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端午節的習俗簡單
端午節,最為人們所知曉的一段事跡,是為紀念2000多年前,我國偉大詩人屈原投江之死的。那么,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的習俗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2、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某些地區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統稱糯米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有的家長還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3、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現已成為一種普遍的工藝品。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4、懸艾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5、懸鐘馗像
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鐘馗,即武舉不第,愿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瘧疾痊愈,于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鐘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6、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
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名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里。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里,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卷八記載: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團。紫蘇、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藥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次日家家鋪陳于門首,與五色水團、茶酒供養。又釘艾人于門上,士庶遞相宴賞。
陳元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線貫之,搐使如花形,或帶或釘門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謂之搐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趨精致,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類似還有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于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7、點雄黃酒
雄黃也是一種藥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陜西人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世界端午節的習俗
日本
日本的端午節是在其平安時代以后由中國傳入的,時間是每年陽歷5月5日。端午節又稱“男孩節”,這個說法你可能會有點陌生,但是說到鯉魚旗你應該就有印象了。日本人家里有男孩的,在這一天會在屋外掛起鯉魚旗,寄托希望家里男丁茁壯成長的美好期許。
想想看,抬頭仰望,無數鯉魚仿佛在天空這潭碧藍的湖水中游弋,隨風搖擺嘩啦啦作響,是不是很美很壯觀!日本古時候因襲中國的傳說,鯉魚被視為魚中之王。“鯉魚躍龍門”,鯉魚們溯流而上,遇到瀑布也不畏懼退縮,日本人希望自家的男孩將來能像鯉魚一樣不僅擁有強健的體魄還擁有不甘落后奮發向上的性格。
新加坡
新加坡華人都知道端午節,每當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到來時,人們總不會忘記吃粽子、賽龍舟。端午節來臨前,在新加坡華人聚集的地方,人們紛紛支起攤位售賣粽子,其中"娘惹粽"很受歡迎。所謂"娘惹",實際上是指華人和馬來西亞人通婚的后代。男的被稱為"巴巴",女的被稱為"娘惹"。"娘惹粽"是將蝦米和辣椒放在一起搗爛,然后和炒好的肉餡一并用糯米包裹而成,里面還加了香料,因此口味較為濃重,吃起來又香又辣,頗具熱帶風味。
越南
越南過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是吃粽子、驅蟲。越南人在端午節愛吃水果,他們認為吃水果等同于吃齋,是對祖宗的尊重,還可幫助驅除邪氣。節日清晨,父母為子女準備糯米酒釀、黃姜糯米飯及桃、檸檬等幾種酸味食品和水果。越南粽子是芭蕉葉包裹,有圓形和方形兩種,他們認為,圓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當地的方粽子尺寸很大,一個粽子夠兩三個人吃,吃粽子可以求得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泰國
在中國農歷五月初五的這一天,泰國的華人華僑會用自己的方式慶祝端午節的到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吃粽子。泰國的粽子既有單個兒很大的,也有小巧玲瓏串成一串的,大部分是咸味的,里面包腌豬肉、咸臘腸、蛋黃、蝦米、香菇、栗子、白果等餡料,并用竹葉來包裹。還有一種咸粽,泰國人喜歡做成雞蛋大小,拿來蘸砂糖吃。
馬來西亞
華人約占馬來西亞總人口的四分之一,端午節在華人社區氣氛很濃厚。馬來西亞有很多的會館,它們都會派出自己的代表隊參加賽龍舟。馬來西亞的粽子特點是個頭大,除鮮肉粽、火腿粽外,還有豆沙粽、椰蓉粽,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當端午來臨之時,在馬來西亞的大街小巷中,你都可以看到賣粽子的攤位。
近年來,由于越來越多的人被中華文化魅力征服,一些西方國家雖然不過端午節,也開始"熱情擁抱"端午節的標志性節目--賽龍舟。這項充滿趣味的運動在有的國家非常流行呢!
美國
大概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通過參加中國等地舉行的龍舟賽,美國人逐步了解了這一活動。時至今日,中國的傳統運動賽龍舟已經悄悄滲入了部分美國人的運動習慣,成為美國發展最快的體育娛樂項目之一。美國龍舟協會負責人透露,從舊金山、紐約到沿密西西比河周圍的很多地方,都有人專門組建了龍舟隊,目前共有400多支。
俄羅斯
隨著對中國的了解不斷加深,俄羅斯人對中國傳統文化也興趣十足。2004年中國農歷端午節前夕,別開生面的比賽--端午龍舟大賽在俄羅斯拉開戰幕。這次比賽共有60支隊伍、600多名劃船手參賽,龍舟賽的路程為250米。這是俄羅斯第一屆龍舟大賽。
【端午節的習俗簡單】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04-04
端午節習俗的作文04-03
端午節習俗作文03-16
端午節的重要習俗05-07
端午節的基本習俗05-08
端午節的習俗圖片05-08
平湖端午節的習俗05-08
嘉興的端午節習俗05-09
韓國端午節的習俗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