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清明節優美散文

時間:2020-11-30 20:02:43 優美散文 我要投稿

清明節優美散文范文

  清明節是一個傳統節日,大家閱讀過哪些和清明節有關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好的清明節優美散文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清明節優美散文范文

  優美清明節微信文章【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題記

  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在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親愛的爺爺。您長眠在這冰冷的墓地里很久很久了。孫女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么不讓孫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清明節曾有過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沒有爺爺的清明節連天都灰蒙蒙的。無休無止的綿綿細雨讓我悲從心起。寒風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樣愛孫女的爺爺怎么就在也不回來了。

  透過蒙蒙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滿山的小草還是那么嫩綠,五顏六色的野花寂寞地開放著。還有那無人采摘的碧綠的青蓬。這一切都讓我感到親切極了。景物依舊,爺爺卻早已不在了。畫面再次重現,藍藍的天空下,一個小女孩握著風箏的線軸,歡快地跑著。哪個緊隨其后的慈祥老人不正是爺爺嗎,他的臉色為何這樣蒼白,為什么不停下休息,我明白他是舍不得。

  畫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跟著爺爺乖乖地采青蓬。再老人的嘮叨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節,清明果,僅此而已。粗心的小女孩,你怎么沒有看出爺爺眼中的憂傷,爺爺在用最后的力量延長著小女孩的快樂。

  知道無奈的離開人世。

  爺爺走了,再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于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爺爺卻再也回不來了,陪我度過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優美清明節微信文章【2】

  夜里雨聲,閑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嘆息:"舞煙眠雨過清明"。

  心里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時也叫三月節,有2000多年歷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后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現代人眼里,"清明"與掃墓祭奠的聯系則更緊密。這是因為,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寒食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來,唐玄宗被這個故事感動,于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為當時"五禮"之一。寒食與清明僅隔一天,為圖方面,人們干脆決定在清明掃墓,到明清時,清明掃墓更為盛行。新中國成立后,人們也選擇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歷來有掃墓的習慣,每到"清明",家家戶戶的后代子孫就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鞭炮等到祖墳墓地,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鳴炮祈禱,為墳墓培上新土,栽幾株鮮花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還必須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飛舞的淚花!也習慣了在清明節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個大睛天,心,總覺得這個節不圓滿,有些殘缺。也許,也只有這樣的情與景,才能給逝去的靈魂一絲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濕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凈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發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于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于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嘆和無邊的自責,背負一團心冷在風里哀號盤旋。

  優美清明節微信文章【3】

  清明節時,別人上墳我上班。很無聊的生活,特別不好的心情,想找個朋友出去散散心。坐在前往老家的班車上,望著窗外那一抹綠,也只有此時的心是無雜念的,不知從何時起,已經愛上了望著某處發呆,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

  當昔日的同窗好友一個個開開心心玩時,我不得不放棄那不好的心境,不想因為我而壞了大家的興致,很高興能夠和這么久沒見的同學再相聚,只是心中任然放不下那抹憂傷,憂傷從何而起,我已完全記不得了。

  最近的我,變得沉默寡言,我不喜歡呆到人多的地方了,我行我素,喜歡怎樣就怎樣,完全放縱了我自己,我想變得更壞點,在自己看來,這就是最真實的的自我,也許別人會認為這個我是很假的我,但是,這才是最真實的自我。

  這段時間,可能是春天的腳步臨近了,我也變得更加渴望去看一看春姑娘的面孔,喜歡獨自或叫上一兩個朋友到景色好的地方踏踏春,聊聊天,敘敘舊,欣賞那美妙的風景。而最貼近大自然,也顯得好像自然界是孤寂的,它為我在孤寂,為我在憂傷。

  原來,愛上自然,等于愛上憂傷。

  優美清明節微信文章【4】

  清明節是中國二千多年來民間祭祀的傳統節日。清明祭祀是一種生者對逝者的懷念與敬重。

  清明懷故掃墓,在祭祀逝者時,感恩之情便會油然而生。感激先祖的佑護,感念父母的生養之恩,表達自己對親人的誠敬之心等,如同上了一堂道德課,使靈魂深處的道德理性被喚醒。

  風輕輕煙雨疏稀,情切切清淚幾許。每年清明時分,我都要攜妻回到故鄉,在父母的墳前祭奠。跪在父母雙親的墓前,擺放幾樣小菜,點燃一對蠟燭,敬上三炷佛香,獻上一束白花,焚一疊紙錢,灑幾盅美酒,感念父母的生養之恩;寄托父母的無限哀思;緬懷父母的音容笑貌。

  紙錢悠悠化煙去,清香裊裊寄哀情。望著忽聚忽散的煙火,看著飄忽不定的燭光,父母雙親的身影,如同胡楊樹上飄落的花絮在眼前紛揚。紅燭淚,紙錢飛,一聲一句化香灰,墳前跪述思念情,寸草墓旁風雨吹。

  每到清明時節,都是我思念泛濫的季節。想起那些塵封的往昔,點點滴滴,都像一股股清泉,滋潤著我的靈魂。

  歲月如梭,彈指間父母雙親相繼去世已有二十多年了,思念如渴,牽掛流長。往事歷歷再現,一切又好似昨天。雙親的面容、身影,時常浮現在我眼前。

  我閉上雙眼除了淚水,還仿佛看到了冥冥之外的另外一個世界。蒼蒼白發的父母,寂寂之中站在十字路口。還是當年常穿的布衣被風吹起,身影在風中瑟瑟發抖。也許他們正仰望蒼穹,渴望知道人世間的兒孫們是否在今天想起了他們,兒孫們是否一切安好。

  佛說:感恩方知足,關愛則付出,舍得方無悔,珍惜則幸福。此時的幸福不等同于享受,也許前者更偏向于心靈的陶冶,與實用的功利無關。

  清明,踏青祭掃,仿佛人世間的哀與樂都交織在這一天。緬懷追思的心緒,清新明快的心境匯聚在一起。這一天悲傷的成份并不很多,相反,節日的氣氛倒顯比較濃厚,因為掃墓是與天堂里父母的一次聚會。

  先讓久違的父母品嘗幾樣家鄉可口的小菜,再干一杯醇厚的老酒,向他們告知家族里的悲歡信息,嘮叨幾句自己的心思,祈禱父母保佑子孫幸福安康。如此一來,清明祭祀對親人的思念就變得更加真實了許多。

  清明,除了祭奠賦予我們生養之恩的父母外,還應追憶些什么?在一片縈繞著惆悵與哀思中,理解了逝者如春花秋葉,寂寞輪回的自然規律,我的心情自然也就淡然了許多。

  清明,故鄉墓園下著淚雨的天空,不再是晴空萬里,無數的亡靈等待著親人的到來,那些再長的鞭炮,再多的紙錢,或許只是心靈深處贖過的表現。人死了,這些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他們需要的是活著時的盡孝,哪怕只是喂一口飯,梳梳頭,與他們說說心里話,都可能像暖流一樣流過彼此的心田。

  與其死后祭拜,不如生前孝敬。生前盡了孝,心中無遺憾。善待吧,善待一切應該善待的人。我不想看見或聽到陰陽相隔的悔恨,我討厭那種虛情假意的作態。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應該重視當下,珍惜親情,關愛家人,不要在將來面對他們的死亡離去時,再感到悲切和懊悔。

  有位老者說過:"老小孩,老小孩,父母老了就是小孩,孝敬父母不如把父母當成子女。"我贊成這種觀點。想想不是嗎?中華民族的一代代傳承到了今天,父母給予子女的何其多,而子女回報父母的卻是何其少啊!有幾個父母不是時刻惦記著孩子的,又有多少孩子在時刻惦記著父母呢?

  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萬里兒不愁。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無聲的,而子女對父母的愛卻是有聲的、有限的。子女有病,父母揪心,牽腸掛肚;父母有病,子女問問看看,父母就已很知足了。父母的家永遠是子女的家,而子女的家可不一定是父母的家。當今社會,人情世道都在變,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啊。

  現時社會飛速發展,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壓力都很大,父母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還是要少點交際,少點應酬,找點空閑,擠點時間,常回家看看。父母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我們的這種行為,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下一代。

  我雖不信天堂之說,但心之深處,卻難免不自覺地往那些虛無飄渺的事上聯想,暗自祝福,愿天上也有一個人間,愿已故的父母都能安康快樂。

  風飄飄紙灰飛揚,雨瀝瀝淚如泉涌。忽然間我發現自己老了許多,不知不覺中感到了人生的疲憊。驀然回首,墳前那棵胡楊樹已萌發出了無限生機,泛綠的枝條隨風搖曳著,仿佛在向我頻頻招手,替天堂里的父母收下了我的深深眷戀。

  關于清明節的優美文章【5】

  父親埋在后山八年了,我掛了七年山。每年清明節,我都會點燃兩根煙,一根銜在自己嘴里,一根放在父親墳上,然后坐下來獨自傷懷。今年同樣如此。爸,對不起,今年我又騙了您。前年、去年我不是在您墳前許了愿嗎?說是在清明節前為您整理墓容。二年過去,清明又到了,可墓上依舊細竹叢生、棕樹雙立、枯枝敗葉滿目瘡痍。也許是兒子太懶散,也許我存在著太多的疑慮,至此遲遲不敢動手。如果您地下有知,就請您理解兒子的一片苦心吧。

  跪在地上是您的兒子,埋在地下是我的父親。兩個生命最親近的人,卻站在陰陽兩界,訴說著天底下最悲痛的別情。不了情,這種綿綿愁恨的懷念,只能到我壽終正寢時方能休止啊!爸爸。

  跪在墓旁,點燃三柱紫黃的長香,點燃一支通紅的蠟燭,再點燃三片紙錢。我的眼淚象清明節的雨。

  黃昏的風,帶著絲絲的雨,悄悄地下著。朦朦的雨霧,似天下人同一時刻的心情。煙似流亡的魂,燭如垂淚的人。望著忽聚忽散的煙,看著濺著火花的燭,父親的身影,如同水桐樹上飄落的白花......

  我七歲那年,父親因公炸斷右手五個指頭,鮮血染紅了黃色的床單。他沒有暈過去,只是哭著對同事說:我的五個崽女以后怎么辦?〈可在爸住院期間,剛滿2歲的妹妹因急性腸炎,夭折了。禍不單行,父親幾次昏死在醫院。》

  父親殘了,但他沒有頹喪下去,象一頭黃牛默默地勞作,把我們一個一個送進學校,一直送到我們不想讀書為止。

  母親常說:細伢子的字,是他父親一個一個捉進肚里的。

  那時,父親是我世上最恨的人。他逼著我寫作文,一個小學生能寫什么?再說,那個時期還是階段斗爭為綱。記得小學一年級,第一節課是:我愛北京天安門。以后大部分就是毛**語錄。為了應付父親,只好把毛**的語錄連成一篇文章。父親笑了,我不懂他為什么會笑。到了四五年級,這種辦法行不通了,只好千方百計的躲著父親。父親的手段夠狠毒的,有一次,為一篇作文居然用縫衣針,把我的右耳朵扎穿了。父親每天要上晚班,但從來沒有改變對我的要求。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冰凍的三九,都會在凌晨把我叫醒,坐在他面前,念完他交待的作文。高考由于我嚴重偏科,落榜了。父親沒有罵我,不知他從什么地方得到消息,說益陽招收藝術生。于是,那天還沒亮就帶著我直奔益陽,可學校負責人說:不收文科生。父親象泄氣的皮球,蹲在沅江,偷偷的飲淚。

  "細伢子,你學文不成,就學醫吧!"他二話沒說,變賣家里值錢的東西,把我送進了衛校。

  父親到了該享福的.時候,卻得了肺癌。我為他作了三次化療,他忍著化療的負作用和鉆骨的疼愛,總是對我說:沒關系,你不要緊張,好好去工作吧。

  母親也常說:你爸爸,從來沒有呻吟過,更沒有麻煩過她。

  可父親一天天瘦下去,灰暗尖削的臉和皮包的胸廓,如一幅人體標本掛在我們面前。我們只能偷偷地垂淚。02年老歷4月14下午,母親在電話里說:你爸,痛得很厲害。我心急如焚的帶著妻子趕回家。父親全身濕漉漉的,冒出騰騰的熱氣。我哭了,這分明是父親的限期之日。為了減輕父親臨終時的痛楚,我給了止痛鎮靜的針,妻子也為他建起了靜脈通道。父親用殘跡的右手,無力的搖著,無力地說:"你們站開些,會傳染的。"說完口里,源源不斷地冒著白色的泡沫。

  我嗚咽著:"爸,你就把痰吐到我手里吧。"我伸出了雙手。

  父親艱難地搖搖頭,四肢痙攣幾下,心跳就這樣永遠停止了跳動。

  我像一座遇水的泥塑,垮了下來。以后幾天,我沒有哭、沒有淚,只有跪。

  父愛如山,我報之一跪。我還能報答什么?報答什么?

  杜牧在清明節寫下"......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我不知道他是對誰的懷念?但此恨綿長,唯有借酒消愁。與誰對飲?穿越時空千年,我來對飲吧。

  鷓鴣天:清明

  歲歲清明花落枝,綿綿細雨織愁思。陰陽兩界難通語,悔恨當年不識錐。紅燭淚,紙錢飛。一聲一句化香灰,墳前跪下傷心子,寸草塋旁風雨吹。

  關于清明節的優美文章【6】

  每年的清明節前后,我都要抽出一個上午或一個下午的時間,去到山上掃墓,本地人叫吊清,也就是清明節吊唁亡靈的意思。雖說老人先繼去世,但我仍嚴格地尊守著先輩流下的"前三后四"的規矩,在清明前三天或后四天必須完成這項任務。不過,這正適合我們這些長年在外施工的工程人的盡孝。

  因江南清明時節正是雨季,如剛好趕上清明節那一天大晴的話,孝子孫們幾乎都會利用這一天趕山吊清,那山上的熱鬧景象確實難得形容,滿山的人群簇積在一座座土墳前,從遠處觀望,那半山腰象山火似得熱烈,煙霧繚繞,鞭炮聲起此彼伏,從山腳一直向山頂漫延開去,連著了那一簇簇血紅的杜鵑花,給人一股歡鬧的感覺,把那祭奠亡人的傷感給沖淡得一絲無存。特別那些孩子們甩開父母的牽手,跳蹦著沖向花叢,摘下那鮮艷的花枝,一會兒便一大把,高興得向大人們大聲地喊叫,看那股喜悅真叫人羨慕,這那象祭奠,是一幅活生生的春之戀畫卷。這時大人們決不會去阻止或呵斥小孩,只是提醒孩子們不要摔倒或留意不要被那花叢中夾雜著的野薔薇刺傷手指。

  這時,大人們便開始了工作,有的用鐵鍬和土萁象征性地給土墳加幾鍬新土,然后從山坡邊挖幾塊草皮擺放在土墳頂端。緊接著進行祭掃儀式,在墳前點燃兩支蠟燭,燃著草紙或所謂的"冥國"紙幣,再點上一柱香火,每個人輪著向墳中的親人跪拜,根據死者的身份,每個人把自己擺正位置,向著亡靈許個愿或說上幾句祝福吉祥的話語,大致是求亡靈保佑活著的親人家中順利,病人早日康健,小孩學習進步能考上重點大學或能找到好工作好媳婦。而我妻子總忘不了求已故父母保佑我在外工作平安順利。我也總不會忘記給鄰邊的幾座墳也插上幾根香,意思是希望鄰里的亡靈們要和睦相處,實際上是一種心靈的交流罷。

  禮儀畢,吊清的主要任務也就完成了。清明時節正是杜鵑花盛開的旺季,一簇簇杜鵑花叢,遠眺滿山紅遍,這對城里人無疑是一種誘惑。這時,不管男女老少,大人小孩都不會空手而歸的,每人捧著一大把杜鵑花枝,有怒放的花朵,有待開的花蕾。我每次都要摘回一些花枝,把它插在花瓶里,裝上水,它能鮮艷好幾天。杜鵑花雖聞不到濃香,可卻給人一股清新,特別對久居城市中人,在經過冬天的壓抑后,這種感覺更是強烈,這是不難理解的。當你站在陽臺上被四周的磚墻遮擋了你的視覺,你看著那開放得艷麗奪目的粉紅的花枝,你會產生一種特別的感受,它會把你的思想帶向那無邊的天宇去馳騁。

  那年,我曾從山上挖了一株杜鵑花回家盆栽,沒想到幾天便枯黃了。我想也許是野性的緣故吧,它適應不了矯揉!或許是季節的不合時宜;要么就是我妻子澆水太勤,反正它沒有活下來。本想再做試驗,只因閑心不夠,加之長年在外奔忙,也就作罷。但給我總覺得是留下了一種莫名的遺憾!

  關于清明節的優美文章【7】

  又到清明了,天空萬里無云,一點雨絲也沒有,可是我的心中卻大雨滂沱,雖然昨天的太陽已然落下,逝去的時光不能倒轉,但是我的祖母一直活在我的心里,她的身影依然是那樣熟悉:

  祖母是我三歲時為了帶剛降生的弟妹來到我家的,從此就一呆三十多年。在這三十多年里,她伴我走過了童年、少年、青年,卻在一個炎熱的夜晚悄然逝去。回顧祖母一生,連一個自己的名字也沒有留下。來我家三十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她剛來時我家的家庭負擔很重,父母倆工資又低,要負擔四張吃飯的嘴非常吃力,于是祖母就決定扎鍋蓋貼補家用,小時看她扎鍋蓋也是一種享受,篾針上下翻飛,手指緊緊地按住麥稈草,草在她的手指間歡快地跳躍,不一會兒,一個鍋蓋就呈現在面前了。經她的手扎的鍋蓋是那樣的結實和耐用,每每這時,我眼睛不眨地靜靜地坐在小板凳上盯著,看著她變魔術。沒有麥稈草了就提著鐮刀帶著我到郊外去割,看著她割倒的一捆一捆的麥稈草,我也漸漸地認識了什么是麥稈草,可是現在漫山遍野的麥稈草青了又黃,黃了又青,我不能和祖母去收割了,再加上這項絕技也隨著老人家的離世而失傳了!斯人已逝,終身遺憾!

  祖母用粗大的手帶大了她的孫兒、孫女,默默操持家務支持兒子,兒媳搞好工作。有祖母在,家里總是一塵不染,充滿了溫馨。她是一棵甜甜的甘蔗,把她的甘甜無私地獻給了她自己的兒子一家,而把廢渣留給了自己。兒時,曾經恨過祖母,因為那時覺得她過分偏愛弟妹。成年后,自己開始接觸社會,開始品嘗人間的酸甜苦辣,受到種種委屈,祖母成了最忠實的聽眾,也成為聯系我父母的紐帶。在我心中,祖母精力旺盛,目光敏銳,身體健碩,永遠也不知道累,每每看到她忙碌勞作的身影,就感到了家的溫暖;看到她病廢在床,病痛折磨讓她忍不住發出陣陣呻吟,卻被我父親厲聲呵斥時,心中又是難過又是無奈。在她纏綿病榻的七個月,因為生計,我很少見到她,也許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遺憾了!總想任何艱難困苦,她老人家都似長青樹闖過來了,她頑強的生命力,能讓她挺過生命的嚴寒,卻得到的是駕鶴西去,撒手人寰的噩耗,明知道每個人都有那一天的,但還是接受不了這突如其來的殘酷現實。祖母倔強能干,晚景卻如此凄涼。難道這不是一個警示嗎?

  祖母對我的愛和關心,我永遠不會忘,抱著歉疚的心情,我捧著她的遺像,陪她走上了人生最后的歸宿--火葬場。站在吊唁大廳,望著她那安詳熟睡的遺容,我心中忘記了害怕,總想把那一刻定格在心靈深處。親眼看著她的遺體在烈火中焚燒,看著她在圣潔的火中重生,看著她像一只火鳳凰一樣最終得到了涅槃,心里得到了極大的安慰!祖母沒有死,你聽家里似乎還留下她那熟悉的、細微的喘息聲,錯愕間還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還能感受到略帶老繭溫熱的雙手輕輕撫摸,還有那蒼老的嗓音,這些將永遠封存在我的記憶深處。也許每個人都要經歷烈火熊熊燃燒的洗禮,靈魂才能凈化時,我想笑,轉而更想哭。祖母去了天堂,我不能重返昨天、前天,今天的太陽已經升起,只有拼命的和時間賽跑,一切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祖母,您走好!午夜夢回,有什么信請捎來!您是大山的女兒,會回到大山里,再也沒有人打擾您的清夢了!您太累了,就閉上眼沉沉地睡去吧!

  又到清明節【8】

  又到一年清明節,這幾個月天氣干旱的厲害十年了,我沒有忘記婆婆和公公,雖然從他(她)們去世到現在已有十年有余,還是那樣的魂牽夢繞,每當我想到你們時候,好想問一句:爸、媽,您們還好嗎?您們在天堂應該是沒有煩惱的啊!您們肯定擔心你們的兒子和女兒,擔心您們走時那還剛學會走路的可愛孫女,爸媽,您們放心,我們過得很好,如今您們的孫女也快讀五年級了,而且這孩子非常非常的爭氣啊!她也沒有忘記過您們,她經常要我給您們燒紙錢,雖然明白這樣做是假的,但是說明了孩子們從來沒有忘記過她的好爺爺和奶奶!

  一年一度清明節,還記的十一年前,我和您們的兒子剛結婚,他把我帶到家里時候,見到了您們二老,是緣分還是什么的?知道嗎?當時您們給我的感覺是那樣的慈祥,根本沒有別人所說的婆媳關系怎么糟糕,怎么難于相處(包括我們結婚以后),現在每當一到清明時節我就莫名的恐懼和希望,我恐懼是怕看到那一丘黃土,您們就躺在那堆黃土下面,那一堆黃土怎么能夠容得下您們的身軀呢?我希望是希望能和您們好好的說說話,如今我們的日子比以前好得多了,假如您們還活著,那該多好,就不用當初想買給您們二老的總是沒有多余的錢,現在做兒媳的心里內疚啊,

  一年一度清明節,又是一年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雖然今年的清明節沒有下雨,爸媽,您們在天堂一定別牽掛我們,我會把老公照顧好,把您們的孫女教導好。

【清明節優美散文范文】相關文章:

1.有關清明節的優美散文

2.優美散文范文:球

3.寫景抒情優美散文范文

4.清明節散文范文精選

5.攻略 優美散文

6.回首 優美散文

7.雨中優美散文

8.初雪優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