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秋天經典散文
故鄉的秋天在立秋后拉開帷幕。蔚藍的天空下,淡綠夾黃的翠柳攜一道微涼的風吹來,秋天就像一位儀態端莊的女子在鄉村的田野里梳妝,又像一群男女競走選手在鄉鎮的燈影中穿梭。
秋天來了,這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是人們久盼和希望的季節。湖畔的蘆花舉起白色的飄逸,田野有水稻金黃,棉花純白。對望,隔河的林中有果樹飄香,發黃的落葉如蝶到處飛翔,充滿了濃濃的詩情畫意;村宅的小院里的石榴已滿枝頭,柿子遍樹紅了;人們帶著滿臉的喜悅,下田開始揮鐮收割。春天的耕耘換來秋天的收獲,這是一幅多么豐厚的燦爛圖畫。
喜歡秋天,盼望秋天,擁抱秋天,感念秋天。故鄉的秋天是陽光、云、雨、月柔和大地天空相融的世界,無處不賦有詩的韻味。
喜歡故鄉的月。傍晚,夕陽下初露東升的月,神秘地邀著水墨大雁在樹梢凌空飛過,劈空裁剪出一片寧靜的湛藍色。透過鄉村的樹林,就會發現秋月之美,特別是站在故鄉小樓的檐角上向東眺望,忽如又有了一種在楊州何園賞月的幽雅感覺,故鄉的月不能不說是一道鄉野中的風景。人說: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在楊州.此詩出于楊州何園,說的就是楊州明月的獨特美。其實故鄉的明月不比楊州差,而故鄉的月無論從村莊、柳林、湖畔等都有自己的風味和風景,只要看就有景,只要想,就有詩,浸潤其景,就會醉意朦朧。
皓月當空,似乎是那種明亮已經超越了月亮的本身,看它就會激起生活的情感,成為追思遠方親人和朋友的一份信箋。每當明月升起,月光掠過村口的湖面,秋波里就會蕩漾出的幾層月影劃過的漣漪,閃閃爍爍的月影透過岸邊的柳林更加顯得朦朧美麗。八月中秋被鄉人稱之為望月節,也就是團圓節。記得小時候的中秋,村里家家戶戶都要圍坐在場防的桌旁,吃著煮熟的毛豆和自己家種的芋艿,還有自制的月餅,桌子上放著從院子里采摘的梨子、橘子、棗子或石榴,一邊吃,一邊觀看一輪金黃色的月亮,還常常聽老人講嫦娥奔月的故事,真是其樂融融。
喜歡故鄉的秋雨,秋雨一落沙沙響,趕走了夏末的'炎熱。喜歡秋雨的天籟般的音樂,據說人在發愁的時候,可以撐一把小傘在秋雨中向天地傾訴,隨著輕揚的秋雨會帶走心中的郁悶,舒一口氣就會覺得一切都是輕松的。在秋雨中行走,仰著臉去輕輕迎接飄飛的雨,那臉、唇,和整個身心,都會仿佛聽到自己靈魂的聲音。這就是聽秋雨、讀秋雨的最佳選擇。輕吻秋雨,沙沙而落,可以讓煩惱走開,只為暢快著自己的心情走進那纏綿清冷的秋雨中,矣看那秋雨如何纏綿的秋葉,秋葉又如何打著旋飄落在雨里的泥地上,望著纏纏綿綿的秋葉,就會覺得自己已經與纏綿的秋雨擁抱在一起,那些愁意就會拋向云霄外。用什么樣的心情去走雨很重要,如果心緒越來越糟,那么就住在窗口聽雨吧,否則是會感覺到雨是越來煩惱的。
喜歡故鄉秋天的云彩,它的美麗可以和沈叢文筆下的云南昆明的云彩比美。常常出神地站在故鄉的田間抬頭觀云,遙望云淡藍天和湛藍絕美的秋日天空時,就會發現那些變幻無窮的云朵竟是那樣吸引人的眼球。尤其是早晨晨曦初露和臨近夕陽西下的傍晚,天空中不時會看到從遠處移來的一大群流云,有時厚厚實實,有時薄薄淡淡,有時色彩斑斕,這就是美麗的秋云。它們有的像大朵的牡丹盛開著,有的像一條條玉帶飄游著,它們在旭日或者夕陽下變化萬千,像神筆馬良繪出的變幻莫測的各種圖畫姿影,無奇不有。有的像高山,有的像湖泊,有的像森林,有的像河流,還有的像人頭和動物。一會兒變成鳥雀和貓狗,一會兒又變成茄子和西紅柿。時而像一頭雄獅,時而又像一頭大象,時而又像沉睡的東方巨龍一幅幅畫面都是那樣的奇特和美妙,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和目不暇接。這些云彩真是一個天然的表演藝術家。在宇宙的天空中輕點,隨意的描繪出天空中的萬種風情。每當我們昂首天空,去看云的杰作,在云的畫卷里尋找文學的靈感,總會悠悠然地釋放自己的一份美好的心情。長久地凝視在變幻莫測的秋云中,漸漸會感到天地是多么的遼闊,宇宙是多么的蒼茫,只要心靈開朗,就會頓覺開闊和博大。
故鄉的秋是大氣、厚重的。田野是靜靜的、陽光是揉揉的、河水是清清的,用智慧的眼光去欣賞,用一顆喜悅的心去欣賞,就會忘記秋天繁忙中的一切的勞累,就會是一身輕松,心曠神怡,就會被秋天的色彩陶醉,這大概就是秋的韻味、秋的詩意、秋的淳樸、秋的景致、秋的優美、秋的和諧、秋的豁達、秋的恬靜、秋的情趣。
走進秋天,在故鄉的秋天里閱讀歷代文人墨客對秋的褒貶不一的詩,秋天的風景同樣會在你我的眼中變得詩意。屈原說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曹丕在《燕歌行》中也有同樣的詩句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晉朝陸機《文賦》中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讀詩如見自然界萬木蕭條落葉紛飛的情景,使人產生了心靈的共鳴。
讀詩秋自來。李白人煙寒桔橘,秋色老梧桐.賈島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柳永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李商隱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孟浩然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讀這些詩就會覺得這個秋季已經在眼前。
讀詩秋意濃。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李白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蘇軾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一片色彩斑斕的畫秋,總會讓人觸景生情,浮想聯翩。
故鄉的秋天,除了風景,除了豐收,除了感悟,還有就是故鄉的秋也屬于各類鳥兒集結的天堂,年年如此,別有風味。特別是故鄉前面不遠的那條靠近長江口長滿蘆葦的湖,成為了各種候鳥和留鳥匆匆相聚的天堂,實在是一道不得不寫的風景。當每天天剛蒙蒙亮時,湖中的野鴨就會成群結隊飛來飛去,一些鴛鴦也會在水面上再一次歡悅,還有白鷺在湖灘上尋覓,它們大多是留戀著這碧清的湖水,似乎有點不愿離開,在湖上攝下一組組靚麗的景頭。
故鄉湖畔柳樹林是小鳥的天堂,它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歌唱著,它們是在商量如何面對這個秋天的快樂,還是在告訴同伴要立即遷移到另一個地方去?它們從竹林、蘆灘等棲居的地方會成群結隊展翅飛出,迎著初升的太陽,在黃燦燦的田野上空盤旋著,然后躲在村口的電線桿子上和電線上再來一首大合唱,當它們餓了的時候,會俯沖下來在稻田偷食,然后像箭似的高飛。它們的舉動會激起農家的憎恨。農民們在自家的農田地里開始扎上幾只稻草人,掛著碗片制作的鈴鐺,在風的吹動下發出一陣陣叮叮噹噹的聲音,聽到這樣的聲音,小鳥們就會嚇得四處逃竄。這種古老的辦法也確實很有效,當稻谷收割完畢,田里的稻草人也被我們拆離現場。
故鄉的鳥大多是益鳥,以捕捉蟲子為樂,但其中也有一些害鳥,它們大多混在麻雀堆里,其中有一種叫做禾花雀的就專愛偷吃稻谷,盡管有村民扎草人用于嚇唬這些小盜賊,但收效卻是寥寥。禾花雀多了就會傷害農作物,沒有谷子的時候,它們還要偷吃越冬播在地里的麥子種。所以,一些鄉人就會去捕捉鳥后賣掉,換些煙酒醬油等。捉鳥通常是在晚間。鄉人們在夜間打著手電,他們不會放過那些棲息在小樹和竹林精舍的禾花雀,借助朦朧的月色,悄悄地將捕網支撐在竹園的外圍。在另一端,由幾個人合力搖晃著青翠的竹子驅趕著,受到驚嚇的禾花雀鳥兒就亂躥了往手電亮光的網里逃,守在網袋旁的捉鳥人,像足球比賽的守門員一樣,敏捷地將一只只鉆入網中的禾花雀捉拿住,放入鳥簍。鄉人們不僅消滅了農田里的害鳥,又有了一份收入,何樂而不為。
日子在指縫隙流走,眨眼間就是故鄉的晚秋,這時就已進入了寒霜期。一陣秋風掃過,樹葉幾乎落光,秋天就開始一天比一天冷了。隨風四望、遍地草木枯萎,鮮花凋零,這便進入了初冬的日子。這時的夜已開始漫長,屋里的水蒸汽會在玻璃窗上凝結成霜畫。那些富有真情韻味的秋色,又一次躲在遠處的楓樹上蕩著秋千,留下一片醉人的火紅色。忽如霜葉紅于二月花的圖畫上又增添了美麗,故鄉的秋景讓人一贊三嘆。
于是,我懂得和了解了故鄉的秋,她不僅是天然的美,更是勞動人民用汗水繪就的一張圖畫。面對故鄉的秋,我忽然又多了一份思考和暢想,和著一個追尋明天的金色的美麗之夢,怎么也揮之不去!
【故鄉的秋天經典散文】相關文章:
1.故鄉的春經典散文
4.故鄉的雨經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