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端午節回娘家的說法
1:端午節可以回娘家嗎?端午節必須回娘家的說法
在我國許多數地方都認為端午節應當回娘家。
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叫做歸寧,也就是回娘家。古代女兒出嫁,長住丈夫家,難得見到自己父母。而端午節是她回家看望父母的機會。所以人們也把端午節稱作“女兒節”。雖然都是回娘家,但各地的回法卻是不一樣的。
北京:明代沈榜《宛署雜記》記載當時北京習俗:自農歷五月一日至五日,人們把自家的小姑娘打扮得盡態極妍。而已出嫁的女兒也都在這期間歸寧——回娘家。
蘇州:婦女端午節要帶著未滿周歲的孩子回娘家,稱為“躲午”,就是讓孩子躲過端午節的邪氣。
湖北:有母親帶孩子去外婆家“躲端午”的習俗。這是婦女回娘家的一個重要目的,當然更加重要的目的還是社會交際。在湖北秭歸民間有“端午比年大,姑娘回娘家”之說,端午節甚至比春節還隆重,已婚女子要帶著丈夫和小孩回到娘家,拜見父母。他們或步行,或坐轎,或騎馬,或坐船回娘家,與娘家人團聚過端午。女兒娘家的父母要準備好酒菜,并邀請來親朋好友,一起度過一天的快樂時光。
成都:婦女也帶孩子回娘家。行前,給孩子掛上香包,又帶上婆家的禮物出發。在娘家吃午飯之后,帶著娘家回贈的禮物,返回婆家。實際上,她代表婆家與娘家之間進行了一次禮尚往來的禮物交換。
武漢:舊俗是五月初六回娘家,比別處晚一天。
陜西:出嫁的女兒端午要回娘家。娘家回送的禮物可以包括夏令衣物、扇子、涼帽等,但必不可少的是繡有蛤蟆的花裹肚兜。河南:農村多有姻親于端午走動的習俗。在XX縣、XX縣,新出門的女兒由女婿陪同,帶禮物回娘家。娘家設宴款待。臨行前,娘家要贈送夏衣、雨傘、扇子、草帽及食物。河南其他地區也有女兒于端午回娘家,或者有母親去看女兒的習俗。互相贈送的食物,也是當地端午節常吃的食物,就是各種油炸食品。包括油條、糖糕、“老鴰(烏鴉)頭”、馓子、麻葉兒等。安徽:端午節前,兒子要給父母送雞、魚、肉、酒。女婿也要給岳父母送節禮,以示孝敬。有些地方,娘家要接已嫁女兒回家過節。已訂婚的姑娘,亦由婆家接去過節,并贈送草帽、雨傘、毛巾、扇子等禮物。皖西、皖南一帶,農村小學家長要給老師送粽子、鴨蛋等禮物,以示敬重師長。郎溪民間,姑娘們都走親戚,已婚婦女歸寧省親。XX縣民間,這天要接女兒、女婿回家過節,岳父還要買草帽、毛巾送給女婿,送太陽傘給女兒,富有人家還給女兒女婿買一套新衣服。
2:端午節可以回娘家嗎?端午節不能回娘家的說法
在山東一帶,有流傳著端午節不能回娘家的說法。他們認為過什么大節婦女都不讓回娘家,正月十五還不讓見燈還
要「躲燈」。有網友認為,由于山東一帶受到孔子的思想的影響比較深刻,傳統的思想一直延續至今。甚至有些女性朋友聽到婆婆說出“吃了娘家的端午粽,全家死得都不剩”這等駭人聽聞的諺語。
這些順口溜中,不可否認有許多迷信的說法。但是長輩們觀念已經迷信了多年,想馬上改觀非常困難。
如果端午節想回娘家的女性朋友,而又被勸阻說端午節是不能回娘家的。這些女性朋友們,盡量多與婆家和娘家溝通,溝通前可適當先賣乖討好一番以提高成功率。其實講究傳統的老人家通常耳根子比較軟,只要平時多些溝通,相信長輩們都會給予理解。切莫強制與家人頂撞,反而在團圓的節日里傷了和氣。
【端午節回娘家的說法】相關文章:
回娘家的說說02-06
面試自我介紹的說法12-07
經典的口語諺語的英文說法12-08
情人節的來源的說法12-06
父親節來歷的說法12-09
光棍節說法的由來12-09
元旦佳節回娘家看看美文11-26
回娘家后的心情說說文案(精選250句)08-14
關于路的說法的人生感悟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