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揚正求實勵志文章
做教師很難。愛之者贊不絕口,恨之者深惡痛絕。
家長、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嚴,學生說不得打不得。
家長、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希望送進學校一個光腚娃,出來一群高富帥。
教師,何去何從?
弘揚人間正氣,求真務實,腳踏實地。沛縣正陽小學給出了這樣的答案!皳P正求實”,這是校訓,也是學校的辦學理念。
作為教師,應習慣于物資的相對清貧,習慣于在道德和信仰中固守清貧,在固守清貧中,收獲精神上的富有和高貴。是的,也許有人會說我們“清高”,也許會有人說我們“迂腐”,甚至有人會說我們“無能”,然而內心的富有會讓我們能安然面對世俗,讓我們從容面對人生:物資清貧,我們可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胸有詩意,我們可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位卑未敢忘憂國,我們 可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面對內心的寧靜,我們可以變的優雅、灑脫、豪邁,也許在他人看來這是一種凄美或悲壯,但我們追尋的就是這一種安然、泰然,“教自己的書,讓別人去說吧”,何嘗不是一種人生的追求和理想。
作為教師,應習慣于辦公室、教室、圖書館的“三點一線”。作為教師,應滿足于不是在備課就是在備課的路上,應滿足于不是在上課就是在圖書管里充電的這種工作狀態。是的,有償補課或校外辦班一時或能增加經濟收入,提高生活質量,然而“一心不可二用”,多了“錢心”,就少了愛心缺了責任之心;多了銅臭氣,就少了書卷氣和書生氣;多了市儈氣,就少了清氣和骨氣。金錢不是萬能的,你用金錢換不來學生的尊敬,也換不來家長的好評,然而淵博的知識、優雅的談吐、高尚的品質卻能,安心教書,盡管清貧,盡管寂寞,“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你失去的只是名利,收獲的卻是幸福。
作為教師,應習慣于書聲朗朗的課堂,應陶醉于朗朗書聲的校園。絲竹可以亂耳,酒肉可以障目。有些人陶醉于燈紅酒綠之間,流連于浪費揮霍之中,隨波逐流,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別人或可以,教師卻不能。教師是神圣的,“天地君親師”并列,“頭上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身份就決定了要“知榮辱,講自愛”, 始終要用正確的言行來維護教師的尊嚴,衡量自己的言行,不做有損于教師名譽、形象的事。作為教師,可以對酒當歌,可以“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可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然而這都應該是在工作之余,三五個知己好友,煮酒論英雄之時的一種豪邁,而不能成為生活的一種常態,教師的常態應是“板凳敢做十年冷,課堂不講一句空”。
作為教師,應習慣于付出和奉獻,滿足于堅守和寂寞。教師的一生,應該如一樣在燃燒的同時,溫暖并照亮了別人,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應是光明的。也許自己的付出和奉獻,猶如春雨,是悄無聲息的;猶如春風,是了無痕跡的,于是沒有人感激并銘記,但是,當我們老了,靜坐在門前,曬著太陽,回首往昔的時候,那種問心無愧,那種心安理得,不是最大的收獲和成就嗎?
作為教師,應有高雅的情趣,積極向上的追求!叭f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身為教師,如果不讀書,不僅會變得面目可憎,語言無味,甚至會成為孤家寡人:學生是不會喜歡一個不學無術,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當的老師的。你可以不高大,你可以不漂亮,但只要你有真才實學,你能在課堂上意氣風發,你能夠縱橫捭闔,你的課堂趣味橫生,你能夠把枯燥的教科書講的栩栩如生,那么,學生就有足夠的理由喜歡你,崇拜你,尊敬你,從而你也會深深地喜歡上教師這一職業——和喜歡自己的人終身為伴,這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情!
作為教師,應真心喜歡教書和育人,對學生發自肺腑的一種疼愛和喜歡,只要把愛心放在第一位,追求“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這種境界,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心,高高興興地走進課堂,一聲“同學們,咱們上課吧”,也許將會成為校園最美的聲音,這聲音會讓學生銘記一生,若干年后,學生充滿向往地說:“我最愉快的時光是在校園中度過的,老師,您能再給我們上一節課嗎?”這又是怎樣的一種幸福和滿足呢?
揚正求實,這已成為每位正陽人的座右銘。
【揚正求實勵志文章】相關文章:
經典勵志文章-正能量勵志文章04-01
經典勵志文章短文-正能量文章勵志文章04-06
人生勵志文章-正能量文章勵志文章04-08
正能量文章勵志文章04-05
經典勵志文章-正能量的文章04-01
正能量文章勵志文章60004-07
2017正能量文章勵志文章04-07
正能量文章勵志文章分享04-07
經典的生活勵志文章-正能量生活勵志文章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