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的幸福抒情散文
我喜歡古村,喜歡古村逾千年的古樸美貌。
那斑駁的容顏里,有著倔強的性格,經千年風霜而不畏懼;那蒼虬的枝干中,透著高貴的傲骨,任萬年風雨還保本色。
面積約1.5平方公里,自唐代開基以來,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的陂下古村,就掩映在濃濃的古樟之中,美麗的富水河猶如一條玉帶繞村而過,源源不斷的為這里的村民帶來吉祥平安,又帶走紛紛擾擾,讓這里的子嗣安詳平和的生生息息,發達興旺。一如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里的,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人們雖遠離城市的喧囂,卻怡然自得,好不愜意。
在江南,素有無樟不成村的說法。或一家獨居,或三五家聚居,或數十上百家群居,門前屋后,村頭巷尾,總是三三兩兩的矗立著一片或幾顆樟樹,村子的生命就記載在樹木大小的年輪里。陂下古村也沒例外,在導游的口里得知,村中有近百棵棵樹齡在500年以上的古樟。樹齡最長的“合歡樟”,就夜以繼日的站立在村口的橋頭邊,注視著進進出出村里的一切生靈,又似乎在審驗每一位的身份,護佑著村民的平安。據村民們講“合歡樟”的中間長出有一棵“涼傘樹”,恰似村里一位婷婷玉立的媳婦站在村頭的高處,正向遠處翹首以盼柔情蜜意的丈夫回到自己的懷抱。傳說的真假已無從得知,但這里的古樟,為這個古老而文明的村落增添了一份神秘。
每個村莊都有巷道,每個巷道又有著自己不同的性格,或整齊劃一,或蜿轉曲折、錯落有致,融入八卦易經之學理。
陂下古村的巷道,卻另有自己獨到的性格,那就是全村的巷道都是封閉式的,只留下迎龍門、朝天門、延福門、龍川閣四個門出入,形成了“大封閉圈”內套“小封閉圈”的格局,并且有的在墻上還留有槍眼,為保護整個村子起到了很好的防御作用。
相傳古時候,這里戰亂瀕臨,附近的大山上都有賊寇占山為王,嘍羅們經常下山到村莊里騷擾。聰明的陂下先賢們為了抵御強盜的劫掠,只好把村莊建成了封閉狀,等到賊寇進入巷道內后,只需將大門一封,賊寇就如入甕之鱉,只剩下挨打的份了。誰曾想,也就是因了這種封閉式的'巷道,陂下村人在多次成功地抵御了土匪的劫掠后,便自以為可以跟軍隊抗衡,當太平天國的軍隊在外圍形成鐵桶樣的攻勢下,村里就成了被敵人攻打的對象,以至于付出了傾村血洗的代價。六百多棟房屋被焚,大火燒了七天七夜,村民險些被滅族。
如今,生活在在這里的村民們,這種封閉式的巷道已經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但它為人們和諧相處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當村里誰家做喜事,全村人真正可以做到足不出戶就來幫忙,鄰里間鍋碗瓢盆的撞擊聲,廚下里傳出的菜肴清香,將會彌漫到每一家的灶臺前,香了鄰里、共享了每人。
有了歷史底蘊,古村就有了文化的根。陂下村的民俗文化在廬陵大地也堪為多彩。舞龍、腰鼓、采蓮船表演、喊船、放河燈等內容豐富的民俗文化活動,濃郁的地方傳統特色,在全國都所罕見。在每年草長鶯飛的三月天里,古村旅游文化節的舉辦,吸引了成千上萬游客如蜂蝶一般,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他們既是貴賓式的游客,又是古村淳樸的主人,承載著古村特有的民風民俗,一如蒲公英般的將陂下文化因子,撒播在青山綠水間,訴說著一個近千年的古村故事。
晚飯時分,導游的電話鈴聲催促著我們停下手中的相機,那是媽媽在叫她回家吃飯的關心。
臨了,我們依依向村子告別,向導游致謝。
握手言別間,我對導游說辛苦了你一下午,還未曾知道你的姓名呢。
導游回報甜美一笑,我是村里的女兒,我幸福(姓胡)呢。言罷,在古村落日下的余暉里留下一路歡快的笑聲。
【古村的幸福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1.走進古村作文
2.青州井塘古村游記
4.千古江山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