其遠。
日邊寫出遠處水天相接,仿佛太陽就在水面一般。修辭(借代)。
四、請同學描繪最后一句的意境。
一片白帆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漫漫駛來。
五、詩描繪了一幅色彩斑斕的圖畫,那么畫面上出現了那些顏色,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青山、流水、白帆、紅日。描繪了長江雄壯秀麗的風光,
抒發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業:練習二、三。
古代的詩詞9
詠物詩——托物言志,詠物“不即不離”,狀物“似與不似”——由形寫神,物我一境——所寫似物非物,意在寫人——寫時曲盡“物”之妙處而寄情其中。
思路:物——情物——理。
——要抓住詩歌中所表現的“物”的主要特征(某一與詩人情感相吻合的特征)——揣摩詩中的'比喻意和象征意。
、偻形镅灾尽磉_詩人志向情感。
、诮栉镉魅恕澝阑蚺猩鐣夏愁惾恕
、劢栉镉骼怼獎袷赖赖麦鹧
。ㄎ镏卣骶叨嗝嫘裕娙藢憰r“只取一瓢飲”;詩人性格、經歷各異,故同詠一物,詩歌主題可能有差異。但因文化積淀,不同詩人對同一“物”的吟詠,所抒之情感也可能相同,注意詩歌具體的意境)
如王勃《詠風》“肅肅涼景生,加我林壑清。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來去固無跡,動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借“風”而起興,結句表達自己要成就一番事業要在詩壇上引領風騷的志向。
【物象象征意義舉例】
松——傲霜斗雪,剛毅堅強,不畏艱難,高潔,正直、堅貞,不諂媚權貴。具有高風亮節。
梅——堅強,,高潔、超逸、傲岸,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也有以梅自喻,寫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陸游《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保┗虮碜约翰辉竿骱衔鄣钠焚|(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竹——虛心勁節,不隨流俗、不畏風霜、剛直不阿、寧折不彎、孤高剛勁。
菊——卓爾不群,堅強、堅貞、高潔、寧死不變節(如宋人鄭思肖《寒菊》的“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或隱者形象。
蘭花———樸實與純真,不事雕琢,有卓爾不群、寧靜之美。具有美女似的純潔,君子似的風范,勇士似的氣概。也喻堅定不移的氣節和情誼。
但陳子昂《感遇》(其二)詠蘭:“蘭若生春夏,蘋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鳳生。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首聯寫蘭葉的茂盛,領聯敘蘭花蘭莖的艷麗,須聯述蘭在秋風中遭到打擊,尾聯嘆蘭的一生勞意無人理解。詩人通過對蘭的詠嘆,寄予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之心。
古代的詩詞10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生。
《出塞》
年代:唐
作者: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書憤》
年代:宋
作者: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九歌國殤》
年代:先秦
作者:屈原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詠石灰》
年代:明
作者:于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顧,要留清白在人間。
古代的詩詞11
中國古代詩詞直抒胸臆者不在少數,如文天祥《過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達了為國捐軀的浩然正氣。然大多含蓄蘊藉,如果你不了解作者及作品相關的故事恐一時難以理解。
杜牧《嘆花》“自是尋春去較遲,不須惆悵怨芳時?耧L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背蹩,這是一首詠物詩,感嘆時光不居,紅花易凋。但狂風吹花自然之事,花落果成令人欣喜,縱不如此,又與你杜學士何干。其實,與杜牧的關系大了。
相傳風流倜儻、疏狂不羈的杜牧早年游湖州,參觀民間水戲,路見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長得十分可愛,因年幼而未娶。杜牧與女孩的母親約定,十年之后來娶。孩子的母親說:“十年后君不來,該當如何?”杜牧給女孩的母親寫了一紙協議,約定杜牧十年后他沒來,女孩可自行許配人家。
十四年后,杜牧如愿以償做了湖州剌史。找到了當年的女孩,想要娶她,不想女孩三年前已經嫁人,并有了兩個孩子。杜牧很生氣。但想到此時強娶會惹出事端,況且是自己違了約定,晚來了四年。最后,又給了女孩厚禮,此事算是圓滿結束。事情已經過去了,但杜牧的心里難免傷感,自責讓自己后悔終生的遲到。惆悵之余,作此詩,題名“嘆花”, 其實“嘆女”。
詩開篇一個“自”字表達了對自己的自責。二句中“不須惆悵”正表明了骨子里的惆悵與傷感,四句“綠葉成蔭子滿枝”的“子”語含雙關,明指果子實指子女。不知此詩背后的故事,你就很難理解杜牧那痛徹心扉的自責、惆悵與感傷。這種惆悵其實是與春的歸去沒有多大關系的,無非是懷人的由頭而已。
朱慶馀,中唐后期詩人,越州(浙江紹興)人,寶歷二年進士,官至秘書省校書郎,《全唐詩》僅存其兩首。其中就有《閨意獻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詩中寫了一個新娘,新婚之夜,紅燭不滅。待到晨光熹微,新娘早早起來在燭光中梳妝打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拜見公婆。此時,她的內心依然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的打扮是不是漂亮,能不能討得公婆的歡心。于是,在畫好眉,梳好妝后,只好問一問身邊的丈夫的意見。
詩寫得極其細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岸捶孔蛞雇<t燭”渲染了新婚之夜的美好和新娘一夜忐忑不安的心情。“待曉堂前拜舅姑”,“待”是等待,也是期待。“待曉”,一夜紅燭不滅,新娘在忐忑中等待著天亮,也期待著天亮,希望著拜見公婆的那一刻能得到公婆的歡心,從而能被這個家庭所接納。“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一夜未眠的新娘,早早地起來梳妝,盡管她自己已經感覺很用心很完美了,但還沒有把握,還須要問問丈夫的意見。作為一個新娘子,自然十分羞澀,這種想法不好大聲說出,讓別人聽到,只好低聲一問。
全詩有烘托,有語音描寫,有動作描寫,把人物忐忑的心理,嬌羞的神態,焦急的期待極其精微傳神的刻畫了出來。
就這一層來說,詩已經很漂亮了。但我們要看到詩的原標題《近試上張水部》,就會感到它要表達的意思遠沒有這么簡單。
原來唐代應進士科舉的士子有向明人行卷的風氣,以希求得到認可并介紹給主考官。朱慶馀的這首詩投贈的對象就是擅長文學樂于提拔新人時任水部郎中的張籍。朱慶馀平日向他行卷,已得到張籍的賞識,臨近考試,朱慶馀還不知道自己的文章能不能得到主考官的認可,因此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以公婆比主考,寫了這首詩,征求張籍的意見。詩表達了一名應試舉子,在關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場考試時的不安和期待。這如同姑娘出嫁一樣的終身大事。如果能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愛,她未來在這個家庭中的地位就穩定,日子就好過。反之,就沒有好日子過。如果自己的文章能得到主考官的青睞,科場一舉成名,就會直入仕途。今后的人生就有非常廣闊的前途(如孟郊“春風得意馬蹄疾”)。反之,就可能一輩子沒有出頭之日,終老林泉(如羅隱)。
這首詩單從描寫新娘在的忐忑與期待,就已經是上乘之作了。但它實與新娘無關,只不過借此表達詩人面對科考時的忐忑與期待罷了,透過這一層來看這首詩,更讓人擊節嘆賞。
讓人欣喜的是這首詩得到了張籍的巧妙回答。在《酬朱慶馀》中,他寫道“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為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痹妼懥艘晃辉街莸牟闪夤媚铮瑒倓偞虬绾,出現在鏡湖的湖心。她知道自己長得美艷,光彩照人,才藝出眾。卻又暗自沉吟起來。雖然其他姑娘穿著絲綢制成的貴重衣服(齊紈),可并不值得人們看重。相反這位采菱姑娘的如珠玉一般的歌喉價值萬金。詩的前兩句實指朱慶馀文采出眾,但追求完美,顯得不夠自信。后兩句是說華而不實的東西并不被人們看重,而朱慶馀卻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和朱慶馀的贈詩一樣,張籍的答詩把朱慶馀比作相貌既美,歌喉又好的采菱姑娘,必然會受到人們的贊賞,暗示朱不必為這次考試擔心。詩中流露出對朱慶馀的贊賞之情。我想朱慶馀看了張籍的詩,一定會打消“入時無”的顧慮。朱的贈詩妙絕,張的答詩絕妙,兩首詩珠聯璧合,被傳為千古佳話。朱慶馀從此聲名大震。
說的張籍,他的另一首詩《節婦吟》歷來為人們稱道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在字面上,這是一首哀怨凄美的詩,其中的名句「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現在也常被人引用,表示對他人的深情厚意,因為時與事的不能相配合,只能忍痛加以拒絕之意。
《詩筏》中評價:此詩情詞婉戀,可泣可歌。首二句說: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婦,還要對我用情,此君非守禮法之士甚明,接下去詩句一轉,說道:我雖知君不守禮法,然而又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親自把君所贈之明珠系在紅羅襦上。繼而又一轉,說自己家的富貴氣象,良人是執戟明光殿的衛士,緊接兩句作波瀾開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爭激烈:前一句感謝對方,安慰對方;后一句斬釘截鐵地申明己志,“我與丈夫誓同生死”。 最后以深情語作結,一邊流淚,一邊還珠,意志堅決。此詩富有民歌風味,它的一些描寫,在心理刻畫中顯示,寫得如此細膩,熨貼,入情入理,短幅中有無限曲折,真所謂“一波三折”。
初看這首詩寫的是男女情事,實際上此詩通篇運用比興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態度。單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發男女情事之言情詩,骨子里卻是一首政治抒情詩,題為《節婦吟》,即用以明志。中唐以后,藩鎮割據,用各種手段,勾結、拉攏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們。張籍主張維護國家統一、反對藩鎮割據分裂。因此不為所動。這首詩便是一首為拒絕當時藩鎮之一的.平盧淄青節度使、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李師道的收買而寫的名作。
詩一開篇就以“君”,喻指藩鎮李師道,“妾”是自比,直接指出師道的別有用心含有譴責之意。詩中所說“雙明珠”是李師道用來拉攏、引誘作者為其助勢的代價,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聲名地位、富貴榮華一類的東西。作者慎重考慮后委婉的拒絕了對方,像一個節婦守住了貞操一樣的守住了自己的嚴正立場做到了“富貴不能淫”,。但當時李師道是個炙手可熱的藩鎮高官,作者并不想得罪他、讓他難堪,因此寫了這首非常巧妙的雙層面的詩去回拒他。
此詩詞淺意深,言在意外,,以節婦的堅貞不二自比,來表示對李師道的拒絕。含蓄地表達了詩人的政治立場。全詩情理真摯,心理描寫細致入微,委婉曲折而動人。除了它所表現的是君子坦蕩胸懷這一因素外,其在藝術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為名作的重要原因。據說由于這首詩情詞懇切,連李師道本人也深受感動,不再勉強。
中國文化的精華是詩歌,詩歌的語言追求蘊藉含蓄,往往言在此而已在彼。我們欣賞詩要走進詩人,了解詩歌的言外之意,這樣才能更深入地詩歌,領略詩歌的意外之趣,得到閱讀的意外驚喜。
古代的詩詞12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
為什么?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
為什么?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么,它的特點是什么。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么,作者觀點怎樣。格式:用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七)表達技巧在古代詩歌鑒賞中占有重要位置
表現手法諸如用典、烘托、渲染、鋪陳、比興、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委婉含蓄、對比手法、諷喻手法、象征法、雙關法等等。詩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夸張、排比、對偶、比喻、借代、比擬、設問、反問、反復等。分析詩歌語言常用的術語有:準確、生動、形象、凝練、精辟、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美、絢麗、含蓄、質樸、自然等。復習時要系統歸納各種表達技巧,儲備相關知識。首先要弄清這些表達技巧的特點和作用,再結合具體詩歌進行仔細體味、辨析。
至于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則包括總結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指出其積極意義或局限性等。
總之,鑒賞古代詩詞,第一步,把握詩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細讀標題和注釋;
2分析意象;
3品味意境;
4聯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
1把握形象特點;
2辨析表達技巧;
3說明表達作用。
第三步,評價內容觀點:
1概括主旨;
2聯系背景;
3分清主次;
4全面評價。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準確、簡明、規范。易混術語區分
(一)“方式、手法”的區分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
、俦磉_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②表現手法:起興、聯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征、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
③修辭:比喻、借代、夸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引用、反語、反復。
(二)“情”、“景”關系區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敖杈笆闱椤北磉_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后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三)描寫的角度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靶巍、“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為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
答題舉例(06浦東新區模擬)
回答1:同意。文章以“山格”為題,以擬人化的手法鋪寫了眾多山的不同性情,賦予其以人的靈性:無論是南方的山靈秀不失狂野,還是北方的山健壯而不失嫵媚,抑或是西部的山尊嚴而沉默……總之,作者在對不同地域山的不同風格的描述中筆意縱橫,令人飽覽山之情味,行文大氣而穩重。
回答2:同意。首先,運用了大量擬人、比喻等修辭格,把山所表現出來的形態賦予豐富的人格性情;其次選材大氣,描摹了南方、北方、西部山的個性,給讀者以全面的感悟;最后又以山與人之關系升華作結,拓展了思考空間:大氣盡顯其中矣。就上海高考而言,它的理念是為學生服務的,是為學生升入高校服務的,而不是站在學生的對立面、設立難題,為難學生,它會為學生提供了舞臺和機會,所出的題應該能夠解答,但必須是有道理、有準備、有基礎的。
古代的詩詞13
1、《鷓鴣天》
晏幾道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
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2、《鳳棲梧》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3、《蝶戀花》
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遠知何處。
4、《憶帝京》
柳永
薄衾小枕天氣。乍覺別離滋味。展轉數寒更,起了還重睡。
畢竟不成眠,一夜長如歲。也擬待、卻回征轡。又爭奈、已成行計。
萬種思量,多方開解,只恁寂寞厭厭地。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
5、《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6、《漁家傲》
陳襲善
鷲嶺峰前闌獨倚。愁眉蹙損愁腸碎。紅粉佳人傷別袂。情何已。
登山臨水年年是。常記同來今獨至。孤舟晚揚湖光里。衰草斜陽無限意。
誰與寄?西湖水是相思淚。
7、《解連環》
周邦彥
怨懷無托。嗟情人斷絕,信音遼邈。
信妙手、能解連環,似風散雨收,霧輕云薄。
燕子樓空,暗塵鎖、一床弦索。想移根換葉,盡是舊時,手種紅藥。
汀洲漸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
漫記得、當日音書,把閑語閑言,待總燒卻。
水驛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拼今生,對花對酒,為伊淚落。
8、《青玉案》
賀鑄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
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
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9、《虞美人》
秦觀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亂山深處水滎迥,借問一枝如玉為誰開?
輕寒細雨情何限,不道春難管,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
10、《雨霖鈴》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古代的詩詞14
鴻雁在中國古代詩詞中的審美意蘊
在中國古代詩詞中,鴻雁作為審美對象,具有豐富的美學意蘊。
鴻雁是隨陽之鳥,它雖然在季節和環境的渲染下帶有“秋”的意象,但它與蟋蟀、鳴蟬等秋蟲之美仍有所不同。聽秋蟲之淺吟低唱,不免產生物華將盡的寂寥之感,看鴻雁之布陣南征,則令人心胸開闊,精神振奮!扒锷挆l,秋容有紅蓼;秋風拂地,萬籟也寥寥。惟見賓鴻,沖入在秋空里,任逍遙”,便是對鴻雁這一美學特征的生動把握。鴻雁是健飛之鳥,翅膀拍動時頻率適中,沉雄有力,不似鷹鷂猛悍桀驁,也不似鶴鷺之輕靈飄忽,而是給人以堅忍強勁的審美感受。在風頻雨驟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當鴻雁結陣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過長空時,人們的這種審美感受就更加明顯、強烈。鴻雁遷徙時常匯集成數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隊飛翔!膀讟前俪邫M滄海,雁字一行書絳霄”;“白犬吠風驚雁起,猶能一一旋成行。”鴻雁這種行序整齊的飛行特征,使中國古代文人們贊嘆不已。鴻雁健飛,且性情機警,南征北返時,中途很少停歇,人們能看到竦峙樹端的鷹、棲息房梁的燕、兀立江灘的鶴鷺,卻很難看到靜態的鴻雁。在中國古代詩詞歌賦中,鴻雁大都以動態出現,鴻雁翔姿優美,亦剛亦柔,曹植的《洛神賦》中就有“翩若驚鴻,矯若游龍”之語。鴻雁南遷陣容非常壯觀,在朔風凜冽、塵沙蔽日的秋冬之際,當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過長空時,亦能喚起古人雄渾悲壯的審美感受,這種感受對于邊塞詩人來說,尤為強烈!把銇響K淡沙場外,月出蒼茫云海間。”借秋空雁陣渲染沙場征戰的雄渾悲壯之貌。
在中國古代詩詞中,托物言志與借景抒情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兩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對“雁”意象群的發掘,即能較好的說明這一問題。在中國古代詠雁詩詞中,既有側重“言志”的詩詞,也有側重抒情的詩詞,但數量最多的還是抒情與言志有機結合、互為滲透的詩詞。中國美學中的“景中情”與“情中景”互相聯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詩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詩者則情不虛情,景非滯景,情景互生,妙合無垠。這三種審美移情 層次在中國古代詠雁詩中均能找到例證。
7.下面對鴻雁習性特征所體現的相應的審美意蘊概括不夠恰當的一項是
A.鴻雁身大體重,起飛以及飛行時,翅膀拍動,沉雄有力,給人以美的享受。
B.鴻雁遷徙時行序整齊,符合中國人喜歡整齊劃一的審美情趣,能激發人們團結奮進的熱忱。
C.鴻雁健飛,且性情機警,遷徙中很少停歇,使人們很容易聯想到對光明與溫暖的追求。
D.鴻雁飛翔時,常匯集數十只、上百只,其陣容相當壯觀,容易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
8.文章最后一段中“這三種審美移情層次”指的是
A.①托物言志 ②借景抒情 ③托物言志與借景抒情相結合
B.①托物言志與借景抒情相結合 ②“景中情”和“情中景” ③情不虛情,景非滯景
C.①景中情 ②情中景 ③情景互生
D.①“景中情”和“情中景” ②情不虛情,景非滯景 ③情景互生
9.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秋蟲的審美基調一般表現為凄清低婉,鴻雁的審美基調則主要表現為遼闊高遠。
B.中國古代對聯常以“飛鴻”對“奔馬”、“冥鴻”對“隱豹”、“摩天鴻”對“鬧海蛟”,主要體現了古人的“亦剛亦柔”、“雄渾悲壯”的審美感受。
C.鴻雁列隊飛翔時,“人”字形與“一”字形之間不斷更替,動蕩中呈現出鮮明的回旋往復之美。
D.情景互生,物我難辨,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是中國古代詩詞創作的'最高美學境界,古人的詠雁詩不乏其例。
參考答案:
7.C “對光明與溫暖的追求”應是“鴻雁隨陽”的審美感受。此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關鍵在于要把雁的特點與它們審美感受對應起來,不能張冠李戴。C項雁的特點給人以堅忍強勁的審美感受。考生此題要有一定的審美和識別能力。
8.C 注意兩點:第一,陳述對象是“審美移情層次”,弄清“這”的指代內容,故排除A.B;第二,“情不虛情,景非滯景”與“情景互生”是一個層次而非兩個層次。
9.B 要體現的應該是“堅忍強勁”的審美感受。
古代的詩詞15
碩人 詩經衛風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迢迢牽牛星 古詩十九首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古代的詩詞】相關文章:
古代的經典詩詞04-17
古代的詩詞11-05
古代詩詞05-09
古代的詩詞【推薦】12-27
古代的詩詞【薦】12-28
【精】古代的詩詞12-29
古代詩詞的名句04-13
古代冬雪的詩詞05-02
古代詩詞的座右銘04-19
古代詩詞座右銘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