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的讀后感
山海經該書所記事物的地理位置是以中國的中原為中心,向四面展開鋪敘。為此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一些山海經的讀后感的優秀例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山海經的讀后感篇1
《山海經》約成書于4000年前,作者原為夏禹、伯益。全書分為《山經》、《海經》兩大類,共18卷,3.1萬字。書中寫了各種奇形怪狀、擁有超人神通的奇靈異獸450多個,內容有地理、歷史、植物、動物、礦物、醫藥、鬼神、祭神祭祀、氏族部落等很多方面。我之所以這么喜歡《山海經》這本書,是因為里的怪物很奇怪,有的怪物可以治病,有的怪物一出現會發生天災,有的怪物名字就是自己的叫聲。最奇怪的是在我心中印象比較好的西王母竟然是長相像人,卻長有豹子的尾巴,老虎的牙齒,善于長嘯,篷頭亂發,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其中還有2種奇異的`動物讓我難忘:何羅魚——它住在一座譙明山上。譙水就是從這座山里發源。它長著十個身子,卻只有一個腦袋,它發出的聲音就像狗叫,人如果吃了它的肉,可以治好癰腫病。化蛇——陽水發源于中部的陽山。陽水中有很多化蛇,它長著人一樣的面孔,豺一樣的身子,還有一對鳥一樣的翅膀,并且能像蛇一樣爬行。它發出的聲音如同人的呵斥聲。少開口發音,這種動物很少開口發音。一旦發音就會招來滔天的洪水。縱然你的想象力在豐富,你看到《山海經》中描述的景象、動物你還是會大吃一驚。展現于你面前的,是一個奇異花草、猛獸妖物遍布的神奇地方:招搖山上有多姿的桂樹與美麗的玉石;吃上一口祝余,帶上一株迷谷,你可以踏上不迷路、不饑餓得旅途;小心即翼山上那些蝮蟲和怪蛇,還有什么貍力,可不是你家的小豬,叫聲像狗,不要惹他。許多聽也沒聽過的山名、水名、樹名,尤其是那些名字奇特的妖怪,都讓人驚奇。說來是神化,但先人怎能將其記錄的如此生動形象,不免讓人產生對于另一個世界的聯想。
讀完這本書讓我感覺到了中華悠久的歷史。
山海經的讀后感篇2
我和媽媽剛剛親子共讀完了《山海經》青少版,這是一部充滿奇幻色彩、百科全書式的古典名著,有些地方夸張的手法,讓我想起了《吹牛大王歷險記》,但風格截然不同。
《山海經》從女媧補天、神農氏炎帝、精衛填海、軒轅氏黃帝、羿射九日、大禹治水等等神話故事一直講到啟建立夏朝,故事一個比一個神奇,一個比一個精彩。書中還描寫了分布于東西南北中的名山大川和名山大川中的奇異動植物以及當時被稱為海內、海外的許多周邊古國或部落的奇特風土人情。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當黃帝勢力日漸強大超過炎帝,炎帝戰敗,他的部下蚩尤要找黃帝報仇時,炎帝說:“我出生入死就是為了讓百姓過上好日子,而不是在戰爭中讓百姓犧牲。”這充分說明炎帝是個很關愛百姓的好首領。
讓我感到奇特的是:北部山川中有一種魚,長了一個頭,八個身子,真奇怪;還有一種鳥,長了一個頭,三只眼,四只翅膀,三只尾巴,稀奇吧!
讓我感到好笑的是:南部山川中有一種魚,身體象蛇一樣,腦袋卻象人,吃了它的肉人可以長命百歲。
通過讀這本書讓我對“鳳凰涅槃”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書中說鳳凰是南方群山中的一種象征吉祥的鳥,鳳凰死后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在烈火中獲得重生,并獲得較之以前更強的生命力,這就是“鳳凰涅槃”。鳳凰只有在天下太平時才會出現,并且只在梧桐樹上棲息,怪不得生活中人們常說“家有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呢。
《山海經》是一部古典文學名著,建議大家有時間都來讀讀,一定會有收獲。
山海經的讀后感篇3
可能有很多人第一次聽說《山海經》,是通過魯迅的文章——“阿長與《山海經》”。文中所描述的魯迅年幼時,有長媽媽找來得一部刻印的粗拙的《山海經》,曾幾度是“哥兒”的珍愛,幾十多年后回憶起來,還令先生記憶猶新。仔細想來,這“哥兒”當年不也知是被什么“九頭的蛇”“人面的馬”的畫吸引,拿這《山海經》中,只是些奇異的獸嗎?我帶著這疑惑,翻開了這本厚厚的《山海經》。縱然你的'想象力在豐富,你看到《山海經》中描述的景象、動物你還是會大吃一驚。展現于你面前的,是一個奇異花草、猛獸妖物遍布的神奇地方:招搖山上有多姿的桂樹與美麗的玉石;吃上一口祝余,帶上一株迷谷,你可以踏上不迷路、不饑餓得旅途;小心即翼山上那些蝮蟲和怪蛇,還有什么貍力,可是你家的小豬,叫聲像狗,不要惹他。許多聽也沒聽過的山名、水名、樹名,尤其是那些名字奇特的妖怪,都讓人驚奇。說來是神化,但先人怎能將其記錄的如此生動形象,不免讓人產生對于另一個世界的聯想。甚至會學小迅哥兒,駭起那九頭蛇或是美女蛇什么的。
除了生動神奇的自然景象,這世界中少不了人呀,仙呀。但你見過胸前長著洞,出門不用坐轎子,兩人從洞中插入棍子一抬就走的貫胸國的人嗎?你見過一個張三個腦袋嗎?什么女人國、一目國、長臂國,你想得到想不到的人都在此生存,繁衍子孫。先人們再一次給了我一個絕大的驚喜。在我們幾度驚嘆、恐懼于這些駭人景象的同時,我也會被其中一些神化典故所打動:夸父“與日逐走”“未至道渴而死,棄其仗化為鄧林”告訴我堅持;刑天“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告訴我堅韌;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告訴我堅決。還有許許多多天上人間的英雄、偉人,用他們的精神,在為后人活出一種精彩,一種意義,一種偉大。就像鯀與禹畢力為人民安危奮斗,多少年來人們都在效仿他們的精神在生活,學習著。這或許才是人們寄托于神化,或是神化給予我們的,除了美好愿望與燦爛文明外更重要,更需要傳承的東西吧!直至今天,人們還在通過《山海經》試圖去了解、探索、考古原始文明,而它同時也是現存的唯一的保存中國古代神話資料最多的著作,它的價值,不論是在歷史、地理、宗教、醫學,或其他方面,都是巨大的。而我也只有把驚嘆于淺薄的評論化作認真地研讀,才能明白它的價值所在了。
【山海經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山海經》經典語句摘抄10-20
山海經讀后感02-21
山海經的讀后感精選04-05
山海經讀后感04-03
阿長與山海經讀后感06-19
阿長與《山海經》讀后感12-04
阿長與《山海經》的讀后感04-02
阿長與山海經讀后感12-30
《阿長與山海經》讀后感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