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經典散文
很久都沒有寫文章了,咋一聽會覺得很奇怪:你不是每天都在創作你的“作品”嗎?怎么說很久沒有寫文章了呢?其實,真的很慚愧,雖然我每天在碼文字,但 不是在寫文章,這是因為我把自己排除在文學之外,固執地認為,文章一定要屬于文學,換句話說,文章是文學孕育出來的精靈,唯有文章的靈動方可彰顯出文學的 魅力,而我沒有,所以,一直不敢去觸一摸文學這個圣殿,我更是懷著一顆敬仰的心,頂禮著,唯恐自己的無知而玷污了它的圣潔,但我又渴望著與它的擁抱,每每用 我那稚一嫩的文字來寫自己的心情,就像一個蹣跚學步的孩童一樣,咿咿呀呀地只知道自我的陶醉,而全然不會顧忌什么章法什么寫作技巧等等……
忽然一天,有人問我:“什么是好作品?你最喜歡看誰的作品?最欣賞哪一位作家?哪一本書對你的影響最大?”這下可真把我給難倒了。
在我眼里,凡事對我有啟發給予我思緒美感的文章都屬于好作品,它與是不是文學大師無關。由此,我也就不存在喜歡與不喜歡誰的作品了。更談不上欣賞某一 些作家了。至于哪一本書對我的影響最大,就更找不到源頭了,因為每一本書給我的啟示是不一樣的,就像物理中的經典力學所揭示的那樣,任何一個物體的運動都 是其合力的結果。可以說,改變我的是我那不羈的思想!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以及物理學家笛卡爾的重要哲學思想,意思是:否認和懷疑是一種思考活動,所以,我思故我在。全詩如下:
至高的形而上
在時間的拐彎處
你的影子無處不在
穿越過世紀的塵埃
因為一種思想你的光芒一路照耀
在人類精神的花園
你是一片長青的葉子
“Iamthinking,thereforeIexist”
來自哲學的囈語誰的聲音如梭
在每一個交叉的路口
智者如此說
在每一個交叉的路口,正是我們徘徊迷茫的時候,也正是我們思想最為活躍的時候,當你在不斷地思考的時候,你才能感知到自己的存在,難道不是嗎?笛卡爾 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他開創了現代解析幾何,將代數與幾何完美地結合起來。你不可否認,他的這一哲學思想對人類的重要貢獻。僅以近代數學的發展史來看,無 不是笛卡爾這一思想的證明: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中有一條非常有趣的公論,第五平行公設:如果一條直線與兩條直線相交,在某一側的內角和小于兩直角,那 么這兩條直線在不斷延伸后,會在內角和小于兩直角的一側相交。
正是對這個公設的懷疑,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和德國數學家黎曼建立了球面幾何,即非歐幾何。而在對《黎曼幾何》的驗證中,數學又出現了分支且取得了輝煌的成果;在黎曼的非歐幾何的影響下,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也誕生了……
科學是在懷疑與否定中前行的,人的'價值也是如此而增長的。但是,這一切又都與讀書有著千絲萬縷的必然聯系。
我并非一個懷疑論者,但我會從書籍中吸取我思想所需要的養料,反過來,這些養料又會促使我進一步去思考,由此我經歷一次次地蛻變。如果非要說什么書對我的影響最大的話,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給予我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每天,我會看到我的思想在萬千世界縱橫,每天,我會感知我的思想在沉思時的痛苦與掙扎,每天,我亦能感到思想在奮斗與渾噩的交織中前行,思想中的我與 現實中的我就像兩個極端矛盾體共生在一個軀體上。品讀我的文字,那是我的思想靈動的痕跡;走進我的生活,那是我平庸的軀體孑立而行,那樣的獨立而不可思 議!
正因為不斷地思考,所以,我不會局限于某一種書籍或者某一個人的作品。這并非我的張狂。記憶最深的一個故事是說的我國一個著名的書法家,在年輕的時 候,他臨摹了大量的名家作品,精通各大名家的書法技能,有一天他突然發現,他始終只是一個臨摹者,在復制他人的作品,而沒有自己的東西,這一思考讓他陷入 了痛苦的沉思中,最后,他停止書法,開始看書,兩年后,他重新拿起筆的時候,他開始創造了自己獨特風格的字體。雖然我不記得具體的人是誰了,但這個故事給 我非常大的震撼!你如果想擁有自己的風格,就要學會摒棄他人的東西,將自己思考沉淀后的東西提煉成自己獨有的東西。那才是你,而不是別人的影子。所以,在 看書方面,我從不禁錮自己,好奇什么就了解什么,喜歡什么就看什么。如果讓我向年輕的朋友們推薦書籍的話,我建議年輕的朋友們多讀讀經濟類的書籍;因為我 們終將與世界同步,了解一些經濟方面的知識對年輕人是非常有益的。讀一些歷史名家的故事吧,他們的經歷有很多充滿著人生真諦的;讀一些優秀的散文詩歌,如 果不知道誰的作品好,那就讀唐詩宋詞吧!這一類的作品主要是儒養我們的情操,感知美的韻一律;哲理故事也是我們的重要精神食量。至于長篇小說就因人而異吧。
讀書的目的是豐富自己的思想,是為自己的思考提一供燃料,如果我們僅僅停留在多看書上,我們只能成為讀書郎,只有當我們不斷地思考時,我們才真正地從書 中獲取解決問題的能量成為真正的智者。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其意就是:認真地研讀《論語》,感悟它的內涵,你就可以從中獲得不菲的思想,從而治理天下。 只讀而不思考,終是一介書生罷了。
書不在讀多,讀懂讀通讀精一本足以,曾國藩在湘鄉荷葉塘守靈三年的時間里只讀了一本《道德經》,成就了曾國藩最后的輝煌。正所謂的“書中自有黃金屋”,就看你會不會發現其奧秘了。
【我思故我在經典散文】相關文章:
3.亂思意識經典散文
4.雨天思雨經典散文
5.落地成思經典散文
6.清明優思經典散文
8.思我所思經典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