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走出沙漠勵志故事
走出沙漠勵志故事1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在撒哈拉沙漠中有一個小村莊,它在沒有被發現之前,還是一塊貧瘠之地,那里的人沒有一個人走出過大漠。據說不是他們不愿意離開那兒,而是他們嘗試過很多次都沒能走出去。當一個來自東方的人到了那里,聽說了這件事后,他決心做一次試驗,他從村子向北走,結果三天就走出來了。
經過此事,他終于明白當地人之所以走不出沙漠,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認識北斗星,也就迷失了前進的正確方向。因此,他告訴當地的一位青年,要想走出沙漠,只要白天休息,夜晚朝著最亮那顆星的方向走,就能走出去。那個青年照著他的話去做,三天后果然走到了大漠邊緣。青年人也因此成了當地的`開拓者,他的銅像被豎在了小城中央,銅像的底座上鐫刻著一行字:“生活從選定目標開始”。
不知這個故事能給你帶來什么啟示,讀了這個故事你想到了什么?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做任何事情第一步都要樹立一個目標。因為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人能走多遠首先取決于是否找準自己的方向。只有選準方向,才能持久穩健地走下去,才有希望抵達目的地。那些大凡成就者也都是這樣,他們的行為幾乎都是指向于自己設定的目標。有了目標,內心的力量才會找到方向,因此,目標對人生有巨大的導向性作用。
成功在一開始僅僅是一個選擇,你選擇什么目標,就會有什么樣的成就,也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
走出沙漠勵志故事2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有一個小村莊,處于沙漠的腹地,常年干旱。刮風的時候,卷起的黃沙鋪天蓋地。水,成了當地人朝思暮想的期盼,先人為這個村子取了一個和水有關的名字:泊江海。然而,期盼終于未能變成現實。由于沙漠的面積不斷擴大,當地人不得不離開家園。沙進人退,在泊江海早已不是新鮮事。
如今那里卻變成了一個木材生產基地。奇跡,是如何產生的呢?
為了防風固沙,人們想盡辦法。上世紀90年代初,當地政府號召老百姓種沙柳。沙柳是可以生長在鹽堿地的極少數沙漠植物之一,楊樹、柳樹等大徑木砍伐掉以后,三五年之內再也長不起來,而沙柳則在第三年及時平茬。把長大的沙柳砍掉,之后不用再管它,新的沙柳就能很快長出來。
人們發現,除了防風固沙,沙柳還是既經濟又環保的木材。沙柳是制造纖維板極好的材料,泊江海便建起了人造板廠,每年產量8到10萬立方米,工廠以每噸240元錢的價格收購沙柳。群眾種沙柳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無垠的沙漠開始被成片的沙柳覆蓋。在企業周邊方圓100公里內,賣沙柳成了很多家庭最主要的收入。
沙柳還可以用來發電。通過分析,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沙柳含的熱量和一般煤的發熱量居然是一樣的,而且好多次煤還不如沙柳,沙柳簡直就是可以不斷開采的綠色煤田。今年初,當地建起了以沙生灌木為原料的我國沙漠里第一個生物質熱電廠。離電廠不到兩公里的地方,是一個甲醇化工廠,電廠每年的`全部用水都來自這化工廠的工業廢水;生物質發電完成以后,殘余的草木灰,是制作鉀肥的原料。“廢物”從頭到尾得到利用,而本身沒有產生廢物。
最大化的利用,使不起眼的沙柳不僅起到了改造沙漠的作用,還支撐起沙漠里的兩個支柱產業。其實,大自然不會虧待人類,即使是沙漠,只要不缺少發現和智慧,奇跡照樣能創造出來。
【走出沙漠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創業企業走出去勵志故事12-09
師大學子走出校門的勵志故事11-19
能讓人走出迷茫的五個勵志故事12-06
走出生命的沼澤地勵志故事12-01
走出失敗才是成功之上的成功勵志故事12-07
要善用關系幫你走出困境的勵志故事12-01
沙漠之旅兒童故事03-09
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的勵志故事03-09
沙漠潛艇童話故事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