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我看馬關的散文

時間:2018-12-20 08:08:25 我要投稿

我看馬關的散文

  據說,昆明人不喜室內插花。漫山遍野,大街小巷,滿世界都是鮮花的海,且不分晝夜,不分季節地開。換了誰,家中也寧可素淡一點,再素淡一點。否則,這日子就真的絢爛到無可救藥了。什么東西過于繁復就不讓人喜歡。馬關人偏不這樣想,若說昆明是花的海洋,馬關則是一實實在在的鳥的天堂。在馬關睡覺要把賓館的窗子關緊,不然就太吵鬧,不是人的吵鬧,是鳥的絮聒。第一天,熱烈的鳥聲讓人忍不住激動,激動到眼睛都是濕潤的。第二天第三天,客人們在鄉野里奔波一天,困乏交加,黎明時嘈雜的鳥語就讓人忍無可忍了。馬關的縣城像是一個翠園,植物密密匝匝地覆蓋著小小的城。單聽那些樹的名子就讓人覺得喜不自禁:撐天木、龍腦香、藤棗,木蘭、桫欏、董棕……都是些太虛幻境里的勾當。有樹的地方就有俊鳥,若是巴金先生活著,若是老人家也能到馬關走一趟,他保不準會再賦一篇《鳥的天堂》。馬關人喜歡鳥,喜歡到教人無奈了。漫山遍野都是鳥,他們偏偏要捉回家,關在籠子里養。戲說,馬關的山民走親戚趕圩都要提著鳥籠子,過河的時候,水都淹到下巴頦了,鳥還高高地舉著,可謂舍身保鳥。馬關縣城的公園我沒有去看,無法描摹。聽陳世旭他們回來傳話,說是很好。可以想像,靠近原始森林地帶的園林,還不盡是秀木仙草啊。馬關的公園里有“鳥協會”的辦公室。劉兆麟先生嚴肅指正,鳥不會說話,不會處理鳥類事務,鳥怎么可以成立協會?討論的結果是,即使是在馬關這個地方,依然要以人為本,而不可以以鳥為本。建議改作“愛鳥協會”之類。

我看馬關的散文

  若是在馬關觀光,山間公路的配合程度的確不敢恭維,車子只能在蜿蜒的山道上晃悠著盤旋。但這卻留給我們大把的時間向窗外看。間或是晴空萬里,間或是細雨綿綿,卻一味的天高地闊,各類植物的花朵枝葉鮮艷得霸道。北方人就驚詫:看啊,相機每摁一下就是一幅水墨風景。有情致的是道上的行人,多是年輕的男女,著民族服飾。馬關縣有十一個民族,這些民族我只能在書本上認識,到了眼前,我只能大致識得壯族、苗族和彝族,還有傣族的服裝,有的在電影電視上見過幾次。有一次我步行,看到一壯年男子在土坡上休息,就趕過去同他合影。他把巨大的背簍放在一邊,很舒坦地斜著身子抽一根煙卷。他穿棕色的半舊袍子,帶一頂顏色略微淺一點的寬邊的軟布禮帽,劣質的黑皮鞋。他高大健壯卻又異常地秀氣,問題也許是出在眼睛上,他那眸子里的安靜如動物一般溫柔。他聽不太懂漢話,我只好比劃著要與他合影。他聽明白了,立刻端正了姿勢,坦然地對準鏡頭微笑,目光仍然很羞怯。我看了看他的背簍,里面有很少的幾樣東西,很是寒酸。他是在趕集回家的路上,他要走十多公里的路到集市上買這點東西。路上還有許多與他一樣的男人和女人,走走停停。

  風就是那一刻從谷底吹來,牛鈴聲如仙樂一般,遙遠而悠長。突然間眼睛就濕潤了,幸福到能回憶得起幾十年中所有美好的事物。

  這山間啊,多的是閑花野草,獨自地開,獨自地落,有的甚至一輩子都沒被人看到過。我們真該為誰喝彩一次,生命的無羈是最高的境界

  我來云南十多次了,卻沒有去過西雙版納,甚為憾事。在馬關的古林箐我看到了另一種原始森林。有資料介紹說,古林箐保護區的森林覆蓋率為百分之九十七,氣候溫熱多雨,生物資源豐富,從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為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常綠闊葉林、竹林、灌叢等六大植被類型。我看不懂什么國家一級二級保護樹種,再念一遍它們的名字吧:擎天木、龍腦香、藤棗、桫欏、董棕、七葉樹、紫金牛……還有巢蕨、爬書龍等附生物。也許它們就該生長在那里,專門讓我們用來想念。那天下著微雨,霧色氤氳,濃濃淡淡,遠遠近近的樹像仙子一樣地遠了近了,來了走了,幻想中的仙境也絕不會比這里更有仙致了。我腳上穿一雙艷紅的平底軟面小方口皮鞋,一步步地踏在青苔上,猶若仙蹤。

  馬灑最討我歡喜。馬灑鎮的女書記非常年輕,穿一套深藍色的李寧牌運動服,說不上是十分漂亮,但英姿颯爽。那里的年輕人大多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沒有出去打工的也走在趕集的路上。老人們在村頭的道邊看我們,他們哼唱著旋律優美的調子,身體有時微微地躍動。看起來他們有六七十歲的樣子,顯然缺少表演者的素質,目光羞怯,甚至有點木訥。解說員說,若是晚間,在自家門前的月光下,喝上一碗自家釀的米酒,那歌聲和舞蹈就活潑了。他們的歌舞是留給自己享用的。在北方,在大平原上,六七十歲的老人夜半出來歌舞,不被人罵死也會被人笑死,混得差的估計得進瘋人院。馬灑人的熱情、開朗、活潑,讓我這個北方女子心里盛滿了感動,一波一波地拍打著。苗族女人在自家門口的泥土地上扎堆做針線,歌聲悠揚,和聲部天籟一樣優美和諧。馬灑還有蠻正式的馬灑古樂隊,隊長是一將近八十歲的老人。這個樂隊的男子一律著黑袍,女人的頭巾和蘭色裹裙上繡了花朵。演出過程用的全是壯族語言,我們聽得迷茫,只一心去感觸那樂聲。一個美字,怎么可以囊括。離開馬灑,我留下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沒有問及那女書記是什么民族。若是她穿上民族的服裝,一定會更加漂亮。

  陳世旭寫得一手好書法,他給馬灑題字:天地之聲。那“聲”字寫了四次,總是不滿意。興許是食五谷雜糧,還吸煙喝酒的他,無論如何都不能用人間文字把這一仙樂表現出來吧,怎么寫都覺得煙火味重了。我不懂字,有人評說,字如其人。有的人寫出來扎實穩重,有的人潑灑出的是放浪。世旭兄的字,取法兩者之間,且有書生氣,總而言之是好。

  在馬關,我第一次認識草果。其實我很早就在作料中見過,那是果子老起來的樣子,拇指大小,蒼黃干癟,渾身都是皺紋。誰個能料想,它年輕時的盈潤,顏色紅顏無比,模樣賽似珍珠瑪瑙。所謂人老珠黃,遠不及人老果黃更傳神。時光在一粒果子身上演繹地老天荒,想起來讓人驚心動魄,也心酸,也心暖。我把一粒草果放在手心里握了一個上午,有些想念遠方的愛人,想家,想暖老溫貧的`廝守。這物該是比紅豆更懂得相思。

  馬關又有一個別稱,草果之鄉。

  馬關還盛產三七,它是一味中藥,相貌與生姜相像,活血化瘀。據說對人體極有益,尤其是對女人。路途的集市上我看到門前晾曬的一大片三七根,我指給大家看,可車子一下子就走遠了。有人說,你看到的保不準是生姜。我說,是三七。又有人說,憑什么斷定。我答曰,憑它是三七。馬關的女人無論老幼,氣血似乎都很好,精力充沛,這和三七不無關系吧。

  鄉下的集市上有很多越南女人,皮膚黝黑,眼睛明亮,高顴骨,厚嘴唇,身材是無一例外的好。邊民往來頻繁,出入邊境只需要一毛錢。路途上不斷看到幼小的孩子走在上學或者放學的路上,他們見到車子經過都停下來敬禮,表情認真虔敬。馬關的宣傳部長熊延韋告訴我們,這是他們實施的小學生禮儀工程,因為這是祖國的邊境。我想那一刻大家會和我一樣,心中一定對這項工程的創意和實施者充滿敬意,畢竟一舉手一投足,都有祖國在里面蘊含著。

  阿峨的壯族農民版畫很有名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阿峨家家戶戶都會制作木版年畫,據說銷路不錯,能給壯民創收,令人欣慰。但說不出什么感覺,這些批量生產的作品無法讓我興奮,過于規范,過于專業。有農人暮歸時的畫面,夕陽西下,田地豐碩,人畜悠然自得,很美,卻是許多年前都見過的樣子,老版本,明顯缺乏創意。許多農民都出去學習過,得過名家指點。因為看了太多的摹本,這就限制了他們的發揮。教我想起一傳說,相傳山西有一老太太善長做布老虎,用色大膽活潑,大紅大黃大黑的小老虎,頭頂花朵,憨態可掬,令人愛不釋手。老夫人的手藝在方圓百里極富盛名。卻有一天被人接到城里去看動物園的真老虎,丑態兇猛狀令其大驚,回去后竟從此做不了老虎。阿峨農民的版畫還做得很積極,應該鼓勵,但需要限制他們觀看真老虎的次數,讓其充分發揮個人想象。阿峨的宣傳資料上介紹,村子里做木版年畫的人,年齡最大的五十八歲的老人,年齡最小的八九歲。那天就請那五十八歲的老人現場表演,剛巧我的朋友有電話來,詢問身在何處。我發一張老壯民工作的照片過去。這朋友在一個地方做政府主官,他旋即回復:文章請不要提及五十八歲,這是個令人尷尬年紀,不具有說服力。這惡毒的家伙讓人忍俊不禁,但其言確實有理。

  阿峨的壯鄉民居絕美,青磚灰瓦,造型古樸別致,門口有肥碩碧綠的芭蕉樹,芭蕉叢里站立著美麗的壯族少女。這情景幼年曾在木版畫上見過,有前世今生的恍惚。

  倮灑中寨應該是馬關比較富裕的村鎮,墻壁是被粉刷過的,地面做了硬化,水管和廁所是改造過的,很衛生。支書介紹說,下一步建房也要做統一規劃。聽了覺得心中一緊,什么東西但凡統一起來,就失去了自由和神秘。中寨的條件要比馬灑和阿峨好,卻找不到那種地老天荒的感動。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不必太過整齊劃一。

  在整個中國,像馬關這樣保留完好的原始生態地域越來越稀少,留下一片天空,留下一塊凈土。對于發展,這或許是我幼稚的向往。

  馬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至西漢元鼎六年,漢武帝在滇東南設立郡縣,馬關從此進入西漢王朝的版圖。阿雅古城遺址,距今已經有六百余年的歷史,是古代通往滇中、內地通往交趾(越南)的要塞。古去今來,萬象更新,歷史的遺跡卻永不磨滅。龍土司構筑城墻,捍衛疆土的故事代代相傳。這該是馬關人的驕傲。

  去馬關的每一個寨子,都能品嘗到香甜的米酒,婦女們端上七彩米飯,用植物的汁液做成各種顏色,用果木桶架在鍋上蒸煮。米粒蒸至晶瑩剔透,將桶抬了反扣在桌子中央,一個巨大的日月脫穎而出,比彩虹都絢麗。雖然不餓,但總是吃了又吃,試圖在濃綠和淡紫之間咂出不同的滋味。每一個村寨都有新鮮的小桃子,燙手的紅雞蛋,芭蕉粽子——舍不得吃,拿了給看熱鬧的小孩子。小孩子也舍不得吃,反身給身后的弟弟妹妹。客人走了,老人們就坐上我們坐過的凳子,很含蓄很安靜地等待人們離去,然后才謹慎地吃點什么東西。那一刻,眼淚止不住流下來,而在此之前,我已哭了又哭。在這些貧窮、善良、隱忍而又好客的父老鄉親面前,任誰都一樣,哭。

  云南作協的李朝得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小伙子,善學,知識面寬泛。他告訴我他從小就生長在這樣的村寨里,他的父母沒有文化,但他們教給他的第一課是孝道和禮讓。比如,吃飯的時候必須等待老人先上桌,先動碗筷。食物不足,大的孩子該讓給更小的孩子。小李在家最小,他讓給誰呢?小李說,他一點點大就懂得照顧大家,任何東西都是取自己的那一份。

  這里是云南,是邊塞,而我來自中原。我們中許多人來自首都。我們常常稱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我此刻很想帶上我的孩子,來這天高云淡之處學習點什么。借當過教師的李朝德的話:我們不能保證教會他們成材,卻必須教會他們做人。

  我說的是馬關,可又不是我想說的馬關。這次的馬關之行,讓我始終浸泡在感動和激動之中,但這種情緒卻像世旭兄寫那“聲”字,無論如何都寫不出來。我能寫下來的,只能是這種感覺的影子。如果不信,你還是來馬關來看看吧。

【我看馬關的散文】相關文章:

1.看日出的散文

2.看蓮散文

3.我在山頂看世界散文隨筆

4.經典散文:看櫻花

5.看雨經典散文

6.看淡愛情的優秀散文

7.看香山紅葉經典散文

8.也說看社戲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