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糧食流通統計分析調查報告-糧食流通統計工作情況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人們生活離不開食物,而對于食物需要每年都進行一個統計。通過對于食物的統計可以了解其動向,也是為了民生,沒有糧食的統計會天下大亂,因此,做好糧食統計是必須的。糧食流通統計分析調查報告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糧食流通統計分析調查報告資料,歡迎閱讀。
篇1:糧食流通統計分析調查報告
XX省糧食局:
按照《XX省糧食流通統計制度》要求,現將我市2015年第一季度糧油購、銷、經營情況匯總分析如下:
一、一季度糧油價格走勢
最新價格監測顯示,目前,我市原糧價格為:小麥入庫價1.43元/斤,出庫價格為1.44元/斤,同比分別增長8.33%、1.41%;玉米入庫價1.07元/斤,較去年同期價格相同,出庫價1.09元/斤,同比增長0.93%。
成品糧油價格為:面粉批發均價1.86元/斤、銷售均價2.01元/斤,同比分別增長7.51%、13.56%;大米批發均價2.93元/斤、零售均價3.11元/斤,同比分別增長4.27%、4.71%;食用菜籽油批發均價6.5元/斤,零售均價7.08元/斤,同比分別增長16.07%。
2015年1-3月,我市糧油市場總體呈現成品糧油市場貨源充足,價格雖略有上漲,糧油購銷市場穩定;原糧市場有價無市,處等待觀望態勢。
二、糧油購、銷、存完成情況
(一)國有糧食企業購、銷、存情況
收購:2015年1-3月份,全市國有糧食經營企業收購糧食994.2噸,較去年同期1730噸減少735.8噸,減幅42.53%。其中:994.2噸全部為企業購進。
銷售:第一季度,國有糧食企業銷售糧食1955.4噸,較去年同期3653噸減少1697.6噸,減幅46.47%。其中:銷售實際面粉925噸、實際大米633.9噸。
庫存:截止2015年3月底,全市國有糧食企業庫存原糧39554.6噸,較去年同期35844噸增加3710.6噸,增幅10.35%。其中:庫存實際小麥37927噸、實際面粉454.9噸、實際大米253.9噸、實際玉米68噸、其他糧655.8噸。
從以上數據看,第一季度國有糧食企業購銷經營呈現“兩減一增”,即收購、銷售量減少,庫存增加。
(二)非國有糧食企業(包括轉化用糧企業)購、銷、存情況
收購:1-3月全市納入統計范圍的非國有糧食經營企業(包括轉化用糧企業)收購糧食18127.4噸,較去年同期9221噸增加8906.4噸,增幅96.59%。其中:從生產者購進15359噸、從企業購進2768.4噸。
銷售:銷售糧食29576.7噸,較去年同期36082噸減少6505.3噸,減幅18.03%。
庫存:截止2015年3月底,糧食庫存51790.7噸,同比49080噸增加2710.7噸,增幅5.52%。
(三)油脂購、銷、存情況
2015年第一季度全市納入統計范圍的商品油脂收儲企業收購實際油脂63.6噸,銷售165噸,截止2015年3月底庫存實際油脂5.9噸。
2015年第一季度全市納入統計范圍的商品油脂加工企業收購實際油脂190噸,銷售224.9噸,截止2015年3月底庫存實際油脂608.3噸。其中:實際菜籽油538.6噸、實際亞麻油69.7噸。
三、一季度糧油流通情況分析
從第一季度的'統計數據和我們掌握的市場情況來看,我市糧食購銷呈現“一增一減”的態勢。即:全市非國有糧食企業(包括轉化用糧企業)收購量大幅增加、國有糧食企業購銷量減少。其主要原因是:一是前期糧油市場雖有“兩節”消費為支撐,但并沒有迎來預期的“旺季”。“兩節”前后,原糧成交量萎縮,市場低迷,加之節后成品糧油市場需求減弱,致使國有糧食企業購銷量逐漸下降。二是隨著節后加工產品(啤酒大麥)價格的逐步回升,我市非國有糧食企業搶抓市場機遇,積極開展原料采購,收購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
四、二季度糧食市場預測
按慣例,每年“兩節”過后糧油市場購銷都會處于一個相對低迷的狀態。后期糧油市場,從供給上看:一是隨著春耕的臨近和務工返城人員的增加,市場流通需求或會增加;二是儲備糧油輪換出庫將進一步增加市場活力;三是國家糧油拍賣銷售將會不間斷進行,糧油市場的供給整體將會維持充裕。從需求上看,隨著節日氣氛的消褪,糧食市場將逐
步恢復購銷,糧油加工轉化企業也將會陸續開工生產,前期停滯的糧油購銷將漸趨活躍。
金昌市糧食局
20xx年x月x日
篇2:糧食流通統計分析調查報告
x省糧食局:
按照《xx省糧食流通統計制度》要求,現將我市2015年第一季度糧油購、銷、經營情況匯總分析如下:
一、一季度糧油價格走勢
最新價格監測顯示,目前,我市原糧價格為:小麥入庫價1.43元/斤,出庫價格為1.44元/斤,同比分別增長8.33%、1.41%;玉米入庫價1.07元/斤,較去年同期價格相同,出庫價1.09元/斤,同比增長0.93%。
成品糧油價格為:面粉批發均價1.86元/斤、銷售均價2.01元/斤,同比分別增長7.51%、13.56%;大米批發均價2.93元/斤、零售均價3.11元/斤,同比分別增長4.27%、4.71%;食用菜籽油批發均價6.5元/斤,零售均價7.08元/斤,同比分別增長16.07%。
2015年1-3月,我市糧油市場總體呈現成品糧油市場貨源充足,價格雖略有上漲,糧油購銷市場穩定;原糧市場有價無市,處等待觀望態勢。
二、糧油購、銷、存完成情況
(一)國有糧食企業購、銷、存情況
收購:2015年1-3月份,全市國有糧食經營企業收購糧食994.2噸,較去年同期1730噸減少735.8噸,減幅42.53%。其中:994.2噸全部為企業購進。
銷售:第一季度,國有糧食企業銷售糧食1955.4噸,較去年同期3653噸減少1697.6噸,減幅46.47%。其中:銷售實際面粉925噸、實際大米633.9噸。
庫存:截止2015年3月底,全市國有糧食企業庫存原糧39554.6噸,較去年同期35844噸增加3710.6噸,增幅10.35%。其中:庫存實際小麥37927噸、實際面粉454.9噸、實際大米253.9噸、實際玉米68噸、其他糧655.8噸。
從以上數據看,第一季度國有糧食企業購銷經營呈現“兩減一增”,即收購、銷售量減少,庫存增加。
(二)非國有糧食企業(包括轉化用糧企業)購、銷、存情況
收購:1-3月全市納入統計范圍的非國有糧食經營企業(包括轉化用糧企業)收購糧食18127.4噸,較去年同期9221噸增加8906.4噸,增幅96.59%。其中:從生產者購進15359噸、從企業購進2768.4噸。
銷售:銷售糧食29576.7噸,較去年同期36082噸減少6505.3噸,減幅18.03%。
庫存:截止2015年3月底,糧食庫存51790.7噸,同比49080噸增加2710.7噸,增幅5.52%。
(三)油脂購、銷、存情況
2015年第一季度全市納入統計范圍的商品油脂收儲企業收購實際油脂63.6噸,銷售165噸,截止2015年3月底庫存實際油脂5.9噸。
2015年第一季度全市納入統計范圍的商品油脂加工企業收購實際油脂190噸,銷售224.9噸,截止2015年3月底庫存實際油脂608.3噸。其中:實際菜籽油538.6噸、實際亞麻油69.7噸。
三、一季度糧油流通情況分析
從第一季度的統計數據和我們掌握的'市場情況來看,我市糧食購銷呈現“一增一減”的態勢。即:全市非國有糧食企業(包括轉化用糧企業)收購量大幅增加、國有糧食企業購銷量減少。其主要原因是:一是前期糧油市場雖有“兩節”消費為支撐,但并沒有迎來預期的“旺季”。“兩節”前后,原糧成交量萎縮,市場低迷,加之節后成品糧油市場需求減弱,致使國有糧食企業購銷量逐漸下降。二是隨著節后加工產品(啤酒大麥)價格的逐步回升,我市非國有糧食企業搶抓市場機遇,積極開展原料采購,收購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
四、二季度糧食市場預測
按慣例,每年“兩節”過后糧油市場購銷都會處于一個相對低迷的狀態。后期糧油市場,從供給上看:一是隨著春耕的臨近和務工返城人員的增加,市場流通需求或會增加;二是儲備糧油輪換出庫將進一步增加市場活力;三是國家糧油拍賣銷售將會不間斷進行,糧油市場的供給整體將會維持充裕。從需求上看,隨著節日氣氛的消褪,糧食市場將逐
步恢復購銷,糧油加工轉化企業也將會陸續開工生產,前期停滯的糧油購銷將漸趨活躍。
金昌市糧食局
20xx年x月x日
篇3:糧食流通統計分析調查報告
我市糧食流通統計工作在省糧食局的正確指導下,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山西省糧食流通統計制度》,全面開展全市社會糧食流通統計工作,積極組織社會糧油平衡調查,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糧食流通統計工作任務。現將我市全年糧食統計工作開展情況分析報告如下:
一、糧食流通統計工作總體情況
今年以來,我市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適應購銷市場化形勢,從改革發展的大局出發,積極轉變思想觀念,認真履行職責,把糧食統計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統計基礎工作得到加強,統計服務水平得到提高,統計工作取得了較大成效,市局榮獲2012年度全省統計工作先進單位。
1、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統計報表和統計調查工作任務。認真執行糧食流通統計制度,按時完成日常統計報表上報工作。克服困難努力完成了“社會糧食、食油供需平衡調查”和國家糧食局安排布置的“糧食產銷和成本利潤調查”任務。
2、市局對訂單農業相關情況進行調查。在省糧食局的正確指導下,我局鼓勵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發展糧食訂單種植收購,把“訂單收購”作為引導農民種植特色農產品、拓寬市場營銷的橋梁和紐帶,使農戶與企業直接對接,規避風險,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2012年我們重點組織山西豐園食品有限公司等產業化企業實施糧食訂單種植收購,訂單種植的15.49萬畝糧食,已完成11.5萬畝的糧食收購任務,共支付售糧款6800余萬元,為當地農民增收在500萬元以上。。
3、及時上報價格監測數據、統計分析的質量有所提高。依據實際情況,及時按月度、季度專題上報統計分析,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措施和建議,全年上報統計分析12篇。省局確定的價格信息監測點,能夠按時上報原糧和成品糧購銷價格,并對價格變化做出客觀實際的分析,為糧食宏觀調控提供了依據。
二、年度購銷存數據分析
1、糧食購銷情況。
(1)收購銷售情況。2012年全市收購糧食17.02億斤,完成年度目標的122.46%,同比減少0.92億斤,減幅5.1%。銷售糧食21.60億斤,完成年度目標的145.92%,同比增加1.72億斤,增幅8.66%。其中:國糧食企業收購2.83億斤,同比減少1.86億斤,減幅39.73%,銷售4.27億斤,同比減少3.15億斤,減幅42.43%。非國有糧食企業收購13.3億斤,同比增加3.83億斤,增幅40.45%,銷售17.33億斤,同比增加4.87億斤,減幅39.08%。
(2)國有糧食企業糧食購銷市場份額下降。據統計,國有糧食企業收購、銷售量占國有、非國有、轉化企業購銷總量的比重從2005年的78.4%、93.9%下降到2010年的25.3%、30.3%; 2011年為26.1%、37.3%;2012年下降為16.61、19.77%。
主要原因:一是2011年以來,農發行信貸政策調整,全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未取得收購貸款支持,雖然通過積極創新購銷模式,多方籌集收購資金,通過開展職工集資、代收代儲、與加工轉化企業、農民經紀人聯合經營等方式,積極收購農民手中余糧,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市場份額不大。二是2012年,玉米收購市場跌宕起伏,代購代銷業務受到一定制約。
2012年玉米價格表現:
一季度呈上漲行情,農戶捂糧情緒濃厚,供應偏緊需求強勁的情況下,玉米持續上漲,季度累計漲幅近8%。
二季度呈小幅調整行情,玉米進口增加,回調基調主導市場。年后不斷下跌的生豬價格,清淡的酒精和淀粉市場,市場利空信號漸濃,加之春耕開始,農戶售糧意愿提升,玉米上市量增加,因此在一輪瘋漲之后,玉米迎來階段性回調,但因供應偏緊的基調不變,因此下調幅度有限,季度回落3%。
三季度需求促進行情上漲,8月價格達到全年高點。6月末生豬價格在連續探底之后迎來拐點,出現小幅上漲,雞蛋價格上漲迅速,“火箭蛋”和回暖的`生豬行情帶動了作為飼料原料的優質玉米價格,而深加工企業利潤仍然低迷,酒精、淀粉等行業萎靡不振,因此品質較高的玉米價格上漲,品質一般的玉米價格以震蕩為主。9月份南方新玉米上市,夏糧收獲,上市壓力增加,玉米下行壓力增大,玉米價格呈回落態勢。
四季度新糧上市沖擊,玉米價格持續走弱。臺風布拉萬8月28日登陸我國,席卷東部地區,東北部分玉米出現倒伏,淹水等現象。后期東北地區連續出現雨雪等極端天氣,東北地區玉米上市一再延遲,加之天氣情況不佳不利于玉米的晾曬,東北地區玉米水分和霉變較去年偏高,華北地區玉米品質較高,價格較低,逐步占領市場,因小麥價格持續走高,南方部分地區企業減少了小麥替代的比例,重新使用玉米,11月底玉米出現止跌企穩局面。12月生豬盈利情況持續好轉,小麥價格漲勢兇猛,拉動玉米止跌上漲,但因東北玉米供應壓力較大,價格出現小幅上漲。
2、產銷銜接情況
(1)指標完成情況。2012年全市產銷銜接完成4.17億斤,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19.11%,同比增加0.08億斤,增幅2%。其中:國有糧食企業完成0.37億斤,占8.9%,非國有糧食企業完成3.8億斤,占91.1%。
(2)非國有糧食企業仍然占據成品糧食市場主導地位。今年以來,隨著成品糧食儲備的增加和放心糧油工程的深入推進,國有糧食企業成品糧油市場占比有所回升,從2010年的不到1%,增加為2012年的8.9%。但非國有糧食企業仍然占據成品糧食市場主導地位,占比為91.1%。
3、庫存情況
(1)國有糧食企業庫存。2012年12月底國有糧食企業庫存**億斤,較年初**億斤下降**億斤,降幅**%。
(2)非國有糧食企業庫存。2012年12月底非國有糧食企業庫存**億斤,較年初**億斤下降**億斤,減幅**%。
(3)轉化用糧企業庫存。2011年12月底轉化用糧企業庫存**億斤,較年初**億斤,下降**億斤,減幅**%。
從庫存情況看,全市糧食商品庫存量相對較小,且進一步下降。主要原因:一是國有糧食企業受到收購資金的制約,不能積極開展收購;二是今年以來玉米價格的跌宕起伏,市場前景不夠明朗,糧食經營企業為降低運營成本和經營風險,采取快購快銷的辦法。
三、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從統計面上看,個別縣統計報表的范圍不夠全面。統計制度明確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糧食的收購、銷售、儲存、加工的糧食經營企業,以及養殖企業和以糧食為生產原料的飼料企業、工業企業(統稱糧食經營企業和轉化用糧企業)均屬于統計的范圍。從今年全市統計報表的報送情況看,一些縣的非國有企業及轉化用糧企業的統計報表數據較小,統計范圍不全,有一部分企業未納入統計報表單位。這些問題影響到我市糧食統計數據的全面性和準確性。
二是從統計時間上看,存在時效性差的問題。個別縣不能主動按時上報統計數據,影響到統計數據的連續性和時效性。
三是統計信息化程度落后。目前除市糧食局統計報表與省局實現聯網外,大部分縣及企業還沒有完全擺脫手工統計的現狀。糧食統計工作大量業務在基層,信息化建設滯后,嚴重影響了報送統計數據的質量和效率。
四是個別縣統計機構不落實,人員不到位,業務素質參差不齊,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糧食統計工作的開展。
四、做好全社會糧食統計工作的幾點建議
針對糧食供求形勢不斷變化,面對糧食統計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糧食統計工作全局,認真貫徹落實《統計法》、《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以及糧食流通統計制度,進一步做好糧食統計工作,為更好地實施宏觀調控,確保糧食安全提供可靠依據。
1、提高認識,加強對糧食統計工作的組織和領導。糧食統計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行業統計,是國家糧食宏觀調控的基礎,在購銷市場化形勢下,對糧食統計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提高對糧食統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加強對統計工作的領導,注重對統計制度的學習和研究,真正領會和理解統計制度的內涵,熟悉和掌握各種統計調查方法,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以赴做好糧食統計工作。
2、大力加強各項統計基礎工作建設。加強統計基礎工作建設是做好糧食統計的保證。一是要按照國務院國發[2006]16號文件,明確和規范承擔統計工作的職能機構,配備與統計任務相適應的統計人員,落實統計經費,以保證糧食統計工作的正常開展。二是進一步加強統計信息化建設。當今世界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糧食統計工作也必須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才能提高統計工作效率和水平。要積極創造條件,加強統計信息化建設,配備必要的計算機等信息化設備,進一步提高統計工作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及時性。
3、切實抓好非國有糧食企業統計工作。要高度重視非國有糧食企業統計工作,擴大非國有糧食企業統計范圍,規范非國有糧食統計業務程序,提高非國有糧食企業統計數據質量。
4、加強統計分析和調查研究工作。要密切關注糧食流通形勢的變化,及時準確監測糧食收購、銷售、庫存和市場糧價變動情況。要充分利用占有大量統計數據資料的優勢,對糧食流通中的一些重大問題和新的情況,認真進行分析,要定期寫出有份量的統計分析報告,為各級領導做好糧食宏觀調控工作提供依據。
【糧食流通統計分析調查報告-糧食流通統計工作情況報告】相關文章:
糧食調查報告12-01
糧食調查報告12-04
關于糧食的調查報告03-11
調查水果流通市場的報告12-09
關于調查水果流通市場的報告范文12-09
2018關于糧食浪費現象的調查報告12-09
商貿流通的工作計劃12-03
自治縣水果流通工作報告12-01
四城市調查水果流通市場報告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