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是最愚蠢的思維生活感悟
嫁給你我后悔了。”不僅只是在氣頭上這么說,而且,她們往往在心里也是這么想的。
“倘若當初……就好了”,我們身邊總有一些人,在對現狀不滿的時候,喜歡這樣發牢騷。
但是,這并不只是牢騷,而且還是一種思維方式。
對職業,他們會認為,目前正在干的,是最糟糕的,要是當初選擇了另外一個就好了;
對婚姻,他們會認為,所嫁(娶)非其人,要是當初選擇了(假如能夠)另外一個就好了;
對家庭和事業的平衡,如果重心放在了事業上面,他們會后悔,“要是當初能留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家人就好了”,但如果真把重心放在了家庭上面,他們又會遺憾,“假如當初能再多騰出一些時間,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對愛好和金錢,他們也會糾結,假如選擇了自己喜歡干的事情,他們會抱怨錢太少,假如選擇了賺錢多的事情,他們會抱怨自己不快樂……
這樣的人,之所以后悔(遺憾),跟他們當初做了怎樣的選擇,其實一點關系都沒有。事實上,無論是選擇了怎樣的人生道路,無論嫁(娶)了誰,他們都會抱怨。
簡言之,你之所以后悔或遺憾,并不是因為“當初選錯了”,而是因為你是你——只要你還繼續是你,只要你還繼續被“得不到的(錯過的)才是最好的”這種思維給奴役著,那么,無論當初怎么選擇,你都會覺得是“錯的”、不圓滿的,都會遺憾或后悔。生命不息,后悔不止。
后悔、遺憾、抱怨,是一種人格。
“得不到的(或錯過的)才是最好的”這種思維,是后悔型人格及遺憾型人格的基礎,也是諸多痛苦和不幸的根源。
如果你不幸中槍了,請不要辯解說這是“人性”。人性,不是愚蠢的擋箭牌。況且,一旦你把自己的一個弱點夸大成“人性”,則其他人也會被冤殺。
以前,常有人以“小人之心”來揣度我是不是更喜歡那個“未得到的”,每次,我都是像受了羞辱一樣憤怒。憤怒之余,還有委屈。
人生有無數種可能,但我偏偏以為已經實現的這種可能性就是最好的,哪怕它只不過是個“失意的副產品”。
很久很久之前,在被一位可愛的菇涼拒絕后,我們再推心置腹地聊,我問她:“你有沒有發現,在我的潛意識里,總會覺得,已經得到的才是最好的? ” 她說,“我早就覺察到了。”
我當時說這個話的意思是,我固然不會“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但倘若我是跟其他人在一起了,那么,我心目中那個“最好的”就不再是你了,你充其量就只算得上一個“次好的”,我怕你會有失落感。
在我的思維中,吃不到的葡萄固然是甜的,但已經吃到的那個,卻是個“更甜的”。
在填報高考志愿之前,我的目標院校一直是人大、南開、對外經貿等等,從未考慮過復旦,只因戴宗同學的一句話,我便鬼使神差地選擇了復旦。
在復旦的第一年,因為對本專業毫無感情,加之對大學教育沒有明確認識,我活得極其迷茫、極其痛苦,甚至動過退學再重新高考一次的念頭;在剛畢業找不到工作的時候,我再次堅定地認為當年為了虛榮心而冒著分到“爛專業”的風險選擇復旦是個極其嚴重的錯誤,我甚至追根溯源到“高中選擇文科就是個錯誤”......
這些痛苦或悔恨的原因都在于我那時的心智尚不成熟:人生本有無數種可能性,當初有多條道路可選擇,而我偏偏認為自己已經選的這條路、已經實現的這種可能性是最差的,這是一種極其消極悲觀的心態;不能從眼下的生活中發現美和意義,不懂得把握已經進入的這條道路,而是拿現實與一種已經無法實現的“可能性”做比較來加深自己的悔恨,這說明那時的我還未懂得生活的真諦。
如今,我傾向于認為,已經選擇的這條“錯誤之路”,要比那些沒有機會嘗試的“正確之路”有價值得多——這條路再怎么差勁,也是你經歷過的,也帶給你了實實在在的體驗;“那條路”不管多好,終究不過是個虛幻的概念而已。
對已經實實在在地擁有的一切,你當然可以隨便彈嫌(挑剔)它的種種不是,但只要你足夠用心,你也可以找到一萬個珍惜它、愛它的理由;對于那種未曾實現的可能性,你當然不會因為它的不好而牢騷滿腹,但倘若你要愛它,卻連一條充分的理由也找不到。
如果你不懂得把握當下已經擁有的,你便不會滿足;如果沒有一種富足的心態,那你生活中的悲傷、失落將遠遠超過快樂。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是最愚蠢的思維生活感悟】相關文章:
生活感悟:世間什么才是最珍貴11-30
世間什么才是最珍貴生活感悟11-28
這才是生活最好的狀態人生哲理12-09
苦,才是生活生活感悟11-24
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的生活感悟12-07
放下才是幸福的生活感悟11-21
平凡才是美的生活感悟12-09
生活,幸福才是終極貨幣的生活感悟11-29
陪伴才是最好的愛短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