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元宵節的來歷及習俗介紹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以下是關于元宵節的來歷及習俗介紹,歡迎閱讀。
為什么叫元宵節?因為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又將“夜”稱為“宵”,所以,人們就把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賞花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高潮,成為世代習俗。
元宵節的傳說
一是源于“三元說”。
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別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漢末道教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有天官、地官和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是正月十五生,中元地官是七月十五生,下元水官是十月十五生。這樣,正月十五又被稱為“上元節”。
二是紀念平呂說。
漢高祖劉邦死后,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落在呂后手中。漢惠帝死后,呂后獨攬大權,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呂后病死后,呂姓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企圖徹底奪取劉氏江山。劉氏宗室齊王劉襄得知后,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鏟除了呂祿,“諸呂之亂”才徹底平定,其時正是正月十五。為紀念平呂的勝利,漢文帝時便把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這才形成了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正月十五鬧元宵”。
三是火把節說。
元宵賞燈始于上古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祈禱獲得更好收成。隋、唐、宋以后,更是盛極一時。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已有較大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之一。
元宵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在封建社會中,年輕女子是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的,但過節時則除外,比如元宵節賞花燈,女子就可以結伴出來游玩,這就給未婚男女提供了一個交誼機會,她們可以順便為自己物色對象,也可以借機與情人相會,所以,元宵節也就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國情人節。
元宵節的節期
元宵節的節期,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而延長與擴展的。漢代僅一天,唐代為三天,宋代則五天,明代則更長。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唐朝更興盛,到處張燈結彩,還制作有巨大的燈輪、燈樹、燈柱等,滿城火樹銀花,十分繁華熱鬧。宋朝的元宵節更加豐富多彩,持續五天,發展成更加熱鬧的世俗狂歡節。明朝的燈節持續的時間更長,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以顯示歌舞升平。清朝,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但民間的燈會仍然壯觀。發展到現代,人們除了白天鬧社火,晚上觀燈展外,晚上還燃放煙花,熱鬧非凡。
元宵節的食俗
元宵節的食俗主要是吃湯圓。湯圓,北方叫元宵,南方稱湯圓,古稱“浮元子”,是一種雅俗共嘗,甜而不膩,膾炙人口的民間小吃,分有餡和無餡兩種,有餡元宵又有咸、甜、葷、素之分。
元宵節的節俗
賞花燈。
古有“光明燈”“照田蠶”“祈福燈”“平安燈”等。現在的元宵花燈種類更多,有仿照事物的形象編制的形象燈,如龍燈、虎燈、兔燈等;有根據民間故事編制而成的活動燈,如牛郎織女、二十四孝、梁山伯與祝英臺等;有表現忠孝節義民族精神的燈,如“關公燈”“岳飛燈”“楊家將燈”等;隨著時代和科學的發展,現在又有了“航天燈”“火箭燈”“宇宙飛船燈”等,制作的花燈精美絕倫,耐人欣賞。
詠燈詩。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歷代文人墨客贊美元宵花燈的詩句數不勝數,如今讀來仍趣味無窮。如宋代蘇東坡的“燈火家家有,笙歌處處樓。”范成大的“吳臺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影燈戲”。大詞人辛棄疾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這些膾炙人口的詩詞書寫于各種花燈上,吸引人們詠讀。
猜燈謎。
賞燈是元宵節的一個重要項目,燈謎是元宵燈節派生出來的一種文字游戲,也叫燈虎。將謎面貼在花燈上供人猜射,謎底多著眼于文字意義,并有謎格24種,常用的有卷簾、秋千、求鳳等格,已形成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
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分高蹺、中蹺和背蹺三種,最高一丈余。表演者不但以長木縛于足行走,還能作跳躍、舞劍、劈叉、跳凳、過桌子、扭秧歌等動作。扮演的人物有漁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和戲曲中的角色,如關公、張飛、呂洞賓、何仙姑、張生、紅娘、濟公、神仙、小丑等。他們邊演邊唱,生動活潑,逗笑取樂,如履平地。
舞獅子。
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據傳,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獅舞形成了南北兩種表演風格。北派以表演“武獅”為主,南派以表演“文獅”為主。舞獅人全身披包獅被,下穿和獅身相同毛色的綠獅褲和金爪蹄靴。引獅人手握繡球,配以鑼鼓、引逗瑞獅。獅子在“獅子郎”的引導下,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搔癢、抖毛、舔毛等動作,并有走梅花樁、竄桌子、踩滾球、上天橋等高難度動作,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
劃旱船。
也稱跑旱船,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跑船姑娘的腰間,如同坐于船中一樣;另一男子,多半扮成老漢或丑角,手里拿著槳,做劃船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以各種滑稽的動作引逗觀眾歡樂。運城當地以鹽湖區侯村花船最為出名,不但造型華麗,而且展現在你眼前的是一場優美的舞蹈,也是一場真真實實的河流劃船,實在讓人贊不絕口,百看不厭。
【元宵節的來歷及習俗介紹】相關文章:
元宵節的來歷與習俗04-30
關于元宵節的來歷習俗04-16
除夕的來歷和習俗介紹04-30
元宵節賞燈習俗的來歷04-20
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作文04-28
元宵節的來歷及習俗2篇04-26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的介紹12-09
平安夜的習俗和來歷介紹03-25
正月十五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