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侏儒女兒勵志故事
女兒曉瑄的行囊中,有一件特殊的行李:一張20厘米高的折疊椅。這張用了10年的折疊椅,是她走出家門后的最佳伙伴。有了它,曉瑄才能按到電梯的高樓層、夠到銀行柜臺、飲水機和洗手臺。
由于患有先天軟骨發育不全癥(俗稱侏儒癥),我26歲的女兒只有8歲兒童的身高。
上天給她的禮物
時間回到26年前,曉瑄在臺北出生,是個膚色健康、雙眸晶亮的女孩。她出生后由我的母親照顧,我與丈夫柯承恩則到美國攻讀博士。但7個月時,母親告訴我曉瑄無法爬行,只能軟軟地躺著。我匆匆回臺,抱著孩子奔波診斷,得到的結論竟是:曉瑄患軟骨發育不全癥。“這個病,無藥可醫”,我心如刀割。
曉瑄不僅有身高問題,磨人的還有其他癥狀。
一歲以后的曉瑄,并發癥越來越明顯,動輒中耳炎、發燒,且脊椎壓迫呼吸道,必須切除扁桃腺,她幾乎每周上急診室。更嚴重的是,曉瑄的脊椎開始彎曲。在醫生建議下,曉瑄成了一個小小的盔甲嬰兒,從1歲半到6歲,她從肩膀到臀部,小小的身軀被包在密不透風的石膏架中,連睡覺都不能脫。
夏日,石膏密不透風,曉瑄汗流浹背,皮膚長出一個個紅色小疹子,有時看不下去,我會偷偷把女兒的石膏衣脫掉,讓女兒透透氣。
雖然曉瑄身體有諸多不便,但樂觀勇敢,卻是上天給她的禮物。她很能忍痛,經常被針扎也不哭。
她發育比一般孩子遲緩
曉瑄的發育比一般孩子遲緩,到兩歲才學會走路,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6歲上小學一年級,曉瑄也有學習障礙。她看書是“跳著看”,常常第一行沒看完就跳到第十行;此外,簡單的加減法,怎么教都不會。
有時教著教著,我的無名火就冒上來!很想大聲呵斥孩子,但看到女兒無辜的眼神、嬌小的身軀,又不忍心。在美國,中國孩子考試都拿A,曉瑄很努力,卻幾乎都拿C。我經常被老師叫到學校“聽訓”,壓力很大,聽訓到后來,我哭了。
我向姐姐哭訴,姐姐好意安慰:“不要擔心啦,以后給她開個投幣式自助洗衣店就好了。”這句無心的話,卻讓我更心痛:“連親阿姨都把曉瑄的發展定在這種層面上,難道曉瑄的人生真的只能如此嗎?”我不甘心。
每天,我引導曉瑄用手指著書上的文字,按順序一字一字地看;每周,我帶曉瑄上圖書館,把圖畫書一疊疊搬回家,耐心解釋給她聽。我帶她進行骨痂延長術,讓曉瑄忍受了300多個日子的疼痛。去上發音矯正班,還特別挑選了一只小狗作為曉瑄的玩伴,讓曉瑄覺得世界上有生命依賴著她、愛著她,讓她建立自信心與安全感。
盡管如此,憂慮仍盤踞我們心中:“如果曉瑄以后沒法照顧自己,怎么辦?”
關鍵的10厘米
初二,曉瑄休學一年,為了她人生最重要的一場手術——骨痂延長術。
女性軟骨發育不全癥患者,即使長大成人,身高也多在120厘米左右,但社會上衣食住行的設計,往往以130厘米為界。因此,如果能為曉瑄多爭取到“關鍵的10厘米”,她未來的生活將會方便很多。
曉瑄被推入手術室,醫生將她的兩條小腿骨,分別切為兩段,再用十根鐵條貫穿骨頭兩端,形成一個環狀鐵架。在鐵架兩端,各有一個轉環,等切骨處的骨痂開始形成時,將轉環按預定速度松開,讓腿骨慢慢拉長,然后等新的骨頭長硬,才能將鐵環拆除。康復過程至少需要一年,期間不僅行動不便,而且十分疼痛。
當曉瑄從手術室出來,一段腿骨硬生生斷成兩截,血肉模糊。我們都掉淚了,看見十根大釘子釘在孩子腿上,就像被釘在十字架上一樣,沒有人受得了!曉瑄持續地尖叫,幾天后喉嚨已啞,陪在一旁的丈夫,身上內衣全都被她扯裂。
盡管痛苦,曉瑄卻從未要求把鐵環拿下。我每天幫她清理傷口,那個螺絲每天要轉,不讓骨頭愈合,但是我下不了手。最后,是曉瑄自己轉的,她意志很堅強。300多個疼痛的日子終于過去了,曉瑄取下鐵環,從119厘米,變成129厘米。這是關鍵的10厘米,為了這10厘米,她要忍受著后遺癥——無法走太久,雙腿因為循環不良,經常腫脹疼痛,必須靠止痛藥才能壓住痛苦,她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我的侏儒女兒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從侏儒到巨人的改變勵志故事05-07
侏儒夢灶寓言故事05-04
侏儒夢灶少兒寓言故事04-18
吉姆羅杰斯寫給女兒的信的勵志小故事04-21
我的勵志故事05-06
海的女兒故事04-03
我的青春勵志故事05-05
我的勵志故事作文04-24
大亨的女兒兒童故事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