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風喚花醒抒情散文
成語改編成趣味電影名,引網友熱議,擔心當代兒童的文化培養問題。我認為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傳統成語如風,文化創新如花,何不借風喚花醒?
“薄霧”只能遮住有“眼疾”的人。
誠然,將中國的傳統成語改編成趣味詞語,有可能誤導少年兒童記住錯的成語。但是你們可曾想過,只是幾個字的變動,便能引起你們所說的兒童文化培養問題,那么社會上的不良行為會引起怎樣“毀天滅地”得影響?
況且,只要家長們細心向孩子們糾正這些詞語,并向孩子們解釋其趣味性,不僅會加深孩子們對正確成語的印象,還會收到眾樂樂的效果,何樂而不為呢?再想想,連幾個簡單的成語都辨別不了的孩子,是不是基礎太弱。這充分說明大部分受影響的孩子基礎不牢固,才會被這朦朧的薄霧遮擋視線。歸根到底,就是不夠務實。
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得的不竭動力,而文化創新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文化創新的途徑有很多,但立足于社會實踐是其根本途徑。中國當代電影界泥沙俱下,許多粗俗、暴力、色的電影腐蝕著國人的精神;然許多電影雖內容符合健康標準,但評價不高,太守舊。這充分說明中國電影界缺乏創新。
近日,3部片名由成語改編的電影紛紛上映,怦然星動、從天兒降、不可思異。這些不正是在實踐中實現文化創新嗎?即使它們現在的'評價不高,但它們實現了電影界的文化創新,是具有先導作用的。
成語是的中國傳統文化,它猶如一陣亙古不逝的風,吹扶著神州大地。中國人素來有繼承傳統,推陳出新的意識,正是這種意識推動了中華文化的發展。歷史的車輪悠悠轉轉,來到荀子跟前,聽他喃喃一句“茍日新,日日新。”我記著這句,并會實踐下去,以“新”的眼光看待過去,現在,未來。
趣味電影名本無錯,錯的是人們那顆保守偏狹的玻璃心。我們應該看到改編成語的有點,少去糾結小缺點。讓傳統成語的風,喚醒文化創新的花。
【借風喚花醒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1.借物抒情散文
2.借物抒情散文精選
3.花非花抒情散文
4.風的抒情散文
5.風花愛情隨筆
7.風隱懷念抒情散文
8.麥田暮風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