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詩度夏散文隨筆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人們免不了打開風扇空調,營造清涼環境。然而,古人沒有風扇空調,避暑方式全靠自然,或棲于樹蔭之下,或倚靠在水畔亭旁。于是,文人騷客也就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避暑佳作。
臨水之地是古人避暑的最佳選擇。炎炎夏日,若得一處亭臺樓榭相伴,著實是納涼人的福氣。詩人孟浩然所寫的《夏日南亭懷辛大》一詩,生動勾畫出水邊納涼的情景:“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于亭臺納涼的喜悅,讀之仿佛有一幅閑適自在的畫面在眼前鋪展開來。
也有詩人在水邊乘涼時揮竿垂釣。詩人司空曙的《江村即事》一詩就描寫了納涼垂釣之事:“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試想,劃著小船去釣魚,安安靜靜地等魚上鉤,火熱自然被拋在了一邊。傍晚時,把船泊在池塘邊,用自己垂釣的收獲做下酒菜,然后美美地進入夢鄉。這種閑適,真可謂羨煞神仙。
坐在樹下或走進竹林,也是古人采取的乘涼方式。詩人高駢與友人在納涼時,詩興大發,當即吟得一首《山亭夏日》:“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山亭古樹參天,人跡罕至,薔薇飄香,置身其中,自然周身清涼,酷暑頓消。
詩人王維為消暑度夏,在終南山下建有竹里館。每逢炎熱之時,便抱著古琴走進幽深碧翠的竹林,席地而彈,樂而忘返,給后人留下了千吟不厭的.《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林深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而詩人李嘉佑考取進士后,謀得了一個清閑的小官,他不羨慕侯爵的尊貴,在江邊修建了竹樓,夏日于此納涼時有感而發,作得《竹樓》一詩:“傲吏身閑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樓。南風不用蒲葵扇,紗帽閑眠對水鷗。”短短四句,把詩人的悠閑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南風習習吹來,即使是在酷暑里也用不著搖扇,還可以把烏紗帽隨意擱在一邊,美美地睡上一覺,此情此景,不知令多少人羨慕。
如今,當我們在享受著空調等現代化電器的好處時,不妨也學學古人,在盛夏品評一壺清香悠遠的茶,讀幾首妙趣橫生的消夏詩,來一個千年穿越,與詩人一同度夏,一同品茗,一同吟詩。
【品詩度夏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1.詩酒人生散文隨筆
3.靈鳥成詩散文隨筆
4.月圣仙詩散文隨筆
5.迎峰度夏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