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聽風雨優美散文
靜聽風雨
雷聲轟轟,閃電啪啪,將安靜的夜劈閃著。瑩瑩光韻里,一個身影靜靜地坐著,看著雨點打在大地上,嘩嘩啦啦。暗里,一雙眼透著迷惘,凝望著雨點兒打在窗臺上,水濕淋淋的流瀉,水中冒出一個個泡兒,洇起了水花,水星子在暗夜里飛。
偌大的天地,唯聞雨聲淅瀝嘩啦,電閃雷鳴。風,攜著濕涼涼的氣息掃進門來,掀起帷帳輕輕搖曳。那雙眼在水光里閃了閃,轉向了天穹,冥暗間,空茫茫的聲音在幽幽地響起。
聽到了那雨聲靜叩簾門的輕響,徜徉在水聲滂滂的幽寂里。
拉開了帷幕,一個女孩走了進來,暗霧重重,一條盤曲的蛇,昂揚著高高的三角頭顱,吐著腥紅的舌芯子。慢慢地縈回在半空,再慢慢地低了下去,最終俯伏在濃霧里。
女孩,輕輕地走近,靜靜的站立,片刻后,她離去,切切地纏住父親。父親帶著她去山頭。一個山坡上,從密林間走出人兒,手中握著一大把枝枝葉葉。其中有杉樹枝、楓枝葉、青蜜棗,還有藤葛上綴著紅紅的晶亮的果子的植株等許多曖昧得叫不出名字的物種藥材。
女孩并不清楚那些藥草,只知有許多的是平時見慣的東西,而今,它們被齊齊地采來握在手中,一大把的,似一捆柴。父親告訴女孩用那些東西給那條蛇浸泡藥浴,可以讓那蛇回轉過來。
許久,畫面停頓,被濃黑的霧杳匿。然,女孩終于嫩澀地付之于行,最終那條盤曲在霧里的蛇又幻化消隱于霧中。
低低,雨聲敲落,時空里傳來那份輕輕的訴說,迷惘地揚起了水沫星子。霧,依如那時濃郁得將人籠罩,將影消蝕。
唉,你太多愁善感了。
那聲輕輕的嘆息似乎貼著她的耳朵而來。然,只是片時,她忘了。不想去解釋,解釋那份活著的心性為何那般的突兀與別扭。
……你啊!怎么一點都不會為自己籌劃?
你不是會籌劃嗎?一切都交給你好了,放心的,以后我有了錢也給你,我吃什么穿什么你給買就好了。
……看著那盆色澤鮮艷的餐中食,看著她大塊朵頤地吃著。
他愁著:你真能吃。
你以后要別餓著我——尤自吞咽著,翻動著嫣紅的唇憨傻傻地口齒不清。
……那時,依稀記得那個身影總是在暗中嘆息。
而她卻在夜的清風里婉約著那份輕淺:一生,不貪戀任何,只求這一份好,跟著你,隨著你,陪著你,在你人生低谷時,在你艱難困苦時,相伴相緘。
——我娶你。
……不會打理生活,不想管家。
唉,隨你吧,不想管就別管好了。
她嘻嘻地笑,似個偷吃的小孩,輕悄悄地踮腳走過黑夜。一生就那么輕輕淺淺地付與了時光,在歲月的岔路口,把自己迷迷糊糊的賣了。
那般黑的夜色,冥想起逍遙的時光里,一抹蒙朧的影倏忽飄過——女孩子不能太憂郁,否則在現實的生活中沒法生活的——活潑開朗的女孩在明媚的世界里很多——樂觀和活潑開朗是有區別的——樂觀的女子也很多——真正的不是很多——樂觀也是在經歷過后才能達到那種境界的——你不可能一眼就能找到一個自始自終是樂觀的女子的,那樣不是她無心就是她無情——樂觀更不是無心無情——……蹈著清風,理智在那線清光里游離而去,循著霧的形跡,那抹影鏗然的尋找陽光去了。
然而,她靜靜地凝立于時光里,看行人匆匆,再匆匆。很是奇怪,她緣何總是如此的清淺而幽靜,卻無風無雨可以打破那份岑寂。喟然明了,那里迷霧重重的世界里,總有她迷霧幢幢的魅影倏忽飄蕩著。
無人能走近的世界里,因而也不再希冀著懂得。
她在夢的晨曦里,咬著牙呼喊著:媽媽,能不能別讓我再做夢了。
媽媽的凝望里有著深刻的憐惜,也只是淺笑著說:那是一抹希奇古怪的胡思亂想罷。
嘟噥著,是他的聲音——總是那么奇里古怪。
呵,她終于懂得,明了。她的古里古怪成就了夢的奇里古怪,夢的奇里古怪也成就了她的古里古怪。
釋然中,便怔愣在夢的迷境里,尋那夢的出口,總是恍若煙云,茫茫然的浮白掠過腦際,似一股股青煙,尋不到任何的終局,覓不到任何的路徑。呢喃在血脈的跳動里,是那份深沉的迷惘,霧蒙蒙地挑起了心性的輪回顛倒。
還有誰能么細細地聆聽她的訴說呢?在淺白紅塵里,深戀那抹翳云濃重。
雷聲隆隆,電閃刺刺,她看到了那段被塵封的時光里,那個被隱匿的身影,年輕時豐神俊朗,然后開始慢慢變老,滄桑,在剛邂逅時,他就早已是滄桑的田海。她之所以那么純真而又持久的想望,只因他的蒼涼氣息,是攜帶著大海與田園的氣息——濃郁的憂傷與深重的悲涼,漾著絲絲柔美幽謐的茵萋與清冽醇篤的蒼寒。
交織著一份情愫,就那么執著堅貞著將青春撒放。她記著帶給她的那份煎熬,似一團糨糊黏糊著她的生命歷程。
經過漫長的守候,她終于知道,他是她生命里的唯一,給她帶來希望,也會傾盡他所有的耐心與耐性聆聽她的點滴,永不厭煩,可是也總帶給她徹底而糾心的失望,如煙霧輕輕飄散在生命的途坎中。
從此,生命似青徑,記憶似青河,永遠汩汩流淌,也永遠踽踽徜徉明月與清風。
雨夜的風吹過,蕩起她一陣的涼柔。那漠測的眸子,愈加迷離而深邃。
倏忽,清風挑起了她的神經。她在輕輕地淺笑里,尋著了一絲痕跡——生命從一開始就是一團霧,愈夜愈濃。
在跳動的珠玉聲響里,輕輕吟囈起夢的淺眠。那里,總有一個女孩,在默默地行走,靜靜地觀望,癡癡的守候。有那么一抹惶惑,也有那么一股倔強在沖擊著惶惑。于是,前路愈深愈寂,愈寂愈幽。
她看到了那追趕的人,惶惶不可擇路的奔跑,越過阡阡埂陌,終于,草坡處一座茅屋將身藏。夢里聽到了婦人的喁喁語聲,似游魚戲水,在清凌凌的水中,幽雅又兀然。她側耳傾聽,又憤然的離去。
呵,離去,生命的復轉陡合。她諳熟了這一抹活著的生命的體系。盡快地運用到自生身上。一遍遍地說著:走開,離去,去尋找屬于你的。
然后,她的生命里閃現出許許多多的背影,傳來許許多多的嘆息。
淚光盈盈里,她聽到自己沉重又輕弱的嘆息,心旌惘惘。原來,從一開始就是自己離去了自己——魂的脫離,身的固守。那么矛盾又和諧地重組著一闋弦音。
雨水淋淋,潑灑著靡淚涔涔。那是天與地的淚水嗎?煙青色,你的守候站立了幾多歲月,你將一抹濃青的色澤涂沫成淋淋水光,瑩瑩水潤。剔透著年華的羽翼,豐蘊著季節的慈藹。
飄若游絲系雨夜,涔涔流水,寂寂心扉,輕輕扣懷,那雨是清叩一重山水,一重煙嵐。
我候著夜的到來,挽我瀝清的夢。夢來,我繞煙絲,將生命纏,夢去,我抽卻幾許元神,供時光滯留。
昨夜幽夢
我不見初吻,帶來多少憂傷的一夏,風景這邊獨好,只奈何堅橋且過勞都關,沒有任何初見,為何為情所瞞。
沒有一夏的憂傷,我自飲自酌的呷一小口口的清茶,時間,淡忘了多少記憶的紋理,又該折開多少衣服的褶皺,難以明狀的說出自己的憂傷情懷,我自適忘卻南山面,可惜沒有南山的情懷,只是有北山的荒涼,沒有多少人煙,只是竟是人眼,人言,人言,人言可畏懼,但是不是曾經的走過一段繁華景象,又有誰知道人言的妙處,只是沒有悲傷過。
見到多少烏云走過,見過多少彩虹架起,我該又感嘆多少生命的難能可貴。
生命,我們的生命,應該做怎樣的風馳,抑或電掣。
當雷雨的季節來臨的時候,我是怎樣的追逐著雷聲的腳步,只是這腳步走過了翻山越嶺,我還是在原地保持不動,甚至去躲避著雷電的腳步,所以只是一個人的想起。
沒有雷雨的季節里,是干癟的充實。
重拾起破碎的心情,直覺的這樣的天氣很是憂傷,當晴天過后,又有雨的時候,我是怎樣的煩惱這樣的季節。
憂傷,只是這樣的天氣,很有水汽。
我想,是水汽的遮蔽日,我們的眼里寫不出憂傷的段落,但是憂傷的眼眸是水珠子的徘徊往惻。
我心里倍感安慰,心里,一定敞亮了。
不想這樣虛度青春,或許在某個角落,聽到了女子的哀怨,話別出驚嘆的人生。
不想這樣無聊的虛度年華,我的心情,一樣要隨著夏日的憂傷,旋轉出一朵朵的向陽花。
作者歲月流年的文集
深冬,把寂寞研磨成詩
詩心,總讓人用一顆審美的心去發現世界的美好。——題記
冬是清寒的。站在有風的地方,悄然回首,看見來時的路。一路有花的嬌艷,有草的青蔥,有樹的挺拔,有鳥的鳴叫。抬起頭,天空藍的清澈。風起時,有笑顏。
冬,是寂寞的。萬物都歸于沉靜中,孕育著來年的昌盛。隱忍才是最有力的,也因此,寂寞的冬天給人以太多的幻想與渴望。會去渴望溫暖的一爐壁火,也會想要一個溫暖的懷抱。圍爐煮雪,相擁著取暖。
習慣了把心情種在寂寞里過冬,深耕一隴陌上的花開。等待著,下一季的'盛景。不會忘記冬的情懷,圣誕節的鐘聲會敲響,冬有自己的輝煌。靜靜的寫下一首小詩,待到花開時,扦插在那枝頭,為冬吟。
拾起依戀的筆墨,素箋上寫滿了零落。最喜歡讀書中的句子,平常的物什,油然紙上的,就有了活色生香的味道。平凡的點滴,一經墨色的親潤,也有了多姿多彩的模樣。最是那人間草木,一草一木總關情。于是,楓葉輕輕的紅了,云也淡淡的笑了。
夜深人靜的時刻,更適合手捧詩卷,與唐詩宋詞里,看長袖善舞,聽風月有聲。寂寞的不再是一個人的孤單了,熱的茶水,就暖了心扉。與詩情畫意中,就著寂寞喝下,回味,無窮。
調制著日子啊,用一顆詩意的心。
散落在深處的記憶,浮起,再現。那些被深愛著的人,星月一般的美好。只是在愛的時候,忘記了吧,忘記了一串的歲月里的風鈴聲。走的遠了,愛已不再。想起了她比煙花更寂寞。那些美好與憂傷,都會在心間翻來覆去的研磨。愛著的人最后都成了會寫詩的人。
零落成泥碾著塵,只有香如故。是啊,能留住那一抹的香,就足以暖了歲月的冬吧。就算是過往,從沒有期待過結局。能入了眼,進了心的,風干起沉香。也會有了恨吧,那該是愛的延續。唯有了無痕跡,才是可悲的一段無語。愛了,恨了,笑了,哭了,都是發至心底的聲音。不要忘記,不能提起,那就把這些寫在詩里,寄出,無人查收。
每次看見那些研磨咖啡的時光,都會有濃濃的香味。一杯熱的,從手至心的捧著,呵護著純真。慢慢的,磨著。用心情來制作,用愛來調配。一切都是美的。想起午后的暖陽,知道了所有的事情都會有轉機。那就更加深入的走進歲月的河流,伴著一曲高山流水的箏,邊走邊愛。
花落隨風。
彈指流年。
那墨跡斑點的一書心意里,是靜靜的研出的墨。沾滿筆頭的墨汁,隨意潑灑,也是灑脫啊。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痕跡,才會有落筆的生趣。不再說,冬是寂寞的了。原來,冬是在研磨著時光里的一筆墨色,為來年寫詩。
深冬里,把寂寞研磨成詩,為你,為她,為自己,寫下文字。
【靜聽風雨優美散文】相關文章:
3.經典散文靜聽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