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卡耐基論人生哲理
一次政治上的勝利,收入的增加,病體的康復,或是久別好友的歸來,或是什么其他純粹外在的事物,能提高你的興致,讓你覺得你未來的生活是美好的。不要去相信它,事情決不會是這樣的。除了你自己以外,沒有別的能給你平靜。
第一章卡耐基論人生旅途
卡耐基認為:生活的快樂與否,跟人們對事物的看法有極大的關系;因為,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
幾年以前,卡耐基參加一個廣播節目,人們要找出“你所學到的最重要一課是什么?”
名譽不過是人們私下的嚼舌,而那往往是完全腐敗了的氣息。
——[法]盧梭這很簡單,卡耐基所學到的最重要一課是:思想的重要性。只要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就知道你是怎樣的一個人,因為每個人的特性,都要受他的理智所支配。人們的命運,完全決定于人們的心理狀態。卡耐基說:“一個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他怎可能是別種樣子呢?”
卡耐基現在很確切地知道,人們所必須面對的最大問題——事實上可以算是人們需要應付的唯一問題——就是如何選擇正確的思想。如果他們能做到這一點,任何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曾經統治羅馬帝國的偉大哲學家馬爾卡斯·阿理流士,把這些總結成一句話——決定你命運的一句話:“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
不錯,如果他們想的都是快樂的念頭,他們就能快樂;如果他們想的都是悲傷的事情,自然就會悲傷;如果他們想到一些可怕的情況,自然就會產生恐懼的心理;如果他們想的是不好的念頭,他們恐怕就會安心了;如果他們想的是失敗,那么他們一定會失敗;如果他們沉浸在自憐里,大家都會有意躲開他們。“你并不是,”諾曼·文生·皮爾說,“你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樣,而你卻是你所想的。”
這么說是不是暗示:對于所有的困難,他們應該采取樂觀的態度呢?不是的。不幸得很,生命不會這么單純;不過卡耐基卻鼓勵大家要趨向正面的態度,而不要采取反面的態度。換句話說,他們必須關切他們的問題,但是不能憂慮。關切和憂慮之間的分別是什么呢?卡耐基說:“每一次我要通過交通擁擠的紐約市街時,我就會很注意我正在做的這件事——可是并不會憂慮。”關心的意思就是要了解問題在哪里,然后想方設法去解決那些問題,而憂慮卻是發瘋似地在打著小圈子。
一個人可以關心一些很嚴重的問題,同時在衣襟上插著花昂首闊步。卡耐基曾看過羅維爾·湯馬斯這樣做。有一次卡耐基協助羅維爾·湯馬斯主演一部關于艾倫貝和勞倫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征的著名影片。羅維爾·湯馬斯和幾名助手在好幾處戰事前線拍攝了戰爭的鏡頭,而最好的是:用影片記錄了勞倫斯和他那支多彩多姿的阿拉伯軍隊,也記錄了艾倫貝征服圣地的經過。羅維爾·湯馬斯那個穿插在電影中的演講——“巴勒斯坦的艾倫貝與阿拉伯的勞倫斯”,在倫敦和全世界都大為轟動。倫敦的歌劇季因此延遲了六個禮拜。讓他在卡文花園皇家歌劇院繼續講這些冒險故事,并放映他的影片。羅維爾·湯馬斯在倫敦得到盛大成功之后,又很成功地旅游了好幾個國家,然后他花了兩年的時間,準備拍攝一部在印度和阿富汗生活的記錄影片。可是接著遭到一連串霉運的阻止,不可能的事情發生了——他發現自己破產了。當時,卡耐基正好和他在一起,卡耐基還記得,那時候他們不得不到街口的小飯店去吃很便宜的食物。要不是一位蘇格蘭人,也是一位知名的藝術家——詹姆士·麥克貝借給湯馬斯錢的話,他們連一點廉價的食物也難買到。下面就是這個故事的要點:當羅維爾·湯馬斯面臨龐大的債務以及極度失望的時候,他很關心,可是并不憂慮。他知道,如果他被霉運弄得垂頭喪氣的話,他就會失去自己的人生價值,尤其是他的債權人。所以他每天早上出去辦事之前,都要買一朵花,插在衣襟上,然后昂首走上牛津街。他的思想很積極而勇敢,不讓破產的厄運壓倒自己。對他來說。挫折是整個事情的一部分——是你要爬到高峰所必須經過的有益訓練。
名譽比財產要緊。
——[法]巴爾扎克卡耐基認為:人們的精神狀態,對人們的身體和力量,也有很大的影響。著名的英國心理學家哈德飛,在他那本只有五十四頁非常了不起的小書《力量心理學》里,對這件事有驚人的說明。“我請來三個人,”他寫道,“以便實驗心理受生理的影響。我們以握力計來度量。”他要他們在三種不同的情況下,盡全力抓緊握力計。
在一般的清醒狀態下,他們平均的握力是一百零一磅。
第二次實驗則將他們催眠,并告訴他們,他們的身體患有疾病。實現的結果,他們的握力只有二十九磅——還不到他們正常力量的三分之一。
然后哈德飛再讓這些人做第三次的實驗:在催眠之后,告訴他們說他們非常強壯,結果他們的握力平均達到一百四十二磅。當他們在思想是很肯定的認定自己有力量之后,他們的力量增加了許多。
這就是人們難以置信的心理力量。
為了說明思想的魔力,卡耐基要告訴你一件發生在美國內戰期間最奇特的故事。這個故事足夠寫一本大書,不過在這里要長話短說:現在信徒都知道基督教信心療法的創始人瑪麗·貝克·艾迪。
可是在當時,她認為生命中只有疾病、愁苦和不幸。她的第一任丈夫,在他們婚后不久就去世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又拋棄她,和一個已婚婦人私奔,后來死在一個貧民收容所里。她只有一個兒子,卻由于貧困交加,被迫把自己的兒子送出去。她不知道兒子的下落,以后有三十一年,都沒有再見到他。
因為她自己的健康情形不好,而她一直對所謂的“信心治療法”極感興趣。可是她又遭到了意想不到的打擊。一個很冷的晚上,她在城里走著的時候,突然滑倒了,摔倒在結冰的路面上,而且昏了過去。她的背椎受到了傷害,使她不停的痙攣,甚至醫生也認為她活不了。醫生還說,即使奇跡出現而使她活命的話,她也會終身殘廢。
躺在一張簡易的床上,瑪麗·貝克·艾迪打開一部書。她后來說,她讀到書里的句子:“有人用提架抬著一個癱子到耶穌跟前來,耶穌……就對癱子說,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站起來,回家去了。”
她后來說,耶穌的這幾句話使她產生了一種力量,一種信仰,使她產生一種巨大的力量,使她“立刻下了床,開始行走”。
“這種經驗,”艾迪太太說,“就像引發牛頓靈感的那枚蘋果一樣,使我發現自己怎樣地好了起來,以及怎樣地也能使別人做到這一點……卡耐基可以很有信心地說:“一切的原因就在你的思想,精神鼓舞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也許你現在正對自己說:“這個家伙是在替基督教信心治療法傳道。”你錯了!卡耐基并不是這個教派的信徒。從事成人教育三十五年的結果,卡耐基知道男人和女人都能夠消除憂慮、恐懼和很多種疾病,只要改變自己思想,就能產生一種強大的動力,從而改變自己的生活。是的,這是他所知道的。這一類的轉變,卡耐基親眼見過好幾百次,因為他看得太多了,都已經見怪不怪了。
舉個例子來說吧。有一件令人難以相信的轉變,可以證明思想的力量,而它就發生在卡耐基的一個學生身上。他曾經精神崩潰一次,起因是什么呢?是憂慮。那個學生告訴卡耐基:他什么事情都發愁。他之所以憂慮是因為他太瘦了,因為他害怕自己永遠不會有足夠的錢來娶個太太,因為他認為他永遠沒有辦法做一個好父親,因為他恐怕失去自己夜里夢想那個漂亮的女孩,因為他覺得他現在過的生活不夠好,他很擔憂他給別人不好的印象;他很擔憂,他覺得他得了胃潰瘍,他無法再工作,辭去了工作后,他內心愈來愈緊張,象一個沒有安全閥的鍋爐,壓力是愈來愈大,最后達到他難以承受的程度,必然得有一個退路——結果果然出了事。”如果他從來沒有經歷過精神崩潰的話,祈禱上帝讓他永遠也不要有這種經驗吧,因為再沒有任何一種身體上的痛苦,能勝過精神上的創傷。
名譽有如江河,它所飄起的常是輕浮之物,而不是確有真分量的實體。有價值的稱贊應該來自真正的真知灼見之士。
——[英]培根他精神崩潰的情況,甚至嚴重到沒有辦法和他的家人交談。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充滿了恐懼,只要有一點點聲音,他心里都要產生極大的恐懼。他躲開每一個人,常常無緣無故地哭起來。
他每天都痛苦不堪,覺得他被所有的人拋棄了——甚至上帝也拋棄了他,他真想以死來告別人世。
但后來他決定到佛羅里達州去旅行,希望那個新環境能夠幫助他。他上了火車之后,父親交給他一封信并告訴他,等到了佛羅里達之后再打開來看。他到佛羅里達的時候正好是旅游的旺季。因為旅館里訂不到房間,他就在一家汽車旅館里租了一個房間睡覺。他想在邁阿密外,一艘不定期的貨船上找一份差事,可是沒有成功,所以他把時間都消磨在海灘上。他在佛羅里達時比在家的時候更難過,此時他拆開那封信,看看他父親寫的是什么。他在信上寫道:“兒子,你現在離家一千五百里,但你并不覺得有什么不一樣,對不對?我知道你不會覺得有什么不同,因為你還帶有你所有麻煩的根源——也就是你自己。無論你的身體或是你的精神都沒有什么毛病。因為并不是你所遇到的環境使你受到挫折,而是你的思想已經陷入了自卑的境界。總之一個人心里想什么,他不會成為什么樣子;當你了解這點以后,兒子,回家來吧。那么你的病源也就消除了。”
他當時氣得馬上想永遠不回家。那天晚上,當他在邁微條小街上走的時候,經過一個正在舉行禮拜的教堂,因為沒有別的地方好去,他就晃了進去,聽了一場講道。講題是“能征服精神的人,強過能攻城占地”。他坐在神的殿堂里,聽到和他父親同樣的想法——這一來他夠很清楚而理智的思考,他發現自己從前太愚蠢了。看清楚了自己,實在使他非常震驚,他還想改變這個世界和全世界上所有的人呢——而唯一真正需要改變的,只是他頭腦的錯誤思想。
第二天清早他收拾行李回家去,一個禮拜以后,他又重新開始自己的工作。四個月以后,他娶了那個他一直怕失去的女孩子。他們現在有一個快樂的家庭,生了五個子女,無論是在物質方面或是精神方面,他們過得都很充實。當他精神崩潰的時候,他是一個小部門的夜班工頭,手下有十八個人;現在他是一家紙箱廠的廠長,管理四百五十多名員工,生活過得十分快樂。他相信他現在能了解生命的真正價值了。每當感到不安的時候,他就會告訴自己:只要把攝影機的焦距調好,世界就會改變原來的模樣。
他要很誠實地說,他很高興他曾經有過那次精神崩潰的經驗。因為他發現思想對自己的人生價值起著重要的作用。他現在能夠使他的思想為他所用,而不會有損于他;他現在才知道父親是對的,使他痛苦的,確實不是外在的情況,而是自己對各種情況的看法。一旦他了解這點之后,就完全好了,而且不會再生病。這就是那位學生的經驗。
他深信他們內心的平靜,和他們由生活所得到的快樂,并不在于他們的環境,他們有什么,或者他們是什么人,而關鍵在他們的思想境界,外在因素都是次要的。
名譽過高實在是一種重大的負擔。
——[法]福爾特爾三百年前,密爾頓在瞎眼后,也發現了這樣的真理:
“思想的運用,和思想的本身,就能把地獄造成天堂,把天堂造成地獄。”
拿破侖和海倫·凱勒,就是密爾頓這句話的最好例證:拿破侖擁有一般人所追求的一切——榮耀、權力、財富——可是他卻對圣海蓮娜訪問:“我這一生從來沒有過一天快樂的日子。”而海倫·凱勒——又瞎、又聾、又啞——卻表示:“我的生活卻過得很充實。”
如果說半個世紀的生活,曾使卡耐基學到什么的話,就是:“除了你自己,沒有別的可以帶給你平靜。”
卡耐基只是想再重復一次愛默生在他那篇叫做《自信》的散文里所說的那句結束語:“一次政治上的勝利,收入的增加,病體的康復,或是久別好友的歸來,或是什么其他純粹外在的事物,能提高你的興致,讓你覺得你未來的生活是美好的。不要去相信它,事情決不會是這樣的。除了你自己以外,沒有別的能給你平靜。”
依匹克特修斯,這位偉大的斯多噶派哲學家,曾警告人們說:“我們應該極力消除思想中的錯誤想法,這比割除“身體上的腫瘤和膿瘡重要得多。”
【卡耐基論人生哲理】相關文章:
卡耐基的繼母人生哲理04-01
卡耐基人生哲理勵志格言05-09
關于卡耐基的人生哲理勵志名言精選05-09
望生論人生哲理04-25
論吾策人生哲理04-23
宇宙規律論人生哲理04-28
論人的品格人生哲理03-29
小論創新人生哲理04-17
卡耐基名言大全05-11