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描寫戲曲表演的文章
<div 0="" 20px;="" text-align:center;"="">戲曲源遠流長,是我國的經典,不同地方的戲曲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本文是小編整理的描寫戲曲表演的文章,供你參考!
描寫戲曲表演的文章篇1
我是聽著黃梅戲長大的,道理很簡單,我外婆是戲班子里的,外婆把愛黃梅戲的基因傳給了母親,母親再傳給了我。
一般都說黃梅戲發源于黃梅縣,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黃梅戲其實生根于鄂東南地區,官方的說法是這樣的“黃梅戲是十八世紀后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鄰地區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而我們那里正是處于鄂東南,靠著黃梅縣,所以黃梅戲在我老家是很盛行的,也是伴著我們一代代人成長的。
黃梅戲在我們那兒是很受歡迎的,一般人們都能隨興哼唱一兩句。然而卻很少有年輕人說喜愛黃梅戲的。隨著現代音樂的流行,黃梅戲的受眾越來越少。我對黃梅戲的熱愛從小到大卻只增未減。
記憶中,最令我欣喜與難忘的事便是跟著母親四處“蹭戲”,說是看戲,實在還是跟著去嘗那些美味的小吃零食,因為母親看戲時的心情通常都是很好的,不會像平時那樣“分分計較”,更不會拒絕我的請求。
人人都可以蹭戲,然而搭臺唱戲實在是一樁“勞民傷財”的大事,只有有錢人家才能辦得起,一般的門戶只有沖喜和送喪時才會“請戲”,所以看戲這件奢侈的事一年中也碰不到幾回,而僅有的每一次的“蹭戲”都是一段豐富難忘的兒時記憶。
由于忙于學業,近幾年沒再去蹭過戲,最近一次看戲不是去蹭的,而是外婆請的,而這卻沒有增多我的“自豪感”,那次搭臺是為外公送喪的。 ( 文章閱讀網: )
那次搭臺是在外婆為外公的墳頭添上了最后一抔土后開始的。母親先是幫著張羅著撐戲臺,而后是牽拉著外公的親朋好友們入座。開唱時,外婆和母親坐在最前排,外婆靠在母親身上,母親握著外婆的手,流暢清脆的曲調一直在進行,似乎要為外公做伴,送他最后一程。不知何時,外婆也上臺了,沒化妝,用她沙啞的嗓音唱起了《小辭店》中的唱段,記得彼時,外婆的.眼一直紅著,母親也不時用手揉著眼睛。
用最喜愛的戲劇送最珍愛的人最后一程,這該是一種怎樣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呢?
至今,無事時,我就會想起那次看戲的經歷,而后就會習慣性地打開音樂,一遍遍地聽一曲黃梅,憶一回人情溫暖。
黃梅戲先前也叫采茶歌,我想來,黃梅戲是不是就是我們的先祖在勞作時交流愛意的歌曲呢?應該是吧,否則她怎么能如此天衣無縫地表達人們的情感呢?
我是聽著黃梅戲長大的,是在愛意與溫情中長大的,外婆將這種愛意與溫情交給了母親,母親又交給了我。
描寫戲曲表演的文章篇2
中國的戲曲,源遠流長,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每個劇種,都有著它獨特的魅力、韻味以及內涵:如京劇的雍容華美,昆劇的典雅精致,梆子戲的高亢悲涼,還有越劇的輕柔婉轉……
可這些中華民族的瑰寶,在現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中,似乎有些站不住腳根。如今的藝術形式日漸豐富了,傳統戲曲面臨著更嚴峻的考驗、挑戰。它漸漸地被人們淡忘了,取而代之的是“流行”,更多人喜歡追流行,認為在流行中能夠展現西我,獲得滿足。“棄之戲曲,投之流行”。
為什么傳統戲曲會面臨如此的抉擇?是它乏味?不是。是因為它抵制不住流行的強撼沖擊。流行是什么?引領潮流,追求時尚。不可否認,“流行”,也是一門藝術,但是現實中的藝術。
打個比喻,流行就像劃過天際的一顆流行,一劃而過,短暫卻璀璨,更多人驚艷于它的閃亮,于是拋傳統追流行,心中只覺得流行放射出的奪目光彩才為自己矚目。殊不知,一劃而過的背后,是寂靜,沒有任何追求后的精神享受。而傳統戲曲,就好像宇宙中一顆并不耀眼奪目的恒星,雖然若隱若現,但它始終保持自己的韻律哼唱寧靜。它擺脫了喧囂與浮華。深夜,一個人靜靜地坐著,閉目養神地聽一段戲曲,或是泡上一杯醇香的茶,看一會兒戲劇節目,你定會感到超脫的自然與靜心,感覺古老卻清新的戲曲很美,很美。
這就是戲曲的魅力,如一襲清風吹拂著,精神與靈魂,此刻,都能得到升華。其實,中國傳統戲曲,根本不存在什么“去”與“留”,它一直是我么民族的瑰寶,是東方的歌劇,是永恒的歷史文化。
聽,風的拂動,葉的擺動,云的笑聲,是我自失地又想到了古老而自然的韻律。
描寫戲曲表演的文章篇3
戲曲源遠流長,是我國的經典,不同地方的戲曲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它讓人賞心悅目,其情節有的催人淚下,有的振奮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時候,看見自己的父母看戲曲時,我總認為他們實在太老土,趕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會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話說:“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親口嘗嘗。”不嘗不知道,一嘗嚇一跳呀!今天的語文課上,當我珍惜仔細欣賞了中國別具一格的戲曲時,我真是為之震撼,原來我們中華民族的戲曲是那么的有藝術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這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外國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難怪呀,老一輩的人都是那么的熱衷于這些戲曲,那么喜愛戲曲。
我現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戲曲的人,枉做中國人”。不是嗎?這些戲曲,就像我國的一部部歷史,只有懂得欣賞它的人,只有懂得關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中國人。因為他們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戲曲是我們的國寶,戲曲是我們的國粹,戲曲是我們的國劇呀!我們怎能忘記它們?如今的社會,我們這些青少年們的視野,已經轉移到流行音樂、影視和網絡,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其實,當我們細心的欣賞我們的戲曲時,我們就會發現它們猶如一個個精彩的歷史故事,將歷史的畫卷一一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將我們帶入了歷史的隧道,讓我們身臨其境,讓我們感慨不已。
戲曲的藝術魅力,我們怎可忘記?我們要多去欣賞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讓它永遠永遠放光芒,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描寫戲曲表演的文章】相關文章:
描寫舞蹈的文章-關于描寫舞姿的文章11-27
描寫西湖的文章-描寫西湖美景的文章11-27
竹林的文章-描寫竹林的文章11-27
描寫夏天文章-描寫夏天景色的文章11-27
描寫晚霞的文章-描寫晚霞的優美文章11-27
描寫戲曲的作文600字11-30
松樹文章-描寫松樹的文章-關于松樹的文章11-27
桃花文章-描寫桃花的文章-關于桃花的文章11-27
踏青文章-描寫踏青的文章-關于踏青的文章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