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文章精選15篇
春節的文章1
“爆竹聲中一歲除”,又是一個春節到了,我的心情無比激動,好久沒有在老家過一個年了,這個年,一定與往常不同!
在大年初一那一天,我們村要舉辦一個“春節聯歡會”,全村的人都要去看。姥爺得知我要回來后,就給我報了一個二胡獨奏。未想,我回老家時沒有帶上琴,回到老家后才得知這件事,可是已經來不及了,這讓想要參加聯歡會的我十分頭疼。
眼看著演出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排練也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我卻還沒有辦法,心里想:“干脆不演出了,這也是完全沒有預料到的嘛。”但舅舅并不以為沒有辦法了。他騎著摩托車,東奔西跑,費勁千辛萬苦,終于在鄉里覓到了一把二胡,好不收留易借得手,又急急忙忙把琴送到家里。這把琴外表稍舊,看起來有些年頭了,他的主人估計也不是常常拉,琴弦有點松了,琴碼也偏向一邊去了。我急忙調好弦,試著拉一下音階,固然不如我自己的琴那樣趁手,但也算不錯了,至少聲音仍是蠻響亮的。
琴的問題固然解決了,但是我的心里卻是沉甸甸的,滿是打動與忐忑,一方面覺得舅舅為我費了這么大的力氣,我怎能辜負了他的努力呢。另一方面,間隔聯歡會只有兩天的時間了,在這兩天中,我還能彌補上一周都沒有碰過琴額空白嗎?但是,木已成舟,琴已經送到我手中了,怎么能退縮呢?只能放手一搏了。
拿到琴后,我放下了手中的功課與玩具,認當真真練起琴來,練起的時間比平時增加了三倍。累了,又想到迫在眉睫的演出,心中就平添了幾分斗志,我一定要加油才能順利上臺演出,我在心中為自己加油打氣。耳邊時刻揮之不去的是我的琴聲,面前好像看到了鄉親們為我喝彩……
演出的日子終于來臨了,全村男女老幼都到了村委會大院里,白叟們在坐在前排,年青人在后面站著,孩子們興奮地跑來跑去,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開心的笑臉,與身邊的人高興地討論著即將開始的演出。演出開始了,嘹亮的歌聲,勁爆的'音樂聲,鏗鏘有力的舞蹈聲,混合著觀眾強烈熱鬧的鼓掌聲和孩子們的笑聲,此起彼伏,熱鬧不凡。而我卻將自己關在小屋里,做著最后的訓練。
“下一個節目,二胡獨奏,《賽馬》!”該我上場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吻,走了出去,我看到鄉親們仿佛沒有聞聲主持人報幕,還在討論著上一個節目,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來:“經由了兩天的努力,我能博得鄉親們的喝彩嗎?”我走上舞臺,在鞠躬的那一瞬間,我的心里突然平靜了下來,這是屬于我的時間!音樂如流水般從二胡中飄出來,我也拉得越來越順,沒有一絲瑕疵。一曲終了,觀眾中迸發出一陣陣喝彩聲,我明白,我成功了!這兩天的努力沒有白費。
村委會給我頒發了榮譽證書,鄉親們也都夸我拉的好,我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種自豪:今年春節看我的!這個春節,我為村莊增光添彩!
春節的文章2
盼啊!盼啊,眼看春節就快到了,想到這,我不由得笑了起來,在春節前,人們個個喜氣洋洋,個個精神飽滿。逛街的人絡繹不絕,有的在買年畫,有的在買年貨,有的坐著火箱圍著火爐看電視,還有的人在打麻將打撲克,等等不一而足。
街上張燈結彩,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各種各樣的貨物都齊全,琳瑯滿目,人們恐怕想買什么都難選擇!
春節前,家家戶戶都燈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別具一格,各有各的個性。他們把買來的年貨放得滿地都地。買來的年畫怎么貼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風格和喜好了。有的.正著貼,有的倒著貼,還有的歪著貼,各有千秋。人們把買來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節一到,就可一飽口福了。家家備有鞭炮,人們穿上新衣服,準備迎新年,在春節前,人們一出門,如果遇上了好朋友,總是口中不忘說一句:“上街啊!” 人們殺豬宰羊,忙碌地準備著春節大吃大喝一番。
春節到了,孩子們便早早起床,來到爸爸媽媽的房間,開始了傳統的拜年儀式了。孩子們對父母說著一些吉祥話兒,爸媽就拿出壓歲錢,讓小孩子們高高興興。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夠吉祥如意,招財進寶。
一些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品嘗著美酒佳肴,談著一些開心的話兒。而最高興的則是我們,可以大把大把地攢取壓歲錢,然后就歡天喜地跑到街上去買很多好玩的東西,如小汽車、四驅車、玩具槍、足球等,而我們只要嘴巴甜一點,多說些祝福的話兒,那可就大賺一筆了!
人們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著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煙花……大人小孩們載歌載舞,忘情地玩個痛快!
春節的文章3
中華傳統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寶庫,下面,我這篇作文像一把鑰匙,幫我們打開這一座寶庫的大門。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節,俗稱“過年”。它是我國最重要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個辭舊迎新的日子,它意味著送走了冬天迎來了春天。過年也是最忙的時候,我們全家開始了大掃除,掃地,擦玻璃,洗床單被罩……到大年二十八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把對聯貼到門上和墻上。我們還采購了大批的年貨,好玩的.好吃的應有盡有。到了大年三十,全家圍坐在一起,吃著精心準備的年夜飯。我最開心的是爺爺和奶奶給的壓歲錢了!吃完年夜飯我們全家坐在一起看春節晚會,只聽主持人倒數了十個數,新的一年來到了。外面,鞭炮聲如雷般響亮,美麗的煙花升上天空,像一只只在天空盤旋的美麗飛鳥!
看,這是我國最重要,最能給人們歡樂的節日,無論在城市里,還是在農村里,我們都要過這個歡樂的春節!
春節的文章4
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古文、詩、詞、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等。傳統文化還包括傳統節日,比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除夕以及各種民俗等。
在這眾多節日里我最喜歡春節,因為在春節里我可以穿新衣服、吃喜歡吃的東西。讓我來介紹一下它。
農歷正月初一是春節,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又稱農歷年、舊歷年,俗稱"過年"。春節從小范圍來說是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從大范圍來說是指臘月初八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祭灶開始,到正月十五為止,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當時間滑過農歷十二月三十晚上十二點的時候,農歷新年開始了。
在春節期間,我國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其中包括掃塵、拜年、吃餃子、貼春聯、長輩給壓歲錢等,處處呈現出一派喜氣洋洋的氛圍。在這些節日習俗中,我最喜歡是吃餃子、長輩給壓歲錢,因為餃子里面有肉有菜,用面皮包著既漂亮又好吃。包出來像元寶一樣,又表示團圓和一年興旺發達。還有每年我都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不管多少都代表著長輩對我們新一年的期盼。
聽了我的`介紹你們也喜歡上春節了吧!
春節的文章5
南方網訊 圍繞著春節,幾千年來形成了許多風俗習慣。有些習俗,如接神、敬天等,帶有迷信色彩。隨著人們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漸被淘汰了,有的習俗,賦予了新的內容,如燃放鞭炮、張貼春聯和年畫、耍龍燈、舞獅等等,迄今仍廣為盛行。 守歲 除夕之夜,人們通宵不寐,敘舊話新,互相鼓勵,祝賀來年有個良好的習慣,這叫守歲。它是我國歷代相傳有其積極意義的習俗。 守歲源于何時?《秦中歲時記》載:“守歲之事三代前后典籍無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歲》詩云‘守歲阿咸家,椒盤已頌花’疑自唐始。”唐詩中對守歲習俗有不少的描寫。白居易《客中守歲》詩:“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巾”。孟浩然有“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的'詩句。到了宋朝,守歲之見遍于城鄉。蘇東坡的“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描述了守歲的情景。《東京夢華錄》記載:“除夕……士庶之家,圍爐而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有趣的是,在日本、越南、泰國等,由于受我國的影響,均有除夕守歲之說,就連歐美和非洲,也有類似的習俗。常言道:“黃金易得,韶光難留”,愛生命,惜光陰,這也許是普天下守歲之因吧!席振起在《守歲》一詩中云: “相邀守歲阿咸家,蠟炬傳紅映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 就是一例。 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在除舊布新之際,親朋好友,圍爐而坐。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不是沒有益處的。元朝文人辛文房撰著的《唐才子傳》里記有唐代大詩人賈島除夕“祭詩”的一段佳話:每至除夕,賈島“必取一歲之作置幾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終年苦心也。‘“他每到除夕,對過去一年得失作一番總結,對我們來說難道不可以借鑒嗎! 如果“三十六旬都浪過”,尚不“偏從此夜惜年華”,那么,“守歲”也就失其意義了。(編輯:姜志)
春節的文章6
春節的渴望,淹沒街頭巷尾的如潮人流。
一批又一批,一波又一波,刮起了購物的狂風,席卷了各大商場的每個角落,大街小巷成為車流,人流,物流的海洋。
懂得掏光顧客錢包的商家,此時此刻,布下了天羅地網,打折,折后贈送購物劵,購滿幾十元即有贈品相送,各種各樣的技倆,施展得天衣無縫。也只有在春節時分,顧客購物的欲望才會發揮得淋淳盡致,盡情地穿梭于各個商場,任自己忙碌的身影在誘人的夜色下,傾情演繹一場最華麗的傳說。
歸心似箭,盼望團圓。每一個在外打拼的游子都朝夕暮想著春節的到來,渴望在這個全家歡聚的時節,與家人圍成一圈,在推杯換盞之間,享受難得一見的天倫之樂。
站臺,站滿了翹首相望的游子,在飽受思鄉念親的.煎熬后,他們渴望長出一對健壯的翅膀,能夠翩然而至,飛回慈母溫暖的懷中。
人流涌動的銀行,自動吞卡吐錢的柜員機,盡職守責的保安們在極力維持秩序,忙前忙后,幫助一位位茫然不知所措的顧客,填寫取款通知單,匯款通知書。認真負責的工作人員,則在柜臺后面有條不紊地打印數據,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業務。
平日寬闊暢通的公路堵塞,平日寬敞無邊的超市堵塞,平日人煙稀少的菜市場堵塞。
街上,路上,到處可見維持秩序的交警,喇叭聲,口哨聲,叫嚷聲,匯成一曲熱鬧的交響樂。
春節了,年夜飯,一道紅紅火火的春節大餐。海鮮類,肉類,蔬菜類,各種山珍海味擠滿了團團圓圓的餐桌。平時吃慣了油膩的大魚大肉,春節時最想吃的卻是清爽可口的綠色蔬菜,這究竟是時代的進步,亦或是人們飲食習慣的后退?
春節的文章7
春聯屬于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春節增加喜慶氣氛和節日色彩。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挑換舊符。王安石為宋代詩歌添此名句之時,桃符已在向春聯過渡。桃符,顧名思義,以桃木為材料。在古代,桃木有“鬼怖木”之稱,桃木驅鬼辟邪的信仰由來已久,并且從來都關乎于門戶。雜劇保留的這一條民俗材料很珍貴,它記錄了由桃符到春聯的演變過程。這是演變的中間環節,很典型:一方面,仍為木質,是桃符;一方面,四字相對,已近對聯;重要的是,處于轉變中的桃符雖存“辟邪祟”的古義,但“宜入新年”和“長命富貴”已是更具節日喜氣的春聯內容了
春聯古稱“桃符”始于五代十國,迄今已有千余年歷史。喜慶、吉祥、祝福歷來是春聯的主題內容。歡快、熱鬧、智慧、妙趣橫生亦是春聯的藝術風格。春聯作為新年新春來臨的象征,多以泛指為主,“細雨無聲,滋潤滿園錦繡;春風有意,妝成一樹玲瓏”,“花語柳曲又添情,山南海北共圖新”,均屬此類。但也有指向明確,單指、特指某一行業某一生活層面的春聯:“只要世間人莫病,何愁架上藥生塵”,一看就明了貼此春聯者是個心地光明、樂善好施的中醫生;“心勞苦、力勞苦、飲杯酒、苦中藏樂,日也忙、夜也忙、嘗盞茶、忙里偷閑”,不問也知道這是酒家茶樓。將該酒家茶樓的經營范圍,晝夜經營的特色,對顧客的舒心慰藉之意悉數收入其中。
寫春聯一般是在臘月二十五,家家都要寫好春聯。民間過節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特別多,內容也很齊全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見的有:天地神聯“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聯“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財神聯“天上財源主,人間福祿神”;井神聯“井能通四海,家可達三江”。面糧倉、畜圈等處的春聯,則都是表示熱烈的慶賀與希望。如“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米面如山厚,油鹽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馬如北海龍”;“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還有一些單聯,如每個室內都貼“抬頭見喜”,門子對面貼“出門見喜”,旺火上貼“旺氣沖天”,院內貼“滿院生金”,樹上貼“根深葉茂”,石磨上貼“白虎大吉”等等。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傳說,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有一年從山東老家移居到浙江紹興,此時正值年終歲尾,于是王羲之書寫了一付春聯,讓家人貼在大門兩側。對聯是:“春風春雨春色,新年新歲新景。”可不料因為王羲之書法蓋世,為時人所景仰,此聯剛一貼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訴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氣,又提筆寫了一付,讓家人再貼出去。這付寫的是:“鶯啼北星,燕語南郊。”誰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鄰右舍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上了春聯,惟獨自己家門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個辦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筆寫了一付,寫完后,讓家人先將對聯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張貼于門上:“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夜間果然又有人來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見這付對聯寫得太不吉利。盡管王羲之是書法名家,可也不能將這付充滿兇險預言的對聯取走張掛啊,來偷揭的人只好嘆口氣,趁夜色溜走了。初一早晨天剛亮,王羲之即親自出門將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別貼好,此時已有不少人圍觀,大家一看,對聯變成:“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眾人看了,齊聲喝彩。
例如八字聯有春滿人間歡歌陣陣,福臨門第喜氣洋洋;春滿人間百花吐艷,福臨小院四季常安;佳節迎春春生笑臉,豐收報喜喜上眉梢;福星高照全家福省,春光耀輝滿堂春生;春聯對歌民安國泰,喜字成雙花好月圓。九字聯有五更分兩年年年稱心,一夜連兩歲歲歲如意;春色明媚山河披錦繡,華夏騰飛祖國萬年輕。等等。
五字聯有雪里江山美,花間歲月新;黃鶯鳴翠柳,紫燕剪春風;春花含笑意,爆竹增歡聲;喜滋滋迎新年,笑盈盈辭舊歲。六子聯有悠悠乾坤共老,昭昭日月爭光。七字聯有五湖四海皆春色,萬水千山盡得輝;十億神州春日起,千秋華夏巨龍飛;百世歲月當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百年天地回元氣,一統山河際太平;千般如意報平安,萬事順心行好意。等等。
貼春聯,是民間慶祝春節的第一件事情。每當春節將近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大門兩邊貼上嶄新的春聯,紅底黑字,穩重而鮮艷。表達一家一戶對新年的美好愿望,諸如“六畜興旺,五谷豐登”之類。一些春聯還注意反映不同行業、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觀”。因此,認真研究春節時人們張貼的春聯,無疑是觀察民間風情的一個有意義的途徑。
大紅春聯表達了自己對新的一年的希望,烘托出濃濃的節日氣氛,是用民間藝術形式表達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春節的文章8
今日校園舉行了迎新活動。我們排著隊來到西部校區的大會堂,大會堂上的標語“我綻放,我快樂”是這次活動的.主題。我們坐在小板凳上首先看了精彩的節目,有唱歌、有跳舞,還有老師們的節目。看了這些節目,在臺下的小朋友們為他們熱情地鼓掌。然后我們從紅地毯走上臺去領獎,由老師發給我們獎狀。當我拿到獎狀我是多么開心,臉上露出了笑容。當排著隊拿著獎狀走下臺時,我在想:把獎狀那回家給爸爸、媽媽看,他們一定和我一樣開心;既然爸爸、媽媽和我一樣開心,那么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也會一樣開心。
下午,我們在小操場上兌換禮物。老師說十張卡可以換一根棒棒糖,20張卡可以換手電筒,25張卡可以換水彩筆,30張卡可以換書,15張卡可以換軟皮抄。我有36張卡,我先用25張卡換了水彩筆,又用10張卡換了一根棒棒糖。還剩一張卡怎么辦呢?這時我就想起來徐老師說過要是還有多余的卡,可以到她哪里換糖,一張卡可以換一顆糖,五張卡可以換一顆巧克力。于是我用一張卡換了一顆小糖。換好禮物后,徐老師說可以給我們幾分鐘時間吃糖。我吃著小糖,嘴里甜甜的。這是快樂的一日。
春節的文章9
我非常喜歡過年,因為過年可以放鞭炮、看晚會,這不,又過年了!
過年我最開心的莫過于放鞭炮了。大年晚上,我和爸爸拿著鞭炮,來到樓下。鞭炮有各式各樣的,有噴火花的,有煙花,還有1000響的鞭炮。我們先放噴火花的,我用打火機點著引線,當我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火花就噴出來了,嚇得我趕緊把手縮回來。心想,真是太險了,幸虧我戴著手套,不然,我的手就燙傷了!接著我們放了煙花。這一回,我吃一塹,長一智,我一點燃引線,立刻往回跑。只聽見身后“嘭”的一聲,煙花飛入了空中。我轉身一看,情不自禁地“啊”了一聲。那一個個煙花有的正向我眨眼睛;有的象柳樹,那一個個火花象流星一樣瀟灑地劃過天空,那婀娜的姿態使我駐足癡望;有的象一個彩色的大圓餅,讓我垂涎三尺。接著,1000響的鞭炮也“噼哩啪啦”地叫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似孩子們的歡笑聲,似酒杯的碰撞聲,又似大人們的寒喧聲。
看晚會也是過大年最高興的事。我最喜歡小品和相聲節目。每當有小品或相聲節目,我都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演員們幽默的`語言,滑稽的動作和神態,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常常使我們笑得前仰后合。我們一家一邊吃著瓜子,一邊談論著晚會的節目,好不快樂。11點多了,我仍然期待著更精彩的節目,但是我太困了,只好先睡了。可是躺在床上卻興奮得久久不能入睡。
我喜歡過年,我希望明年的這一日還會這么開心、熱鬧。梁家銘
春節的文章10
對于這樣一個隆重而又美好的節日,人們怎能不好好慶祝一下呢?
濟南的新春佳節,最熱鬧的莫過于除夕這天了。除夕通常被人們稱為“年三十”,在這一天里,人們吃、喝、玩、樂,十分愉快。
年三十的高潮通常是在夜幕降臨以后,也就是要吃年夜飯的時候。不過,吃年夜飯之前,人們會先到街上燒紙,把祖先們請回家中,供在放有牌位的供桌上,而且還要磕頭。當一切都準備就緒時,家家戶戶的圓桌上早已擺滿了豐盛的飯菜,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和和氣氣地吃團圓飯。在這頓年夜飯里,魚是必不可少的菜,因為它代表著“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著來年的“財富和幸運”。飯桌上,人們津津有味地談論著自己最近的.情況和來年的打算,歡聲笑語回蕩在每一家的屋里屋外,四處都充滿了祥和之氣。如果這時正巧有路人經過,一定也會被這熱鬧的氣氛所感染!
當鐘表的時針和分針都指向十二的時候,人們要開始放鞭炮了,這是小孩子們最期待的時刻。門外,家家戶戶都掛上了一串串長長的鞭炮,并預備好了各種各樣的煙花。這時,人們不約而同地將鞭炮和煙花點燃,霎時間,四處響起了震耳欲聾的聲音,天空中不時有五彩繽紛、各式各樣的煙花綻放,有心形的,有圓形的,有花朵狀的……它們很有節奏地散開、聚起,把原本深不可測的天空變得色彩斑斕,成千上萬的煙花就像一朵朵嬌艷美麗的花兒,裝點著空中的大花園。孩子們在一旁愉快地蹦跳著,一會兒指指那邊天空中綻放開的煙花,一會兒又看看這邊剛剛點燃的鞭炮,大人們的興致似乎也被著熱鬧的場景感染了,竟和孩子們一起雀躍起來。這場面,僅用“熱鬧”一詞怎能代表啊!
大約半個小時以后,街上的鞭炮聲漸漸稀落了,人們又重新回到了飯桌上 ,準備吃“更歲餃子”。“更歲餃子”的形狀似“元寶”,有“吉祥如意”的好兆頭,是人們過新春佳節時不可缺少的食品。一盤熱氣騰騰的餃子再配上幾顆被陳醋泡得色如翡翠的臘八蒜,真是色香味俱全啊!吃完“更歲餃子”,新的一年來臨了,晚輩們給長輩磕頭,長輩們則把壓歲錢分給孩子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嗑瓜子,聊天,通宵不眠,這在濟南叫做“守歲”。
這真是個“熱鬧非凡”的夜晚,人們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共同慶祝美好的節日,共同享受著天倫之樂,并且相互給予對方最誠摯的祝福,每個人的臉頰上都蕩漾著一份幸福、滿足的微笑!
春節的文章11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其中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我最期待最喜歡的節日。
每年春節,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里面是人山人海,在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到了大年三十這天,媽媽在準備豐盛的食物,我們小朋友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爸爸還會帶我去逛花街,深圳是禁止放煙花炮竹的城市,但是偶爾也會聽到一陣陣鞭炮聲,為節日增添了喜慶的色彩。吃完年夜飯后,我們一家人會坐在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春節聯歡晚會,精彩的表演常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
每年春節,讓我最期待的日子是去拜年了,因為我又可以去外婆家了,每年我都是在焦急又興奮中等待爸爸媽媽帶我去外婆家,我最喜歡去外婆家拜年了,因為在那里我可以自由的走動,還可以跟很多表兄弟姐妹在一起玩耍,那里的過年氣氛濃厚,大街小巷都是非常熱鬧,到處都能聽到陣陣的鞭炮聲,還有五光十色的煙花在空中飛舞,看著天空被這些五彩繽紛的煙花裝扮的絢麗多彩,我們個個歡呼雀躍,開心極了!
離外婆家門口不遠的地方,還搭有戲臺,整天整夜都在唱大戲,聽說是做給某位神仙看的,我們天天在戲臺前后跑來鉆去的,玩的真是廢寢忘食,流連忘返。戲臺的周圍還有很多小賣部,有賣各種小吃的;有賣玩具的;還有賣煙花炮竹的……我們那時可神氣了,拿著大人們給的`壓歲錢,盡情的享受了一把購物的樂趣。
我喜歡春節,更喜歡外婆家的春節,它給我的童年帶來無限的快樂,我期待下一個春節快點到來。
春節的文章12
過年的喜慶,驅散嚴冬里最后一場寒流。
過年的渴望,淹沒街頭巷尾的如潮人流。
一批又一批,一波又一波,刮起了購物的狂風,席卷了各大商場的每個角落,大街小巷成為車流,人流,物流的海洋。
懂得掏光顧客錢包的商家,此時此刻,布下了天羅地網,打折,折后贈送購物劵,購滿幾十元即有贈品相送,各種各樣的技倆,施展得天衣無縫。也只有在過年時分,顧客購物的欲望才會發揮得淋淳盡致,盡情地穿梭于各個商場,任自己忙碌的身影在誘人的夜色下,傾情演繹一場最華麗的傳說。
歸心似箭,盼望團圓。每一個在外打拼的游子都朝夕暮想著春節的到來,渴望在這個全家歡聚的時節,與家人圍成一圈,在推杯換盞之間,享受難得一見的天倫之樂。
站臺,站滿了翹首相望的游子,在飽受思鄉念親的'煎熬后,他們渴望長出一對健壯的翅膀,能夠翩然而至,飛回慈母溫暖的懷中。
人流涌動的銀行,自動吞卡吐錢的柜員機,盡職守責的保安們在極力維持秩序,忙前忙后,幫助一位位茫然不知所措的顧客,填寫取款通知單,匯款通知書。認真負責的工作人員,則是在柜臺后面有條不紊地打印數據,完成著一次又一次的業務。
平日寬闊暢通的公路堵塞,平日寬敞無邊的超市堵塞,平日人煙稀少的菜市場堵塞。
街上,路上,到處可見維持秩序的交警,喇叭聲,口哨聲,叫嚷聲,匯成一曲熱鬧的交響樂。
過年了,年夜飯,一道紅紅火火的過年大餐。海鮮類,肉類,蔬菜類,各種山珍海味擠滿了團團圓圓的餐桌。平時吃慣了油膩的大魚大肉,而過年時最想吃的卻是清爽可口的綠色蔬菜,這究竟是時代的進步,亦或是人們飲食習慣的后退?
春節的文章13
曾經在工作中迷惘、無助,后來一點一點地看清自己該走的路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如今寫下這篇工作勵志文章也是想將我的一些感受和大家分享,鼓勵所有在工作中不如意的人不要放棄,要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曾看過一個這樣的故事:A作為新同事,急于和同事們打好關系,主動詢問同事們的聯系方式,給同事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雖然同事們表面上對待A很友善,但是所有人都漠視她的存在,聚餐、旅游等團體活動從不叫上她,就連聊天的時候也對她愛理不理。A覺得很委屈,也沒什么心思工作了,常常因為粗心遭到上司的批評,讓她在單位的日子很難過。而和A同期進入單位的B平時話不多,對同事沒有太多的熱情,安安分分地做好自己的事情,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虛心地請教,待人有禮,良好的工作態度讓很多同事都很喜歡和B一起工作,有活動都會邀請她參加。
因此,進入一個新的工作環境,不要急著討好同事,先做好自己的工作。對于初來乍到的人,其他同事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排斥心理或者保持觀望的態度,這個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把全副精力放在自己的工作上,展現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讓大家慢慢地了解自己。就算最后仍然得不到大家的喜歡,至少你已經獲取了工作經驗。但是我相信很多人都喜歡能力強、態度好的'人,所以欣賞你的人自然會主動找你,至于不欣賞你的人你也不必強求。畢竟無論你做得有多好,總會有人對你有所不滿,你只要對得起自己,認真做好工作就好了。
前面說到的故事還有關于A的后續,由于A在單位沒有朋友,被孤立了,工作也不順利,于是她申請到國外的辦事處任職。到了國外,也許是風土人情不同,也許是A的心態不同了,她在國外的工作非常順利,晉升速度很快,當她回國任職的時候已經從一個小職員進入單位的管理層了。這時原本不待見她的同事都紛紛向她示好,而她并沒有露出任何得意的樣子,即使和同事們成了朋友也會保持適當的距離,做到公事公辦。
我認為A在國外的日子是孤獨的,那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她必須從頭開始。但是正是這份孤獨讓她有充分的時間思考和計劃,想清楚自己的未來,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和該做的事情,然后充實和提高自己,讓自己變得優秀,優秀到不需要自己主動逢迎別人,不需要委屈自己,也能得到別人的認同,結交到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不是表面交好,暗地里使絆子的“朋友”。我想A一定慶幸當初選擇到國外,才能讓她擺脫困境,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
或許每一個在工作中遭遇不順的人都需要一段孤獨的時間,不必把自己置身于不歡迎自己的熱鬧當中,這樣很容易迷失自我,不知道自己該怎么做。迷茫的時候就更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做最好的自己。
春節的文章14
20xx年即將過去,即將到來20xx年的春節,看到街頭巷尾忙著打年貨的人們,我不禁想起去年的春節。
去年三十的那天,一大早我們到奶奶家,與奶奶爺爺一起歡渡春節。到了奶奶家,我和爸爸貼春聯,媽媽和奶奶在廚房準備美味團圓飯,爺爺在打掃衛生。外面不時傳來陣陣噼哩啪啦的'鞭炮聲,家家戶戶都忙著粘貼迎新春的祝福對聯。有的家里還掛起了大紅燈籠。到了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處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
奶奶和媽媽把美味的團圓飯做好了,大聲吆喝:“吃團年飯了,吃團年飯了。”我們趕緊圍上來,陣陣香氣撲鼻而來,讓我垂涎三尺,忍不住拿了一只雞腿放到嘴里,奶奶笑瞇瞇地說:“小饞貓!”吃完飯,我們全家一起放煙花,開家庭聯歡會,每人都要表演節目,完了再去看春晚,等待新年的到來。一家人有說有笑其樂融融,享受著節日的快樂。雖然是去年的春節,但卻永遠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那歡樂的情景,仿佛發生在昨天。
回想起去年的春節,那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美好啊!想到今年的春節,心里有些酸楚。因為去年過年以后,奶奶的身體日況愈下,最后離開了我們,去了另一個天國。不知道她在那里好不好?想到今年的春節,我更加想念奶奶。奶奶的音容笑貌,永遠留在我的春節回憶里。奶奶,不知道您在那邊有沒有春節呢?到時候,讓煙花把我的思念和祝福帶給您吧!
春節的文章15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醒目的文字符號,它承載著親情、倫理、心意,對未來的憧憬和對美好的企盼的文化意義,它是任何一個節日都無法比擬的,春節過節體會 作文3。
家鄉的春節總讓人感到那樣的溫馨、可人。春節俗稱“過年”,它的表達方式豐富多彩:放炮竹、發紅包、吃餃子、貼窗花、打燈籠、走親戚……各種方式層出不窮。家鄉的春節雖然沒什莫特殊的習俗,但簡簡單單才更美不是嗎?一家人團聚到一起,談理想、談未來、談家庭……
雖然沒什么特殊的習俗,可家鄉的春節還是要說說的!我們這里也是要和爺爺奶奶一起過年的,為的.是要他們開心,“三十兒”晚上,也就是春節的前一天,除夕夜。在這一天里,對于我們孩子仿佛是被“封了口”似的,什么““完了””、““壞了””,一系列不吉利的字眼,都不能說。聽老人們講,這一天是不能說不吉利的話的,不然接下來的一年中就會“倒霉”。因為這個,我已經被大人們說了太多次了。好在長了心眼,以后不說了,弟弟比我小得多,現在,他接替了我被大人們批評的苦差事。而我呢,總在心里竊喜“你姐我,當年何嘗不是如此呢?
在“三十兒”晚上,另一個習俗就是“守夜”了。老老少少,都坐在大床上,等待十二點的到來,大人們坐在炕上抹黑牌,打麻將,而我們孩子就各取所好了。玩電腦、看春晚兒、放炮仗……簡直就是樂園。當然一年中最開心的不是這一天,而是大年初一了。
初一早上,我們都要起得很早,以為要吃餃子,拜年了!這一天,窗外炮竹聲此起彼伏,窗內笑聲動聽悅耳。在吃餃子前,要做的當然就是——收紅包了。一句“恭喜發財,紅包拿來”脫口而出,紅包子人就到手了。這也就是為什么我說今天最開心了。紅包大把大把的收,可美壞了孩子們。正所謂““錢不可二人兼得也,舍大人兒給孩子也””。大人們也因此都要破費一番。
收過紅包,叫要吃餃子了,這里面也有一番學問呢!餃子里包著:花生、硬幣、紅棗不同種類的東西,每一種又有不同的說法;吃過餃子,就是拜年了,對于拜年,我可實在不敢恭維。男孩們都要“磕頭”的,同樣怎么會白磕呢?紅包又到手了。而我呢,眼都綠了,就是沒有,原因就是我是個丫頭。這個實在令我費解,這種陳舊的觀念一直流傳到現在。然而老人們卻說,這是舊時就有的規矩了。之后,各方親戚都會來拜年,其實,無論“磕頭”還是拜年都是一種心意,那是晚輩對長輩的虔誠之心。之間傳遞著問候的氣息。
這時,但人們就要去走親戚了,孩子們幾乎都是要補個“回籠覺”的。因為,那時都已經玩的太累了。
家鄉的春節,無論什么時候都令我感到親切,溫暖……
【春節的文章】相關文章:
春節的文章01-06
描寫春節的文章05-02
春節開心的文章04-21
作家描寫春節的文章04-03
有關春節的名家文章05-02
名家寫春節的文章05-02
過春節的風尚文章04-10
春節品春聯的文章05-11
春節的文章(15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