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冬至的文章 關于冬至的作文
冬至大如年
今歲又冬至,燈影伴只身,理亂塵年事,歸故遠行人。歲月如佛手,心無雜念,翻開了冬的一頁,淡定了然。落記,這一時刻寒冷的時節,隨筆,畫下這深沉蒼茫的音質。就這樣么?輕輕地、敲著除舊的鼓,滿腮的白須,叫人著了冷,帶些許迷朦。
縮在冬的棉襖里,也就把心懷裝入了冬。那些臃腫的日子,被剝落外殼,著上綿絨絨的衣裳,安靜地睡在歲月的懷抱和冬的季節里。靜聽時針敲響這深沉之夜,料想有多少如此刻的回望,在頭頂盤旋縈繞不歇,翻去覆雨,掀風舞雪地歌唱。這是漫長的旅行,雪中行,多了幾份雅致之情和爛漫心懷,踏冬踩雪,仿佛可聽到冬在歌唱,它在與歲月對話,在與生命傾訴,仍可感覺輕如縵紗的隔簾,隱著我的眼,還帶了迷朦的白,晃晃顫顫地向我包來。
冬至。冬就真到了眼前。我已然覺得融入冬有一個世紀了。我是踩在歲月的背上,踏在生命的頭頂從天空劃過的候鳥,是冬的追隨都者,是冬的幻影。我每攀爬一步,都要抬頭數數天宮上的碑,看它距我愈來愈近,它在云里霧里淹沒著,似冰冷無言的衛士,每個頭頂都豎著羽毛一樣的獲花,仍有跟我塞上一樣悠遠的調子,彈破一天的霧,惹得獲花紛紛揚揚而墜。落下,只為去那遼遠遙迢的故鄉。我的靈魂騎了它飛來,趕在冬至的一刻,我看到了故鄉的原風景,仍那么清秀可人,霜貫橫白。
我是掛在故鄉枝頭的一枚葉子,是貼在她額頭上的一枚郵票,或者可說是長在歲月河堤上的一株守望草。我看聚天地呼吸的霧,瞬隱帶了冬至而歸,遮住了蒼白的天幕與它一同粘連成冬的樣子。故鄉的冬就那樣,聽冬,如同品嘗深沉厚重的大提琴,悠然飄止渾厚如山。
冬至大如年,在我生命最頂峰的時候又翻過我不多的光陰,它是隨意柔和的,也是皙顏動人的'。“守冬爺長命,守歲娘長命”,我守著一個個冬至踏過了歲月的長河,在冬至那一刻,我看到父親翻開的舊黃歷,在不停地說:“冬至了,冬至了”,母親也憂心忡忡地湊上前去看,盡管不認得其中的字,還滿臉疑惑地自言自語,懷疑這冬的到來,與去年時分的差異。冬至,就是我的望親石,我站在石頭上,仰頭看它,那是一道黑油漆的門和那道門坎兒。畫面定格在老屋子的門口,還是父親翻閱冬至的嚴肅,冬至既到就是節衣縮食的開始,日子就變成堅硬冰冷的石頭,是走向“年關”的開始……。
一杯新歲酒,兩句故人詩。推著日子,又一個冬至不約而來,在既近換歲的時候換了人心,將我從毫無顧忌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憂心忡忡的人。父親與母親為生活維艱而憂心,我呢?只會站在物質豐沛的日子里頭,望故興嘆。望著生命的長廊朝一個不知名的地方走,多深?多遠?卻從未想像過。我唯愿讓我的思想慢慢延伸了去,如輕煙一樣散開,飄柔地去,走向冬至的深巷,帶著歲月霉腐的味道,去收集它沿途的風景,還有風景里那些慘淡寂寥的遺骸。我且用迎接新歲的美酒,灑向生命的歸宿地,成兩行清淺的詩句,朝著親情的靈魂處,寄千串厚重的禱告!
歲寒見冬至,早春接清明,節氣如掛在季節枝桿上的一張張紙條,我是走在季節里的行者,到了冬的驛站,撕下,看它上面寫給我為數不多的話,或是淡淡的無字書。我嗟嘆流年,在這一時刻安靜地掰著手指,計數自己最大的峰齡。春在一個對話的距離,欲催梅綻,我在花開花殘,無心拾起落紅那刻,看冬至放大成生命的門坎,生活之隔檔,隨著年關更替,附著生命的歌唱,舉著生活的祈禱,我虔誠地叩拜歲月,并悼念被歲月剪成的清苦,還有被它遺失了的生命!
心在清明飛,飛過端午、掠過重陽、冬至收容。
冬至
“百花開而春至,百川匯而夏至,百草黃而秋至,問候來而冬至.”朋友的一條短信提醒了我,冬至,將至.
老人說:過了冬至就是年.當然了,到了這把年紀自是不會再急急的期盼年的到來了.如果說不介意老,我還沒有那么豁達.但是,是不是真的畏懼老呢?倒也不是.生老病死自然規律,誰能耐規律幾何?我還不至于愚腐到此.
現在的節日過的實在純粹的不多.作為傳統節日,冬至節是非常典型的一個歲末時節。與其它傳統節日不同的是,在漫長的歲月中,竟然沒有滲入大量的、斑駁龐雜的人文典故。冬至節沒有太多妙趣橫生的傳說,幾乎還保留著這個節日原初狀態的單純節令的意義.
小的時候最怕冬天,因為缺吃少穿.冬天綿延不絕的'冷,一寸寸地侵蝕著肌膚.從手上到腳上,到處有冬天的風雪在身體上雕刻的痕跡.每每從街上瘋跑回來,羨極了父親圍在一個粗大的火爐旁吃著母親給做的飯菜.聽著火爐上,茶壺發出咕咕的聲響,看著從壺嘴里冒出的輕煙,家由于有了父母的存在變的溫暖而實在.我只是看到父親圍著火爐的溫暖,卻不曾見父親五更趕上膠皮車,到二十多里外的地方為拉煤的寒冷.聽母親說,父親要在凌晨四點左右就套上大馬車去拉煤.一直要到下午四點左右才能回到家中,父親是在一天中最冷的時光行走在路上,辛苦在路上,沒有人看到,也沒有人感受到.而我也只是目睹到父親的溫暖時光.父親是個趕車的把式,趕的那種一主三副的車,就是一個駕轅的馬,帶三個邊套騾子.那時還是羨慕父親坐在車上的威武,是不是就是今天開大奔的感覺.父親頭帶一個狗皮帽子,身穿羊皮大衣,雙腿站在兩個轅條上,長鞭一甩,那個威風.少不更事的我,那知父親所受的寒冷和罪過是別人的幾倍甚至是幾十倍,為了我們兄妹成長,父親從來沒有說過一聲的苦道過一聲的累,那時的冬天是那么漫長,以至到如今,我腦海里對父親夏天的形象幾乎沒有留下多少痕跡.一想到父親便是冬天里的父親.如今,父親已是八十開外的老人了,他很怕冷,也就在剛入秋的時候,父親就早早地穿上了棉衣.一次我問父親,年輕時起早貪黑的趕車,你沒有覺過冷嗎?這時父親總會笑笑說,顧不的冷.是啊,真的是顧不的.那有時間去感覺天的冷暖呀.
于是,一直在心里拒絕去贊美冬天,包括與冬天相關的梅花和白雪.寫過關于雪的散文發表在陽泉日報上,是二十年前的事,通篇沒有一句是贊美雪的,大概反其道而行,博的了編輯的青睞,因為,寫雪必是溢美之詞,像我這樣的寫法少,編輯遵循百花齊放的方針就編發了,也是出乎我的意料.
而今,我急急的盼望冬至的到來.與吃文化無關,也與孝文化無關.與之相關的是這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杜甫的詩句: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陽生,每當在冬至來臨時,我便早早的默念這一句.盡管我知道,冬至也就是寒冷的開始,但是我依然從心底感受到陽氣從地層下滾滾而上的氣勢.仿佛聽到地下的萬物在涌動,河流潺潺,樹木發芽,春天的腳步也便發出了鏗鏘聲響.
冬至,將至.瑟瑟寒風里,葉落蕭蕭,我只是單純的顧念住在我心里的那些人的安暖,一如你們顧念我的安好!再次,默念,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
這是一個零界的距離。
剩下的
就是一架下滑的天梯
冷到極致。
嘆了口氣
書寫的詞,霧氣與你一起升華
冰點
象一件易破碎的瓷器。
競然有透明的鹽粒
緩緩落入我的心眉。
沿著非詩的路基,眺望
我的瞳孔在不斷收縮這慣性的'城市。
風景里有我們
還不曾被打開的秘密
和花園里沒有飛走的羽翼
以及這白色教堂
埋藏的千年古老的種子。
這是凌晨一點
我與你
做近距離的冰冷交際。
出生之禮。
冬至過后
在冬至這一天,太陽剛好直射在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上,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我國的位置就是在北半球上。
冬至過后,太陽又慢慢地向北回歸線轉移,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正因為如此,冬至便成為歷法上重要的節氣之一。所以古人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就要回升了。在古代,冬節曾是一個隆重的日子,在周朝,因為周歷的正月是夏歷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拜歲和賀冬并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采用夏歷后,才把元旦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過"冬節"是自漢代才有的。漢代甚至在冬至前后,從皇帝到百官都停止辦公,全部休假,就像現在的過年。富人都喜歡過節,于是又有"有者冬至夜,無者過一夜"、"富人吃一夜,窮人凍一夜"的俗諺。冬至要吃美食是人們過節的`傳統習慣,中國大地冬至的食俗南北不同。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浙江等地每逢冬至這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集齊,嫁出去的女兒也要趕回婆家。家家戶戶要做蕎麥面吃。習俗認為,冬至吃了蕎麥,可以清除腸胃中的豬毛、雞毛。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冬至進補,養生益壽,既可治病,又可防病, 經醫學家們證實,冬天調養得好,春夏發病就少。正是基于這個觀點,冬補應以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為宜。可用各種魚類及牛、羊、狗肉,加放中藥人參、黃芪、桂圓、紅棗等,或做湯、或為膳。只要脾胃吸收好,進補后定會使人儲備更多的能量,從而增強免疫抗病能力。
總之,凡先天不足,后天失調,久病體虛,勞力過度,勞神內耗,產后,術后及虧虛早衰者,均為冬至進補的對象。
冬至餃 同事情
“冬至大如年,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按照北方的習俗,冬至這天是一定要吃餃子的。今年冬至我們工段的幾個外地大學生相約來我家包餃子,既品嘗了自己的勞動成果,還找到了一家人圍在一起的家的感覺!
我提前活和好了面調好了餡,下午4點多鐘他們陸續趕來,圍坐在一起,揉面的揉面,搟皮的搟皮,包餃子的包餃子,在敏靈巧的小手下,餃子皮出籠了,個個厚薄適中,圓圓的像是用圓規標過似的,連我這個自稱搟皮高手也自嘆不如,包餃子的過程更是精彩,小寶的水餃沒有折也沒有花,像極了北方的白楊,立在那里不折不扣的,有種傲立群雄的感覺,好像在說有本事放馬過來,楊洲的餃子,看似隨意的用雙手往中間一擠,我們驚嘆著他的速度懷疑著他的質量,在他的'再三保證下我們放下了心,看他排的整整齊齊的餃子隊伍,那形狀真像一個個忍俊不止的小姑娘的在抿嘴笑,敏的餃子形狀是肚兒大的元寶,有著彌勒佛大度能容的氣量,安靜的躺在那里,不加入他們爭夸自己的餃子好的戰爭中,餃子排放得錯落有致,雖然形態各異,但那是每個人親手創造的成果,同時更體現了各個地方的不同風俗樣式。大家不時交談著說笑著,最忙的是我們的后勤部長小牛,幫著炒菜,做吃水餃的小料蒜泥醋,下餃子。面帶著笑容,快樂地忙碌著,像一朵百合散發著清新淡雅的幽香。
終于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餃子在大家的期待中被端上了餐桌,吃著大家自己包的香噴噴的餃子,濃濃的同事情伴著餃子的香味在空中彌漫,但愿這頓餃子能使身處異鄉的他們能感到家的溫暖,能找到一點家的感覺,我就心滿意足了!喜歡這些充滿活力和青春的孩子們,喜歡這充滿濃濃親情的大家庭!
【冬至的文章 冬至的作文】相關文章:
關于冬至的文章04-01
冬至養生的文章04-03
冬至的作文09-09
冬至的作文11-15
冬至佳句簡短冬至唯美句子03-04
冬至優秀作文02-05
關于冬至作文01-13
快樂的冬至作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