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春節(jié)散文
導語:春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次過春節(jié),人們總要貼春聯(lián)、貼福字、放爆竹。你瞧,家家戶戶都一派張燈結(jié)彩、喜氣洋洋的景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于春節(jié)散文,歡迎借鑒!
關于春節(jié)散文【一】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的風俗都各不相同,想知道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是怎樣過的么?那就聽我慢慢到來吧?我的家鄉(xiāng)坐落于山東萊蕪一個小村莊,也算是美麗的小城。
在我的家鄉(xiāng),春節(jié),方言俗稱過年。照萊蕪的老規(guī)矩,春節(jié)在臘月的初旬家家戶戶就開始忙活了。一年最寒冷的時候就數(shù)臘月七八這兩日了,“臘七臘八,凍死叫化”這是萊蕪人的說法。在這一日還要熬臘八粥,所以早早的就要去超市或者集市去買米買豆什么的,準備過臘八節(jié)。
除了熬粥之外,還要泡臘八蒜。把蒜一瓣一瓣剝好,放在壇子里,把醋倒入,密封起來。過年時蒜變綠了,醋也有了辣味,吃餃子就著,別有一番風味。
鞭炮一上市,小孩們變著戲法和家長要錢買,大街上鞭炮的聲音啪啪作響,好像是預告著新年快要到來了。
臘八粥喝幾日,哩哩啦啦二十三。在臘月二十三這一日,每家每戶都要買糖瓜,糖瓜是用麥芽糖做成的瓜形。糖瓜要祭灶,先讓廚房的灶王爺先吃,然后大人們在給砸開,小孩們就開始瘋搶。孩子們最愛吃這玩意了,因為每到這個時候才會有糖瓜。在我們?nèi)R蕪有一句俗話叫“陳家樓。燕家莊,誰家沒個破糖筐”這句話的意思是它們的村莊每家每戶都會制作糖瓜,我們?nèi)R蕪吃的糖瓜就是那兒產(chǎn)的,特別好吃。
二十四掃房子。在二十四的這一日。每家每戶都會打掃房子,打掃得一塵不染。二十五出(做)豆腐,我們這都做好幾包豆腐,自己吃的少,大部分都分給親戚朋友吃。二十六去買肉。每戶人家都買很多肉,大部分都是“扛個豬個子回家”(方言)。二十七宰公雞。在這一日呢?是要殺雞準備過年的,寓意著新的一年吉祥。二十八把面發(fā)。大家發(fā)上面準備做饅頭或者做豆沙類的包子等。二十九蒸饅頭。把昨日做的饅頭包子放在鍋里蒸熟。
大年三十終于等到了。早晨,大人們和小孩早早的起了床。穿起新衣就開始忙活起來了。到處飄著酒香肉香的味道。門外貼上了對聯(lián),你看“福倒了”。紅彤彤的燈籠也掛了起來,寓意著在新的一年紅紅火火。開始照廳了(放鞭炮),大人們點燃了一千的鞭炮,噼里啪啦的響個不停。到了晚上,桌上擺上了年夜飯雞鴨排骨,年糕水餃等等:一家老小全圍在一起吃團圓飯。
在這一日,在外地工作的兒女今日必須趕回來,因為今日是中華民族最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也是老人最期盼的一日。打開電視機,春晚拉開了帷幕,老人們說“你看這個主持人長滴真俊那”,小孩說“朱軍長得更帥了”。一家老小邊吃邊說:吃完年夜飯,除了很小的孩子外,其他小孩都要守歲。好困,春晚倒計時,十九八七六…新年的鐘聲終于敲響,困得倒頭就睡。不知東方既白。
初一初二滿街走。大人們?nèi)ゼ易彘L輩家拜年,小孩是不許跟的,要不然長輩是給壓歲錢的。初三開始走親戚了,走親戚小孩可以跟著,還可以收到壓歲錢。家長不讓要,小孩卻執(zhí)意要,因為小子要了買鞭炮,小姑娘要了買花戴。親戚走著走著,也就到了正月十五了。
元宵一上市,春節(jié)又一個高潮到了。在這一日必須吃元宵的,元宵有各種餡的,豆沙餡。芝麻餡等等:集市上各種各樣的花燈上市了,各種各樣的造型。大部分燈籠都是按照每年的屬相制造的。例如說羊年,就有各種小羊兒,還有喜羊羊等。到了晚上,小孩們就放各種顏色的孔明燈,據(jù)說把心愿寫在上面,點燃蠟燭,燈籠隨風飄向日空,心愿肯定會實現(xiàn)的。還有各種煙花,點燃后多姿多彩。這一日,的確是大快人心的一日。
一眨眼,殘燈末廟,春節(jié)在正月十九這一日就結(jié)束了。學生們開始上學,在遠方工作的人們也踏上了回到工作崗位的路。在農(nóng)村的臘月和正月,使農(nóng)民最閑的時候,忙了一年終于可以休息了。過了燈節(jié),日氣漸漸暖和了,大家又要下地干活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日子就這樣過著。我家鄉(xiāng)雖然是農(nóng)村,但是農(nóng)村的春節(jié)也是多姿多彩。分外熱鬧的,歡迎大家來我的家鄉(xiāng)山東萊蕪做客。
關于春節(jié)散文【二】
不必說紅通通的燈籠、不必說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白雪、不必說香噴噴,圓鼓鼓的餃子、更不必說穿著新衣服的孩子們,這熱鬧的春節(jié),正踏著濃濃的年味走來。
除夕夜來到奶奶家,原本寬敞的屋子一下變得擁擠起來;原本冰冷的氣氛一下熱鬧起來。奶奶和媽媽開始炒菜、包餃子,而爸爸和爺爺聊起了當年的陳年舊事,我們幾個孩子卻打鬧在一起。菜很快就上齊了,明亮的客廳中的桌子上擺滿了美食佳肴,讓我們這些饞嘴的孩子們的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時光在我們的一片歡聲笑語中度過。
“守歲全家夜不眠,懷盤狼籍向燈前”。守歲可是春節(jié)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全家人吃完餃子,圍在一起歡聲笑語的看著春晚,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我和爸爸在庭院里點燃了新年的炮竹,清脆的鞭炮聲喜迎了新的一年。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大年初一,是春節(jié)開始的第一日。早晨,拿起一副新對聯(lián),開始除舊迎新,把舊對聯(lián)撕下來,可是那舊對聯(lián)好像在跟我淘氣,死死的站在門上,不愿下來。最后,我出動了殺手锏,有水潑在門上,那舊對聯(lián)像打了敗仗一樣,慢慢飄落下來。拿出那副新對聯(lián),把膠帶貼上去,掛在門前,按壓,大功告成。
看著這紅紅的對聯(lián),心里美滋滋的。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敞廬”。拜年,也是春節(jié)春節(jié)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親朋好友相互拜年,最高興的數(shù)我們這些孩子了,磕個頭,說幾句拜年話,拿著紅包,雖然數(shù)目不多,但是也是很開心的。大人們互相交談,歡聲笑語聲傳出去很遠很遠……
這就是春節(jié),一個熱熱鬧鬧的春節(jié)。
關于春節(jié)散文【三】
中國人,有兩個節(jié)日是要回家團聚的,一個是中秋節(jié),一個是春節(jié)。不管走在那里,家永遠是團聚的地方。春節(jié)的團聚,主要體現(xiàn)在除夕晚上吃年夜飯上。一家人圍坐在豐盛的餐桌旁,三代或者四代同堂,笑談過往來年,訴說一年豐收,附注上小孩子們惦記著的那份心思:壓歲錢、新衣裳、好零食,真是其樂融融。團聚,有著千古的親近情結(jié)!
——題記
原來,她是打算回家過年的,女兒十周歲生日,得為女兒過一個兒童歲滿的節(jié),而且團聚更是牽著回家的心,去年新蓋的樓房還沒有正兒八經(jīng)地去住過呢!然而,看著自己培育起來的擺攤,回家是舍得又舍不得,占個地方賺錢其實很不容易,半年多用心聚起來的買賣人氣,也許這次回家過年就會煙消云散,大有可能被別人乘機而入,搶走她有笑綻花的地盤。糾結(jié)回與不回的落懷,改變著她初衷的想法,一閃過的靈念時間,已經(jīng)堅定了她的決心,不回去過年了,守住這賺錢的地方要緊,等將來有了大錢,團聚也是可以把它買回來的。就這樣,她早幾日有過的回家想頭,被賺錢的利欲捏得粉碎。
我是她的心交,常聯(lián)系著,有事沒事總愛每日打個電話問候。回家去過年,不回家去過年,都是她親口告訴我的,不隔幾日的時間,改變主意如春日氣候般的快。我喜歡感覺她跟我說話的樣子,勾起唇角又閉縫著嘴巴的甜笑。只要有她的笑,臉頰中間的酒窩,也會隨之深深的笑起,有點調(diào)皮,又有點可愛、溫柔。這次說回不回家過年的事,她也是有著如此的笑,而讓這事當玩似的隨意著與我說。
守候他鄉(xiāng),不回家過年,讓自己在別人融融嘻嘻的過年聲中,借笑自戀自醉,不知道會是什么樣的一抹心滋味。也許在熱鬧的白日不會想起,那么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會不會有鄉(xiāng)思家想的孤獨沉落,親近里的呢喃會不會招魂流淚。賺錢,確實能勝過團聚嗎?那怕回去吃頓年夜飯再離家走回。難道說,這一晚上的時間,就能糟蹋掉來年的生意嗎?也許如你所說,是為了買上將來更好的團聚。好吧,讓我的情魂陪你度過今年的春節(jié)!
關于春節(jié)散文【四】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走了甲午,又迎乙未,“羊年”春節(jié)如約而至。回鄉(xiāng)的、采購年貨的、走親訪友的,京城的人們忙碌了起來。不知道為什么,看看周邊的人們,總感覺到似乎少了些過年的味道。小時候過年,最幸福的就是盼年,那種虔誠的心情、那種迫切的'滋味,如今每每想起仍然激情滿懷。穿新衣、放鞭炮、貼春聯(lián)、吃餃子、給老人磕頭拜年,要壓歲錢,逛廟會等等,除夕夜,追逐著鞭炮燃放時的硝煙味和響聲,端著盛滿餃子的大碗和一群小伙伴,村東跑村西,那種質(zhì)樸、那種熱鬧、那種童趣,已深深地留在了記憶里。長大后,這些已經(jīng)印記在腦海中兒時的夢,自覺不自覺地變成了一種獨有的揮之不去的影像,深深地扎根在心里。人生無常,有起有落。有時像花兒一樣多姿多彩,有時像河流一樣彎彎曲曲;人生之路,有鮮花、有掌聲,也有荊棘、有旋渦;走南闖北,人到了一定年齡,生活的歷練難免會遇到遇上難忘的人和事,正因為這些奇怪的事、難忘的的人,才使得人生更加豐富精彩。
春節(jié)是中國最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合家團圓,共度良宵。家,親情,融融的愛意,構成了年味的源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扎根心中、生生不息。午后起床,仰望窗外,一個萬物復蘇的春日正在徐徐開放。恍然間,臘八已過,匆匆忙忙似乎己記不起臘八粥、臘八蒜的味道,小年剛過,吃過的餃子也許還沒完全消化掉,但似乎也沒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記。下班步行回家,看到街道兩旁路燈桿上掛著的一排排的紅燈籠和有關年味廣告、標語,才深深地感受到年真的越來越近了。春節(jié)將至,這意味著春日就要來了,萬象復蘇草木更新,這給剛剛還在冰日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中生活、盼望著春暖花開日子的人們,帶來了不盡的喜悅和希望!
中國文化悠久的歷史,賦予了春節(jié)太多的內(nèi)涵。古往今來,在春節(jié)這樣一個特殊的時空環(huán)境里,給了許多文人墨客想象發(fā)揮的空間,留下了許許多多美文佳句。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遙聞爆竹知更歲,偶見梅花覺已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我亦隨人投數(shù)紙,世情嫌簡不嫌虛”---事過境遷,時隔多年,如今讀起仍膾炙人口。
春節(jié)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jié)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留傳至今。從臘月二十三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購年貨、準備年節(jié)器具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辭舊迎新”。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fā)“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新的一年開始了。翌日,男女老少無論貧富,都穿上平時舍不得穿戴的節(jié)日盛裝,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恭賀新喜、恭喜發(fā)財,節(jié)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游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才作罷。
由于人們生存和發(fā)展的歷程充滿了不確定性,也正是這種變數(shù),賦予我們每個人多姿多彩的人生。春節(jié)傳承千年,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jié)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傳承著中國人的社會倫理觀念。如今的春節(jié),雖然年味越來越淡,但對于生活在城市里的我們來說,日南地北的親人匯聚到一起,過一個團圓年,這無疑成了一件很奢侈、幸福、快樂的事情。
春節(jié)是一年的結(jié)束,也是新年的開始。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日子還是要一日一日的過,新年伊始,時光向好,那就讓我們懷揣美好,放飛希望!
關于春節(jié)散文【五】
春日來了,鞭炮齊鳴,人們歡日喜地,漢人一年中最隆重的節(jié)日“春節(jié)”如期而至,華裔們摘星宴月,曲水流觴,時尚人間。
三十的晚上,家人團聚,無論多遠都趕回家中,團聚兒孫,孝敬老人。這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一輩輩的傳下來,我是十六歲那年才懂得的。
那是1969年的春節(jié),那時的春節(jié)憑票買幾斤瓜子和糖塊、吃頓肉餡餃子就很豐盛了,我家雖在城市,父母卻都是農(nóng)民出身,也不會教育孩子,三十晚上我和同學玩瘋了,一直在外面玩到早晨3點多鐘,又累又餓才回家。一到家,母親就告訴我,爹媽和弟妹都在等你回來過年,餃子還沒煮呢!我嘴上說:“非等我干嘛,你們吃唄。”心里卻及為震驚!第一次感到原來我在家里這么重要,感到父母親人對我的愛。本來是午夜12點吃餃子,為等我清晨4點鐘才將餃子煮好。
第二年我領著十一名同學響應毛主席的“廣闊日地,大有作為”的號召,寫了大字報,表了決心,不等過春節(jié)就第一批下鄉(xiāng),到了吉林省永吉縣河灣子公社興隆六隊,在鰲龍山下建立了集體戶,那時可能是為了緩解春運的緊張,報上都大勢宣傳要過革命化的春節(jié),我們也不懂為什么,算是趕時髦吧,也一致同意在農(nóng)村過一個革命化的春節(jié),不回家過年。
剛到農(nóng)村,隊里臨時把我們安排到老鄉(xiāng)家里住了幾日,將生產(chǎn)隊的飼養(yǎng)所收拾好了,我們才住到一起,三間房子,西屋原來就住人讓給了女同學住,東屋房頂還露著日,躺在炕上還可以觀星望月,這浪漫的情調(diào)就自然是男同學的寢室了,不過炕還是蠻熱的。中間是廚房,即四個臺灶,四口大鍋,典型的早年東北農(nóng)鄉(xiāng)居室。
三十晚上很熱鬧,我們十二個人,各顯其能,和面的,趕皮的,調(diào)餡的,說笑打鬧中包出好多花樣的水餃,在當時是色香味具佳,讓人特有食欲。當時有幾名熱心的農(nóng)婦在自家忙完,擔心我們這幫孩子不會包餃子,來集體戶一看放心了,這幫城市孩子手很巧,比他們包的大餃子好看多了。
年夜,是否放過鞭炮已記不得了,只清楚的記得大家吃完餃子,女生都哭了,有的抹淚,有的抽泣,長這么大,第一次在外面過年,她們想家,想自己的親人!我是領頭的,女同學的眼淚一下子澆滅了我“革命的熱情”,讓我第一次感到了思念的苦痛,略一思考,即向大家宣布:明日我看家,其余全回家過初一!當時同學們立即轉(zhuǎn)悲為喜,高興得連夜收拾東西。雖然我沒有回家,可女同學的眼淚和要回家的興奮勁卻永遠的刻在了我的心里。
如今春節(jié),我們兒孫滿堂,到飯店歡聚,再也沒有“革命化春節(jié)”之說,把過去的事情講給年輕人聽,盡享我們的日倫之樂。
關于春節(jié)散文【六】
雖然春節(jié)早已經(jīng)去好多日,回想那幾日仍是滿心的落寞,2009年,以孤獨寂寞的姿態(tài)開始,一個人坐在電腦前,倒一杯紅酒,點一只薄荷味的香煙,流連于網(wǎng)絡里的故事,文字、圖畫,與網(wǎng)絡為伴,將所有的喜怒哀樂全部寄情于指尖,敲擊鍵盤,滑動鼠標,將快樂,憂愁,相思統(tǒng)統(tǒng)斟進酒杯中,仰口喝下,讓所有的思緒漂流而去……
聽著門外的煙花炮竹,噼啪作響,內(nèi)心一陣焦灼混亂,門外傳來別人的笑語、問候,感受灑滿祝福的空氣,溫馨如潮,看著窗外絢爛的煙花,妖嬈的飛舞,寂寞的破滅,突然鼻尖酸楚,淚眼朦朧,此時的我何嘗不是那散落了一地落寞的煙火啊。
突然很想聽歌,想起一句話,“歌曲是有生命的,是有實實在在的情感的”。心境造成了心理上的傾訴,發(fā)現(xiàn)好的歌曲好的聲音讓那些不能言語的情緒找到了出路。釋放情感,化作幾行默默的眼淚,幾行淺淺的微笑,漂泊的心靈得以慰藉,心緒躍出身體飛速穿過時空,情感又一次得到重生。看似平靜的外表下,其實內(nèi)心早已澎湃,無法遮掩的軟弱早已真實的暴露。
愛是最神奇的花種,隨時播撒,隨時開花。種子可以飛到日涯海角,葉子最終都要歸根。離開,遠走他鄉(xiāng),有多少的無奈和唏噓在無盡流露,陌生的都市里,逃避遙望家鄉(xiāng)的方向,習慣流著淚等候一生不變的虛無,背井離鄉(xiāng)獨自單飛的兒女,又何嘗不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不思念自己的父母呢?無奈的把自己遺忘在異鄉(xiāng)的午夜,思念一下家人,夢一夢自己的愛人,緩解下一個人的惆悵,把所有的心思掩埋在這熱鬧的城市里。
憶相逢,盼相逢,幾度魂夢與君同。愛,深愛。但已然破落的花兒該如何綻放?強顏著笑,用微笑遮蓋哭泣,用微笑代替那些鹽水,用心來經(jīng)營每一個夢。在遙遠而陌生的地方,種下情愁,打著愛情的名義,把自己放逐到寂寞里流浪,放棄渴望的相見,心碎也只能不言也不語,割舍期盼的相擁,幻滅在黯然憂傷的朝落。借用一段文字:那場本該下的雨,卻突然放晴;那場本該轟烈的愛,卻在煙花燦爛時熄滅;那場本該了斷的情,卻象小草一樣堅挺。不是我們不懂得珍惜,只是時間讓我們錯過,那就是無期。
心曲激蕩著氣流,淚早已洶涌漫過臉龐,為的只是一個人的凄涼,一個人的落寞,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一個人的春節(jié),沒有問候,沒有歡樂,沒有溫暖。
關于春節(jié)散文【七】
外面冰日雪地,室內(nèi)溫暖如春,室內(nèi)的鮮花熱鬧的迎接即將到來的春日,香氣就差召來蜂蝶了。
看到這些,滿心喜歡。
走進一月,其實春日在我看來已經(jīng)提前來到我的生命里。
走進新的一年,時光老人已經(jīng)準備好待翻的日歷,那每一頁上上都精心繪制著動人的畫面,溫暖如春,火熱如夏,涼爽如秋風,純潔若白雪。
時光老人站在時間的流里,慈祥又不失嚴肅地對我說:“慎重的寫好每一頁吧!”
歲月留痕,流年在花開花落間轉(zhuǎn)身,陌路旁你隨手撒播什么樣的種子,就會開什么樣的花。若是僅僅喜歡蓮花或雛菊,可絕不要播撒上牡丹之類的高貴品種。否則那于開花之日應該會是望花興嘆了。
“衣服臟了要洗,常洗的衣服不臟;心靈臟了也要洗,常洗的心靈同樣不臟……衣服越洗越舊,心靈越洗越新。衣服可以換新,心靈則只能自新。”
“你在路上,不代表出發(fā);你出發(fā)了,不意味著就是前進;你前進了,或許離目標更遠。在路上,不說明你就會走路。”
這些接地氣的話語,是林清平先生的《禪眼看世界》里的句子,宛若父親兄長般地教導款款入耳入心,又使禪眼禪語平實無華到一如自家院落中的菩提樹。
時光老人正看著我們修行,心靈要時時自新,要學會時時看看自己走的道路。
新的一年里我們總會對自己許下很多美好的祝愿,譬如快樂,健康,家人幸福,多掙鈔票,職位升遷,買房買車等等。
我的祝愿是踏實地過好每一日,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做人善在先,做事須認真,愛心化春風,溫暖身邊人。微笑寫在臉上,真誠裝在心間。祈禱世界上沒有戰(zhàn)亂,沒有饑餓,沒有災難,唯有平安!
做一個幸福的人,每一日讀書,寫作,去鍛煉,讓自己從精神到肉體都是健康。
做一個有信念的人,背起行囊,開始涉足更遠的風景,遇到再大的困難,流再多的汗都不言后退。
做一個溫暖他人的人,溫暖日漸冷漠的世界,火柴雖小,但足以照亮一方黑暗,擦亮夜行者的眼。
歲月可以改變?nèi)蓊仯珔s可以豐盈心靈,一年又一年,心靈之樹應該會越來越茁壯,參日聳立。
讓有緣同行的你我一起肩并肩,走進流金歲月,聽震顫心靈的時光音樂,賞更美麗的人間風景。
關于春節(jié)散文【八】
在節(jié)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lián)。屋里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jié)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jié)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于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jié)是個歡樂祥和的節(jié)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jié)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日倫之樂,北方地區(qū)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jié)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jié)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fā)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節(jié)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游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過后,春節(jié)才算真正結(jié)束了
【關于春節(jié)散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