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走,到四面山去寫景美文
每回次重慶,必去趟江津,去往江津最深處的山鄉——四面山。再次來到這里 ,正是陽春三月之時 。
盡管舟車勞頓,有點疲累不堪;盡管陪著83歲的老父老母,有點勞心勞力,卻是飽覽了一路的春色 ,心情總是愉悅的。
然而,這次的四面山之行,我卻怎么也興奮不起來,是因為沒有了崎嶇的山鄉公路?還是因為沒見到頭纏帕布的老鄉?喊著山歌的轎夫呢,你們在哪?百丈瀑布下的清涼水滴怎么感受不到了?古棧道呢?潺潺小溪哪去了?
老實說,我感受最深的還是第一次去四面山,那已經是20年前的時候了......
別離了重慶十多年,時逢女兒的暑期,攜女帶夫再次踏上這塊生我養我的故土,卻再也忍受不了這山城“火盆”似的灼烤。幺爸說:到江津四面山去吧,重慶人最喜歡在那兒避暑,于是,隨著公共汽車大半天的顛簸,我們來到了四面山。
下了車,一股涼爽、夾著特有的山野氣息撲面而來。還未來得及看清四面山的面孔,一場滂沱山雨傾盆而下,一路的疲勞、酷熱被驅之身外。雖裹著透濕貼身的衣裙,卻是十分的愜意、舒暢。幾分鐘后,山雨驟然停止,幾抹紅霞羞答答的從山后悄悄伸出頭來,揭開了蒙在四面山上面紗般的薄霧。呵,四面環繞的群山郁郁蔥蔥,萬綠叢中隱隱顯出黃的點、紅的點,大概是山花什么的。一條清澈的小湖,靜靜的躺在群峰的環抱中,湖面被那秀逸婆裟的山姿、疊翠的奇樹異草,映襯得晶瑩剔 透。一些游客正蕩舟在湖上,怡然自得、樂不可支。
湖邊有個小鎮,當地人將它與此湖同名,稱為"頭道河"。小鎮的場上擺滿了各種稀有山貨、散發著撲鼻異香的山果,外地游客們正興趣盎然地閑逛、選購。穿過場鎮,茫然四顧,四周青山層層疊疊、一樣的秀麗,從那里開始我們的游程?幾個纏著頭帕的山里小伙熱情的圍了上來,"大姐、大哥,我們四面山那里最美,喏-----"一個健壯敦實的小伙指著一個云霧繚繞的山峰說:〃從這條公路上去。”正好,一輛中巴車開了過來,不容我們開口,他們忙不迭地攔住,將我們送上了車。
中巴沉重喘息了十來分鐘,在一幢漂亮的大樓前停下,這是“四面山"鄉政府的 賓館。然而,滿車的游客卻涌向四周那幽深的竹海;樹林中的房角;多姿多彩的山花、野草簇擁著的小樓。原來,當地鄉親的院落,已隨著游客的喜好,自然形成了小旅店。(這應該是后來龍家樂的前身吧。)我們停留在一座小竹樓的大院前,女兒說,她喜歡攀緣在樓墻上的喇叭花;丈夫說,他喜歡院前院后茂密的樹林,而我則更愛傍依在院側的那條潺潺小溪。于是,這個名叫"大木林"的小旅店,成了我們的宿營地。
店老板是一對年輕夫婦,熱情好客。店客們喜歡親熱的稱潑辣能干的女店主為“二嫂”,初來乍到的,還以為是親戚呢。這里的飯菜談不上豐盛,可那清香回甜的嫩玉米,美味的“野兔”“巖蛙”,卻叫女兒吃得直咂嘴。而且,住宿加上伙食費,竟想不到的便宜。這里的黃昏好美,晚霞如同給崇山峻嶺披上了朦朧輕紗,涓涓不息的溪水閃著金色的波光。晚上,大家端根小木凳圍坐在院壩中,徐徐涼風送來陣陣蘭草花的幽香,沁人心脾。此時,從那愛擺“龍門陣”的男主人嘴里,我們知道了聶榮臻元帥曾回過家鄉-----江津,到過他們的“四面山”;還知道四面山人同解放軍并肩作戰的剿匪歷史,保存下來的“土匪”寨子;四面山的“七百梯”;七百梯旁的大、小飛瀑;大洪海、小洪海之間,轎夫 那山歌般的號子;“渝黔界碑”前的獅子山……呵,明天,一定要在明天的太陽還未上坡前去看看,看看店主“二哥”所說的這一切。
蒞晨,鳥兒的鳴唱聲中,我們上了路,當來到“大洪海”面前時,太陽才剛剛露出笑臉,霞光 映照在纏滿青藤的樹叢中,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泊,掩映其間,像翡翠,又像一條漂浮在綠色彩云間的玉帶。坐在游船上,心蕩神怡,偶爾,幾只仙鶴掠水飛過,細小的水蛇,在湖面靈活的扭動著身軀,成雙成對的鴛鴦,在水里嬉戲游玩。如果說“頭道河”是一幅畫。那么,“大洪海"就是一首詩。因為,身臨其境,你會感覺到她的深幽、她的神秘。無論是湖邊數不清的小小紅軍橋,湖岸密不見底的原始叢林、還是那久久游不到的”大洪海”盡頭,都有無數個美麗傳說,好多好多的動人故事……
據此不遠的“小洪海”,有著“大洪海”一樣清粼粼的碧水,那湖面約為窄些,比“大洪海”更顯幽靜。只是湖的兩邊沒有原始森林,更聽不見野豬的哼唱、猿猴的尖嘯聲。可“小洪海”一邊迎風折腰的翠竹;另一邊那形態各異的石壁,卻另有一番風韻。“獅子山”在貴州界內,一眼看去,果然雄峻。我們想在它腳下的“渝黔界碑”前留個影,然而,那絡繹不絕的人流,頻繁按動的快門,使我們只好作罷。
走上“大木林”的歸途,西斜的紅紅太陽,只把那陽光輕柔的、暖暖的灑在我們的身上。奇怪,一天下來,竟不覺炎熱。好一個清涼世界。
不覺間,我們在“四面山”竟呆了兩天兩夜。走時,除了十幾個松果,什么也沒帶。 那是在彎彎山道邊,一個不認識的山里少年送與我們的。他說,這是從山中撿來,本想用此換點學費,可今年他家的桃李豐收。于是,就決定將此當作禮物相送,以讓游人們記住他們的“四面山”。本來,這“藏在深山人未識”的四面山,已經使我們戀戀不舍,流連往返。可這少年厚重的禮呵,卻更加使我們將這秀麗的山水,和這山中的人, 那么深、那么深的銘在了腦際,印在了心里。
【走,到四面山去寫景美文】相關文章:
到陽光一邊去美文摘抄11-23
閑暇看云去寫景美文03-09
春天我們去種樹的寫景美文03-10
走百山祖寫景美文12-09
到遠方去11-24
說四寫景美文11-26
走,到另一個地方去初中作文12-09
秋到百步亭寫景美文03-09
四面山的作文(精選6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