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暢游陶洲湖的寫景美文
陶洲湖,其實不是一個湖,而是耒水河的一段。
清清耒水,自五嶺山脈逶迤而來,在永興耒陽交界的大和灘進入耒陽境內,悠悠流淌十五里,便被上堡水電站大壩一攔,變成了一處湖泊。因此河段屬于原陶洲鄉境內,當地人都叫陶洲湖。
前幾天,我和陳徐德兄聽蔣能清說陶洲湖如今正在開發,如詩如畫,就商量組織耒陽市作家協會的部分會員前往采風。原計劃定在周末,因副主席梁春根有事,便推遲到北京奧運閉幕這一天。不料,當禮拜天一大早我們按時趕到集合地點時,確定的三臺小車,梁主席去不成了,他的車壞了,而答應開車去的肖淋文和廖俊德也中途變卦。沒有車怎么辦?情急之中,我想到了一個搞營運的朋友,叫他開車陪我們下鄉。剛巧陶洲村主任周俊文開車來進城來了接我們,總算解了燃眉之急。
天公不作美,下著很大的雨,有三個會員臨時打退堂鼓。曾利華更有意思,說去拿傘,我們等他半個小時沒個人影兒。估計也不想去了。于是,我們一行十四人冒雨出發了。陶洲離耒陽市區有四十公里,原本是一個鄉,上世紀五十年代撤區并鄉時,并入了大義鄉。那地方很偏僻,但旅游資源豐富,有聞名湘南的十萬畝竹海,有著名的張良洞,有古鎮古街。近幾年,陶洲人民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東風,修建公路,改造村街,開采煤礦,發展旅游業、竹器加工業和種養業,走上了發家致富的小康道路。村主任周俊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四十出頭的他,擁有兩家煤礦,買了小車,為人也豪爽,一副財大氣粗的派頭。
到陶洲湖后,雨已停。周俊文首先帶我們參觀了湖畔的陶洲街。這里曾是鄉zheng府駐地,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住有兩百多戶人家。其中有條古街,長不足兩百米,寬不過三四米,青磚瓦房,木門窗,典型的明清建筑。過去,這里是一個繁華的碼頭,方圓數十里內的村民把竹木、煤炭以及農副產品一擔擔挑到這里,裝上貨船運往南北,換取微薄的收入和生產物資、生活用品。由于山高路陡擔重,日積月累,許多村民的雙一腿積勞成疾,行走不便,于是有“陶洲半邊街,十人九個擺”(“擺”是耒陽方言,“跛”之意)的說法。相傳陶洲街最繁華時,有三十六條案板七十二條稱。至今,我們還能從腳下一塊塊光滑的條石上感受到那個時代人聲鼎沸的場面。周俊文說,村委會正準備籌資三百萬元,改造古街,吸引外商來投資開店,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觀光。站在碼頭,面對波光粼粼的湖面,我想,陶洲湖的前景是廣闊的,也是光明的。
此時,周俊文的父親老周駕著一條船開到碼頭下。熱情的主人安排很周到,上午游湖的北段,下午游湖的東段。還在船中擺起一張木桌,為我們準備了一件純凈水。能清買來一大包零食,這正合了童佳蘭、唐美云、李柯、易紅霞、王穎這幾位女同胞的胃口。我們就夸他很會體貼女人。眼前的一泓湖水,宛如溶化了的玻璃,悠然自得地睡著。船兒輕駛在寬闊水面,一下把它驚醒了,眼睛一眨一眨地,蕩起圈圈波紋,宛如絢麗的星星,令人目眩。湖岸都是竹,只可惜大部分都枯黃了。年初的特大冰災和今夏的蟲災,使陶洲竹海遭受一場重創,大部分楠竹都死了。據說林業部門采取了很多挽救措施,甚至動用了飛機殺蟲,但要恢復期至少需要八年。倒是山中那些灌木經受住了冰災、蟲災的考驗,依舊郁郁蔥蔥。黃綠相間的青山倒映于湖面,讓人恍忽走進了暮秋。陸小勇和蔣能清站在船頭,不停地拍照。謝愚告訴我,他曾到過陶洲大山里,山中有很多珍禽走獸,也有很多種毒蛇,有的幾米長,碗口粗,怪嚇人的。他這一說,大家就斷了去山中探幽的念頭。其實哪兒也不用去,就這樣徜徉在湖面,沒有陽光曝曬,沒有雨水淋身,有的只是和風與清新水草氣息,多愜意。
船兒突突,順流而下。沿途不時能看到掩映在竹林中的村落人家,炊煙裊裊,雞犬相聞,讓人恍如走進桃源世界。群群白鷺和淺灰色*的鴨子在湖邊悠閑游蕩。楊柳依依,白鷺輕輕掠過,碧綠的湖水泛起了層層漣漪。而那些鴨們,交頭接耳,說著喁喁情話,那份浪漫,那份恬然,那份親一熱,那份無拘無束,令我羨慕不已。突然,一座漂亮的建筑躍入眼簾,上堡水電站到了。這里是一座以發電為主、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始建于2005年代,總耗資八億元人民幣,于去年建成投入使用,是耒陽第三座中型水電站。正是這道雄偉的大壩,將滔滔耒水攔斷,水位驟升,水面頓闊,將從上流大河灘到此處的二十里河段變成了一個人工湖,最寬處達500米,水域面積達22.6平方公里。如今,陶洲水庫已經成為湘南一處新的休閑旅游景點,經常有耒陽、衡陽、郴州、常寧等地垂釣愛好者在節假日到此垂釣休閑,目前已累計游客100萬人次以上。
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從上堡水電站返程,回到陶洲街,在周俊文家吃中餐。好客的主人為我們準備了兩桌豐盛美食。村支書特地趕來為我們敬酒,兩位村官借此機會,同我們交流了如何開發陶洲旅游業和招商引資的工作思路。我們的兩位電視臺女記者易紅霞、李柯就這個主題專程采訪了支書、主任。
中餐后,我們興致勃勃重新上船,暢游陶洲湖的東段。這是耒水的上游,兩岸風光更加迷人。我們坐在船艙,一邊欣賞美景,一邊說著笑話。駕船的老周六十六歲了,中等個兒,身體結扎。會看相的梁瑩玉,一個勁夸老人濃眉大耳,必長壽。老人十三歲在大和灘當纖夫,二十五歲開始駕船,在河面勞作了大半輩子,卻至今不會游泳。我們問他,若船出事了怎么辦?老人家說,他駕了幾十年船,從未出過半點閃失。他說這句話時,眼中露出自豪的神色*。船兒逆流而上,來到一處小碼頭前。這里的湖水特別清澈,可以看見湖底綠茵茵的水草。船兒經過時,水浪推著、搖著,水草仍就合著節奏,嬌一媚的扭一動著纖細的腰肢。突然,我們發現河岸柳樹下,佇立著一位美少女,正望著水面出神。那種氣質,那種意境,驚得唐美云和李柯叫起來。叫一聲驚醒了美少女,她朝我們嫣然一笑,很快就不見了。
這時,李柯想起有位女友嫁在附近一個村莊,就打電話要對方在下面一個碼頭處等候。十幾年前,李柯和女友在廣東打工相識,認識一個小伙子。小伙子的家鄉就在這湖岸,人長得帥氣,李柯的女友愛上了小伙子,頂著家人反對的巨大壓力,不顧一切嫁到這處偏僻窮困的山村。李柯從未到過這位女友家,今日路過,自然不愿錯過機會,非要去看看女友是否過得幸福。老周就駕船送李柯到見面的碼頭。果然,她女友的丈夫已站在碼頭上等候,的確是一表人材。
船兒繼續逆流而上,約摸過去兩里,便見一座石拱橋。曾經,它是上下大河灘的主要通道,據說有五百年歷史。在那漫長歲月里,許多挑夫把物資一擔擔挑到這橋面,貨船就停在橋下,裝卸很方便。如今,歲月悠悠,耒水北去,淘盡多少挑夫的汗與淚、笑與歌,留下多少辛酸的故事。任憑風吹浪打,這座石拱橋,始終屹立在河面,見證了身后大和灘的興衰。
大和灘是耒水河上的一個大碼頭,也是通入耒陽的門戶,過去一直是湘南地區的商貿重鎮。鼎盛時期,每日有上百條船停泊在這里。古鎮沿河而建,倚山而筑,有四五百戶人家。其上流與永興縣便江旅游風景線山水相連。老周把船停泊在中間新修的碼頭處,示意我們到古鎮走走看看。久聞大和灘大名,我們欣喜地踏入古鎮幽深的街巷,去感受它的繁華。結果很失望,只見許多舊房子空蕩蕩的,鐵將軍把門。墻面斑剝,墻體裂縫,一副破派景象。街中新建不少鋼筋水泥平房,店鋪林立,卻看不到幾個顧客。倒是每家每店都臨街擺著一張甚或兩三張牌桌,男人們打牌,女人們打麻將,而且基本是上了年歲的中老年。由于經濟蕭條,這里的青壯年絕大多數外出務工、經商了,留下大量老人、婦女守著空蕩蕩的房子,守著寬闊的河面,守著一個千年的夢。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時代的巨變,呼喚人們解放思想,更新墨守成規的觀念。適者生存,市場經濟時代,終究靠靈活的腦子吃飯。一個地方經濟要發展,必須適應時代的變化,樹立創新意識。如果堅守老辦法、老思路,老本吃空不算,也談不上還有發展和進步。來到街中的關帝廟,面對那座紅一墻紅柱的大戲臺,想象著當年這里人頭攢頭的熱鬧場面,再對比當下不景氣的現狀,我心頭悲情頓生。
也許每個人都受了這種心理落差的震動吧,返回時我們不再說說笑笑,而是個個陷入了沉思。瑩玉兄為打破這種氛圍,就叫老周過來聊天,聊他駕船致富的經歷。別看老周沒讀什么書,腦瓜子很靈活。他看到近年到景區觀光的游客越來越多,就籌資買了這條機動船,生意非常不錯。如今,隨著當地旅游業的大開發,老周正打算投資將船翻新,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從老周、周俊文這對父子身上,我們看到了村民致富的希望。
離開陶洲街時,天已放晴。我們與老周一家揮手告別,并在心底默默祝福勤勞智慧的陶洲人民,在這一方湖水的滋潤下,生活得更加美好、幸福。
【暢游陶洲湖的寫景美文】相關文章:
山湖草原寫景美文11-26
貝加爾湖寫景美文03-10
東洲湖作文10-29
長白鏡湖記寫景美文12-07
暢游青海湖作文04-06
青海湖,魚鳥的樂園寫景美文12-07
海南島上的南麗湖寫景美文03-09
美文欣賞:心湖微波12-08
新都桂湖游記美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