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友小聚聽講座感悟生活
今天參加了毛嘴文友的一次聚會,沒有極盡喧嘩,沒有外地文友參加,聚會活動的推動者冬梅姐邀請了我,使我感到榮幸,毛嘴是我工作、生活最長的地方,也是我《心在襄河》成書的地方,留下了很深感情,現雖居城區,但根糸毛嘴。
活動內容簡單,在文昌榮老師十幾平方米見方的書屋,十一人圍坐一起,聽八十三歲的老人家抱病講寫作課。對于文昌榮老師,我在毛嘴工作時,在報紙讀到“毛嘴高中退休教師文昌榮編著出版《描摹詞辭典》”消息,使我心生敬意,我當時與文老師并無交誼,這也是我不善人際關系的弱點。今天得到了文老師的一本詩詞著書《浩然齋吟詠集》,內有對文老師的介紹:“從事中小學教育四十余年,他結合語文課進行研究,寫出論文七十余篇在全國語文刊物和文科研究刊物上發表。退休后整理收集資料,為文學寫作者編著了一部大型工具書《描摹詞辭典》,于1997年元月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另編輯和著述有:《隱括詞曲注評》(即將由重慶出版社出版)、《語文錐指》、《杜詩名篇譯注》等”,加之《浩然齋吟詠集》一書,他既是一個做學問的人,還是一位造詣深厚的詩詞作家,這樣的學者型文化人在仙桃市寥寥無幾。文老師退休不閑,長年常月筆耕不綴,給我們講課的稿子用鋼筆一筆一劃工整寫出來的,我當即感嘆自己辦不到,什么是不浮躁,這才是不浮躁,想到有些什么都寫的一些低端作者在網絡東拼西湊,寫作量雖高,但不能算原創。文老師很低調,從不在媒體渲染自己的著述著作成果,比出版了一部平庸的長篇小說就自己與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相提并論的作家要高尚多了。從《浩然齋吟詠集》書中看出,文老師經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各個時期,思想從不偏激、不隨波逐流,保持了自身的思想獨立性,思想觀一以貫之,這是一個文人最寶貴的風骨。他是新中國培養出來的一代學子,他對這個時代有著感恩之情,相比較哪些不知感恩反而虛無時代和偉人的“文化精英”,文老師的人品人格值得我由衷的欽佩。
由文老師來講授寫作課份量不輕,受益匪淺。他說寫作“有捷徑可走,避免走彎路”,“寫作要做調查研究”,即我們常講的“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可謂異曲同工,“不要動筆就是長篇小說,要多寫精短作品,過去私塾教育首先學詩聯”,文老師擅長詩聯,就舉了學詩聯的例子,他準備的一疊講稿,沒有講內面理論性的東西,而是以自己經歷的妙趣橫生的文壇典故,把我們聽得如癡如醉。他八十高齡,身患病疾,但耳聰目明,能一句一頓將講座精彩完成實屬不易。面對這樣一位形容枯槁的老人,能聽到他在生之年的寫作講課是寶貴的,不要無視這樣一位身體孱弱的老人,他可是培養了一大批文化人才的老教師,他還是一位在武漢大學任博士生導師的父親。他較長一段時間在武漢居住,幾千冊藏書已搬到武漢,但毛嘴是老人家戀戀不舍的地方,身體狀況好的時候都在毛嘴生活。他老家在毛嘴街附近的文廟村的文家灣,不管你信不信風水說,這個灣子出的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留學生特別多,文家的祖脈好,但從文老師家里看到專注和用功才是成功所在。
文老師講座只是完成第一講,第二講、第三講將擇日舉辦,我期待著再次聆聽老人家的講座。
其后,在座各位文友自由暢談,語氣謙遜、謙和,氛圍互親互敬,我也作了發言。吃飯時,文老師問到我對魯迅文章走下課本的看法,可見魯迅先生在文老師心中不可撼動地位。飯后十一位文友合影,我和文老師也合了影,只是一沾酒就臉紅的我在照片中不雅,不過聽文老師講課時的恭敬之態還是令我欣慰的,中國的大師離我們太遙遠,毛嘴的大師與我們很親近,聽了文老師的講課,也給了我從文的信心和力量。
冬梅大姐為推動毛嘴這個文友平臺的成立及這次活動開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捐獻了一千元活動經費,她是一位著名的愛心慈善家,也是仙桃市作協會員,詩文寫得好,是我尊敬的大姐。馮濤是冬梅姐推舉的領頭人,作品多見《仙桃周刊》時評專欄,有盡職的內管、曾在汶川大地震后去獻愛心的萬邦雄老師,有毛嘴彩瓦廠老板、為聚會午餐買單的邱蘭亭先生,還有曾經的全省高考狀元毛超的父親毛小洲老師,還有樂于服務的胡勤元老師等等,聚會是短暫的,傳承的友誼和能量卻是長久的。
【文友小聚聽講座感悟生活】相關文章:
給文友的生日祝福12-06
文友詩詞賞析12-09
寫給文友的信的作文03-29
聽名師講座心得體會04-09
聽消防安全知識講座有感04-04
聽《交通安全知識講座》有感12-09
聽《過一種問心無愧職業生活》講座學習心得03-19
聽雨生活隨筆04-03
心若無塵落雪聽禪感悟生活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