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成長的名人文章
任何新生事物在開始時都不過是一株幼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寶貴,就由于在這新生的幼苗中,有無窮的活力在成長,成長為偉人成長為氣力。——周恩來。下面就有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整理成長的名人文章的相關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成長的名人文章篇(一)
走上藝術之路
1919年,吳冠中出生在江蘇宜興,家庭貧困的他高小畢業后,進入無錫師范初中部,憑優異的成績,幾乎每學期都獲得江蘇省教育廳的獎學金。
1934年,吳冠中懷揣著工業救國的理想,考入浙江大學代辦的工業學校電機科,但一場新生校際聯合軍訓改變了他的命運。當時,他遇到杭州藝術專科學校的朱德群,朱德群帶他去參觀杭州藝專,并建議喜歡畫畫的他放棄電機專業專攻美術。
兩年后,吳冠中如愿以償地進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在校長林風眠的啟發下,走上了“融貫中西”的藝術道路。
尋找心中的麥田
1946年,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選派留學生赴歐美留學,吳冠中以全國繪畫專業第一名的成績,取得公費留學法國最高美術學府——巴黎國立美術學校的資格。
吳冠中為自己的藝術世界打開了一扇氣勢磅礴的大門。舊中國的黑暗腐敗、對藝術的不重視,刺疼了他的心,他做夢都想著能在法國大展宏圖,不再回國了。
吳冠中開始瘋狂學畫,一有時間就到盧浮宮。除了在盧浮宮美術史學校聽課,就是參觀博物館、大型展覽及大大小小的畫廊。那么多畫廊,每家不斷在輪換展品,他天天轉,所見仍日日新。
書店及塞納河岸的舊書攤也是很吸引吳冠中的地方。晚上他到法語學校補習,或到大茅屋畫室畫人體速寫,時間排得緊,來不及吃飯,便買面包夾巧克力,邊跑邊吃。大學城晚上常有舞會,他從未參與過,晚上回到宿舍就10點多了,還要看一小時法文書。
1949年,游歷歐洲的留學生們即將結束自己的學業,留在國外還是回祖國去,吳冠中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一次,他看到了梵高寫給他弟弟的話:“你也許會說,在巴黎也有花朵,你也可以開花、結果。但你是麥子,你的位置是在故鄉的麥田里。”正是這段話,令他意識到,他深愛的依然是自己的祖國。
走遍大江南北的“院士”
回國后的吳冠中到處寫生,他住工棚、破廟,啃干饅頭、喝河水,曾被路人誤以為是修雨傘的、要飯的。他背著沉重的畫具獨自闖蕩荒野僻壤,從東海三角到西藏的邊城,從高昌古城到海鷗之島,一步步地向人們揭示藝術的奧秘。
吳冠中的一幅油畫并非在一處完成,經常十里、二十里地挪地方;畫架畫箱連同油畫一起扛,他像山里的擔貨郎。有時他靠雙手攀著樹根爬上陡峭無路的山巔作畫;作完畫,他雙手捧著油色未干的畫幅,無法下山,于是只好先將畫箱扔出,讓它滾下坡去,自己則像兒童滑滑梯似地從坡上慢慢滑下去。
大江南北,頻繁奔波,他在藝術領域的造詣日漸提升。1992年,大英博物館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慣例,為吳冠中舉辦“吳冠中——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家”展覽。2000年,吳冠中入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通訊院士,是法蘭西學院成立近200年來獲得該職位的首位亞洲人。
身負巨萬的“窮人”
在業界看來,吳冠中的精神正可用他的一本書名來概括,那就是“要藝術不要命”。他將西方形式結構同中國意境韻味有機結合,將中國繪畫的精神與風貌推向了世界。他的畫作在拍賣市場上高達幾千萬元,并屢創新高。
1999年,吳冠中向中國美術館捐獻了10幅作品。2008年,吳冠中把得意之作《一九七四·長江》捐贈給了故宮博物院,此外,上海美術館、浙江省人民政府及他的母校中國美術學院也收到過他捐贈的很多件作品。2008年,他將113幅市值3億元的作品捐獻給新加坡美術館,新加坡美術館館長說,這應該是新加坡公共博物館收到的價值最高的一份捐贈。
然而,這位身負巨萬的藝術大師,他的書房不足5平方米,除了靠墻兩個裝滿畫冊和書籍的鐵架子,就是臨窗一張比課桌略大的書桌和一張椅子,椅子拉開幾乎頂到了書架。
2010年6月25日,吳冠中安靜地走了,沒有追悼會,沒有遺產糾紛,他所有的畫都捐給了國家。他以一生的心力踐行著不負丹青的承諾,無論在藝術上還是在人格上,他都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成長的名人文章篇(二)
雷佳音在演話劇時,入木三分,觀眾掌聲連連。突然,他跑下舞臺,走到了正坐在觀眾席里的媽媽身旁,牽著她的手走上了舞臺。在主持人的介紹后,雷佳音深情地說道:“兒子年少時不懂事,讓你操碎了心。請媽媽放心,以后兒子會踏踏實實做事,好好做人,會好好孝順你和爸爸……”一段話說得在場的觀眾都潸然淚下,原來,雷佳音年少時曾是個街頭混混,初中因早戀而輟學……是父母的犧牲與隱忍,讓浪子回頭,并在演藝道路上一飛沖天。
初二早戀輟學,年少輕狂傷透父母心
30歲的雷佳音出生于遼寧省鞍山市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國企職工,作為家中唯一的男孩,幼年長像清秀的他說話奶聲奶氣的,身材也很瘦弱。媽媽擔心他缺少陽剛之氣,開始有意識地培養他的男子漢氣概,鼓勵他勇于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并在小學二年級時將其送到了足球隊。
天有不測風云,四年級時,雷佳音的媽媽下崗了。為維持生計,媽媽到學校附近一家單位做清潔工。以至于雷佳音每次經過,看到媽媽在擦窗戶的身影時,自卑心理作祟的他就低頭跑開。一次,同學問雷佳音:“你爸媽做什么工作啊?家里有多大面積?”雷佳音眼睛瞪得大大的,故意放高聲說:“上班的,我家住兩個屋呢。”而那時雷家的經濟遠不如以前,且一家人就住在僅有的14平米的房子里,除了一張床,電視機成了家里唯一的大物件。怕因此遭人嘲笑,雷佳音開始變得張揚起來,想以此掩蓋內心的自卑。
進入初中后,雷佳音給大家的印象是說話可樂,整天嘻嘻哈哈,一張口就能逗笑眾人。加上他身高已長到1.78米,帥氣而健談,給同學們印象還不錯。一直到初二,一個女孩的到來,改變了他的命運。
那年雷佳音14歲,一天,剛做完課間操回到教室,大家就發現班里新來一位女生,長得嬌小清新,像小龍女一樣,有著與東北人不一樣的氣質。或許是為了顯擺自己,正處在青春期的雷佳音做出了令全班同學驚詫的舉動。他小跑跪到講臺上,雙手高舉著喊道:“她是我的,誰都不許和我搶啊。”同學們哄堂大笑。
后來大家才知道,女孩叫曉雅,從浙江寧波轉校過來的。雖然雷佳音對曉雅并非一見鐘情,可確實有好感。于是,每天上課,他都會偷偷看幾眼坐在角落的曉雅,那個角落還被他命名為“好望角”。
每天下課后,雷佳音和同學們都會圍繞在曉雅身旁,聽她講述南方趣事,還會談論一些娛樂事件、明星演唱會。大家聽得興致盎然,對曉雅也都令眼相看。時間久了,同學們的關系越來越好,雷佳音和一位男同學每天都會護送曉雅回家。一天,剛送完曉雅,天就下起了大雨,已經上樓的曉雅突然返回來,將手中的一把雨傘遞到了雷佳音的手上,而不是給邊上另一位男同學。那一刻,雷佳音的小心思明白了一件事,曉雅是喜歡自己的。
果不出所料,幾天后,女孩很委婉地告訴雷佳音,說很喜歡和他在一起的感覺,想做他女朋友。雷佳音心花怒放,甭提多開心了。于是,正處青春期的一對少年開啟了各自的初戀。那是一段非常浪漫而唯美的時光,兩人每天一起上學,曉雅坐在雷佳音的自行車前梁上,兩人有說有笑,時而還會親吻對方一下。晚上,雷佳音送完曉雅后已是9點半。一次,爸爸追問:“你到哪里去瘋了?這么晚才回家。”雷佳音早已準備好了答案,比如,他把自行車的齒輪卸掉,把車胎的氣芯拔了……,反正找了各種理由。
一天早上,班主任老師提前進班查看衛生,驚訝的發現雷佳音和曉雅抱在一起,小小年紀,公然在班上談戀愛,這還了得?批評教育后,老師將此事告訴了家長,爸爸氣得揍了雷佳音一頓,并罰他站門外。即使這般,也沒能阻止雷佳音的早戀,只是他和曉雅更加隱蔽了。
不過令雷佳音沒有想到的是,一次郊游竟給自己惹下了不小的“禍端”。
初二下半年,學校組織全校2000多人去郊游,而雷佳音為了陪曉雅去看日出,早起就去爬山,結果錯過了集合回校的時間。當他們手拉著手從山上晃悠下來,見2000多人站立原地就等他們倆時,雷佳音知道自己闖大禍了……
此事影響很大,校領導通知了雙方家長。很快,曉雅父母為其辦理了轉學手續,而雷佳音的父母氣得肺都要炸了,爸爸覺得丟人,沒有教育好孩子。媽媽則一連幾天吃睡不好。這時,一個大膽的念頭在年少不懂事的雷佳音的腦海產生——輟學。哪知話剛出口,媽媽就受不了了,她一下子從床上跳下來,一頭撲撞向門口,嘴巴里還念叨:“讓我氣死算了……”說時遲,那時快,雷佳音父子倆同時伸手把她給拽住了。恰巧隔壁鄰居正喊自家小孩吃飯,媽媽突然說道:“你們倆不要拽我,佳音姥爺喊我吃飯呢。”父子倆嚇壞了,無比擔心地對視一眼:莫非媽媽受刺激,精神失常了?因為雷佳音的姥爺早已在多年前過世。
雷佳音的臉色發青,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不讓媽媽受傷害,浪子回頭闖入藝術殿堂
雷佳音嚇得臉色發青,撲通一下跪倒在地,抱著媽媽的腿哭著哀求:“媽媽,都是兒子不好,我以后聽你的話,你可不能有個閃失啊。”媽媽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好一會兒,眼淚從臉頰滑落而下。雷佳音和爸爸將媽媽扶上床,可心里忐忑不安,不知道媽媽是否真的病了。
去醫院做了檢查,醫生說媽媽的身體并無大礙,是心里壓力過大造成的,保持良好心情休息幾天就慢慢好了。媽媽康復后,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無奈的答應了雷佳音休學的請求。
初戀分手,雷佳音好一段時間才走出失意。因為沒有了升學壓力,輟學后的雷佳音整個人都懈怠了下來,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小混混”。某日同學仍在教室里念書,他閑得無聊,就和一幫經常逃課的“哥們”一起拿個小DV,看哪個班有好看的女孩,就去拍視頻……為此,他們還成立了組合,叫king of the love,五個男孩,老大叫“天地豪情”,雷佳音排行老四,叫“到處留情”。
成長的名人文章篇(三)
18歲闖廣州
流浪歌手征服臺灣才子
黃綺珊原名黃曉霞,出生在重慶一個普通市民家庭。這個雙魚座女孩不僅生性浪漫、透明,自幼還喜歡被人贊美。而天賜的好嗓音,滿足了她的這個愿望。從3歲開始,小綺珊就習慣了別人被她的歌聲震驚,當時她跟著外公學唱京劇,無論唱戲唱歌都字正腔圓、聲音高亢,一開口準能把院子里的大人們招過來。
上小學后,身為文體委員的黃綺珊,經常在學校的文藝比賽中拿第一名。80年代剛剛接觸臺灣流行音樂,她就能把鄧麗君、蘇芮的歌唱得惟妙惟肖。后來報考重慶華樺舞蹈團,在快男超女般的海選中,能歌善舞的黃綺珊是唯一被錄取的人。
剛開始她是舞蹈演員,直到有一次團領導偶然聽到她唱歌,被她驚得目瞪口呆,“你能再唱一遍嗎?”當黃綺珊又情感飽滿地唱了一遍蘇芮的《明天還是要繼續》,領導“嚯”地站起身來,驚喜地說:“我立即把你調去唱歌!”
然而,就在當了兩年歌唱演員,開始在當地小有名氣時,心比天高的黃綺珊卻不顧家人反對,決定辭職闖蕩當時國內的“音樂圣地”——廣州。自信滿滿的黃綺珊覺得,憑借她出眾的歌唱實力,應該能打拼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
1986年,18歲的黃綺珊來到廣州。舉目無親,也無人賞識她的歌唱才華,一切必須從零開始。她當過酒吧歌手,加入草臺班子搞過商演,有段時間因為接不到“活兒”,甚至還迫于生計販賣過錄音機和唱片,晚上就睡在廉價的小旅館中。既飽嘗背井離鄉之苦,也深切體驗到了生存的艱辛。
兩年后,她又跑到貴陽、海口等地駐唱多時。在海南,娛樂城的老板讓她住最好的酒店,給她開最高的工資。雖然是一個“流浪歌手”,但她自信地說,“每走到一個城市,我都是引人注目的。”
1991年,黃綺珊再次“殺”回廣州,并夢想著能進入到“卜通100”。它是90年代初廣州最好的歌廳,也是原創音樂的基地,崔健、那英、林依輪、朱哲琴等人都在這里表演。當時最流行的演藝廳文化是歌手在上面唱歌,客人在下面跳舞,但“卜通100”堅決不讓藝人做“唱舞曲的”,客人只能坐著聽。
為了站上廣州最好的舞臺,黃綺珊考了3次,陳彼得、那英都向老板舉薦過她。直到她準備離開這座城市的時候,才接到老板答應她留下的電話,但只付給她每天47元錢,與她要求的120元相差甚遠。
在“卜通100”,黃綺珊與當時嶺南歌壇最富盛名的“新空氣”樂隊合作,并很快成為這家歌廳的傳奇人物。著名吉他手撈仔、詞曲作者陳潔明都是這里的常客,后來也成了黃綺珊的好朋友。撈仔記得,只要黃綺珊唱兩句,人都不用出現,現場一定會掌聲如潮。
1992年初,臺灣著名的音樂制作人涂惠源來到內地,原本想去上海見見歌手,途經廣州,被撈仔帶去“卜通100”聽歌。當他看完黃綺珊的演出,不由被女孩的唱功震住了,贊嘆道:“這女孩的聲音太有魅力了,簡直就是中國版的惠特尼·休斯頓!”涂惠源怎么也想不到,在當時流行音樂并不發達的內地,居然會出現這種國際化的聲音,他決定不去上海了。
而涂惠源恰好也是黃綺珊心目中仰慕的前輩,兩個相識后,經常一起去咖啡廳、酒吧,在小橋流水般舒緩動聽的音樂聲中交談甚歡。話題也漸漸由音樂延伸到了各自的人生經歷、童年趣事乃至愛情觀。涂惠源不但是樂壇才子,而且對女孩子風度翩翩,講起話來風趣幽默,和他在一起,黃綺珊覺得很開心。
涂惠源不僅被黃綺珊極具天賦的絕美嗓音所傾倒,接觸一段時間后,更被她獨特的性格深深吸引住了。他見慣了娛樂圈那些嗲聲嗲氣、矯情做作的女孩,卻不曾見過黃綺珊這樣率真、爽朗、個性的女歌手。無論在生活中還是舞臺上,她一向喜歡穿休閑裝,從不會衣著暴露;作為一名藝人,她從不主動接近記者、DJ和導演。他們在一起,似乎總有聊不完的話題。相識不久,兩個一見如故的人就閃電般墜入了愛河。
婚姻破滅險自殺
人生低谷如何走出
相識半年后,黃綺珊與涂惠源在廣州舉行了婚禮。此后不久,她便隨丈夫去了臺灣生活。
1994年,丈夫為黃綺珊量身定做了一張制作精良的唱片《躲在音樂背后的人》,隨著這張專輯在臺灣地區持續熱賣,許多年輕人都記住了黃綺珊這個名字,以及她那副辨識度極高的好嗓子。
然而,就在黃綺珊在臺灣漸漸有了點小名氣時,她和丈夫這段看似琴瑟和諧的跨海姻緣,卻隨著兩人在音樂理念的上嚴重分歧,而走到了盡頭。從每天不多言語的“冷暴力”,到夜不歸宿,丈夫的每一步疏離,都讓黃綺珊感到萬箭穿心般的疼痛。多少個不眠之夜,她守著偌大的房子和幾盞孤燈暗自垂淚,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該有多好啊!人為什么會變呢?
還抱有一絲幻想的黃綺珊,曾試圖挽回這段瀕臨破裂的婚姻,但沒有成功。情變的打擊,使黃綺珊感到萬念俱灰。她曾一個人在酒店服下大量安眠藥……所幸被撈仔的徒弟及時發現,把她送進了醫院,才撿回一條命。撈仔安慰她,并轉告了涂惠源在電話里的內容,“你這么熱愛生活的一個人,你一定不會去做這個傻事。”
1996年初,一個人離開臺灣去廣州時,黃綺珊有的只是一只裝滿衣物的皮箱。迎著寒風走在熟悉又陌生的臺北街頭,想到幾年的圍城生活,換得的竟是滿心傷痕……她不禁蹲下身來,掩面而泣。
在他們婚姻的后期,涂惠源依據兩個人的情感經歷寫出了《剪愛》和《聽海》兩首歌曲,隨著兩人的分道揚鑣,他把這兩首歌給了張惠妹唱。后來,《聽海》成了張惠妹的成名曲,使她在海峽兩岸一炮而紅。
回到廣州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黃綺珊精神上都十分消沉,每天借酒消愁,差點把嗓子都喝壞了。這種狀態也讓她身邊的朋友很不放心,撈仔一有時間就陪著她,給予她安慰和鼓勵,但收效甚微。只有黃綺珊自己知道,她有多愛那個男人。此后的幾年里,她甚至不能聽到涂惠源的名字,一聽到就精神崩潰。
黃綺珊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經濟上有困難,感情、事業都不順利。“往前到處找路,想要掙扎著出來”,她如此形容這段艱難的生活。撈仔也替她不甘:“以前那些把她佩服得五體投地的人都比她出名,這種心情真的比物質上的匱乏還要難受。”
此后,朋友陳潔明竭力幫助她上晚會、唱電影主題曲。1996年,電視劇《將愛情進行到底》熱播,黃綺珊演唱的一首插曲《我還能做什么》,讓人們開始注意到這個有些沙啞卻充滿韌度的女聲。但是,盡管黃綺珊的天籟之聲總能讓聽眾震驚,卻一直記不住她的名字。于是,黃綺珊陷進了“歌紅人不紅”的尷尬境地。
這既有黃綺珊相貌不出眾,從不配合炒作的原因,也和她曾數度更名有關。受演藝圈算字改名的風氣影響,當時從廣東出道的楊鈺瑩、林依輪等人,都曾改過名字。黃綺珊自出道以來,則先后用過黃曉霞、黃小珊、蘇珊、黃后、黃綺珊6個名字。改來改去的,也難怪大家記不住她。
1998年,黃綺珊再次轉換戰場,與北京喜洋洋唱片公司簽約。到京城的第一天,她刷牙時扭頭看見窗外下起了大雪,立刻把牙刷丟下,洗把臉,穿上衣服,奔到野外,把自己砸在雪地里,并用大吼大叫釋放著心底的疲憊和委屈。
她以為,只要再熬一張唱片出來,一切就會有轉機,但生活并沒有這樣眷顧她。2000年,黃綺珊的專輯《珊珊來遲》向全國發行。其中的主打歌《只有你》剛一推出,那跨越三個八度,在高低音域之間游刃有余、自由回旋的演唱,以及她的氣聲唱腔,獨特的呢喃式發音,充滿力度與霸氣的國際大牌風范,讓整個華語樂壇為之震驚。這首歌曲后來也成為國內流行樂女歌手難以逾越的一座高峰。
專輯中的另外幾首相當有震撼力的歌曲《我真想回到你身邊》《讓愛隨風》《等待》等也為她帶來諸多樂壇獎項……出人意料的是,盡管業內好評如潮,普通大眾卻對她一首首高難度的歌曲并不買賬,大家追求的是旋律動聽又簡單好學、能在卡拉OK輕松演唱的“口水歌”。于是,黃綺珊再次被淹沒了。
把傷痛冶煉成歌
奇女子重出江湖
落寞之際,黃綺珊和老朋友也失去了聯系。但朋友們并沒有忘記這位歌壇為數不多的不媚俗、不善炒作的率直女歌手。
2005年崔健工體演唱會上,這位熱衷于搞“真唱運動”的搖滾鼻祖,把黃綺珊邀為唯一的暖場嘉賓。“她身上有種東西讓人肅然起敬,那就是忘我、認真的工作狀態。每當接到一首新歌時,她會反復為一句歌詞練唱幾百遍。無論在任何演出場合,她都是真情演繹,‘假唱’與她永遠無緣!”崔健這樣評論黃綺珊。
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及北京舉辦奧運會時,黃綺珊都專門錄制了公益性質的新歌推出。盡管這幾首大氣磅礴的歌曲播出后反響極好,但她并不是臺上的明星,而依然是那個躲在音樂背后的人。
2010年,黃綺珊來到新加坡神學院進修。她的生活從此變得格外簡單,安靜地獨居,沒有波瀾,“實現自己的夢想是一個偉大的創舉,沒錯。但是當我發現這個夢想竟帶給自己這么多故事,這么多傷害,我就放下了。”
黃綺珊今天的東山再起,有《傳奇》詞曲作者李健的一份功勞。2012年11月,湖南衛視引進了韓國版權的娛樂節目《我是歌手》,并找到李健,問他是否愿意上節目。李健向節目組推薦了黃綺珊,說她是圈內公認的“中國第一唱將”,甚至堪稱“亞洲最完美女聲”,絕不會讓觀眾失望。
然而,黃綺珊卻婉拒了節目組的邀請。因為她一直拒絕上電視,曾坦言中國歌壇“只有娛樂沒有音樂”。《我是歌手》總導演洪濤借她回國之際,深夜趕到重慶,還一起K歌以“驗證”江湖上對她嗓子的贊言。但臨別時,她說自己每天都要上課,沒時間,而且進修神學是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洪濤不愿放棄,此后又追到了北京、新加坡,面對面地誠邀她“出山”。這一系列的舉動讓黃綺珊最終卸下心防,決定參加節目,“人與人之間挺微妙的,沖著洪老師這樣一個知音,說什么我也會去了。”
錄第一期節目時,導演和經紀人勸黃綺珊唱《回家》,因為觀眾更熟悉,但她堅持要唱《等待》。這首歌是當年汪峰寫給她的,她用這首歌來陳述自己的過去。里面有一句歌詞是“這世上的孤獨,我需要去忍耐。”
2013年1月18日,首期《我是歌手》播出了。一曲《等待》,被黃綺珊疑為精靈的嗓音演繹得張弛有度,高音刺透蒼穹,柔韌穿梭;低音纏綿悱惻,撩人情愫。現場觀眾震驚無比,不少人都被這飽含真情的歌聲感動得直掉眼淚。一曲終了,觀眾們沸騰了,紛紛起身鼓掌,口哨和尖叫聲響徹湖南衛視的演播大廳。汪峰、那英、撈仔等了解她經歷的老朋友,也都在電視機前看得熱淚盈眶。
在此后的幾期節目中,黃綺珊一出場就會引起一片歡呼。盡管是與眾多當紅實力派歌手博弈,她的比賽名次卻一直名列前茅。因為每一個懂音樂的人都能聽得出來,她的音符里有躍動的靈魂,半生追逐,幾經沉浮,她早已把自己的經歷和信仰冶煉成歌!
盡管已經45歲,這個被粉絲們親切地稱作“黃媽”的傳奇女子,還是迅速曝紅全國。自從《我是歌手》開播后,每天關于她的網上評論鋪天蓋地,“直擊心靈”、“十年難遇的好聲音”等贊美之詞不絕于耳。
富有戲劇性的是,在《我是歌手》第九期錄制前進行轉盤選歌時,黃綺珊竟“不幸”選中了前夫創作的那首《剪愛》。見她有些猶豫,導演就勸說道:“如果你要講自己的過去,怎能說這一段跳過不講呢?”于是,她懷著一顆忐忑的心,咬牙接受了。
3月15日晚,《我是歌手》第九期開賽。當黃綺珊演唱起《剪愛》時,一貫的沉穩大氣不見了,剛剛唱兩句她就淚流滿面。連點評嘉賓都說:“一個歌手能夠hold住技術,但一個女人很難hold住自己的情感。”盡管黃綺珊當晚的表演有些情緒失控,幾百名觀眾評審還是被這個單身女子的真情流露所打動,最終并沒有因此壓低她的評分。
如今,很多知名音樂人已經開始幫黃綺珊寫歌,請她錄歌。她以前發行的專輯也賣斷了貨。一位知名音樂人在微博上稱,黃綺珊的身價應在45萬左右,起碼比成名前翻了20倍。對此,她卻淡然一笑說,自己復出后并沒有接過商演,以后只想好好做音樂,出歌迷們喜愛的專輯,同時兼修她鐘愛的神學。
而比身價倍增更可貴的是,當年的黃綺珊是一個性格急躁,行事風風火火的重慶辣妹子,跟周圍的人格格不入。如今的她卻已經性格大變,在節目中,她對每一個人都無比熱情,陳明被淘汰時,她哭得比陳明還厲害。下了節目,她對工作人員彬彬有禮。明確地知曉自己的天賦,這本是一件莫大的幸事,但如果這個天賦不被他人接受,便是一種折磨,是信仰幫助她平靜。
回首來路,她不禁感嘆:苦難是藝術的營養。如果沒有為音樂夢想堅持二十多年,如果沒有當初的離鄉闖蕩、遭遇情變、事業受挫等一系列人生磨礪,她哪能創造出一夜成名的神話。“所以,不要抱怨懷才不遇,當機會來臨時,你的槍里一定要有子彈才行。”飽經滄桑的靈魂歌者黃綺珊說。
【成長的名人文章】相關文章:
名人春天的文章04-04
走近名人的文章04-02
愛國的文章名人04-01
關于名人的勵志文章12-02
名人思鄉愛國的文章04-04
名人的有關春天的文章04-04
名人寫景色的文章04-04
名人勵志文章分享04-07
成長與進步的文章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