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季羨林散文讀后感范文3篇
季羨林散文讀后感篇一
在學校圖書館偶爾看到了這本《清塘荷韻》不自覺拿了起來。(]是季羨林于86歲高齡時完成的佳作,可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相媲美。
如果說周敦頤筆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潔的隱者,朱自清筆下的荷花是撫慰心靈的舞者,那么,季老筆下的荷花則應該是張揚生命的強者,是徹悟生命的智者。
我們很難想像,在寂寞的歲月里,在荒蕪的湖面下,在陰暗的泥沼中,那蓮子是怎樣暗暗地積蓄著力量,是怎樣將生命的嫩芽鉆出了堅硬的外殼。這芽一旦破殼而出,便以一種驚人的力量展示著生命的頑強與美麗。經過了整整兩年的期待后,在第三年,奇跡終于出現了,水面上露出五六片圓圓的綠葉。這是生命的使者。‰m“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卻足以使那顆本已深感失望的心得到一絲慰藉。一千多個日夜過去了,在經歷了漫長的寂寞后,第四年,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盤!跋s噪城溝水,芙蓉忽已繁”,原來平臥在水面上的一些荷葉竟躍出了水面,亭亭田田“鋪滿了半個池塘”,放眼望去,滿目的綠荷紅蕖,撩云逗雨,映日迷霞。再聯想季老的人生遭遇,這種頑強而美麗的生命,這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歷程的真實寫照嗎?
季老深愛著這滿塘“季荷”,每天數次徜徉于湖畔,默坐靜觀。塘中“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令人萬躁俱寂,陶然于玄思冥想之中。這就是智者與自然的對話,是心靈與自然的交融!帮L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而此時,心中已是沉甸甸的厚實,微風已拂不起半點漪淪。望著墜落的蓮瓣,心中反而更添一份寧靜,這便是對生命的徹悟。這瓣荷花,曾飽嘗過孕育的艱辛,也曾感受過生命的快樂,而此時它要悄然離去了,那便順應自然吧。它走了,走得如此飄逸,如此灑脫。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態面對生命的消逝,荷花實在是徹悟生命的智者。
季先生堪稱學界人瑞、文壇常青樹,其寫作期之長、創作生命力之旺盛,舉止無雙。該散文集收集了季老先生80年散文之一部分,從處女作開始一直到新作《憚巴老》,按年代順序排列。細細閱讀,可略見其創作的線索和思想、生活、情感世界的歷史變遷,顯示“世紀老人”的風范,表現其高尚的精神世界。
這篇《荷塘清韻》季先生則是“我以我手寫吾心”,文字雖平淡如水,而其中的對生活的感悟卻醇厚如醴。他的文章缺少棒喝、頓悟的譏諷,也沒有驚世駭俗的警句,是本色的,不以機智和才智取勝,但文章處處閃現其真情、真實、真摯、真切,這是季先生散文的第二個特點。如季老寫于1991年的散文《八十抒懷》,讀后為之動容,他寫道:“十年浩劫后,我成了陶淵明的志同道合者,他的一首詩我很欣賞: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我一定要做一些對別人有益的事,絕不想成為行尸走肉”。這就是一任愛國老人的心聲。
季老在文章中寫道:“我爬格子爬出來的東西不見得都是精金碎玉,都是甘露吃了能讓人升天成仙。但是其中沒有毒藥,決沒有假冒偽劣的東西,讀了以后至少能讓人獲得點享受,能讓人愛國、愛鄉、愛人類、愛自然、愛兒童,愛一切美好的東西?傊痪湓,能讓人在精神境界中有所收益……”字字句句表現了對國家、對民族的責任和潛心探索社會和人類未知的精神。一卷書在手能親近領悟季老的人生感悟和處世風格,更敬佩季老的“爬格子不知老已至,名利于我如浮云”的精神世界。
季羨林散文讀后感篇二
“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御!薄肚逄梁身崱纷髡呒玖w林
欲不消心難平,感覺離家漸近而心情也隨著新年腳步的將近變的不在沉穩,不知道激動哪一初,想要落微激動浮躁的脈搏跳的沉穩點,還是需要讀一讀好的書,好的文章是用心寫出的,華辭麗藻很難堆砌而成,重要的是經過時間的沉淀釀造出文中佳釀。今天偶看到季羨林老先生的[)《清塘荷韻》,讀到第六段的時候,我才真正體會到季老的用心。
季老年復一年的觀察門前清塘,始終沒有放棄,正是那份難得的等候期盼,終于迎來翠盤荷香六月賞。有一情節很是打動我,季老在看到花瓣落入池中的景象聯想到的兩句詩:“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季老深深體會到原作者深惜第二句對仗不工。而并沒去強求工整,而是用一句:“這也難怪,像“池花對影落”這樣的境界究竟有幾個人能參悟透呢?”可見作者對“池花對影落”之欣賞!
季荷,是周一郎先生為季老荷花賜的名,季老更是欣然接受了這一稱呼,最后一句更是寫下:“我為我的“季荷”祝福!倍矣檬裁礃拥淖8碜8P燎趧趧右簧募纠?只希望清塘里的荷香為他老人家飄的更香更遠。
季羨林散文讀后感篇三
季羨林曾于《漫談散文》中說道:“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這二字也可以分開來講:真,就是真實,不能像小說那樣生編硬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份。即使是敘述文,也必須有點抒情的意味。平鋪直敘者為我所不取。”又說:好的散文作品是于“意匠慘淡經營中”,簡練揣摩,煞費苦心,在文章的結構和語言的選用上,狠下工夫。文章寫成后,讀起來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可以讀起來“如飲佳茗,香留舌本;如對良友,意寄胸中”。
季老所提出的這類散文作品,我想我們這些文學愛好者是讀過的,即使只有一兩篇,也足夠品味文香感悟久久。
最早讀《清塘荷韻》時我還在海運公司做職員。業余時間里,除家務外大多以圖書為伴,只是對于書的種類還是像小時候那樣比較挑食,常喜歡翻看一些例如《十月》《收獲》一類的期刊文學雜志。因此直到現在,對于優秀的散文作品和作者自己還是非常偏愛。自己雖然不會常提筆去寫身邊的山水人事,但胸中卻仍然有一種騷動,每每在睹物有思之時便欲伏案記下。而這或許就是散文更多關乎真情的實照吧。
【季羨林散文讀后感】相關文章:
季羨林名言名句01-01
季羨林經典語錄大全12-03
季羨林《二月蘭》讀后感12-06
季羨林先生高尚的人格魅力作文04-17
季羨林先生高尚的人格魅力作文03-05
關于江南的散文-江南的散文04-02
散文讀后感02-07
冬經典散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