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朝花夕拾之端午節讀后感
端午節是傳統節日中除春節外,最有節味的節日了。
節日的氣氛從幾天前就開始了。街邊,菖蒲和陳艾慢慢地多了。這種草在平時是沒人問津的,但據說端午節百草都是藥,而以菖蒲和陳艾為甚,所以便突然變得珍貴起來。鄉下人一大擔一大擔地跳了,沿街叫賣。家家都買了來掛在門框上,以避蟲蟻,一股濃烈的中藥味就在小鎮里游動了。
正街劉阿婆翻出她的簸箕,在里面放上做成丸的雄黃,拿根帶子把簸箕吊在脖子上,沿街賣起她的雄黃來。劉阿婆人老了,眼睛不太好,有時,我們跟她開玩笑,用黃土捏幾個丸子,悄悄放進她的簸箕,從外表看,和雄黃丸一模一樣呢。但她總是一拿就會察覺,笑著罵道:“壞小子,又和婆婆開玩笑!”隨著歲月的流逝,喝雄黃酒的習俗逐漸淡化了——據研究,喝雄黃酒有害呢!所以,整個端午節,劉阿婆雄黃丸總賣不出幾粒。但她還是每年都沿街賣著——“沒有雄黃酒,怎么叫端午節呢!”
包粽子的竹葉也逐漸緊俏起來,家家都要包粽子,而竹葉的清香是其它葉子所代替不了的。竹葉包的尖尖粽,看起來小巧玲瓏,孩子們常常把它栓在書包背帶上,一走動,粽子就一晃一晃的,很神氣呢。等竹葉賣光了,就只好用芭蕉葉來代替,芭蕉葉很大,包的粽子呈長形,鄉下人粗俗,就叫它馬腳桿(是指的公馬的那“第五只腳桿”呢)。
臨河邊的幾個店鋪把攤位伸到街上來,半斤一包的白糖包在嵌有玻璃的紅紙里——因為這幾天鄉下人走親戚也勤起來,這種白糖是送人的最好禮物,既體面,也不破費,如果能再提上一只鴨子,那簡直就是天大的人親了。那時,甚至有連半斤白糖都送不起的,從人家那里找到用過的包白糖的紅紙和玻璃,在里面裝上鹽,冒充白糖送上門去。隔壁吳二娘家就收到過一回這樣的“白糖”,過節時很珍惜地拿來沖糖雞蛋,結果一嘗,媽呀,是咸的!吳二娘說:鹽也好,還更實用呢,白糖畢竟奢侈了。
這時,我最盼望的就是鄉下舅舅的到來了。正是李子成熟的季節,舅舅到松溉來,少不得又要背上一背李子,夠我們幾姐弟饕餮一陣的了。
【我的朝花夕拾之端午節讀后感】相關文章:
高中作文之得之我幸12-09
幼兒園活動設計方案精選之紀念之端午節12-09
散文詩句:得之我幸,失之我命12-09
美文欣賞之我的網事12-08
初中作文之我哭了12-09
我的成長之我的體會美文欣賞04-12
杭州之旅之我的感受日記12-09
初中作文之我更懂你12-09
你是我之幸的高中作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