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牧業企業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對企業定期進行定時的調查,可以發現企業經營中的很多問題,方便決策者更好的改進企業生產中的問題,為決策者提供更好的修改建議,所以定期對企業進行調查是很有必要的。今天小編整理了2篇關于牧業企業發展情況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為了進一步摸清**企業牧業家底,加快**企業牧業發展步伐,更好地發揮牧業在增加企業收入、繁榮農村經濟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重要作用,近日,我們對**鄉**牧業企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企業牧業發展的現狀和特點
近年來,鄉黨委、鄉政府依據**企業山多、坡多、草多等自然資源優勢,大力實施“畜牧富民”戰略,強力推進畜牧產業化進程。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全鄉牧業實現了養殖規模由小到大、養殖方式由傳統到現代、養殖效益由低到高的歷史性轉變,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支柱產業。從調查的情況看,**企業牧業主要呈現出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牧業投入不斷加大。2011年以來,**企業共爭取到上級財政對牧業的資金支持接近180萬元,有力促進了現代牧業的發展。同時,**企業財政拿出5萬元資金,用于支持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等牧業發展的重點環節。政府的扶持政策帶動了民間投資牧業高潮,僅2013年,全鄉投資牧業的民間資金超過1500萬元。
二是規模養殖快速發展。截止到目前,全鄉建成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29個,其中豬場4個、萬只雞場1個,豬、牛、羊、禽的規模養殖比例分別達到了75%、48%、40%和93%。
三是牧業生產指標大幅提高。2013年,全鄉牧業產值達17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6%。
四是牧業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采取龍頭帶動、會員合作、市場聯動等靈活多樣的形式,積極引導龍頭成員建立畜牧合作組織。目前,全鄉已形成各類畜牧合作組織30個,會員340名。這些組織已成為一頭連接農戶,一頭連接市場的橋梁和紐帶,有效提高了牧業的組織化、市場化、規范化程度。
二、**企業牧業發展的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政策引導,高度重視牧業。一是鄉政府在每年年初與各村簽定《牧業目標責任書》,把發展牧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硬性指標,年終進行統一考核,兌現獎懲。二是依靠縣委、縣政府出臺政策,扶持牧業發展,如2013年**縣出臺了《關于加快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畜產品市場準入工作的意見》等文件,有力促進了牧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二)規模化建場,加大養殖小區建設力度。為加快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企業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總體要求,在資金扶持、技術推廣、環境保護、品種改良、畜產品銷售以及稅收等方面相繼制定和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強力推進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目前,全鄉規模養殖場、標準化養殖小區達到29個,形成以河壩、甘岔等村為主的優質羊肉生產基地,以新塬村為主的優質生態雞生產基地,牧業團塊化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三)科技化培訓,提高技術水平。為加快傳統牧業向現代牧業的轉變,**企業2013年共舉辦培訓班2期,培訓農民500人次,發放技術資料1000余份,技術專家共接待技術咨詢人員100人次,現場指導30人次;新建青貯池0.2萬立方米。
(四)生態化養殖,提高畜產品質量。**企業把畜牧標準化體系建設作為重要基礎工作來抓,為解決養殖戶污染問題,結合新農村建設和農村能源建設,加快畜禽環保、衛生欄圈的改造,建立生態家園,規范了畜禽生產行為,保護了環境,保障了畜產品質量安全。
三、**企業牧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牧業規避風險能力差。市場和疫病是牧業面臨風險的兩個主要因素,直接影響牧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目前針對牧業的保險業務還未有效開展,牧業的保障措施需要進一步完善。
(二)牧業面臨“三難”。一是用地難。現代牧業發展要求實現“三進三退”,即“退出村莊、退出庭院、退出散養,進入小區、進入規模、進入市場”,而發展規模養殖需要大量土地,**企業除了基本農田,能用于發展養殖業的土地較少,牧業用地矛盾日益突出,制約著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的發展。二是融資難。規模化、標準化養殖資金投入較大,雖然各級政府都加大了對牧業發展的扶持力度,但難以從根本上解決資金問題。目前貸款發放門檻較高,擔保、抵押程序嚴格,企業融資難,不少養殖企業嚴重缺乏發展資金。三是治污難。部分畜禽養殖場由于缺乏畜禽糞便、廢水和其他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設施,對周邊環境造成不同程度污染,嚴重制約企業發展。
(三)畜產品安全形勢嚴峻。由于畜產品生產鏈條長、環節多,監管難度大,致使監管容易出現漏洞,搞好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任務日益繁重。
(四)產業化水平低。主要表現為形成一定規模和帶動效應的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數量少,畜產品生產、精深加工的產業鏈條還沒有形成,企業與農戶利益聯接不緊密,不能有效形成“企業+基地+農戶”的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造成市場競爭乏力不強,產銷銜接不暢,直接影響了畜產品的附加值和綜合效益,制約了牧業的快速長遠發展。
四、加快**企業牧業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一)完善牧業保障措施。建立和完善牧業保險制度,探索和推進政策性牧業保險。強化動物疫情測報和管理機制,建立快速疫情測報體系,提高動物疫情監測預警能力,完善動物疫病診斷網絡。
(二)優化牧業發展環境。一是加強對畜禽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規劃和建設管理,對符合條件的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的用地進行規劃調整,破解用地瓶頸,使其符合農業用地管理要求。在此基礎上,將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兩集中”建設規劃,并加強規劃管理。二是在充分落實好現有惠農政策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制訂出一些針對性強的優惠政策和措施,加大對牧業的扶持力度。并積極協調金融部門,通過對畜牧企業提供貸款資金支持,有效破解資金難題。三是對新建養殖場,堅持治污設施和無害化處理設施同步規劃建設,確保畜禽糞便、廢水等污染物排放達標。對已建成投產的規模養殖場,督促其盡快完善治污設施和無害化處理設施,并逐步減少污染。
(三)建立牧產品質量安全的長效監管機制。健全監管機構,加強隊伍建設,堅持不懈地搞好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加大執法力度,規范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企業生產經營行為,加快無公害認證步伐,提升無公害畜產品生產水平,嚴格落實畜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制,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
【牧業企業發展情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畜牧業生產情況季度工作總結12-09
私營企業發展調查報告12-08
私人企業發展環境調查報告03-11
關于加快城川畜牧業發展的調查報告12-05
消費情況調查報告01-23
閱讀情況調查報告06-08
閱讀情況調查報告10-30
情況調查報告范文11-14
有關牧業的諺語經典諺語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