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麥浪的勵志人物故事
1970年10月的一天,一群人正彎著腰在麥田里勞動,幾個記者悄悄走進了麥田:“請問,哪位是諾爾曼·布洛格?”一位雙手老繭、滿身泥污的老農抬起了頭。“恭喜您,布洛格先生,您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老農”站起身,驚訝地看見,一批又一批記者正向麥田涌來。他知道,從此以后,自己很難再有平靜的生活了,事實正如他后來感嘆的那樣:“諾貝爾和平獎如颶風般襲擊了我的一生。”
布洛格1914年出生于美國一個農民家庭,1940年獲碩士學位后,主要從事谷物銹病的防治工作。1944年,當他得知墨西哥因小麥銹病蔓延連年歉收,毅然放棄優裕的生活,告別妻女,來到了墨西哥。
當他乘車在墨西哥中部顛簸時,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大片大片的土地被曬得干巴巴的,地里的麥子貼在地面上掙扎著,麥穗上只有癟癟的三五粒麥子,農民們一個個面黃肌瘦,在干裂的`土地上絕望、徒勞地耕作著。
布洛格立即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經過幾年的試驗,培育出一種矮桿小麥,這種小麥只有膝蓋高,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莖葉粗壯,顆粒飽滿,具有極強的抵御銹病和大風的能力。這種新品種在墨西哥大面積推廣后,當年就獲得了大豐收。
布洛格在墨西哥獲得的成功受到了全世界的矚目,隨后,約旦、黎巴嫩、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國家紛紛引進矮桿小麥。由于布洛格在世界貧窮、饑餓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諾貝爾獎給布洛格帶來了巨大的榮譽,但同時也嚴重地干擾了他的工作,麥田里,到處是記者,而回到辦公室,電函、電報、電話、電視采訪絡繹不絕,布洛格知道,如果不能及時改良,自己這株“麥子”將會很快被榮譽的颶風攔腰折斷。
他開始躲開媒體,行蹤不定地奔忙于世界各地的實驗基地。有時,他會悄悄地出現在農田里,向當地人詢問麥子的長勢。人們不會想到,眼前這個戴著草帽、皮膚黝黑的老農,竟是大名鼎鼎的布洛格。
2009年,布洛格以95歲高齡去世。此時,經他改良的小麥新品種已遍布世界各地。當微風輕拂,麥浪滾滾,人們沉浸在收獲的喜悅中時,都會在不經意間想起布洛格——一位像矮桿小麥那樣,以謙卑的姿勢站立在大地上,將沉甸甸的麥穗奉獻給人們的偉大農學家。
【風吹麥浪的勵志人物故事】相關文章:
1.風吹麥浪的隨筆
2.人物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