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游記隨筆散文

時間:2020-11-29 12:06:03 我要投稿

游記隨筆散文

  在旅游過后,大家有沒有進行旅游的見聞記錄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游記隨筆散文,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游記隨筆散文

  游記隨筆散文【1】

  郴州蘇仙有龍巖古剎,與翠江相伴,傳言有龍身葬于此,并有碑文佐證。

  丁酉年初秋,風和日麗,一騎一人,沐風而去。晨從東江河畔始,于晌午至翠江河畔,見路旁一鐵牌——龍巖古剎,前行千余米。

  路彎且陡,碎石無數,唯有推車前往。越山兩座,見一小廟,內有菩薩,高瘦,站姿。廟左右皆為小路,且有樹木遮蓋,方向難定。忽見一車,上前問之:“龍巖古剎,何往。”車主曰:“右邊山澗既是。另,古剎有求必應,若許愿,甚好。”

  復往前,至山澗,佛音繚繞,柴門狗吠,青磚瓦房于綠山環抱之中。房后有觀音菩薩,背靠山洞,洞內常年流水,且透光,實系洞透山而過。“阿彌陀佛,”有中年女人聞聲而至,曰,“施主請進殿歇息,再至古剎前訪千年古塔。”

  古剎大殿內有彌勒、千手觀音、羅漢、唐僧諸佛,門前有石獅兩尊,對聯一副,懸掛左右,左書“一池清泉古剎甘露清涼地”,右書“四面禪山龍巖虛竹禪云天”。

  殿前古塔令人稱奇。古塔藏于青竹綠樹之中,塔分左右,皆為七層,褐紅石頭壘成,雖不高聳入云,但莊嚴肅穆。塔身刻有圖,左塔一層為龍,三層二鳳同舞,四層為大小雙圓同心,似古時箭靶,寓意為何,不得而知,再上層仍有圖,被時光摩擦,難以分辨;右塔一層為麒麟,三層之上,和左塔相似,不多言表。塔后六尺,有古墓,石頭圍成,鑲有三碑,碑文清晰,上有萬歷年、大法師等字樣,系古剎始建年月佐證。

  古墓有古塔守護,于湘南地方,實屬罕見。心,肅然起敬,面朝古墓,跪拜,三叩首,頭點地。并默念心愿,望仙靈見憐,庇佑成真。

  中年女人賜予電光,曰:“后山靠右,有觀音洞,洞內幽暗,為法師打坐成仙之地。后被百獸聽聞,于是乎,蛇蟲、蝙蝠、螃蟹均常年盤踞洞內,以沾仙氣。”我愕然,心生畏懼,臉色劇變。其見狀,告慰:“百獸亦是仙,何以傷人?”

  拾階而上,約五十步,先見古剎法師在黑土勞作,彼此問禮、答禮。話音剛落,抬頭,忽見一洞口,一丈高,涼氣逼人。斗膽進洞,蝙蝠“噗嗤”飛出,幸事先得知,免于大驚失色。此洞兩端見光,中段陰暗,不見五指,形似丹霞穿坦。

  復回大殿,誠請菩薩庇佑心愿成真。后與中年女人長談。其曰:“吾本山間迷路之人,系一綠色蝴蝶引到此處,便安身于此,不再離去。算來,已九年有余。”又曰:“修葺古剎之時,請村民安置觀音菩薩,石料極重,村民百計不成。古剎法師言,輕輕請菩薩上坐蓮花臺,即可。村民從之,果然,輕抬手,菩薩已自入蓮花臺,頭頂亦似有仙氣繚繞。此古剎之前,常有龍騰之吉相,本月初七,一金龍現大殿之前,后飛往廣東。上月,有韋陀菩薩斬妖烏云現大殿左上,劍指翠江邊另一古剎。法師言,此為翠江邊現妖氣,韋陀除之,此后天下平安。”再曰:“唐萬歷年,有得道高僧攜皇室后人隱居于此,為躲避皇帝追殺。帝王之爭,殃及兄弟、叔侄,人心惶惶,命不如黎明百姓。此地名曰龍巖古剎,應與唐時帝王干系頗大。”

  后,俯身讀大殿墻內古文,知古剎曾受人捐贈無數,從唐至今,有捐贈田土、錢幣、勞力等善人。歷代古剎法師一一記下,并刻石碑鑲入墻體,告知后人。

  想來,龍巖古剎,古往今來,龍之命脈,誠往者,龍馬精神,事隨人愿,出神入化,非凡人可解。

  游記隨筆散文【2】

  背起行囊在最美的金秋十月,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懷著一顆安靜的心,與金秋的輕風相約在路上,拂去一切的浮華,懷著好奇與神秘的心與你近距離接觸。走近你,用碧水詩畫的情懷,感受千年古洞的奧秘;走近你,摒棄世俗的喧囂,以一顆純凈的心,與你擁抱。

  十一小長假,忙里偷閑,帶著女兒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無限風光。為了對女兒的學習有所幫助,也為了探尋千年古洞的歷史遺跡,我們選擇了本溪水洞一日之行。

  本溪水洞位于遼寧省本溪市東部山區,距本溪市區28公里,景區面積10.6平方公里,是以巖溶洞穴、地下暗河為主,集山、水、林于一體的自然景觀。本溪水洞是目前世界第一長的地下充水溶洞,洞內深邃寬闊,各種自然造型的鐘乳石千姿百態,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你不得不贊嘆大自然的神奇。

  十一長假,旅游的人很多,我和女兒去得較早,剛開館就進入園區了。因提前在網上買的票,省去了排隊買票的麻煩,所以入館非常順利。坐電瓶車到達水洞入口,先進入的是旱洞,旱洞長280米,位于水洞左側,與水洞向背相生,洞穴高低錯落,洞中有洞,洞洞相通,曲折迷離。最低處需彎腰才可以通過,為了能順利通過,只能躬著腰走,所以這里得名鞠躬洞。

  旱洞內各種恐龍雕塑栩栩如生,有霸王龍、三角龍、深林龍等等。在幽暗的燈光下增添了無限的美感與神秘。

  進入水洞,就感覺到一陣寒風迎面吹來,濕氣很大。隨著人流,我們排著隊,先領了棉衣,坐上指定的船只開始參觀水洞中的奇觀景象。洞口呈半月型,水洞洞口座南面北,洞口高16米,寬25米,洞口呈半月型,進入水洞里十分的寬闊,可同時容納40搜船只通行。

  游戈在水洞的河道上,仿佛走進了龍宮仙境,各種造型的鐘乳石在燈光的折射下美輪美奐,洞頂和巖壁的鐘乳石多沿裂隙成群發育,呈現各式物像,自然生長。根據它們不同的神態,各自的像型特征,取了不同的名字,如竹筍沖天、十八羅漢、南海觀音、銀河潮涌、寶蓮神燈……

  洞內巖溶發育良好,河攤上,巖層裂隙或斷裂處,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千姿百態,溶洞景觀為我國北方地區所獨有,被譽為“北國一寶”“天下奇觀”。

  河道內水流終年不竭,清澈見底,洞內五彩繽紛,光怪陸離,令人目不暇接,水洞全長2800多米,最開闊處高32米,寬50米,河道曲折蜿蜒,被稱之為“九曲銀河”。船在不停地前行,洞頂上的石柱,時不時會滴下幾滴水落在我們身上,船行過低處,需要我們附身趴在船上,才能順利通過。從洞頂倒掛的石筍在我們眼前掠過,我伸手就能觸摸到上面垂下來的石柱,這種感覺就像穿行在仙境里一樣,讓人覺得特別震撼,特別神秘。

  飛泉迎客,倚天長劍,巖石上裝點著五顏六色的霓虹燈,隨著小船的劃動,碧綠的水面像綢緞,閃著璀璨的光芒,仿佛置身仙境。頭頂上無數的鐘乳石垂向水面,高低錯落,像一盞盞華麗的吊燈。

  走進水洞,走進了夢幻一般的世界里,神秘、驚奇、趣味盎然,水洞里吹過來的清風,輕拂過肌膚,有種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感覺。萬年前形成的鐘乳奇觀,是自然界送給人類最寶貴的財富。銀河兩岸鐘乳林立,石筍如畫,千姿百態,洞頂鐘乳高懸,晶瑩斑斕,它們用歲月的手一筆一筆雕琢出來的。

  “鐘乳奇峰景萬千,輕舟碧水詩畫間,鐘秀只應仙界有,人間獨此一洞天。”

  余暉西下,隨著洶涌的人流我與你揮手告別,有些不舍,又無可奈何。我只是洶涌人群中微不足道的一員,你亦不會記得我曾經來過,可你卻將的我足跡永久收藏。

  再見了,神奇夢幻的水洞,你的美已深藏在我的記憶里。

  游記隨筆散文【3】

  背起行囊與八月的輕風相約在路上,在金秋的夢幻中,帶著一顆好奇與懷舊的心踏上旅途。只想近距離與你接觸,在歷史的烽煙中找尋你當年的模樣,而你已在歷史中消失,那段歲月早已隨著一縷輕風,掩埋在時光深處。如今,那座古老的宮殿依然存在,被人們冠以博大而恢宏的名字——沈陽故宮博物院。

  浩瀚的烽煙,給古老而神圣的宮殿增添了莊嚴與厚重,你博大的胸襟,在歲月的長河中鑄造了歷史的文明。故宮在歷史的風中沉睡,在新中國的光明召喚中,這座偉大的皇城展開懷抱接納四面八方的游客,昔日只有帝王才可出入的皇宮禁地,如今平常百姓也可以一覽它曾經的容顏。浩瀚煙波的猙獰歲月,這座皇城里悠遠的故事,銘記在歲月的鐵蹄下,永久保存。

  女兒對故宮充滿了好奇,我們對故宮的一點了解,都是來源于書本和網絡圖片上,在圖片中欣賞過你琉璃飛檐的雄偉風姿。為了滿足女兒的心愿,也為了勾起女兒對學習歷史的興趣,今天我們帶著懷舊與憧憬的心走進你,走進這座古老的宮殿,你在歲月的塵埃中洗凈了靈魂,敞開博大的胸懷,以恢宏的氣勢穩站在天地之間。

  我與女兒乘坐火車到達沈陽車站,穿過人頭攢動的地下通道,在南公交一站乘坐公交車到懷遠門。剛一下車就感受到了皇城古樸的氣息,順著懷遠門往里走,就是沈陽故宮了。朱紅的宮墻,金色的琉璃,在陽光下閃動著耀眼的光芒,高聳厚重的城門,等級森嚴的宮殿,處處彰顯著皇城至高無上的權利。曾經的皇城,歷史的青石板上踏過多少帝后的足跡,撫摸著朱紅的門扉,我掌心的所到之處,許是和哪位先人的足跡吻合,烽煙彌漫的皇城,在四百多年前的陽光下燦爛過、輝煌過。

  這座皇宮是大清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的皇家宮苑。是中國現存僅次于北京故宮最完整的皇宮建筑。在建筑藝術上承襲了中國古代建筑的傳統,集汗、滿、蒙族建筑藝術于一體。1625年,努而哈赤出于戰略考慮,在沈陽定都,修建了議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是沈陽故宮之開端。沈陽故宮占地面積六萬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房屋500多間。順治初年,清朝遷都北京,盛京宮殿作為清朝的“開國圣跡”,加以特殊的保護。乾隆時期,這里為清帝東巡駐蹕之地,又加以重修和擴建,開成這座皇宮與行宮并存的宮苑建筑群體。

  我們在大清門入內,在大清門北面御路拾階而上,是“月臺”,臺的正中,是始建于后金天聰的崇政殿,殿為五間九檁硬山式建筑,周圍石雕欄桿,大殿的屋檐上是金黃色的琉璃瓦。沈陽故宮崇政殿相當于北京故宮的太和殿,崇政殿就是老百姓眼中的“金鑾殿”,整個“金鑾殿”金碧輝煌,高潔典雅,彰顯著皇權的至高無上。

  鳳凰樓坐落在崇政殿之后,是后宮院落的門樓。鳳凰樓建造在4米高的青磚石基上,三滴水歇山式圍廊,屋頂是鑲綠剪邊的琉璃瓦,飛檐斗拱,雕梁畫棟。此樓是盛京當年最高的建筑,皇帝和嬪妃在此處觀賞日出,有《盛京八景》之一“鳳樓曉日”的美稱,鳳凰樓上藏有乾隆帝御筆親題的“紫氣東來”的九龍金匾。鳳凰是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是尊貴和吉祥的象征,皇太極以它為后妃寢宮正門命名,就是取其吉祥之意。沿鳳凰樓的青石拾階而上,悠遠歷史故人的身影鎖在斑駁的記憶里,四百年的滄海桑田,掛在褪色的琉璃瓦上,是否還有些許的余溫,時光塵埃的記憶在流逝的歲月里封存。

  鳳凰樓的后面是皇太極的后宮,是建在皇太極大內宮闕中軸線上帝王的寢宮。除清寧宮外,還有東西配宮,關雎宮、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等。清寧宮是皇太極和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哲哲的寢宮。關雎宮俗稱東宮,是皇太極宸妃海蘭珠的寢宮,海蘭珠是中宮皇后的侄女,永福宮莊妃的姐姐,她們都是出自蒙古同一個家族。皇太極和海蘭珠還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皇太極對海蘭珠寵愛有加,皇太極雄才大略,一個馳騁疆場的皇帝,竟有如此真摯的兒女之情。

  永福宮是西次宮,這里是莊妃布木布泰的住處。莊妃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孝莊文皇后,順治帝的生母,歷經清初三朝的杰出女性。孝莊嫁給皇太極是當時的政治聯姻,陪伴皇太極18個春秋,在這不算短的18年里,又有多少個不眠之夜,獨自在繡榻上等待,唯有她自己知道。孝莊以期智慧的頭腦和博愛的胸懷,在風云變幻的深宮中,在政治斗爭中,由一個單純的蒙古姑娘,變成了一位老練的政治家。

  御花園位于清寧宮的北面,園內亭臺樓閣,栽植著各種常青的蒼松翠柏,用太湖石堆的假山,秀美端莊,假山上的涼亭,蘊含著幾分清幽恬靜的氣息。假山下的漢白玉拱橋,昔日皇帝和嬪妃的身影早已淡出了視線,橋下清澈的溪水,在輕風的吹皺下奔涌出點點浪花,又像是故人的眼淚,在深鎖的皇宮庭院又有多少紅顏哀怨的嘆息。

  大政殿俗稱八角殿,是努爾哈赤營建的重要宮殿,是盛京皇宮內最莊嚴神圣的地方。殿前的兩根大柱上雕刻著兩條蟠龍,殿內有精致的梵文天花和降龍藻井,氣勢磅礴,栩栩如生。殿內有寶座、屏風及熏爐、香亭、燭臺等,這里是皇太極舉行重大典禮及重要政治活動的場所。

  沈陽故宮作為清朝最初的皇宮,這里留下了兩位帝王和嬪妃的身影,沈陽故宮承載著四百年的風雨滄桑,屹立在歷史的塵埃中,以你博大的智慧,在四百年的歷史風云中依然保持完好。如今這里只是一座空城,那些故人的家國夢,在歷史中封存。琉璃黛瓦的屋檐下,透著四百年風霜的薄涼,曾經進進出出的故人,他們的足跡落在宮殿的門檻上,被歲月流逝的風吹散。手握皇權的帝王,早已被載入了史冊,那些爭風吃醋的嬪妃,那些給皇帝出謀劃策的大臣們,那些深宮里幽怨的宮女和太監,都是歲月塵埃中微不足道的過客。

  歷史在向前發展,封建王朝在特定的時刻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今天,在崛起的新中國下,讓你在戰火中重生,在能工巧匠的雕琢下,復原你華美的容貌,展示在世界各國人們的面前。

  午后,我們帶著不舍走出了故宮的大門,與你揮手告別的那一刻,你已在我的心中珍藏,成了我今生去過的最壯麗的風景。

  游記隨筆散文【4】

  國慶節放假期間,我和老婆、兒子一塊兒去欒川縣雞冠洞、重渡溝旅游。其實,這兩個景區八年前我就已經去過,這次去主要是想讓老婆放松一下心情,讓兒子增長一下見識。也許人的天性都是好玩的吧,這次我雖是舊地重游,出發時心里仍充滿了許多期待。

  我們是早晨七點從漯河發車的,一路顛簸,到達雞冠洞景區時已是中午十二點多。雞冠洞位于欒川縣城西三公里處,是一座典型的天然石灰巖溶洞,因其觀賞面積大,景觀壯麗,科研價值國內罕見,被譽為“北國第一洞”。在洞旁的農家院吃過午飯后,我們便在導游的帶領下,來到雞冠洞洞口。檢票后,我們跟隨著眾人,首先穿過一條長約三十米的人工隧道,來到玉柱潭邊。玉柱潭因一潭清澈的地下池水而得名,周圍大小石筍、石柱林立,是雞冠洞內石筍、石柱最集中的一個地方。告別玉柱潭后,我們不一會兒便來到溢彩殿。溢彩殿內景致繁多,個個流光溢彩,讓人目不暇接。我記得有一根高兩尺有余的石筍,酷似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壽星;它旁邊的巖石如一條鱷魚,張嘴翹尾,像在聆聽壽星的教導。于是,人們給它們起了個好聽的名字——鱷魚拜壽。跟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們繼續前行。正走著呢,突然一根筆直挺拔的高大石筍映入我的眼簾。導游說這就是“疊羅漢”。大家都很疑惑,明明是根石筍嘛,為何叫作疊羅漢呢?見我們迷惑不解,導游用手一指石筍的頂端,大聲問:“大家看那三個并列排列的小石筍像不像三個疊坐的小胖羅漢?”原來如此,看來游山玩水不僅要有眼力,還是要有非凡想象力的呀!我們入洞越深,腳下的道路越陡峭難行,但所見的景致卻是越來越壯觀美麗。嘿嘿,這點還真如宋代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一文中說的那樣“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呀!在后來游覽的“非常之觀”中,像“玉柱擎天”、“亞洲第一盾”、“七層寶塔”、“千年一吻”等景致,形態各異,鬼斧神工,讓我們都不由得贊嘆起大自然的神奇!

  從雞冠洞出來后,我們直奔重渡溝景區。山路蜿蜒曲折,旅游車在崇山峻嶺間繞來繞去,常常一邊是高山峻嶺,一邊是萬丈深淵,讓人膽戰心驚。一路小心翼翼,到達重渡村中心廣場時,天已完全黑透。夜晚,我們就住在了村內的一個農家院。第二天一大早,吃過早飯后,我們沿著溪流,溯源而去。一路上,但見游人如織,路邊不時有賣各種土特產的小販。這里盛產竹子,因而竹制品也就很多,特別是小竹桶和竹水槍,很受孩子們的喜愛,他們買了之后,馬上到溪邊吸水,打起了水仗。溪水叮咚,在我們身邊流淌著,時而舒緩,時而急促,撩動著我們無限的情思。正走著,忽聽水聲轟鳴,我抬頭一看,一條長長的白練從遠處陡峭的崖壁上直掛下來。“好美的瀑布呀!”我禁不住贊嘆道。走近瀑布,只見水花四濺,落在臉上涼絲絲的;瀑布旁邊的崖壁上刻有三個紅色大字——泄憤崖。為何叫泄憤崖呢?我思忖著,也許是希望游客把平日里的怨憤像這瀑水一樣傾瀉而出吧!可能是瀑布太壯觀了,也可能是寓意太美好了,人們都擠在這里,爭著搶著拍照留念。我也擠呀擠,費了好大一會兒工夫,總算給老婆、兒子留了一張倩影。繼續往前趕,走不多遠,我們就到了鎖蛟崖。看到有人在崖下拍照留影,一位同行的大姐告訴我說在這留影不好,你想,鎖蛟崖嘛,即便你將來是條蛟龍,也會被鎖住的。不留影也罷,花錢出來旅游,誰不圖個吉利圖個好心情呢!我們正走著,突見一塊巨石立于路旁,上書三字:“靠背石”,旁邊還題著一句話“雞叫頭遍,歇一歇”,據說這就是當年王莽追劉秀時劉秀曾歇息過的地方。我們在此休息片刻后,繼續前行。這時,我發現道路越來越昏暗幽深,游人也稀稀拉拉的,越來越少了。我們幾個暗暗下定決心,這次一定要排除萬難,登上峰頂,一覽眾山小。可走到“雞叫三遍”處時,一看時間,竟已近十點半了,想想臨行時導游反復交代過的“十一點在山下千年菩提樹下集合”的話,我們也只好悻悻作罷,無奈地順著山路下了山。

  就這樣,我們的欒川之行很快就結束了。這兩天,我們一路穿山越嶺,顛簸勞頓,感覺真的很累;但欒川秀美的山水也滌蕩去我們心靈上的浮塵,讓我們感到無比的輕松和快樂。

  游記隨筆散文【5】

  青龍山隔涇河與甘肅寧縣相望,山梁從塬地溝邊逐漸低延到河川,兩旁皆為深溝大壑。塬邊山頭佇立一尊城堡,山梁最低處曲折止于河灘,隔溝望之,仿如蒼龍昂首擺尾,故有此名。

  延安時期,青龍山高地上隊伍筑設堡壘,封鎖邊區,如今堡壘痕跡猶在。電影《彭大將軍》在此拍攝掩埋烈士遺體情節,青龍山因之被更多人傳揚。我曾來此采訪城堡遺跡,看到塬邊松柏森森,溝坡林木蔥茂。聽其歷史,觀其物景,頗感這是一道有故事、有蘊含的傳奇之山。

  深秋時節,我再次采訪青龍山,看到這里崛起一片生態旅游景區,多處新景與原有的自然風光和歷史遺存融為一體,自具特色,頗受青睞。

  廟堡并存是景區的核心物景。廟觀建于清道光年間,雖是祭神護佑意識的產物,但建筑體式、泥塑壁畫卻具藝術價值。清同治年間,回民起事,附近村人在此臨溝筑堡,避防抗掠。1926年,國民軍雜牌連隊駐扎縣城,縱兵為匪,預征田賦,劫掠百姓。民眾恨之入骨,稱其為“紅頭”,便成立紅槍會,后改稱農民自衛團,“反貪官污吏,打紅頭匪軍”,終以犧牲26人代價獲勝。青龍山之城堡、廟觀,即是農民自衛團的活動舊址。今青龍山生態旅游景區發掘農民抗暴事件,于廟院重筑圍墻,制作記寫當年農民運動的《十二月歌》與《勝利歌》壁欄,供人觀瞻,農民運動的歷史堪值銘記。

  滿山林木是景區的壯美景觀。上世紀六十年代,這里的溝壑坡洼,遍植松柏林木,創建芋元林場,是林業部、省地縣先進單位。黃土溝坡區的隊辦林場是當時的新生事物,省級勞模、林場帶頭人杜勤善,率領村人綠化荒山的事跡遐邇遍傳。省政府召開社隊林場工作會議,曾來青龍山參觀。地區林業局亦派工作組在林場蹲點,總結科研與管理經驗向各地推廣。當年的奮斗使青龍山滿眼蔥郁,新建的生態旅游景區就掩映在林木風光之中。來此游覽,可賞林木之美,可觀前人之功。

  窯洞餐飲是景區的懷思體驗。景區改造一片淺凹臺地,掘出一排傳統窯洞,前辟花草廣場,設置雨陽露亭,是游人品享美食、休憩購物之所。窯洞餐飲借用“人民公社食堂”之名,寓含福滿現今新生活之比。飲食品種為長武獨有的小酥肉、血條湯、水豆腐、牛犢饃等,展售物品為地方特色的'老虎枕頭、蟲鳥裹肚、虎頭童鞋、刺繡針織等,多有農家文化情趣。

  游樂場所是景區的田園生趣。山梁兩廂恢復的農家窯院,山脊林蔭新辟的游覽步道,城堡左右間有木屋別墅的花草園圃,溝頭崖邊培植的時令果園,屋可居客,道可觀景,別墅有山野之味,果園宜游客自采。更有收購的數百塊石磨,砌鋪之字形甬道,通達置有犁、耙、耬、鞍及木車、簸箕、木杈等農事用具的展室,展示農耕文化,殊有地域情味。

  新農村建設促成青龍山煥發新顏。這里自然資源和歷史資源的挖掘,是青龍山所在相公鎮政府農村文化建設的創新思路。鎮政府通過招商引資,打造青龍山生態旅游景區,景區企業又與鎮政府聯手合作,將景區管理納入扶貧事業。貧困戶資金在景區經營中入股分紅,貧困戶勞力優先在景區就業,鎮政府與景區企業提供貨棚、貨亭供貧困戶售貨,都是這古老山塬上呈現的嶄新氣象。新時期農村文化建設的勃勃生機鼓舞人心啊。

  感時代之新引動山塬之美,我便作青龍山此記以銘。

  游記隨筆散文【6】

  今日重陽,眾人登山,我卻獨游昌坊。

  早聽說新余有個昌坊,勝過人間天堂。如今崗位缺員,很少有空休閑,既然有如此好的去處,又何必隨眾人去爬山浪費時間?

  從抱石大道乘坐公交經勞動路,穿越贛西路口、沙新路口,出新紡便走出了城鎮的繁忙。向北折西,一路青山綠水從窗口滑過,讓人留不住,抓不著,這樣的風景早已調動了我的閑情雅致,約45分鐘公交車就到達了昌坊車站。

  走出公交,眼前是一片光影的世界。在我的正前方,“昌坊村”三個鑲金大字從一片綠色的植物中彈跳出來,忽然間嵌進了紅色的門牌。門牌上,一頭猛牛雕塑弓背頂角,似乎在作一次搏擊,又像在作起跑前的沖刺,這也許就代表了昌坊人敢于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門牌后,左右兩棵樹分立在馬路兩側,像迎賓少女撐著兩把綠色環保的遮陰傘夾道歡迎過往游客。放眼望去,一條潔凈發亮的柏油馬路像流水一樣由近到遠在一片綠影中消失。

  由于時間還早,我沒有直接走進村里,而是折向右邊的馬路去看看田園風景。在我的印象中,許多旅游點為了招引旅客,不斷增加人為景觀,往往把最具有吸引力的原生態給破壞了。像我等人,長居城鎮,外出旅游只想圖個清靜,呼吸新鮮空氣,消除疲勞,放松心情,像城市菜市場那樣的景區,我從來就不愿去湊那個熱鬧。一陣晨風吹來,夾帶陣陣清香,這時我感覺到風清氣正,突然感嘆道:“這才是回歸自然的感覺!”

  我一邊呼吸著鄉間的空氣,一邊享受著田園的風光。這時,“唧唧”、“啾啾”傳來了種種鳥聲,我側身一看,只見左邊一片桂花林枝繁葉茂,樹頂上有不少鳥兒在彈跳、嬉戲、追逐,它們一下子從樹葉中鉆出,一下子又隱沒在叢林之中,就像五線譜上彈跳的音符,再加上圓潤的歌喉,就像在開一次盛大的音樂宴會,令人興奮、陶醉、激情。我很想跟它們一起娛樂、一起唱歌,但我不懂鳥語,也沒有鳥的翅膀,只能看著它們的歡樂,陶醉于自己的心窩。走過桂花林,是一片黃橙橙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彎著腰向我頻頻的點頭,似乎對我的到來很受歡迎。我要是個軍人,我絕對給它們會個軍禮,只有軍禮才是最規范、最嚴肅、最隆重的,因為我要面對的不是那片水稻地,而是培育高產水稻的科學家和辛勤耕種水稻的農民,所以我還不具備這個資格。

  時間已是上午8點鐘,又來了幾輛公交車,我見有人走進了昌坊村,我也隨之跟進。

  走進昌坊,我的眼前豁然發亮,這個久聞大名、如雷貫耳的新型農村跟我印象中的旅游點完全不一樣。這里,山環水繞,鳥鳴獸叫,植被茂盛,800畝生態園綻放出奇光異彩。

  我一人獨行,沒有任何外因的干擾和驅使,這樣的旅游可以用心靈去感悟昌坊的經濟、生態環境和旅游文化。

  昌坊的山有仙氣。漫山遍野郁郁蔥蔥,有清秀挺拔的竹林,蒼勁傲霜的松柏,流芳千古樟樹,樂于奉獻的杉木以及各種各樣的雜木和野花野草。這些原生態植被給昌坊人帶來了好的風水,成了生態旅游的主要資源。據說昌坊的山上種什么長什么,而且長勢很好,就像西頭的太陽山,曾經是一座像太陽一樣光頭禿頂的露巖荒山,如今被昌坊人種滿了橘子樹,每逢十月,這座山就成了碧玉鑲金蛋,多么誘人啊!還有馬路右邊山上的楊梅樹和馬路左邊的葡萄園,這都成了昌坊生態旅游的資源。

  昌坊的水有靈氣。在這個群山環繞的昌坊村,到處都有涓涓溪流,然而,這些溪流并不是從山間巖縫流下來的,而是在昌坊的每個角落,只要人們所需,掘開一個泉眼就可以成為一個水井,一個水池,一個水塘。由于三面環山,昌坊村就處在一個山凹里,山上植被茂盛,山下地下水就很豐富。正因為如此,昌坊人利用水資源開發了洗衣場,養魚塘,水上游樂場和雕塑龍頭飲水井,這不僅方便了村民,也招來了不少游客。水資源也就成了昌坊生態旅游的一個重要環節。俗話說:有水宜建村,有山有水宜居人,何況昌坊擁有好山好水,難怪成了AAAA級旅游景區,吸引了許許多多游客的青睞。

  朝陽斜射,把昌坊的山水照得一明一暗,就像一幅層次分明的油畫,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借著閑情雅致,我先后參觀了生態農莊,走訪了夏布坊,仰慕了嚴華寺,然后走上了環山公路。站在半山腰,遠眺昌坊村,只見綠影叢中一棟棟琉璃瓦房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俯首近看,只見山腰下斑駁的樹影中種滿了紅薯和蔬菜,有農民正在秋收。于是我突然發現了一個問題:有些地方搞新農村建設把糧食作物改成植樹種花;有些地方搞新農村建設毀了良田建新房。而昌坊人實現了門前種花,空地種菜,荒地種樹,耕地種糧,水塘養魚,充分利用每個空間保留原生態,發展新生態,這才是真正的生態旅游景點,新農村建設的示范村、標桿村!

  游記隨筆散文【7】

  兒子平時工作很忙,還老想著怎樣利用雙休日豐富我的退休生活。然而老天并不作美,上海的初冬很不正常,本該干燥寒冷的季節,卻沒完沒了的下雨,再不天晴,我看人也要發霉了。

  好不容易盼來了雙休日天氣轉好,兒子馬上就安排蘇州之旅。經過縝密考慮,蘇州景點較多,最能代表蘇州美景的莫過于拙政園(園林)和周莊(水鄉)。周五下午,兒子將本田車灌滿了油,老伴采購了路上所需食品、飲料,收拾了必要的衣物用具。 28日一大早,我們一家老小六口,開啟了雙休日自駕游蘇州的旅程。很久以來,蘇州美景甲天下的贊譽就如雷貫耳,也看過不少有關圖片。一旦身臨其境,那種妙不可言的激動和興奮是無與倫比,發自內心的。

  蘇州拙政園,以山水為中心,廳榭精美,山水縈繞,花木蔥郁。拙政園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間。當時御史王獻臣因受朝中特務機關誣陷解官還鄉,在此置地建宅,費時十六年始建成這座花園。此后,明崇禎四年,侍郎王心一又于花園東側購地,建成私家園林“歸園田居”。此兩園隨時勢變遷多次易主,遷延至解放后收歸國有,合為一園,即今之拙政園。全園一分為三,即東園、中園和西園。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精美華麗,西花園奇園美宅。整體布局嚴謹,局部風格各異。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樓、臺、閣、館、齋、舫、墻等建筑。所有建筑,形神兼備,其形與神都與天空、地下自然環境相吻合,同時又使園內各部分自然相接,以體現幽雅淡薄、恬靜含蓄的藝術特色,其景致之秀美,冠絕全國。讓你目不暇接,徜徉其間,漸入佳境。

  我被眼前由先人創造的人間天堂所陶醉,拙政園盡管只是蘇州園林之一,但已鮮明地體現了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文化特色。折射出中國人崇尚和親近自然的人生觀,這項工程凝聚了古代知識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勞和智慧,更重要的是其間蘊涵了儒釋道等哲學、宗教思想及山水詩詞、中國書畫等傳統藝術精華,是中華民族文明博大精深的又一寫照。我們在贊賞前人非凡創造能力的同時,也不禁會羨慕莊園主人及貴族士大夫、文人雅士的高貴優雅的生活方式。追古思今,我在心中祈禱,呼喚當今人類在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同時,特別珍惜和保護好與人類休戚與共的自然環境。近來在全國各地,尤其是大城市肆虐的霧霾天氣,嚴重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威脅著人類安全和健康,教訓十分深刻。

  當天晚上,我們全家信步金雞湖畔,欣賞著綺麗的蘇州夜景及湖水中閃爍迷離的倩影。當我們坐在臨湖得月樓酒店,品嘗松鼠桂魚、享用著蘇味香酥雞時,讓我們真正體驗到了古代蘇州人的那份逍遙和浪漫。

  第二天,我們在賓館享用完自助早餐后,立即趕往周莊,這時天空陰沉,空氣濕潤,薄霧籠罩,細雨連綿,像是老天有意給我們游江南水鄉創造一份朦朧夢幻的天然意境。

  一進入景點,仿佛就像進入了人間仙境。周莊的美,源于水的魅力。城在水中,水在城下,是周莊的一大特色,全鎮明清風格的磚雕民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大小不同的各種石拱橋星羅棋布,橋街相連,依河筑屋,水中小船輕搖,綠影婆娑。到周莊,不看看雙橋,不算到了周莊。雙橋居于周莊四大名橋之首,旅美畫家陳逸飛先生的畫作《故鄉的回憶》,更是使其揚名世界,讓越來越多的人領略中國水鄉古鎮小橋流水人家的旖旎風情。盡管橋上及民巷中人潮涌動,熙熙攘攘,游人如織,挨肩擦背,但絲毫沒有影響大家的興致和熱情。我們時而穿行在狹窄的街道上,兩旁門棱上匾額旌旗古風猶存;時而拾級踏上石橋,極目遠眺,看到水路由近向遠消失在地平線上;時而駐足店鋪,被擺放在柜臺上繡有民間圖紋的各種織錦、刺繡所吸引。就這樣,走走停停,手機一刻也沒閑著,咔嚓咔嚓響個不停。幾乎不用太多的取景,站在一個位置就能拍出前后左右十幾個畫面。由于游客太多,拍出的合影或個人照很難找到一張沒有他人干擾的照片。好在搶拍了一些純景致的圖片,滿足了我收集素材的需要。

  眼看天色漸晚,考慮還有幾小時回家的路程,我們戀戀不舍的結束了短暫而愉快的蘇州之旅。在回上海的路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暢談著這一趟的收獲和感受。特別是我,深深被江南山水的清幽恬靜、溫馨安逸的氣氛所感染,那古色古香的粉墻黛瓦,那悠悠停泊的彎彎小船、那千回百繞的高墻深巷和那水鄉特有的圓拱橋。時時閃現在腦海中。我此時切身體會到什么叫返璞歸真,為什么她會引來中外名畫家紛至沓來。為什么周莊畫家村的作品特別受人親昧。我以為,全國各地的游客到此不僅能大飽眼福,更能得到一份心靈的感動和洗禮。老子說過,上善若水。正是有了水,周莊才顯得那么的安詳靜謐,能夠包容世俗的一切,任世事變遷,總能夠那么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相處,不是更需要這種包容和豁達嗎?感謝周莊帶給我們精神上的這份饋贈。盡管這趟旅游顯得有些倉促,有的景點還沒來得及光顧和品味,個人游因沒有導游現場解說,許多有故事的細節被拉下。好在上海到周莊路途并不遙遠,留下一些遺憾,大概是為了以后的重游和回歸留下一份念想吧。

【游記隨筆散文】相關文章:

1.旅途游記散文隨筆

2.壺口瀑布游記散文隨筆

3.維也納幾日印象游記散文隨筆

4.有關夜登華山游記的隨筆散文

5.嶗山游記隨筆

6.海邊游記隨筆

7.九寨溝游記隨筆散文400字

8.游清明上河園游記的散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