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散文的作文六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散文的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散文的作文 篇1
起止于江南,未必有所感獲。但秋意是漸涼的,漸入人心的,活動之余,得到的其實就是一種快意。江南的秋來的濕,來的潤;不像郁達夫先生《故都的秋》筆下那種北國秋意,“清”,“靜”,更絮雜的那種悲涼。親近江南的秋,故不能立刻分辨這是秋。緣由必是江南的水意。
兒時對秋的記憶產生于蟬的激鳴。由那種聒噪轉而是一種簡易的哀鳴,是黑蟬生命最后的垂扎。這是哀鳴,這是生命的怨嘆。撐起一只帶網的竹竿,網捕那些夾雜在夏秋之際的樹蟲,打消微盛的暑氣,迎接秋的臨近。
江南的秋天也是有落葉的,落得那樣無聲,在接地的一瞬間,產生不了電光火花,也產生不了雷鳴貫耳,只有那微醺的秋的醉意,清口爽嘴,震懾魂魄。江南的秋天也是有紅葉的,“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尚不得于北京香山那樣紅的富貴,亦不能如同棲霞那樣的霞光異彩,小具情調是江南紅葉的質,紅的不那么妖嬈,紅的不那么做作。獨生于萬木青翠間,偶得一處丹彩,亦是心情大悅,暢然于胸的。
江南的秋是需要尋的,恰不得一朝寒露,然不知叢菊嫣然。這就是在尋秋。尋秋的樂趣更不用常掛于嘴皮之上的。初秋,暑氣依盛,動輒汗流浹背,但天空的色彩竟然是變化了的,云彩也是變化了的,那樣深邃。中秋,亦會聯想到的是那個特殊的月圓之夜,那是團圓的。著一身長袖也是可感知涼意的,月,清冷。深秋或是晚秋,是大多數果實收獲的時節,空氣中處處彌漫的是豐收的喜氣,洋洋灑灑。北方的一種水果—柿子。亦是隨處可知的。軟軟糯糯,分外香甜,但總覺有涼意。
江南是水的,是靈動的,人的氣息間分明是感覺的'到水的存在的。秋意漸生之時,皮膚也是開始皴裂起來。干干的,使人失去了原有的水氣。但是畢竟這里是江南,特殊的水環境造就的還是水癢的秋。這樣的代表作就是霧氣,間或是草木中的露水。閃現出空氣中水的存在,使得青翠之物飽飲秋意,昭示生命的不屈。
時間總是那樣匆匆忙忙,總是想在秋天抓住些什么,但又似乎抓不住。江南的秋是存在這些的,但又是那樣脫俗出來的。我在敬畏生命還是在感悟蒼生。殊不知其果然焉,卻也得食則果腹哉。
江南的秋,江南的意,江南的秋意。
散文的作文 篇2
“看不見來摸不著,四面八方到處跑。跑過江河水聲波,穿過森林樹呼嘯。”你知道這是什么嗎?對,它就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風。
春風,他掠過什么都沒有的土地,留下滿眼的綠色,小草探出頭來,長出新新的嫩葉;它越過光禿禿的樹枝,小樹抽出嫩綠的的枝條。春風像一支動聽的樂曲,喚醒了沉睡的動物,青蛙蹦蹦跳跳地出來活動,蝴蝶、蜜蜂四處賞玩……
夏風,它為可愛的樹葉伴奏,為文靜的小草伴舞,為田里辛勤勞作的農民伯伯帶來清涼。夏風,就像媽媽的手為我們除去一切焦躁。
秋風,它把果園里的果子吹熟了,把玉米吹得金燦燦的,像一個個可愛的娃娃,高粱的臉被吹紅了,雪白的棉花也咧開了嘴,它把豐收的號角吹響了。秋天的風,像一位盡職盡責的郵差,滿載著美麗,報告著收獲的消息。
冬風,像一只難以馴服的野馬,在田野里奔跑,把小草踩得枯黃,把樹葉撞得落了下來。它又像一名考官,帶著幾分冷酷、肅穆,萬物交出了一份關于毅力的答卷。
風,它在四季中演繹著不同的角色,它用自己的行動為奇妙的大自然倍添色彩。
散文的作文 篇3
至今我也未認識一個星座,盡管我也曾夸下海口說要讀天文學的書。有時候我能認出獵戶座,有時候我連獵戶座也認不出。
記憶中,故鄉的夏夜總是繁星滿天,有很多次,我夢到那樣的星空。晚飯后人們都到外面乘涼,椅子搬到自家門外坐著,或者起身去別人家門前轉悠轉悠,鄉下農村,每家門前都有一塊場地,我們叫做“道場”,當然,與“道”無關。夏季多蚊蟲,一到夜晚蚊子就到處飛舞,所以多走動走動也好,免得被咬得全身都是包。扇子自然是少不了的,圓蒲扇,棕樹葉子做的,又輕,風又大,現在也還有,但現在集市上賣的更多的是塑料扇了。最好點上一盤蚊香,即使你不怕咬,那野蚊子可毒哩!門前是田,屋后也是田,蚊子自然多。
似乎是不成文的習俗,家家戶戶晚上來出來納涼。有時候連晚飯也在門外吃。房屋依公路而建,一溜兒整整齊齊的房子,共有六家,這算少的,拐彎前面那條路,大約有二十家。陶淵明筆下的“土地平曠,屋舍儼然”也是這般景象吧!確實,在這些鄉親們眼中,這故鄉便是桃花源。
小孩兒很多,上小學的、上初中的,還有沒上學的,嘰嘰呱呱可不熱鬧!哪家開飯了,飯桌往外一擺,便吸引了饑餓的孩子們。眼巴巴地看著一桌飯菜,口水直流,這時候,通常會被主人熱情地遞上一雙碗筷,“來吧,想吃什么夾什么!”可高興了,吃啥都香!小時候,總覺得別人家的飯菜好吃。
左鄰右舍,不是叫嬸就是叫姑姑,我至今也弄不清楚輩分。也被父親母親教過許多次,卻無論如何也找不出規律,我就隨著叫了,大人們教我怎么叫,我便怎么叫。碰見不認識的,我便成了“啞巴”,那我有什么辦法呢?
茶余飯后的聊天話題也無非家長里短,誰家添了小孩呀、柴米油鹽又貴了呀,諸如此類。我從小不愛講話,但我愛聽別人聊天,從她們口說,可以聽來許多“八卦”。老年人不說話,只是在家門口靜靜地搖著蒲扇。小孩子們跑來跑去,樂此不疲地玩追逐游戲,跑得滿身是汗,被爸媽訓斥,消停一會兒又接著瘋。
夜色微涼,知了聲聲叫著,田間蛙聲一片,人們的說話聲、孩子們的歡笑聲,融化在夜色里,飄蕩到天上。會不會被天上的仙女聽到?我悄悄地許愿,生怕我的小秘密被偷走。
月色如銀,星空如海,故鄉的童謠哄我進入夢鄉。
散文的作文 篇4
朱自清的文章,我是讀過不少的,《荷塘月色》、《春》、《背影》,我都讀過,但是,就我的個人理解看來,朱自清的散文是清新自然、嚴肅認真的一體。
《荷塘月色》,描寫著那荷塘風光,蓊郁的楊柳,清澈的湖;亭亭的荷花,閃耀的星,一切看來都是那么的靜謐。而其中,不僅僅是作者描寫荷塘景色的心聲,更是對于理想的追求,希望沖破政治羅網,一往直前。看著那美麗的荷塘,“猶不能不以之興懷”,代表著興懷抒情。里面有著清新自然的荷塘美景,也有著嚴肅認真的個人政治理想。《背影》也是。
像《歐游雜記》,便是游記,其中美麗的風景,仿佛令人身臨其境。同時在其中,表達的是朱自清他自己悠閑、心曠神怡,以及對于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還記得有一篇《白種人——上帝的驕子》,西洋子,蔑視著黃種人,突出的是這整個文章的主題。新生的兒童,無論國籍、年齡、性別,人人平等,這是當今中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其中之一,更是在世界中人人皆知,在那時的時代,其丑陋的心暴露無遺。這篇文章這么一寫,就可以知道它的核心思想:指摘時弊。
朱自清的散文,還是非常好,也是非常精的。我會一直喜歡他的文章,我對他文章的解讀以表達敬意之情。
散文的作文 篇5
學校新來了一本書《豬八戒上月球》,冬冬和平平都喜歡看。他們都想先看,便手把著書不放。只聽“嘶”的一聲,書的封面撕成了兩半。頓時,他們倆都傻了眼。
冬冬和平平你看我,我看你,想:怎么辦?冬冬暗示平平把書拿走。他們看看角落里的圖書管理員張老師,又看看其他的同學,看一看有沒有人看著他們,如果沒有人看著他們,他們就準備把書拿回家。正如他們所愿,并沒有人看著他們,他們趕緊拿起書卷在衣服里跑了,其實張老師看到了,只不過沒有說而已。他們回到家了,因為都怕家長發現,所以他們誰也不要這本書,最后只好決定放你家一星期,放我家一星期。之后,冬冬一進教室,就覺得同學們在說他罵他。他倆一起走過,都不敢進去,他們都覺得豬八戒在等著他們。他們實在受不了這種日子,只好拿著書到了張老師那里,他們一起說:“對不起張老師,我們弄壞了《豬八戒上月球》,對不起!”
“給我看看!”張老師裝著沒有看見這本書被撕壞的過程說。冬冬往前走了走,把書放在張老師面前。
“哇!豬八戒的臉怎么成兩半了!”張老師故做驚訝地說。
“老師,我們不應該不告訴你。”平平說。
“老師,我們會回家弄好的!”冬冬說。冬冬說完,拿起書拉著平平的跑回家了,他們準備好了膠帶、剪刀等等,平平按住豬八戒的臉,拼好,冬冬小心翼翼地粘好。哇!粘好的跟新的一樣。他們走到半路想:為什么不多買幾本呢?他們回家問了爸媽的意見,從小兔子儲錢罐一塊一塊地拿出來,去新華書店買書,一個人捧10本,到了,張老師驚呆了,他們把書擺在書架上,張老師立刻把他們稱做“義務圖書管理員”。冬冬和平平制作了一個牌子,在上面寫:“請愛護我們的朋友”。
冬冬和平平看著同學們看書時開心的表情,開心地笑了。他們銘記自己把書弄壞的事情,再也不會弄壞自己的朋友——書了。
散文的作文 篇6
我是非常喜歡過元宵節的。每年的正月十五,如果時間允許我都喜歡回老家過,因為在我的老家鬧元宵才是正月里的重頭戲,從正月十三開始,家家戶戶開始張燈結彩,大紅燈籠從頂樓一直一溜煙地掛到一樓,門外的走廊上掛滿啦一盞盞精雕細琢的大木雕燈,到啦夜晚這些燈全部被點得賊亮堂,光這些就足以把節日的喜慶渲染的一覽無余,更不用說還有那些閃爍的彩燈也不偷閑來湊熱鬧啦……
上面的這些還都不算什么,在我們老家鬧元宵最熱鬧、最讓人盡興的就數那迎龍燈。龍燈在我的家鄉意味著神圣、節慶、吉祥,會給大家帶來好運,所以每次迎龍燈前,有把稻草窩成一個團點燃,準備去迎龍燈的人從火上跨過驅除邪氣,以自己神圣干凈的軀體去迎龍燈的習俗。龍燈的頭和尾都是用蔑等原料扎成龍的樣子,然后用白紙糊上,彩繪上龍的花紋,把龍頭、龍尾打扮的非常的高大威猛、栩栩如生,與傳說中的龍一樣。龍身是由每家每戶的板凳燈組成,每橋板凳燈上扎兩個非常漂亮的花燈,上面還點綴著美麗的插花呢;當然板凳燈也有很簡潔,簡潔的就只有兩個清一色的燈籠組成,但是即便是清一色的燈籠組成,當燈亮起來時在那夜色中也是非常亮人眼的。當夜幕降臨時,在鑼鼓的喧天聲中,在煙花爆竹的嘭啪聲中,在大人孩子的喧笑聲中,龍燈緩緩起舞啦……龍燈所到之處,人們都蜂擁相迎,眼中到處是煙花所閃過的美麗、那些騰空而起的的煙花把夜空裝扮的異常繽紛妖嬈;耳中到處是鞭炮的劈啪聲、鑼鼓的喧天聲、人們的歡笑聲;鼻中所嗅到都是“硝煙”味,空氣中到處傳遞著人們的幸福、興奮、開心……
龍燈就在人們這樣的期盼中開始表演啦,在那筆直的街道上開始啦“拉燈”,“拉燈”就是龍尾想要當“老大”,不愿意跟著龍頭走,所以倒轉過來往回跑,迫使龍頭往回倒,等龍頭反映過來是怎么回事時,當然不愿意放棄做老大的機會啦,就會使出所有的勁繼續往前跑,這樣一來拉鋸戰就展開啦,哪邊的人力量大,哪邊的人跑得快,龍就往哪邊游動,隨著龍燈來來回回的游動,鑼鼓鞭炮在邊上不停的湊熱鬧,龍燈越拉得歡,鞭炮也越放得歡,鑼鼓也敲得越急、就象戰場上的戰鼓在擂動,人們也笑得更歡、哄也起得更帶勁……有些時候由于人們使出的力量不均衡,龍燈中間可能被拉斷啦,而兩邊的人們還在往各自的方向飛奔,等到龍頭發現自己的尾巴不見啦時,龍頭只有放下架子在鑼鼓嗩吶聲中回頭尋找自己的尾巴歸隊,這個時候龍尾就象一只斗贏啦的公雞似的,神氣地等著龍頭用鞭炮和鑼鼓嗩吶去賠禮道歉……一直到迎龍燈的人們跑累啦,龍燈才緩緩的繼續前行,遠遠望去那蜿蜒的龍燈真的就像是一條游動中的龍,隨時準備騰空舞起。
龍燈的精彩不僅僅“拉燈”,更精彩的還有“偷燈”和“賽高”。當龍燈到啦比較寬廣的操場上時,龍尾就悄悄的把龍頭圍在啦操場的最中央,而龍頭發現被包圍時當然是想突圍啦,所以就試圖著左沖右突想沖出重重包圍圈,這就是“偷燈”。正當這條龍燈在這邊突圍時,恰縫來啦另外一條燈,這個時候“內戰”就暫時被擱置在一邊啦,兩條龍之間就展開啦“競美”比賽,當兩條龍的龍頭迎面相聚時,迎龍頭的人們就盡量把自己的燈高舉,比賽誰的龍姿態更高昂,這就是“賽高”。由于我們是在鎮上,過元宵時幾乎每個村都有龍燈,所以經常是好幾條龍在同一個操場上“短兵相接”,記得最多的時候是九條龍在一個地盤上盤旋爭奪,那一個個高昂的龍頭此起彼伏,讓人目不暇接,那么多絢麗的燈把那黑夜幾乎折騰成白晝啦,整個操場就只看見一片旋轉的燈光……那燈旋轉著旋轉著,把人們所有的歡樂、把整個元宵都帶進啦那旋轉而開心的世界,把人們帶進啦燈的五彩繽紛,帶進啦歡樂的頂峰……
我們家鄉的元宵節不僅是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就是山上也會被一盞盞紅紅的燈所裝扮的,那是后輩在自家的親人墳前點亮的燈,那是邀請已逝親人一起欣賞一起鬧元宵的燈,那是思念親人的燈……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元宵節,是否是很熱鬧呢?
【實用的散文的作文六篇】相關文章:
1.散文的作文六篇
2.散文作文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