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平湖端午節的習俗

時間:2022-12-09 10:15:45 端午節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平湖端午節的習俗

  五月初五為端午節。《風土記》云:“仲夏端午,也。”因“午”時,烈日當空,陽光燦爛,又稱“端陽”。端午節起因多種,主要說法為紀念大詩人屈原。下面是關于平湖端午節的習俗的內容,歡迎閱讀!

平湖端午節的習俗

  食粽子

  《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為屈原投汩羅,人傷其死,并將舟楫拯之,因以為俗。”《續齊諧記》“……每至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江祭之。”因此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賽龍舟、搖快船

  賽龍舟是人們對端午節印象較深的習俗之一。在平湖,這個民間活動一直在延續,形式多種多樣。

  做蚊煙

  用蒼術、白芷在正午午時,房屋室內,農村里有還到豬棚頭熏煙,俗稱“做蚊煙”、驅五毒,即“蛇、蝎、蜈蚣、壁虎、蟾蜍”,因五月里天氣炎熱,是各種蟲繁殖之時,故在床下墻角里還要撒上白石灰以示消除蚊子和螞蟻。不過現在要提倡五水共治,保護環境,不能再任性的做蚊煙啦~~

  食五黃

  食五黃即“黃鱔、黃魚、黃泥蛋、黃瓜、黃酒”。另用一瓶黃酒加入少量“雄黃”是中草藥中的一種藥品,大人在飯前要喝少量雄黃酒,要給小孩子抹雄黃,一般抹在鼻梁筋或額骨上點一點,也有寫上一個“王”字,俗稱解讀辟邪。

  掛艾草、菖蒲、大蒜

  除了粽子,端午節還有很多流傳下來的習俗。一般端午節期間,很多人家都會將艾草插在門窗上,再掛上兩把菖蒲。

  端午時節盛夏來臨,蚊蟲也增多,掛艾草一方面是民俗習慣,另外艾草本身氣味強烈,能起到一定的驅蟲作用。“菖蒲的外形比較像寶劍,掛在外面可以辟邪。”

  散發著強烈味道的大蒜在民間也被認為有驅邪的作用,有句老話說“小鬼摸著大蒜頭”很是倒霉,所以掛大蒜也成為端午的習俗之一。

  端午節的習俗

  1:賽龍舟

  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2: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某些地區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統稱糯米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3: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4:懸艾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平湖端午節的習俗】相關文章:

平湖城燈會作文05-10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04-04

端午節習俗的作文04-03

端午節習俗作文03-16

端午節的重要習俗05-07

端午節的基本習俗05-08

端午節的習俗簡單05-08

端午節的習俗圖片05-08

嘉興的端午節習俗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