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游西溪高莊美文欣賞
我們在下雨的日子來到高莊。清涼的春雨里,青磚白墻掩映著古樸的木門。門前地面空蕩蕩的,仿佛訴說著某種光陰無情的感傷。雨水也仿佛滲進地石板,濕漉漉的一片,“高宅”二字突然地浮現在門楹上方的石磚上。
進門正廳頭上赫然寫著“西溪山莊”四字的牌匾,徑直走進去,是山莊第一進的隱秀居。迎面豎立著一幅高莊建筑俯瞰圖的屏風,大有無限秀美隱于院中之意。于右側還設置現代化的投影影像,介紹著高莊的歷史典故:高莊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間。高莊的主人高士奇出身書香門第,在年輕窮困潦倒,初為杭州府學秀才,后隨父游學京師,由于科舉考試一再落第,十九歲那年喪父,遂只能以賣字畫糊口而已。然而命運的轉機出現二十四歲那年,時值乾隆皇帝南巡,經過翻新的關帝廟不經意間看到高士奇手書的“天子重英豪”的大字,給年僅十五歲的康熙留下了深刻印象。兩年后,不滿二十歲意氣風發的康熙為了鞏固清王朝,大大加強了文治。特命翰林院對高士奇等人進行考試,高士奇榮登榜首,深受乾隆皇帝賞識,從此平步青云。
往里走去,穿過天井又一進古生古色的黃檀木色房門展現眼前。門上的窗戶被鏤空,好像被分隔成許多扇小門。這進房屋頭頂掛著一張“西莊”的牌匾。進門正中的木墻上又掛著一塊匾:和鳴書屋。匾下面是一幅山水畫,畫旁有一幅裱好的對聯:“開卷神游千載上,垂簾心在萬山中。”穿過左右側圓月般的雕花洞門,背面也是別有洞天。墻上有塊匾書:風簧成韻。大概是風吹過竹林如音樂般美妙。兩邊抱柱上亦有聯云:“碧澗迎門白云入室,飛觴醉月抵掌論文。”這便是高士奇的書房吧,唯見房梁上垂下數十盞六角宮燈,前間房間內擺設著一桌一幾二盆木四椅,后面房間置之臥椅坐椅擺放有致,但不見書籍。
三進門是“逸志不群”。門前的楹柱上的聯很有意思。“斯室雅斯境幽斯莊古,其藝精其學博其遇殊。”既詠房舍之優雅又名言主人之美名。未進門便看到兩個奇怪的人影。不知道的人會以為自己“見鬼了”。一身紫色錦緞便服的康熙正坐在座椅上側耳傾聽,襟褂長袍的高士奇站立一旁面容和藹講述著什么,生動呈現了兩人之間亦師亦友的關系。
高士奇生前為康熙講學,死后被封謚號“文恪”。史稱其:“知淵博、工詩文、擅書法、精學考、善鑒賞。”在歷史上高士奇曾兩度辭官賦閑,原因為何,昔人已去我們已經無從得知,屬于歷史的勾心斗角就讓它隨風散去。
在康熙第四次南巡時,高士奇就在這里接駕, 他們“登樓延賞,臨沼清吟”,康熙眼見四周竹木清幽,眼前塘水荷葉清秀,便題書“竹窗”。這便是竹窗的由來,我們穿過游廊到達那里時可惜門是關著的。
你可以想象,一座院落由若干進出、東西房舍前庭后院、輔之以池塘水流、假石林木。除了主院在南北縱向的線上,東西向的房屋并非是對稱分布,而是依照地形于風景秀麗處坐落。房舍之間通過走廊連接,同時在移步換景的中途建造供休息駐足的亭閣。
竹窗的背面向北凸出了兩座樓閣,用回廊連接,好似飛鳥展翅。登上竹窗二樓便可站在高臺上面臨湖中景色。有人曾把湖中的景色與西湖的接天蓮葉相比也毫不遜色。從竹窗沿著曲廊向前,有一座枝陰亭。繼續前行來到東面游廊。兩層游廊之內有一月洞,名為“嘯月”。此時恰好可以看到西面的云心閣,真有人在畫中游之妙。(附圖)
高莊北面的建筑是“桐蔭堂‘’,整個建筑四角翹起,低而闊。北面還有一個臨濟草堂,然未能至。沿著青石路便可到達檜楫亭。檜楫亭與竹窗隔湖遙遙相對。之后沿著小路回廊還可見到西溪紅學陳列館、一枝巢、藕香居等,最后向南繞回繞竹窗。
縱觀整個高莊,外圍樹木秀美。天井中間植綠樹,庭院四方以及游廊之處置以秀竹奇石,鏤空雕窗外可窺碧,東西外院小橋流水。楹聯隨處可見,詩意甚濃。于自然之中修心養性,于清靜之中冶文治學。蔡云超在《重建高莊碑記》中曾言:“憑竹窗以追繹故跡;居隱秀而漫思來春。坐桐蔭于其雨,吟臥月之新詩。長風遠引云心,蒼雪彌望檜楫。至于鳳簫成韻,嗣音從容,瑤華清致,蕓窗煙霞,佳境別開,勝賞殊異。人或置身其間,四時景簇,八面風來,怡情怡性,斯樂何極!”
【游西溪高莊美文欣賞】相關文章:
抒情美文欣賞:溪12-09
游西溪濕地高中作文05-02
美文隨筆欣賞:哦,那條香溪11-12
挽不回西斜月美文欣賞04-20
游中湖園美文欣賞12-07
醉在畫稿溪經典美文03-19
黃花溪游記美文04-06
西溪濕地的冬天初中作文12-09
西溪董永廟的作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