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
三伏天里有一蟬,
身居樹高聲自遠,
貌不驚人語不休,
叫來叫去惹人煩。
遙想當年地下眠,
忍辱負重整三年,( )
忽得雨后空氣新,
出土脫衣換裝顏。
獨立枝頭展翅難,
空有明志難上天,
唯有聲嘶鳴一夏,
叫來酷暑三伏天。
叫的百花低頭蔫,
叫的眾鳥無心言,
叫的雨兒云間躲,
叫的風兒軟綿綿。
叫的汗水濕衣衫,
叫的頭昏又目眩,
叫的老幼家里躲,
叫的人們難入眠,
叫的穿衣不嫌單,
叫的孩童水里翻,
叫的水杯添不滿,
叫的三餐無心咽。
叫的太陽如烈焰,
叫的月亮不再圓,
叫的星星傻了眼,
叫的難分晝夜天。
盛夏之季有一蟬,
狂妄叫囂心不甘,
待到深秋聲自啞,
入地又睡三五年。
20xx.08.12
蟬2
那天我們本來是要到省博物館參觀,可到了那里一看是大門緊閉,原來博物館今天不開放,我們只好去了旁邊的一個小公園。
從外邊看去公園里除了一些老年人在唱戲好像也沒有什么,可是當我們進到里邊倒是感到很有趣。我們轉了一圈找了個休息的地方,那里有很多樹木空氣也非常陰涼。休息了一會我看見附近有一塊很大的石頭,就好奇地跑了過去。
這塊大石頭有一人多高,在石頭前面的平面上刻畫著三個動物,他們分別是蟬、螳螂、和黃雀。看到它們的動作我的腦海里立刻想到了一個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成語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只螳螂出來找食物看到了蟬,就躲在它后邊準備突然把蟬捉住吃掉;卻沒想到這時黃雀也在出來尋找食物,悄悄地躲在螳螂的背后準備吃掉它;這時又來了一個獵人看到這三個動物都在聚精會神地注視著前方,忘記了深身后的危險,就樂得喜笑顏開,伸手將它們全部捉住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的人做事只想著算計別人,卻沒有考慮到可能也有別人在算計自己。
我當時覺得這石頭上應該再刻一個人就更生動了,姥爺對我說:“你去站在黃雀后邊,做一個捕捉黃雀等動物的動作,我給你把相片拍下來。”
果然這張相片把這個成語形容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蟬3
貝殼是那么地堅硬、精致,那回旋的花紋中間有著色澤。
那的確實在是一件藝術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別人交換的寶貝。
看完了這篇文章,我不免想到了貝殼里那曾經的小小柔軟的生命,想到為了這樣一個短暫、細孝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蒼是那樣用心地營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貝殼。不然而然,我不免又想拿自己的生命來對比,雖然也有限,但總比貝殼里的生命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那我們豈不是更應該好好面對它,創造它,讓它顯得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嘆呢? 是啊!正是因為愛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正是因為熱愛生命,她加倍喜歡美。
這生活中的美不正是和生命的感激緊密相連的嗎?所以她才會聯想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細、一絲不茍!
看完了這篇文章,我變得更加熱愛生命,更加熱愛那上蒼給予我的那一點點小而精湛的生命!
蟬4
當我看到了這篇文章,我便開始審視我自身的所有,以及我是如何對待自我的生命。
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后揚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蟬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從寫蟬的.聒噪,到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刻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當知道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本來無足輕重甚至惱人的蟬令作者驚訝起來。何必這樣受苦而又執著?
是啊!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不管90年,90天,都要好好地活著,好好活著……
【蟬】相關文章:
李商隱:蟬03-31
《蟬聲》05-12
蟬的詩句04-10
蟬翻譯賞析04-05
蟬的故事作文05-29
關于蟬的謎語05-07
關于蟬的作文11-22
夏天的蟬作文02-20
關于蟬的作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