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的骨氣勵志人物故事
周昌在沛縣隨劉邦一起舉義,一路過來,殺過敵,建過功,但與黥布、彭越之流比較起來,不過是小兒科而已。待到漢朝初建,他卻照樣封侯。如此,就有人說,周昌封侯,憑的不是業(yè)績,依托的是高祖劉邦的人情。其實不然,周昌雖功不顯赫,卻有與眾迥然不同的秉性,那便是耿直、剛強、不畏強權(quán)、敢怒敢言。大漢初期,蕭何、曹參皆為炙手可熱的人物,卻也對周昌禮讓三分,敬畏有加。如此看來,周昌封侯,未必就沒有皇帝更深遠的考量。
有一次,周昌在劉邦休息時進宮奏事,高祖正與戚姬擁抱一團,周昌本應“非禮勿視”,卻被他撞見了,只有回頭便逃。可是,他偏偏遇上了一個不檢點的皇帝,要出門追趕。追到之后,便騎在他的`脖子上問道:“你看我是一個怎樣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頭答道:“陛下是夏桀、商紂一樣的皇帝。”臣子對皇帝講話大都低頭垂首、恭恭敬敬,可是周昌罵皇帝時卻是直脖昂頭、面目相對,如此就足見他剛強了。
劉邦寵愛戚姬,就想立戚姬的兒子如意為太子。立新太子就得廢掉舊太子,這可是關(guān)乎江山社稷之大事,有人附和,有人反對。附和者是一批趨炎附勢之人,反對者是一撥維護國家典章之人。反對者雖也群情激昂,卻是敢怒而不敢言。周昌就站出來了,在朝廷中與皇帝極力爭辯,勢若水火。劉邦問他理由何在?周昌本有口吃的毛病,人一憤怒,口吃就更是厲害:“我的口才雖不好,但我期……期……知道這樣做是不行的;我期……期……堅決不接受您的詔令。”太子終是沒有廢除,周昌當然功不可沒。事后,呂后知道了消息,見了周昌,都行了跪謝之禮。呂后是何等強勢、驕橫的角色,在她的皇后生涯中,恐怕這是她僅有的一次向臣子屈膝而跪。
如意沒有被立為太子,劉邦就在他十歲那年封他為趙王。但劉邦心里還是一片忐忑不安。他擔心他死后趙王難逃呂后的追殺。于是,一個叫趙堯就給他支招說:“您給趙王派去一個高貴而堅強有力的國相,這個人還得是呂后、太子和眾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您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而這個人就是周昌。”劉邦覺得此計極妙,便召見了周昌:“我想一定得麻煩您去輔佐趙王。”周昌答道:“我一開始就跟隨陛下,您為何半途將我扔下呢?”劉邦說:“我非常了解這是降職,但我私下又實在為趙王擔心,考慮再三,除您之外,其他人誰也不行。”周昌有些無奈,但還是履職去了。果然,劉邦駕崩之后,呂后歹心頓起,便派使臣先后三次召趙王入朝。周昌預感到趙王橫禍將至,就叫他稱病不去。呂后知道周昌作梗,就派使臣先將他召回了。呂后很生氣,罵道:“難道你不知道我非常恨戚姬嗎?而你卻不讓趙王進京,為什么?”為什么?當然是為了阻止呂后的殺戮。呂后自然也不會因周昌作對而罷手,她趁他入京之時,還是把趙王騙回了長安,一月之后,將他毒死了。周昌老淚縱橫,卻別無他法了,人死不能復生啊!但是,呂氏當家,群臣獻媚,周昌因此稱病引退,從此不再拜見呂后。
周昌是一個有骨氣的人,封侯與否,其實也改變不了他的秉性。重要的是,歷來官場奴氣彌漫,周昌算得上是這片奴氣中的一個亮點!
【周昌的骨氣勵志人物故事】相關(guān)文章:
1.人物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