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麗江優美散文
麗江古城既然有著“東方威尼斯”之譽,自然有著豐沛的流水。
麗江古城的流水源自城北象山腳下的玉泉河,玉泉河至玉龍橋流經三孔分流水渠,隨之一分為三,沿西、中、東三路入城。隨即鋪散開來,繞亭縈閣,穿街過巷,涓涓潺潺叮叮咚咚的,或如清笛悠揚或似鸞鳳輕鳴,一路滋潤開來,賦予了麗江古城鮮活的生命和空靈的韻致。街巷流水彼此切割交錯,依偎相擁,山城水鄉,就這么和諧天然地融合在一起了。流水清波徐緩,漣漪微蕩,純凈透明。各色小魚或凌波而舞,或逐浪以翔,或獨游而怡,或群聚以嬉。水上垂柳隨風拂動,任爾行人往來,猶自悠閑隨意,依舊弄月吟風。有陣陣蟬鳴來自樹蔭深處,“泉水潛幽咽,琴鳴乍往還,長風剪不斷,還在樹枝間。”多么美妙的境界!枝上小鳥輕騰低躍,啁啾啼鳴。岸上花臺,色彩紛呈,芳香彌漫。“家家門前流活水,戶戶垂柳拂屋檐。粉團花紅引蝶來,雪山倒影映渠面”,山城水鄉,活脫脫躍然眼前。
因為游客過多,很多旅館早已人滿為患。我們迷戀于眼睛的享受,以至于穿街走巷的轉悠了半天,臨近傍晚才在牛家大院住下來。我對食宿向不考究,到處隨遇而安。倉促住下并草率就餐之后,就急著出門一睹古城風采。
麗江古城房屋的選址走向,都是依山傍水。古城盤桓于獅子山間,沿街建筑此起彼伏,隨山勢蜿蜒而參差。房屋或附勢而起,或居高臨下。街上房屋多是傍河臨渠,臨街為鋪,臨河為樓,前鋪后樓。沿街行走,也就是沿河漫步。因水流眾多,一些房屋干脆就跨水騎渠而建,橋直接連接到門檻,出門就過橋。流水穿墻過屋,東進西出,于是有了“家家泉水、戶戶垂柳”的奇妙景觀。居住其間,晝觀流水起伏有致的倩影,夜聽流水溫婉多情的呢喃,想來必然有著懷花映柳的風情,有著隨意揮灑的無羈,有著卓然不俗的氣質。
流水遍布的麗江古城,自然離不開彼此連接的紐帶,于是有了另一風景:橋。條條流水之上,三五步之遠或十數米之遙,便有橋枕波橫臥。據說在麗江古城,造型各異的石橋、木橋多達三百多座,以平方公里占有數看,比蘇州還多。小橋,流水,綠樹,古巷,人家,相依相映,比馬致遠筆下的意境更勝了一籌。眾橋之中我能夠記住的,是大石橋。大石橋雄踞在中河中段,因玉龍雪山倒映橋下,故也稱映雪橋。大石橋是一座雙孔石橋,拱圈均用五花石料并列砌置,為同心圓形。橋面鋪一層橫向伏石,酷似雙層拱圈而美感十足,也加強了縱橫的整體聯系。伏石之上覆以五花長條石鋪筑路面,使其自然地與兩端的路面銜連。此橋地處繁華地段,橋上有農副產品出售。方向感極差的我,是將其作為路標來識別路段的,是以印象較為深刻。對于其它諸如萬子橋、百歲橋、南門橋等名橋,以及最古老栗木板橋,都沒有什么過深的記憶。
新華街、四方街及大石橋一帶,河寬岸多,是當地舉辦民間習俗活動的地方,麗江古城有放荷燈、送紙船等水上傳統習俗,但要在夜晚才能一睹盛況。
在牛家大院一覺醒來,才發覺窗外已是一夜小雨,天井里有著些許積水,積水上面漂浮著幾片落葉。就在我凝視的時候,一片靠在積水邊緣的葉子突然無風自動,無浪自搖,雖很輕微,卻引起了我的注意。湊近一些細看,才發現有一只螞蟻在上邊游走,不知是剛踏上去還是正準備下來。我轉身準備回房收拾隨身之物,卻碰巧觸上了窗欞上的'蛛絲。我不想破壞蜘蛛一夜的辛勞,小心翼翼的拉開粘在肩頭的蛛絲,并努力保持了蛛網的原狀。許是觸景生情吧,回房之后,我信手在筆記本上寫了句無頭無尾似詩非詩的東西:“水邊浮葉螞蟻船,窗外蛛絲游客簾”。未及細究,同伴叫準備出發前往玉龍雪山,那無頭無尾的句子便一直被夾在筆記本中了。
提到麗江古城的水,就不能忘記麗江古城的泉。麗江古城的泉多以井的身份出現,其形是井狀,實則是地下噴泉。井淺水旺流勢急,晶瑩清澈味甘洌,純凈而天然。傳統的古城井泉,一般都是三眼井,三個水潭由高向低串聯,依次為飲用、洗菜、浣衣之用。尤值一提的是密士巷的溢璨泉,泉水如珠涌現,晶瑩潔凈,無愧“溢璨”之名,是飲水專用的單眼井,泉邊置有小碗,以供舀飲,當地民風之淳厚,由此可見一斑。
潤澤麗江古城的條條清流,湛清碧綠,蜿蜒舒緩,清秀恬靜,脈脈含情。“水嘗無比,相蕩而面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清清的流水,碧波如畫,漣漪若詩,浪濤是歌,躍動的是纖細柔美之婀娜,流淌的是律動寧靜之和諧。我想,倘若沒有條條清澈奔涌的流水,麗江古城便必然失去靈動鮮活的生命。
【流水麗江優美散文】相關文章:
1.印象麗江優美散文
2.平地流水優美散文
4.麗江印象散文
5.流水問情散文
6.橋流水不流的散文
7.麗江行的散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