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讀書的優美散文
有人說“讀書是一種心情”,也有人把讀書視為一種“消遣度時光的手段”。我覺得“讀書更是一種享受”。讀書的情懷,尤其是讀到一篇好文章一本好書,或者說是自己喜愛的文字,我會從心底高興出來,擊掌拍腿,盡情舒發。應該說,視讀書為享受才有好心情,用好的心情去讀書才感到是滿足的享受。
如今,對我來說,讀書似乎已成為一種久遠而難得的享受了。想來,頗讓人唏噓感嘆。曾幾何時,我是那么沉迷并享受于書的閱讀之苦樂。然隨著年歲的增長,以及人生的一個又一個轉折,讀書的時間沒有與日俱增而是漸行漸遠,然而讀書的沖動不曾息滅,想書的情懷不曾失落。
生活是什么?難道生活就是上班、下班、回家、睡覺?難道就是結婚成家、購房置業、生兒育女、柴米油鹽?不過,有時雨中無所事事或靜坐門前或埋頭燈下時,心中還是會隱隱約約地感受到那深藏著的期許和夢想,暢想著某一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出一本書,哪怕是本薄薄的小冊子。可惜,每當手中執卷,欲與書頁溝通交流時,總是一次又一次被各種情緒所剝奪,各種外部物流干擾而不了了之。縱然偶爾翻開一本書,會因缺少一種情致,缺少一種激情,半途而廢失去了讀書的享受。這是來自生活的干擾。更是來自心靈深處的懦弱。
都說“書非借不能讀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借書讀書是一種壓力。難道要壓力才讀書?在我看來,讀書還是需要興趣、毅力和恒心,更需心境的平和。如果你已取得了溫飽,一不想下海經商,二不謀升遷當官,三又有空閑時間,讀讀書,確實是一種心靈的凈化與享受。再加上恬淡的情緒,知足的心態,泡一懷綠茶,一邊讀書一邊品茗更易獲得“紅袖添香夜讀書”之樂趣,以及由此帶來人生的感悟和生活的滿足感。
想當年稚氣未脫,19歲的少年因為惟成份論失去了進大學的機會而進了機關門。一切生疏,沒有應酬和娛樂,就去河對岸的九獅山上走走、看看、想想。吸一口山野路邊花草的氣息,看一眼信江波浪不驚的流水,心中亦然。有時帶上一本書,找個紅石山窩的地方坐下,沐浴陽光認真看上一陣子,偶有所得,悠然一笑,頓感舒暢。晚上呢,沒電視,除了回家看下父母說上幾句話,或者有時候看場電影,和劃得來的同事談天說地,就沒什么事了,因此總是想辦法弄些書看,或借,或買,經常去的地方是文化館或者是總工會的圖書館看書借書。買書的時候很少,因為當年日收入不到一元,雖然書價也便宜。現在仍然很少買書,因為收入和書價比總是趕不上進度。但舊書攤子是我常去的地方。
參加工作后每一次去上饒都忘不了去地攤上尋覓幾本心儀的舊書才心滿意足,現在我有幾十本地方資料性的`舊書都是從地攤上掏來的,我視為寶貝。或置于床頭,懶散地躺于被窩里,隨手拈來一本,靜靜地翻看。或吃飯或方便時也要找本書看。遇到感興趣的書就認真地讀下去,遇到沒興趣的就隨手扔在一邊,每晚至休息的時候,床上、地上到處是撒落的書刊。其實我是個崇尚順其自然的人,但有時看到頭一晚散落床上、地下或滿桌的書心中也不過意。沒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癡想,就是喜歡這種懶散的讀書方式,隨意而舒心,以致于現在也改變不了這種泛讀而不精讀的習慣。書中精彩的語言,或警句,或典故,在我的腦海中總是若即若離、若隱若現。到了要寫文章時,一時半刻又想不起來,無法引用借鑒而干著急。
電視、網絡、外面的世界也日見精彩和充滿誘惑,以致讓自己難以抵擋。其結果是,物質生活愈來愈豐富了,情緒也愈見浮躁,惰性亦愈演愈烈。而精神生活──讀書之樂,日漸遙遠。退休了本應有時間了,其實不然,甚至還不如上班時。兩個糾纏不休的孫子每天都在左右著你的時間。現在又迷上了電腦,上網、瀏覽、精選電視劇一集又一集地看。哪來讀書的時間啊!
日前,好友來訪,談及因留戀電視、電腦無暇讀書而追悔不已,不經意間也輕輕地觸動了我那似乎“沉淀已久”的讀書情懷。不久前,很少買書的我就買了本很好的書——《季羨林談人生》,正在細讀精讀。季老先生精辟的論述、豐富的事證、深入的剖析、風趣的語言讓我愛不釋手。柔和的臺燈下,掬一杯綠茶,捧著季老的書,一頁又一頁地讀,頓覺心情舒暢,和茶的清香相得益彰,對人生的方方面面有了一些徹悟,心中充滿了陽光,充滿了暖意,不覺人老是夕陽,只要享受了一個明媚的世界足矣。讀書,只要不浮躁,心靜無遐,讀書時間如海綿里的水要擠還是有的。是啊,讀書何嘗不是一種享受。
【享受讀書的優美散文】相關文章:
3.讀書的優美散文
6.讀書往事優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