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著《史記》讀后感550字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史記名著讀后感范文
史記讀后感范文一
夏夜,仰望星空。借著月光,去咀嚼那發黃的紙張。幼時的神話幫帶,和今日的偉人事跡,無不在我的思議中留下印跡。星河中的點點繁星,演繹出一臺臺歷史劇,展現著戰爭的場面。無數國家滅亡,無數國家崛起。這一切的一切,全都記載在《史記》當中。而在亂世中,屹立不倒的,只有那些胸懷大志,近賢遠奸的智者。他們,往往能流芳百世,受萬民敬仰。
衛青應該算一個吧。
衛青,出生卑微。是平陽候家侍妾所生。幼時地位十分低下,住在生父家,卻沒有得到像其它兄弟的待遇,竟然只能去放羊。不僅不能把他當兒子,母親和兄弟也把他當仆人看。衛青從來都沒在反抗,然而衛青命運的轉折點,就在甘泉宮。甘泉宮是關押囚犯的地方。衛青無心地四處走走。當他走到一個囚犯面前,囚犯看了看他,隨后鄭重其事地承諾,他將來必定封候。衛青沒有聽進去,當作一個玩笑話。誰知,這個不切實際的職位,最后竟真落在了他的頭上。
元光五年,匈奴侵漢。衛青和幾位大將軍,一起征伐匈奴。此戰只有衛青一軍殲滅匈奴幾百人,其余將軍,或無功績,或被活捉。因衛青奮勇殺敵,創了功績,讓漢武帝記在心里。
這一場獲勝,便注定了衛青一生,都是在攻打匈奴中度過的。衛青,一個為漢朝國土,而奮勇抗敵的人,一個真正的英雄。我敬仰他,如果沒有他,漢朝或許已經滅亡。衛青也因為抗匈奴有功,被封為大司馬,應證了囚犯的預言。
就在衛青在抗匈奴的同時,一個人也在崛起。他,就是驃騎將軍霍去病。他的出現,使衛青衰敗下去。衛青雖然衰敗,可一世英明卻留在了人們心中。他胸懷大志,忠心報國,讓匈奴人沒有掠奪到漢朝的一處江山。他是戰場上,刀光劍影中永不傾斜的一面旗幟。旗幟上的“衛”,就是最好的證明。不經歷風雨,哪見得彩虹。衛青幼時的磨難,才使他在戰場上有萬夫不當之勇。也因為這樣,衛青才能在人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衛青的身影,永遠留在我心中。他是一個為大漢做出貢獻的偉人!才能讓歷史永遠記住,讓人們永遠記住。
史記讀后感范文二
他視金錢如糞土,視坎坷如禮物,視名利如浮云,他是誰?他,一個奇人、偉人,一個用心靈寫作的巨人,他就是司馬遷。
司馬遷生平只寫過一本書,一本書讓他名垂千古的書,一本、被魯迅先生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書,一本被列為二十四史開片之做的書,一本被列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的書,這本書就是《史記》
翻開《史記》,宛若走進了一個富麗堂皇的宮殿,每一頁都如同一扇大門,一個歷史的的大門。走進這些大門,仿佛置身古代,看那戲劇性的故事一個個上演。朝代的更替,民族的興衰,仿佛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猙獰的面孔,藏刀的笑容,仿佛就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戰場的訣別,人民的哭喊,仿佛就縈繞在我們的耳邊。閱讀《史記》,我看見的是大禹在黃河流域治水的艱辛,是商湯替天行道大敗夏桀的雄姿,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荒誕,是齊桓公不計一箭之仇重用管仲的豁達,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毅力,是宴子智用二桃殺三士的果斷,是商鞅義無返顧變法圖強的忠誠,是孫臏足智多謀圍魏救趙的聰慧,是廉頗知錯就改負荊請罪的坦率,是屈原壯志未酬跳江自盡的無奈,是秦始皇雄才大略吞并六國的勇猛,是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的憤慨,是項羽巨鹿之戰破釜沉舟的決心,是陳平智獻美人圖解重圍的高明,也是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的威嚴。多少英雄血灑戰場,多少豪杰命喪君王,在那歷史的相冊里,永遠保存著這樣照片,這些印跡,朝代更替、民族興衰更讓我明白了”成由節儉敗由奢“的古訓,歷代君主,每位帝王,也使我懂得了”守業更比創業難“的真諦。對于君主而言,一個念頭就成了殺人的關鍵;一句戲言足以失掉萬水千山。在那過去的社會里:迷信,封建,猜疑,妒忌成了權勢之人的大敵。只為了自己的權利,便可殺人放火,在所不惜。勾心斗角,冷嘲熱諷,成了朝廷的代名詞;驕奢淫逸,姑息養奸,更使一個國家走上窮途。
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而我今日認為一部《史記》足可成為國之棟梁。
史記讀后感范文三
煮酒論劍、大義凜然,《史記》里的人物哪個不是黜陟幽明。那蕩氣回腸、終生難忘的故事仍為人們傳誦不絕。
《史記》的第一個故事便是五帝的傳奇故事:講了為人們的利益歷盡艱辛的炎帝,聰明機敏、明辨事物的黃帝,明察是非、做事一絲不茍的唐堯,謙讓有禮又以德服人的虞舜,治水有功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禹。他們都具有難得的品德,他們為人類發展進化作出了無量的貢獻。
《史記》中還有一個故事:晉公子重耳流亡時,絕糧斷炊,而他的隨從介子推為了保住重耳的命,不惜割下打退上的肉讓重耳充饑。當到達晉國成功登基后,其他幾位隨從都得到了獎賞,唯獨介子推什么賞賜都沒要,而且還帶著老母隱居山中,重耳一氣之下下令放火燒山,其實是希望介子推能出山,但是介子推最后還是燒死在了山里。重耳后悔不已,為了表達自己的歉意和謝意,重耳決定將這座山命名“介山”,并且規定每年這時家家都不可以生火,這便是著名的“寒食節”。介子推這種為主人無怨無悔而在所不辭的忠義、一身清風的廉潔令人驚嘆和贊賞。
除了堅貞不渝的介子推和為人類發展做出貢獻的五帝,《史記》還有許多故事:孫臏和龐涓之間的明爭暗斗;愚蠢至極的秦二世;識大體的藺相如、知錯就改的廉頗;西楚霸王項羽的傳奇;匈奴首領單于殺父自立的殘忍無理;管仲和鮑叔牙的生死之誼;穩重謙和的晏子……這些故事離奇生動,攝人心弦。不愧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據史料記載《史記》作者司馬遷受過宮刑,在古代,宮刑對男子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恥辱,但他在欲輕生之前想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終于,他想通了,也終于使他的死“重于泰山”。
《史記》是一部明寫歷史的書籍;是一本體現作者感情精神文明的書籍。看史記,也就是在看司馬遷的內心世界。相信你一定會喜歡這本書。
【史記名著讀后感】相關文章:
名著《史記》讀后感范文550字05-02
史記故事的啟示09-30
《史記故事》作文06-03
史記故事的作文05-17
史記中的經典語句12-07
《史記選讀》的經典名句12-09
史記經典句子摘抄12-08
《史記》經典語句摘抄04-20
史記經典名言名句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