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先有敬后有孝美文摘抄
我母親住過兩次院,一次在城市醫(yī)院,一次是鄉(xiāng)村醫(yī)院。
住城市醫(yī)院時,同病房的是幸福的一家人。住院的女人六十來歲,兒子三十來歲。兒子把母親當女兒般照顧,一會兒講笑話一會兒做鬼臉,逗得母親哈哈大笑。煲湯,洗腳,擦身子,按摩,細致入微。我母親看得目瞪口呆,因為在鄉(xiāng)下,她從沒見過男孩有如此孝順的。后來知道,女人是教師,她的兒子畢業(yè)于一流大學,留過學,現(xiàn)在是一家設計院的工程師。
住鄉(xiāng)村病房時,病房的老人有一多半是獨自住院,沒有陪護,該上廁所了,自己舉著輸液架去。有一個老頭,七八十歲了,生了五個孩子,三女兩男,也是一個人住院。他說他兒媳對他極不好,對他惡語相向,氣得他舊病復發(fā)。他鄰居老頭情況也差不多,三個兒子,沒有一個愿意養(yǎng)老爹的。
孩子孝不孝,在于孩子的教養(yǎng)。我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城里的孩子,孝順的不少;農村的,不孝的就多。生活寬裕,受過良好教育的,大多知道孝敬;不孝的孩子,多是生活困頓且讀書少的。
也在于自己能不能掌控子女。這掌控,一半來自于品德,一半來自于經濟。父母有修養(yǎng),有能耐,老了依然有掌控力,孩子們不敢對之不敬。假若父母自己品行不端,年輕時沒有做好榜樣,老了又全靠孩子養(yǎng)活,孩子又缺乏教養(yǎng),也許就不是那回事了。
把幸福感建立在子女的孝順上,就像建在砂礫上,總覺不牢靠。電視上有一個公益廣告,一個老人守在門口翹首以盼,盼孩子回家。從子女角度看,常回家看看當然是對的,但從老人角度看,有自己喜歡的事做,孩子回家是天倫之樂,不回來,則是享受自由時光。
我知道許多文友退而不休,有人編書,有人著述,人生從60歲開始。這些老來俏真叫人佩服。他們年輕時有自已的事業(yè),注重子女教育;老了,又有人生的樂趣,有獨立人格,據我所知,他們的子女,多是孝敬的——孝來自于敬。
【先有敬后有孝美文摘抄】相關文章:
郭敬明作品的美文摘抄12-07
郭敬明美文摘抄整理12-07
摘抄經典美文12-09
家教美文美文摘抄11-30
美文摘抄經典美文欣賞12-07
孝親敬長作文12-30
孝親敬長的作文12-09
孝親敬長的詩歌12-09
美文摘抄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