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家鄉的美食抒情散文

時間:2018-11-30 16:15:42 抒情散文 我要投稿

家鄉的美食抒情散文

  來到廣東二十年,出差也走南闖北,吃過山珍海味,嘗過酸甜苦辣,最讓我回味無窮的卻依然是家鄉的一種極為普通卻又頗具特色的小吃一一扎粉。

家鄉的美食抒情散文

  我的家鄉座落在贛中地區樟樹的一個大村莊,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人口就達三千多,占地面積為有六平方公里,在方圓幾十里頗有名聲。相傳祖籍是山西,是三百前一個叫版城的黎氏祖先為了躲避戰亂而遷徙至此。這里土地肥沃,山清水秀,氣候宜人,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其次是花生、紅薯、小麥、油菜、大豆等。要說起家鄉的美食,那真是五花八門,琳瑯滿目,因為老家的能工巧匠還真不少,其制作食品主要有豆腐、掛面、清湯、包子、麻花、蘭花片、紅薯粉絲、紅薯片等等,但我卻對一種叫“扎粉”的食物情有獨鐘。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好吃的食物并不少,但由于經濟貧困,大魚大肉卻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才吃得到。平常呢,在夏季收割的季節,那滑潤爽口的新鮮扎粉就開始上市供應,一般用谷米進行實物交易,這樣才能使盡可能多的鄉親能吃到爽滑可口的扎粉。

  扎粉其實就是米粉,只不過剛榨出的米粉曬干后,用稻草將一片片曬干曬透的米粉扎成一小捆,便于攜帶和交易故而得名。成批制作的米粉,除了現買現吃外,大部分會放在太陽下曬干,然后一片一片扎起,這樣可以長時間儲存,也便于運輸。

  記得小時候村上趕集(老家稱“當街”)時,我們在上學前經常會去米粉制作坊里看看米粉的生產過程。

  那時,全村就大隊一處有米粉制作坊。場地中央一臺古老的`大磨臺,一頭蒙上眼罩的大水牛正在拉磨,將頭天浸好的米兌水磨成米漿。米漿濾去水份后,就可以揉成米團。在加工臺邊,鄰居孟科大嫂一邊在揉米團,一邊還在指揮著十多個壯漢將揉好的米團塞入一個鐵制圓柱形筒中,然后大伙一起壓筒上的大杠,筒底有許多小圓孔。隨著一聲聲"嗨啰”的加油聲,筒底一條條米線就冒出來了,落入下面一口大鍋中。鍋中燒得翻滾的開水迎著源源不斷的米線,立即就成形了米粉。米粉成形后,還要快速地撈出置放入裝滿冷水的大桶中浸泡冷卻幾分鐘,增加韌性。經過這幾道工序,成品米粉就算制成了。別看工序簡單、古老,但米的浸泡時間、揉團技巧,火候很有講究。孟科大嫂雖然出身地主家庭,但她卻是一個米粉制作大師,老公也是村里赫赫有名的榨油師。她為人正直,長得又眉目清秀,很受人尊重。米粉制作坊她不在場的話,同樣工序制作出來的米粉卻沒了那份嚼勁,也就自然沒那么暢銷了。

  老鄉的米粉,主要有三種吃法:

  腌粉:可以直接用剁辣椒、大蒜蓉、肉末,蔥花,醬油等調制而成的佐料伴著吃,味道特別鮮嫩,口感韌性極佳,一碗下去,不足以過癮。

  湯粉:一般用自制的高湯將米粉煮成湯粉,吃起來倍覺滑爽,意猶未盡,欲罷不能。

  炒粉:用新鮮的豬肉或牛肉,放進熱油鍋里翻炒幾下,然后倒入米粉,加入少量青菜或辣椒爆炒,新鮮出鍋的金黃色米粉香氣撲鼻,鮮嫩爽口,讓人饞涎三尺!

  扎粉(老家也稱“干粉”)在食用時必須先用清水浸泡至柔軟,煮至七成熟,用冷水沖洗,然后按上法或煮或炒。

  那時,一斤谷子換一斤米粉,一斤米換兩斤半米粉。由于新鮮的扎粉供不應求,須排長龍換購。為了換購美味可口的扎粉,避免占用家里拮據的口糧,父母就鼓勵我們去拾稻穗。我們兄妹幾個經常冒著酷暑,去稻田里撿收割后掉下的禾穗。當嘗到用自己辛勤勞動換來的扎粉時,心里別提有多高興,吃起來也特別香。據說村里有個叫根根的青年,一頓能吃七、八斤!這與那個年代缺乏葷食,又要在勞動中出大力不無關系呀。

  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好吃的食物越來越豐富,扎粉的制作工具也早由機器取代,然而,身處異鄉的我,每次回到家鄉,還非得吃上一碗扎粉才能心滿意足。

  也許大家吃過桂林米粉,嘗過云南過橋米線,品過南昌雜粉,但“黎圩扎粉”不僅口感和味道勝過它們,對于我而言,這道美食更多的是品到一份沉甸甸鄉情,鄉思和鄉愁。

【家鄉的美食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1.家鄉的美食文章

2.家鄉美食短篇散文

3.家鄉的美食400字作文

4.家鄉美食作文5篇

5.家鄉的花抒情散文

6.家鄉的雪抒情散文

7.《家鄉的容顏》抒情散文

8.家鄉的變化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