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節日的習俗介紹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元宵節節日習俗介紹
元宵節節日習俗介紹1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元宵節節日習俗介紹2
元宵節的由來
介紹一
有一只神鳥被獵人射死。天帝知道震怒,下令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天帝的女兒通知人間,有個老人家出法子: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天兵發覺人間一片紅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們就這樣保住了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的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介紹二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后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后。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于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介紹三
元宵節的由來有兩種,一是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另一個說法是漢文帝登基以后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里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介紹四
元宵節,想必大多數的中國人都并不陌生,正月十五鬧元宵,也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在民間過元宵的習俗有很多種,元宵節的那天,來自祖國的大江南北,不同地區的人都會齊歡樂,慶元宵。元宵必不可少的當然就是吃元宵(湯圓)了,還有就是各種各樣有趣的慶祝方式,不同的民族過元宵的方式也會有所不一。
元宵節的禁忌
元宵節作為一個和家團圓和和美美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里,是不可以殺生的,如果見血的話,代表的是一個非常不詳的`征兆,所以大家一定要禁忌殺生,才不會有破財及病災的發生。
禁忌二:不洗頭發
因為"發"如同發財的發是同一個字,所以說,如果在元宵節當天洗頭發的話,容易造成一年里都存不下什么積蓄。
禁忌三:不要把自己的衣服弄破
在元宵節當天,大家都是開開心心的,所以在當天最好不要把自己的衣服弄破,民間傳說這樣造成的后果是你接下來的一年里霉運纏身。
禁忌四:不要把錢借給別人
元宵節當日,我們提倡大家不要把錢借給別人,因為如果把錢借給別人的話,會把你的運氣給借走,這樣來年運氣不好,做什么事情都不順利。
禁忌五:元宵并非人人皆宜
在元宵節吃元宵是一個重要的節日習俗,并且由于元宵甜膩、軟、好入口的特點,深受很多小孩子和老人的喜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元宵并非人人皆宜,特別是老人、嬰幼兒、病患者應少吃,因為湯圓不宜消化,吃多了可能會引發胃痛、胃脹、燒心、腹瀉等癥。
元宵節的傳說是什么?
關于元宵節的傳說有很多,而不同的傳說所流傳下來的寓意習俗也有很多不一樣的。
點彩燈來歷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打它們,有一只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云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就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
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張燈結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元宵節節日習俗介紹】相關文章:
關于元宵節日的習俗介紹12-07
元宵節的節日習俗12-07
元宵節節日習俗作文11-29
元宵節習俗介紹11-02
元宵節的習俗介紹12-08
介紹元宵節習俗12-07
元宵節習俗的介紹12-07
元宵節的節日習俗有哪些12-07
元宵節的節日習俗小知識12-07
關于元宵節的習俗介紹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